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33:11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7篇)
时间:2023-06-06 14:33:11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一

1、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检查学生带相片情况

1、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与同桌说说你过生日时的场面。

2、请把你们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三幅作品,说说哪一幅画的场面最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

2、这些作品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

1、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2、学生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1、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

2、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最有创意、场面气氛最欢快。

心得体会

“生日快乐”是一种情绪热烈的表现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于从情境创设入手到活动的各个部分中,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激趣,从而使主题和表现变得更为鲜明热烈。

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朋友过生日时的情景并向同学们述说后嗣,他们的情绪高涨,有些学生竟开始手舞足蹈起来,于是我马上来到下一个环节—游戏激趣。让他们表演过生日时最难忘的一刻,这时把课堂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学生的热情还未减退时,我把作业要求提出来,让他们把过生日是最快乐有趣的场面画下来,他们一个个快乐的拿起手中的画笔,真可谓是“下笔如有神”,画面生动有趣。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二

神奇的大自然变换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等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对于小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本课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对象。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表现的自信心。

1、了解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师:课件、教具等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绘画用纸等

1、听一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回答,师揭示课题:风来了。

2、画一画:风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呢?请几位同学上台用线条尝试画一画风,师简单点评小结。

3、看一看

看课件视频,让学生观察,师提问:看到什么?还观察到什么?这样一场大风带给你们怎样的感觉?你还知道其它像这样大风的名字吗?大风来时我们周围的事物会发生哪些变化。

1、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柳树,让学生感知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棵柳树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几位学生上台画出。师点评大风来时,树形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风来了,人在大风中行走会是什么样呢?请学生上台表演(师播放风声,创设情境)。生观察,师小结并提出问题:人在大风中动作有何特点?生讨论回答。

3、课件出示一组人在大风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谁来说说看?师总结。

看到这些同龄小朋友画风的作品,大家想不想也来画一画,师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注意画出风来了的感觉 。 学生听音乐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美妙而神奇的礼物,它虽有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灾难,但只要我们合理加以利用,就会造福于人类,我们就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三

1、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3、尝试各种水墨技法,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种线条。

教学难点 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吴冠中的《水乡》

2、这一幅画有哪些形状?有哪些线条?有哪些颜色?

3、这贴画是谁画的?你喜欢吗?

二、认识工具材料:

1、猜一猜,老师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2、出示各种工具,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3、师用各种工具材料演示各种使用方法,并与其他画种的材料相互区别。

三、画一画:

1、用各种工具在自己的纸上试试笔,感受各种方法画出的各种线条。

2、谈谈用国画工具使用的不同感受。

3、自由地进行各种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游戏。

四、比一比:

1、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

五、课堂延伸:

1、想一想各种不同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

2、尝试用各种方法画自己想画的物体。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

1、蘸墨时毛笔先蘸水,只用笔尖蘸墨。

2、墨水和水不要一次加得太多。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4、注意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十二属相的文化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设计有趣的属相邮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游戏、欣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属相知识时,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1、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2、了解邮票的组合和表现形式,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设计有趣味性的属相邮票。

教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三)教师板书:有趣的属相

(一)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游戏相互展示自己的属相。活跃课堂气氛。

(二)课件展示十二属相的故事:通过视频播放“十二属相的故事”,学生们了解属相的相关知识。

(三)提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属相呢?”

(四)师生总结:春节、邮票、衣服、钥匙链、窗户、包装等。

课件展示十二属相的邮票,学生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感受属相邮票的特点,大量优秀作品的欣赏,只有凭借多媒体技术才可以做到,本环节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后面的绘画做好铺垫。

(一)提问思考:“属相邮票设计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图案、文字、面值金额、国籍标志、发行地)。

(二)观察,邮票中的动物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小猪变形了,身上还添加上花纹了。老鼠的耳朵比现实中老鼠的夸张了。马简化了,小兔子变成拟人化了,它们比现实生活中的动物色彩鲜艳了、造型也夸张了。)

(三)通过作品的对比,学生直观的感受生肖邮票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1、观察课件比较生肖邮票鸡、虎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思考:生肖邮票鼠、羊和你见过 的鼠、羊有什么区别?

3、从形象、颜色、图案方面说说各自的特点?

(三)学生思考:邮票的制作方法。课件展示邮票的制作方法。

(一)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展开想象的翅膀伴着优美的音乐做一名小小的设计师,为亲人、朋友和自己设计一枚邮票。

注意:票面纹样的构图要生动、饱满。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文字以艺术形式精心设计。画面干净、整洁,注意卫生。

(二)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在学生绘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继续在大屏幕中循环播放优秀学生作品,随时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帮助,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以饱满的激情去创作表现。

课件展示生肖邮票展的背景,渲染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去欣赏评价作品。

(一)邮票参展的学生自我介绍。

(二)全班同学互相评价,说一说:“哪枚邮票最吸引你?为什么?”

(三)教师评价。

总结课程内容,领略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欣赏并亲手制作了生肖邮票。肯定学生本节课学生的客堂表现,希望课后认真观察生活,感受艺术的魅力,用手中的彩笔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五

本课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前两课分别对人和动物的脚进行了写生和装饰;同学们对的脚有的形状和特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泥塑制作,他们的创作能够有一定的基础。也得心应手。

1、提高学生的泥塑制作能力。

2、形成立体空间感。

3、更透彻地了解各种类脚。

脚的结构形式以及各类脚的特点。

脚的细部处理、质地的处理。

教师:有脚的明显特征的雕塑作品或图片、电教媒体、演示陶泥、工具。

学生:制作材料、泥塑工具一套。

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提问:“有谁能将这些画面变成立体效果的形体呢?”小组讨论,并选一同学记录,公布讨论结果。

展示有代表性的脚的雕塑作品图片。提示对脚的外形特征观察,注重对捏制方法的探究。

带领学生取一块陶泥在手中简单捏制,了解泥的性能,体验手捏制时对泥的感受,教师做演示指导。

选择感兴趣的脚,找出特征,在心中构思捏制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分组讨论。“泥准备捏制的什么样的脚?打算用哪些工具来表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还可以鼓励其集体设计构思创作内容。

操作训练;

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动物的脚的特征,进行创作。集体创作的同学还要根据内容进行合理分工,组合完成。

对完成的作品,师生相互评议,可以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改进方法。

针对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如何修改,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更感人,进一步加工。

第13课 英俊的脚(三)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六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1.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好孔雀的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孔雀的特征,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概括孔雀的造型特征。

学生:彩卡纸、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剪刀、双面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去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关孔雀的光盘、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的范作。

施教时间:3月24日——3月26日

教学活动过程:

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请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孔雀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了解孔雀的品种、生活习性。

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和翩翩的舞姿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了“孔雀舞”,世界上不少的美术家也用它的形象来做成装饰画。课件出示法国约瑟夫.雅南德室内装饰孔雀。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孔雀翩翩》。

再次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引导学生观察孔雀的外形特点、概括出身体各部分的形状、色彩,尤其是羽毛的特点。

欣赏范作及书上的图片,请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来制作孔雀。每一组说一种,并说说都用了那些材料,如何将孔雀的形象巧妙地进行表现的。

总结:可以使用的方法有:绘画、剪纸拼贴、折纸、纸塑等等。可利用的材料有彩纸、吹塑纸、羽毛、金属纸等等。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纸塑的方法,它将纸通过卷、折、刮、压、层层粘贴,塑造出立体或半立体多变的效果。(教师简单示范这几种纸塑技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技法运用到其它材料的改造上。)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来做孔雀。

鼓励学生用羽毛、橡皮泥、彩纸、废布料等材料通过拼贴、捏、折、剪、卷曲等多种方法做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孔雀。

作业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做,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形式或画出展开的尾巴后再用剪或折的方法做的身体贴上。

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协调以及孔雀尾上花纹的排列。

展示作业,放音乐《小孔雀》,学生互评作业。

教师根据歌词提示学生不光要在外表、打扮方面攀比,更重要的是要比学习、纪律等等。

由于二年级一班的二课特色是“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是每人折了一只纸鹤,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把它“改造”成孔雀:有的把纸鹤的尾巴伸开,剪成很细的条,并用铅笔进行卷曲;有的在纸鹤的尾巴上粘上五颜六色的纸条甚至是羽毛;在纸鹤的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在纸鹤的身上画上美丽的羽毛……同一改造对象,竟然展现出了六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七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

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444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