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 木兰诗教案两课时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12:26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 木兰诗教案两课时通用
时间:2023-06-06 15:12:26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一

15 猫

第一课时

济阳县孙耿镇辛集小学 王毅

教材分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总之课文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感情主线,表现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境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并是从哪些方面,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的。也使学生感受到主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描写动物的文章,具备了一些阅读和描写动物的基础,但如何在文章中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反映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学生接触较少,因此,让学生感受作者描写动物所用的不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写作此类文章。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枝折花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3.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悟重点词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你们能猜出来吗?【课件出示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省省省,干活不点灯。俭俭俭,没水也洗脸。】(猜一动物)谜底:猫。

2.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是猫。我们都见过猫,有的同学家还养过,你喜欢猫吗?能说说你对猫的印象怎样?(学生发言)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很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位作家就是老舍先生。关于老舍先生同学们了解多少?(学生发言)。

3.出示老舍的简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了解课文。2.检查字词。

(1)出示词语,认读生词。(同桌互读、指读、开火车读)

(2)正音。处理多音字“折、屏”。

【设计意图:“折、屏”两个字的读音接触较少,因此需要教师的更多关注。】 3.书写指导“贪”。

(1)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占位。谁愿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今天的人对宝贝的东西有“贪”的欲望)(2)师范写,强调“人”字头要大,要能包住下面部分。(3)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仿写,其余同学生在本子上模仿写两个。4.把握内容,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老舍爷爷家的猫是只怎样的猫?(指答板书:古怪、可爱)你能读出有这两个词的句子吗?(指生读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古怪”和“可爱”

1、读了课文,除了古怪和可爱你还能用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说一下老舍爷爷家的猫是什么样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默读自学前三个自然段。

3、指读交流: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读得、说的激情飞扬,那么哪儿最能表现出老舍爷爷对自家猫的喜爱之情?现在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1)老师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请学生自由品读有关表现猫“既老实又贪玩”的词句,谈出体会。①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乖”字体会“老实”。

“乖”本来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词语?(小孩子的),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老舍先生把猫当做自己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抓“一天一夜、任凭„„也„„”体会“贪玩”。“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也„„”说一句话? 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呼唤它呢?从家人的呼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担心猫、爱猫)这儿的担心中包含着多少爱啊!

③指导朗读。

老舍爷爷家的猫真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的人见人爱的性格古怪的猫啊!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情感再读一下它的老实和古怪吧!

(2)学习“尽职”部分。

课件出示(他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① 理解“屏息凝视”。

“屏息凝视”是什么样?(学生做出一副瞪大眼睛、屛住呼吸、一动不动的样子)为什么这么做?(老鼠非常狡猾,呼吸声大了,不看紧了,它就溜掉了。)② 体验“屏息凝视”。

③ 指导朗读。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再指名读,引导学生把“屏息凝视”读的轻些,把“非„„不可„„”读的坚决些。)(3)学习“既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部分 引语:哪儿还能体会出老舍爷爷喜欢他家的猫? ①体会猫的温柔可亲。

你是怎么体会到老舍爷爷喜欢他家的猫的?(蹭、抓痒、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什么?(在稿纸上留下的小脚印。)老舍爷爷为什么不把踩的脚印说成“脏脚印”而说是“几朵小梅花”?(老舍爷爷太喜欢这只猫了!)

是啊,老舍爷爷真的太喜欢这只猫了,我们再来深入思考一下,猫和主人是怎样的关系和情感?(猫依赖主人,猫亲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蹭、把脖子伸出来、跳上、踩印)

引导方法:老师在此要采访一下每只猫了,请问高兴、惹人喜爱的猫,你在干什么呢?(我身上痒,蹭蹭舒服;在跟老舍爷爷撒娇)请问你和老舍先生就像是„„(小朋友、孩子„„)

我知道咱们的女同学都爱撒娇,也最爱和自己亲的人撒娇,那我们所有女同学一起撒娇般温柔可亲的读一读吧!(女生齐读)

②体会丰富多腔

引语:高兴的时候,它还会怎么样?

什么是“丰富多腔”?(引导学生结合本句话或者给你自己的模仿理解。)老舍爷爷特别喜欢它,你喜欢它吗?来读读吧!

③高兴的时候小猫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呢?(你会对生气的猫说些什么?)然而任凭你对它说些什么,它也一声不出!这么古怪的脾气,你还喜欢它吗?为什么?(否则生活就没有了情趣了、可爱、有意思、像多了一个小伙伴、特别好玩)

(4)学习“既胆小又勇猛”部分 还有能体会出老舍爷爷喜欢他家的猫?(指名读答。教师评价总结即可“这只猫有的时候那么胆小,有的时候又那么勇猛,真是太古怪了!”)

【设计意图:第1—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突破:1.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几个方面,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词语并用关联词“既„„又„„”概括出来。2.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习刚满月的小猫(课件出示满月小猫的图片)

(1)小猫满月的时候非常可爱。对于老舍爷爷家的刚满月小猫你觉得哪儿更可爱?默读并标出有关语句。

(2)学生默读自学。(3)指答交流。

四、在品味句子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并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既贪玩又(),既胆小又();高兴时(),不高兴时,()。课文第4自然段是从(),(),()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五、回归升华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或词语。

3、指答交流,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爱猫,猫亲人;猫和人之间亲密无间„„)

4.你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一个句子吗?

5.现在就让我们把学到的方法用起来吧!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某一个特点,如:外形、步态、睡觉、吃食、玩耍等来具体写一写吧。

六、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板书设计:

15 猫

古 怪 淘气可爱

老实 贪玩 尽职 生气勃勃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天真可爱

胆小 勇敢

人爱猫 猫亲人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护”、“牢”等10个生字。会写“丛、牢”等生字。

2、初步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愿望。

二、学习重点:

认识“护”、“牢”等10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那我们坐火车去吧!大家准备好了吗?

出示视频 《动物乐园》,谁来说说,刚才都看见哪些动物了? 生:说出动物。(要求完整说)

(二)看图随文识字

1、找词语

2、看图识字“孔、雀、锦”。

过渡:同学们,这些动物我们都认识了,并且能很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可这些动物名称的字我们还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些新字。

① 课件图:孔雀图,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孔雀”。师:问:有谁会读这个词吗?请个别读、齐读。师:请问谁认得这“孔”字,你是怎样认识它的。生:各自说出认字方法。

师:出示“雀、锦”方法同上。

师:那孔雀和锦鸡是什么关系?拓展:孔雀与锦鸡的相关资料。② 出示句子:孔雀锦鸡是伙伴。

师: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3、看图识字“鹰”。

过渡:告别孔雀和锦鸡,我们来看,谁来了? ① 画面:雄鹰图。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鹰”。

师:这个字的笔划很多,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想出办法记住它,同桌商量。

生:加一加:广+亻+隹(雀去掉小)+鸟 因为雄鹰是一种鸟,所以有个鸟字。

② 师:出示句子:雄鹰翱翔在蓝天。师: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师:飞得又高又远,无边无际的蓝天是它的家,小朋友,如果你们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也能像雄鹰一样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好,请大家齐读这个句子。

③ 过渡:蓝天上不仅有雄鹰,还有会写字的大雁。大雁会写什么字呢?(一、人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雁飞的时候有时候排成一字,有时候排成人字)

师:出示句子:天空雁群会写字。

真能干,请男同学读这个句子:

4、看图识字“丛”。 ①课件:丛林、老虎

师:小朋友可以看出,老虎喜欢把什么地方当作自己的家?

(丛林),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丛”。

师:请问谁认得这“丛”字,你是怎样认识它的。生:各自说出认字方法。

师:“丛”除了组“丛林”这个词,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草丛„„

②出示句子:丛林深处有老虎。

师:个别渡、齐读 ③说话练习:

5、看图识字“鹂、灵”。 ①课件: 歌声(百灵与黄鹂)

师:丛林里还有歌唱家哦!是谁呢?

师:请问谁认得这“鹂、灵”字,你是怎样认识它的。生:鹂:一只美丽的鸟儿在唱歌。生:灵:(猜谜语的方法)火上山倒了。师:黄鹂与百灵唱歌唱得这么好,当然要唱不 ②出示句子 :黄鹂百灵唱不休。

师: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6、看图识字“熊猫”。

过渡:走出丛林,我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竹林,小朋友猜猜这是谁家?

①课件画面:熊猫嬉戏图。拓展:师介绍黄鹂与百灵的相关资料,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嬉”。

师:嬉这个生字宝宝,小朋友怎么记住它?

生1:加一加:女+喜

生2:猜谜语:女孩子喜欢玩。②出示句子 :竹林熊猫在嬉戏。师: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7、看图识字“护”。

师:是的,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家一样,有爸爸妈妈和亲人,人类和动物共同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着,人类和动物是——朋友。

对了,所以请小朋友记住这句话:

保护动物要牢记!① 齐读

② 学习生字“护”“牢”

(二)巩固新字

1、摘果子

师:出示课件,果子里面含有去掉拼音的字。让学生个别认读,再齐读。

2、爬山

师:出示课件:把带有新字的词一个个点出来。让学生开火车读。

四、总结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三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

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2.揭示课题 读题 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二、了解钢笔及用法

1.教师出示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1)吸墨水时要用左手扶住墨水瓶,右手反复挤压吸水管,速度不要过快,直到吸满为止。

(2)擦笔时要用软纸或软布把笔端部分的墨水擦干净。

(3)套钢笔时要套牢,要注意有的钢笔是把笔身直接插进笔套,有的则要拧紧。

(4)盖墨水评时仍要左手扶住瓶身,右手拧紧瓶盖。

(5)洗的方法是挤压吸水管,不断的把清水吸进去又挤出来,以达到清洁的目的。

三、

写好钢笔字

1.指导看图片,仔细观察其坐姿及执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板书)

指名学生按要求摆正坐姿,请其他学生评价。2.了解行款要求

(1)欣赏钢笔字样张,你觉得哪里写得好?(2)自己试一试---古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书写时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3)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1.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同桌互换评价。

2.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五、课后作业:读写古诗《山行》。

第二课时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1.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2.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3.出示实物。教师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

二、讲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古人苦练书法的小故事

晋代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王羲之,他从小喜欢书法。

有一次,王羲之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了馒头和蒜泥,劝他趁热吃。王羲之口里答应着,心思却全在练字上。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来书房看他,只见王羲之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半个馒头蘸了墨汁往嘴里送。母亲吓了一跳,连忙过去阻止。可王羲之抬起头开心地说:“妈妈,今天的蒜泥真香啊!”看着他满嘴的墨汁,母亲哭笑不得。

王羲之每天练字之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水还很清澈,可王羲之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地清洗毛笔和砚台,天长日久,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竟然变成了黑乎乎的墨池!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勤奋和坚持不懈的韧劲,王羲之终成一代大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在小的时候也写得一手好字,得到长辈们的夸奖。但不久他就骄傲起来了。

王献之听了,觉得很惭愧。从此他更加努力练字。他像父亲一样,他洗砚的水也染黑了一个池塘,最后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

三、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1.请学习书法的同学介绍,教师补充

(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

2.学生练一练。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并用镇纸压好,再将适量的墨汁轻轻倒进砚台或小碟子中,按毛笔的握笔方法通过手指的运动轻轻旋转笔杆掭笔。

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四、欣赏毛笔书法作品

1.欣赏第5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读书法作品,应该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读,与平时读书的顺序有区别。

3.

总结

: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请学生做一做荡起双桨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此时你眼前的美丽景色以及看到美景时你的心情。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4)指导朗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3.选字填空

美丽的 风

愉快地

鲜艳的 白塔

轻轻地

凉爽的 红领巾

尽情地

板书: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倒())泊

飘荡 欢乐 歌唱

(迎、洒、望、听(歌唱)

热爱党

问谁 安排

(感情)

祖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

三、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党

祖国

四、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五、课堂练习完成《补充习题》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讨论:

“无字词典”指什么?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4.细读第9段:

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三、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

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四

课堂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每次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 奥苏伯尔语)。

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该学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它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并不断更新和发展。而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变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则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结构,都要搞得清清楚楚。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分析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步骤,确定教学的内容并筛选重点和难点。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备课的三大构成,了解学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是达到教学目的出发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学生的认知,就是学生在对已学过的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加工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分析学生能力素质的现状,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也即是教学起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而且要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深入巩固知识。作业还是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教师从作业批改中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补救。

板书是教师课堂讲解的主线,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指导。板书是教师上课与学生交流的书面形式,语言有时比较快就听过去了,而板书却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教师备课过程中就应考虑好讲课时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同时设计出板书文稿,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些,保留哪些,都应在备课时考虑好。备课时的板书设计对新开课的年轻教师尤为重要。

木兰诗教案二次备课木兰诗教案两课时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重点难点:

1.小黑板;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及图片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课前热身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示动物小图片)你们瞧,这可是老师亲手画的,精心为你们准备的,喜欢吗?不过只有学习认真,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做得到的小朋友坐端正。真棒!词语娃娃正等着你们呢!

1、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口渴

回答

相信

抬头

小鸟

无边无际

说大话

弄错

井沿

看见

青蛙

词语搭配:无边无际的(天空)(大海)(沙漠)(宇宙)(太空)

3、说句子:任选其中一个词语说句子。4个

小结:小朋友能够学以至用,老师真佩服你们。

二、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60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2、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

{ 贴小鸟、青蛙图片 } 争论什么?(天的大小)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对,就是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谁来试试?

③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的问的语气。

谁来读读?

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师贴出句条。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

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

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③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五、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

(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指名说

③互动学习: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想象一下青蛙看到井外的世界之后会说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板书}:

见识广,见识少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们曾学过识字4,当中的哪两个成语与坐井观天一样都表示看问题不全面,目光短浅?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这样可是不对的。

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人到台上扮演青蛙和小鸟,带上头饰进行朗读表演,演得好的话老师将把美丽的头饰送给他。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奖励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鼓励。

七、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

1、填空:(小黑板出示)看你能填出几个合适的词语

2、抄写课文后面的读读记记(积累词语)

3、课后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写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778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