最新火星之旅作文300字 火星之旅作文六年级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53:54
最新火星之旅作文300字 火星之旅作文六年级精选
时间:2023-06-06 16:53:5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火星之旅篇一

我起了身,跟着它,来到了一座奇高无比的火山前,小火腿让我站远点看……哇,这座火山,似乎是珠穆朗玛峰的3倍呢!我张大了嘴。似乎很不相信,接着,我又看到了一片白色的区域,小火腿对我说:“哦,这儿好像曾经来过一些科学家,这被他们称作冰层,又叫极地冰盖。”我看着这一片白冰,真像一个大的冰盖呢!我小心翼翼地走了上去,我极为小心,生怕会滑倒似的,忽然,我的双腿好像不受控制,开始滑动起来。

“哎呀,呀!”我就要滑倒了,幸好小火腿及时拉住了我,我才没有摔倒。我转身起来,对着冰盖倒吸了一口凉气,便赶快走开了,远离了那里。

“起床了!起床了!”妈妈大叫道。我惊醒过来!原来,刚才的旅行,真的是一场梦啊!

火星,下一次,我一定去看看你!

火星之旅篇二

公元4057年,地球的科技成果已经达到宇宙第一了。

一天,麦特博士的试验品——“生命离子探测仪”发出了警报,显示出星球的样子和名字叫火星。我们知道火星有了生命迹象,于是博士麦特组成了一个“火星探索组”,准备到火星上面探查。

来到了火星,我们发现这里绿树成荫,水流清晰可辨,而旁边就是一栋栋高大的楼房和一座座空气清洁塔,生活在那里的人,从不开汽车,抽香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这种种种不文明行为,而且他们还有一种我们地球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净化空气自行车”。骑上这种自行车,每踩一下,就会散发出一种无色微生物,它能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并转化为再生空气。这种空气能将身体疾病,生命危急,受伤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体内治疗,一直到达生命终止。而且这种自行车能够进行好友定位,全方位环境扫描,将你的安全保护达到最高点。

我们出了离子传送门,来到城市中心,那里的人热情招待,并送给我们几辆“净化空气自行车”和一些奇异果,他们说奇异果能让人的烦恼,病情一下子全部消失,并且能返老还童,而我们也有礼物送上,我们给了他们光能飞行器和新开发的光子聚能丸,将此丸抛到森林空中,让它受到太阳的照射而炸开,炸开后里面的光子能量,能使树木更加茁壮,更加的净化空气。

这次探查,让我们地球科更上了一层楼,并且找到了一个有生命迹象的星球,我们的收获真大呀!

火星之旅篇三

;

2011年11月4日,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火星500”模拟飞船的舱门缓缓开启,6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实验者鱼贯而出,在“王跃!王跃!”的欢呼中,一名小个子的中国人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向人们挥手微笑。

至此,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了520天与世隔绝的模拟“火星之旅”,“踏上地球”。520天的旅程,6名志愿者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对密闭环境下人的自身极限能力的认识有了新突破。而由中方组织参与的中医项目、生物节律与氧化应激项目及心理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严格的选拔过程

在志愿者选拔过程中,王跃一路绿灯地通过了连睡眠监测也包括在内的20多项医学检查,虽然试验中没有模拟真空、失重等太空环境,志愿者的脊椎骨等易受损部位还是经过了最精细严格的检查;在心理方面则有针对其反应和认知能力等做的大量调查问卷和测试。

“火星500”项目的关注点之一是长期密闭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志愿者常年看不见太阳,失去了在地球上形成的昼夜节奏,即便这样,各国参与的105项实验还是需要他们马不停蹄地去完成。据王跃介绍,这些实验都有详细的手册,志愿者们得按照时间阶段做不同实验,进行交叉对比和配对比较,最后每天按照固定时间点向外传递数据。值得一提的是,中医的望闻问切手段在该项目中得到利用,志愿者的舌相、面相会通过四诊仪被记录下来,为我国深化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520天旅程似乎是个黑洞

“我身体上最大的收获就是瘦了10千克”,“着陆”后的王跃露出了顽皮的笑容,“最不开心的事情就是我掉头发,这让我很遗憾!”脱发原因,他说也许是缘于实验对生理、心理的考验。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已经是很中庸了,但即便是这样,我的心情仍然会像震荡波一样,起起落落。比如,6个人中我不是最矮,但我是最瘦的,由于实验要求,我们每人每天要完成的运动量都相同,当大家做同样的运动时,我的心率和耗能量都要大大超过其他人,完成起来真的很不容易。有时我想,我比大家瘦,为什么却要承受相同的负荷?但我只能告诉自己,坚持,一定要坚持!”王跃说。两个月后,王跃突破了极限,也度过了情绪低落期。

无法选择的食物

“有些食物会引起我肠胃的抗议,但出于实验要求及体能要求,我必须要在这一天、这个时间点吃完一定量的某种食物,我明明知道吃了这种食物会腹胀,但还是得吃,两三天后肠胃刚刚恢复正常,又轮到吃这种食物的时间了,我仍然必须重复。”不过好在模拟飞船内有一个舱可以种植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既可以作为食物,也是生活调剂。

蜗居里的“课外作业”

法国志愿者见到中国试验队员时,会用汉语说“福如东海”,这是王跃的功劳。出舱时,其他5位志愿者每个人都会说上一句中国的吉祥话。不过,俄罗斯队友斯莫连斯基当天在采访现场对王跃表示了歉意,因为他总把王跃的名字“跃”发音为“鱼”,他说,王跃对他将自己变成“一条鱼”耿耿于怀。

品茶、书法……这些是王跃在舱内平均每天七八个小时实验时间外的“课外作业”。其他5位队友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对中国载人航天亦十分关注,不久前,王跃专门找来中国“天宫一号”发射录像,和队友一同观赏。

“俄罗斯专家教给我的一些心理放松方法对我来说不太管用,如果时间和状态允许,我常练习书法,一开始抄写弟子规和自己带进舱的书签,后来开始抄写佛经,虽然我不信教,但我感觉抄写佛经很管用”。王跃说,自己喜欢颜体书法,从进舱时临摹字帖,到后来自己写,供队友观摩,进步不小。

最后,王跃用三个词来描述自己的舱内生活:坚持、信任、成功。

2011年12月6日上午,王跃在完成后续检查后,乘机返回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领导及王跃父母前往机场迎接王跃归来。在航天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王跃的同事为王跃凯旋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人们打着“欢迎王跃凯旋归来”、“王跃辛苦了”等红色横幅、手持鲜花迎接这位英雄的归来。

520个日日夜夜,王跃是如何坚持度过的呢,让我们用倒计时的方法回顾一下这520天中的几个片断。

2011年11月4日:“返回地球”

莫斯科时间2011年11月4日14时(北京时间4日18时),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长达520天的往返火星与地球模拟试验,走出模拟飞船“返回地球”。至此,由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获得圆满成功。

“时隔520天后,我们终于回来了,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王跃在用中文和英文发表简短致辞后和其他志愿者一同离开了活动现场,开始接受医学检查。接下来,他们还将接受为期3天的全面体检和一个月的舱外试验。

在520天中,王跃和同伴们在模拟飞行中成功开展了100多个试验项目,其中由中方组织开展的长期密闭环境中人体中医辨证研究等3个参试项目均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1年8月15日:停车场里的世界纪录

程碑。然而他们打破太空任务持续时间最长记录的地点并不是在太空,而是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停车场里。这些航天员已经在密闭舱内度过438天,而且与朋友和家人联系的机会非常有限,400多天的时间足够他们在地月间往返73次。不过他们还剩82天才能完成为期520天的“火星500”任务。8月也许是航天员精神较差的时段:它是任务期间最单调乏味的阶段,他们的朋友和家人都在度假,因此他们接收到的消息减少了,而且他们的食物也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志愿者在飞船里面并没被逼疯。

2011年2月18日:成功踏上火星表面

在经历了260天的密闭飞行后2011年2月18日,身着特制“海鹰”航天服的王跃和同伴一起踏上模拟“火星”表面,他用汉英双语向“地球人”致辞:“感谢人类无穷的智慧,火星不再遥远。”他们在模拟火星表面开展勘察等科学研究工作,王跃遥控指挥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行驶,操纵机械臂采集土壤样本等。医学检查显示,王跃出舱前的身体状态非常好。据说这次“模拟登陆”的逼真效果居然让一些观众误以为人类已经成功登陆火星。

2011年2月14日:顺利抵达“火星”表面

在一个被锁的钢质太空舱里呆了257天后,参与这项火星模拟飞行任务的6名志愿者,最终在这颗红色行星上成功“着陆”。对被锁在太空舱长达三分之二年的这个6人组来说,这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但是对征服火星来说,这只是向前迈进的相对较小的一步。

2010年12月30日:圣诞节与新年祝福

2010年12月25日圣诞节,志愿者们自制了圣诞树,重新装饰了墙壁,舱内终于有了节日的氛围。午饭前大家打开了礼物。看着礼物从袜子里一点点地掉出来真是一种乐趣:有来自俄罗斯的金属瓶,来自哥伦比亚的小眼镜,来自中国的卡片和来自法国的巧克力。

同时他们也送给大家来自“火星500”项目的新年祝福:新年快乐!

2010年12月1日:“世界末日”

2010年12月1日、2日两天20小时内处于断水、断电、空调无法工作的状态,我们不确定工程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为了节省备用电源的电量,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我们拔掉所有用电设备的插头,关闭了不需要的应急灯,只剩下两盏灯:一个在厨房,一个在盥洗室。

要想了解我们的处境,你可以设想一下“世界末日”的情景,我们六个人被遗弃在黑漆漆的试验舱内,周围一片寂静,往日空调嗡嗡的声音也没了踪影。由于没有动力,水泵压力下降无法工作,只剩下不到两升的水。我们大家都聚集在亮有一盏灯的厨房里。

12月2日16时,我们接收到地面控制中心发来的信息:所有的系统都已经恢复正常工作。我们此时才知道这种持续了27小时的异常情况仅仅是个演习,但这也算是给单调的舱内生活增加的一点乐趣吧。

2010年9月11日:第100个飞行日

实验已经进入高峰期,王跃和其他志愿者有时睡得很晚。除了像采集血液、唾液、尿液以及提取dna之类的基础工作外,每天还要至少进行三项大的实验,休息娱乐时间减少,志愿者自己组建的多国小乐队也暂时停止了演奏。目前已经开展了孤独环境下的心理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反应研究等十多项大型实验,以及拉力器、跑步机等体能训练,几天前,王跃还接受了心脏彩超检查。

2010年9月7日:远程睡眠呼吸测试

“火星500”试验舱内正在开展利用生物无线电监测技术对志愿者呼吸参数进行远程测量的试验。试验证明,尽管每位成员睡眠特性不同,但所有志愿者在睡眠中的呼吸状态均完全正常。该项试验仍在顺利持续进行中。

呼吸参数远程测量的原理是:在睡眠中,身体组织活力指标会有很大的变化,从而在明显的体现在呼吸方面。对于一个有健康问题的人来说,在睡眠快或慢的阶段中呼吸活动的幅度会表现出不止一次的下降,甚至是完全的停止(乃至窒息状态)。一般认为,长期的压力可能是导致航天员的呼吸参数在睡眠中产生或者增加这种现象以及出现其他消极变化情况的原因。

为了在未来火星飞行中有效预防睡眠疾病,必须要及时观察航天员是否出现了上述的呼吸疾病现象并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借助生物无线电探测的方法可以监控到航天员在睡眠中的心跳、呼吸等运动活跃性指标的变化,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接触到航天员即不影响航天员睡眠和运动的情况下进行。

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可评估睡眠的总持续时间、呼吸频率变化的诊断及睡眠中的运动兴奋程度。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反应出“火星500”每位成员不同的睡眠特性:有些人入睡时间长且较为焦躁,另一些人则是短时间内即可入睡且呼吸平缓。

整套设备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中应用了最新无线电探测技术,二是应用了先进的元数据以及复杂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无线电探测信号。

2010年8月20日:“火星”来信了

“火星500”隔离试验已经将近80天,中国志愿者王跃身体状态良好,试验进展一切顺利。王跃也通过电子邮件首次回答了部分网友的提问。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780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