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09:56:07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6篇)
时间:2023-04-14 09:56:0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篇一

(时间:40分钟)

班级:___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标

c.教育手段

d.教育评价

2.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a.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3.主体活动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

a.教师预设的活动

b.幼儿主动积极的活动 c.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

d.幼儿自选的游戏活动 4.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a.同龄人

b.社区人员

c.家长

d.教养员 5.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智力类型”的差异体现了()a.科学发展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 c.趣味直观性原则

d.主体活动性原则 6.教师给幼儿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问幼儿:“在回家的路上有小水坑挡住了去路,你该怎么办?”这体现了()a.趣味直观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 c.启发探索性原则

d.艺术创造性原则 7.在《金色的房子》故事教学中,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互

1 相帮助,这体现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思想教育性原则

8.教师在确定了“认识青蛙”的活动目标后,又因为幼儿对蚯蚓更感兴趣而做了调整,这种做法反映了()a教师太随意,不负责

b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 c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

d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3分,共24分)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

()2.由于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所以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

3.幼儿园环境是专为教师提供的。

()4.科学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只强调活动结构科学合理。

()

5.幼儿园墙饰的位置要高于幼儿伸手可触的位置,只让幼儿观赏不让幼儿参与操作。

()6.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导。

()7.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对立的。

()8.健康就是身体无疾病。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2 2.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四、教学实践题(28分)

初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幼儿园教师会缺乏心理安全感而产生适应困难,针对全班幼儿的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张老师设计组织了“快乐的幼儿园”、“幼儿园像我家”之类的活动帮助儿童了解幼儿园教师、同伴和集体生活,产生亲切感,从而减轻或消除焦虑。请写出此设计流程: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篇二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

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a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四、视听法

视听法于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视听法首先由古布里纳于一九五四年提出,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法又叫作情景法。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五、认知法

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认知”方式是心理中是一个术语,它用来描绘不同的人在观察、组织、分析以及回忆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不同的习惯性倾向。认知法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

“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

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要切忌重犯语法翻译法的老毛玻

六、功能法功能法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功能法又以意念项目为主要线索组织教学,所以它又叫意念法。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功能教学法又称为交际法,有些教学法家认为使用交际法的名称比使用功能法的名称更能体现掌握交际功能的精髓。功能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态,人们由于职业不同,对语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同,功能法主张外语教学不要象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象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功能法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但也存在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篇三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分 “超前集中”、“随机集中”与“综合集中”三步走。第一步,把所有有规律的、重要的、常见的语法提前集中在每个单元之后,用演绎法分别讲解;第二步采用归纳法全面系统地讲解这种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语法。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并且要操练应用。第三步语法综合集中教学,主要是复习、巩固、补缺、补漏,进行系统的总复习,已达到熟练系统掌握所有语法的目的。平时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在低年级阶段采取注释提示、粗讲或“打埋伏”等方法,以减少课文教学的难点,以便能正确理解课文。

六、课文教学

在课文教学上,马承提倡“三t教学模式”,即(1)text retell(课文复述);(2)reconstruction task(语篇重建);(3)team/ group activity(小组活动)。马承学习了李世虬老师的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用“一情一景、三五句话、给关键词、看图复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当堂复述课文。语篇重建指的是改写文章。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时态、语态,其他的人称、时间、地点改写原文。马承主张用还原翻译法背诵课文,课文循环记忆和分类记忆。课文背诵按照遗忘先快后满的规律,在初步背过之后,最近期间多复习,然后逐渐减少,复习的间隔逐渐加大。另外,题材、体裁、内容、结构相似的课文可以分类记忆。

在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实行课文整体教学。分为:预习、朗读、理解、背诵、操练和复习等步骤。张思中提出了外语基础教育的目标:一是一门外语基础过关,其最低标准是百篇、千句、万词。二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百篇”,即背诵100篇文章,并且能默写出来。“千句”,即通过背诵100篇文章而记住文中的1000个句子。“万词”,即通过背诵文章和句子,达到认识、接触1万个以上的单词的目的。在课文背诵方面,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贯彻了循序渐进和全面统筹的原则。要求学生当堂限时背诵,时间一到立即检查背诵结果。刚开始,让学生背一小段课文,以后就是背一大段课文,在以后是背整篇课文,最后甚至让学生背一篇报告。学生如果每星期平均背、默一篇文章,一年52周,两年就可以完成百篇。每周平均背、默两篇文章,一年就可以完成。另外,背诵课文也要经常复习,让学生重背。同时,为了让学生坚持下去,还要在平时的测试中,出一定比例的默写课文的考题。

七、阅读教学

单词提前教,语法集中学为阅读教学扫清了障碍。马承在“大三位一体教学法”提出了阅读同步行的教学原则,即用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进行阅读。为此,马承根据中小学同期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编写了同步阅读教材。每个单元的阅读均实行“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或实行“结构----会话----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马承编写的《小学英语易进阅读》、《初中英语易进阅读》打破了以往“阅读只能从高年级开始”的观念,在语音阶段只学了十几个单词,就让学生阅读简单的句子。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阅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通过阅读,不仅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让他们体验到了语言学习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张思中指出在集中识词、集中讲语法之后,必须紧跟大量阅读。这与马承老师的观点是相同的。张思中在十六字外语教学法中,提出了阅读原著的原则。这里的原著是指目的语国家作者所写的文章。张思中在其教学法中,论述了阅读原著的必要性,读原著的组织与指导,指导阅读应注意的事项。并给出了阅读原著四字诀:一查、二猜、三议、四问。

八、因材施教

马承的“三位一体教学法”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拼读单词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他在因材施教这方面的论述较少。只是在其主编的英语教材中体现了这一原则。在教材中,阅读文章分为a、b两组。a组为基本要求,人人必会,实现“下要保底”;b组是针对优生而编排的,目的是实现教学上的“上不封顶”。

在《张思中英语教程》中,每一课有一篇主课文和两篇阅读材料。对接收快的学生,要求他们背完三篇文章,或者两篇文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背一篇文章,其他两篇的背诵则是鼓励他们完成,并不强求。在每一课后,还配有一首小诗和一个常用词的小词库,供那些有兴趣的学生补充学习。在张思中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中,适当集中是关键,反复循环是保证,阅读原著是目的,因材施教是核心。张思中审视了不同的教育差距观并提出了对待差距的方法。根据大班级上课的特点,当学生间的差距出现时,教师用兴趣小组、辅导小组来满足“两极”学生的需求。当差距拉大时,再采取同堂分组复式教学,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总之,张思中的复式教学理论真正实现了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将对某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以便他们能相互探讨。

启示:

1.动脑筋学英语是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的重要特色。学生感到单词难记的根本原因在于语音不过关,没有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因此,在小升初、初高中衔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进行语言知识方面的补习,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独立拼读单词的能力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且缺乏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结果造成了学生仍然停留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背诵单词的层面上。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用联想法记忆单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新的单词的时候,引导学生把新单词与学过的单词进行比较。如:pen/ten, cat/ hat, nine/ fine, window/ yellow, seven/ eleven, mother/ brother… 在复习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些单词拿出来,进行辨音练习,让学生们圈出他们所听到的英语单词。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如果把一个单词变换一下首字母,它能不能变成一个新的单词?当然,一些英语单词也可以把首字母变成一个辅音连缀(或辅音从)。如:pink/ think/ drink, kite/white/ write.此外,可以比较一下词尾字母相同的单词。如:orange/ change, borrow/tomorrow/sorrow, pocket/rocket, capital/hospital, sport/airport.这种记忆方法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信息储存,科学记忆是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记忆方面的重要观点。总之,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应用智力,发现规律,提高效率。

2.要重视翻译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在我国缺乏英语环境的条件下,中学生完全通过语境来领会掌握英语词汇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需要借助于母语。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要求学生给出英语单词能说出其中文意思,反之亦然;但此要求仅限于“一词一义”,即一个英语单词暂时只要求掌握一个相应的中文意思。《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全程通用词汇表》中的单词也附有汉语释义,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3.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排方式,为高中英语集中识词提供了可能。在学习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时,我们应该首先编写集中识词的实验材料。同时,我们要改进单词检查的方式。

4.通过语篇来突破语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定语从句、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独立主格结构是高中阶段学生难以掌握的语法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其语法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阶段逐一突破。例如: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可以用生成性练习的方式来讲解。在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起始时,用4~5课时,把分散在各个模块的定语从句语法进行归纳

总结

;在高一第二学期起始时,用3~4课时,把分散在课文中的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找出来,找出规律再加以归纳;在高二第一学期起始时,大约用3课时,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三种时态的基本形式,采用游戏接龙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过去、现在、未来作出种种假设,使抽象的概念趣味化、具体化。在高二第二学期起始时,用5~6课时,把非谓语动词的词性及其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列成一个表格,让学生们分析比较,辨出差异,如动名词和不定式的区别,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同时用2~3课时对名词性定语从句进行归纳总结。在高三第一学期用2课时讲解一下独立主格结构的用法。这些语法项目的综合集中,主要分散在期中、期末和高考总复习中。

5.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小学毕业生英语应该达到二级水平,初中毕业生英语应达到五级水平,高中毕业生英语应达到八级水平,优秀毕业生达到九级水平。全国中小学新课标英语考级测试为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评估提供了科学的工具,也为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学业水平测试可采用阶段性测试、学校抽测、终结性测试三种形式。

6.马承主张在英语学习中,提强调适度多学,这样有助于学习潜力的开发;若一味强调少学,就有可能埋没学习者的潜力。他认为个人学习英语的目标,在中学阶段应该为掌握5000个英语词汇。这种观点与张思中如出一辙。张思中提出,外语学习不能强求一致,要让学生“能飞的飞,能爬的爬,能滚的滚”。这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7.学习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并不摒弃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好的做法。相反,通过学习这两种教学法,有利于传统做法的优化。此外,我们应该看到这两种外语教学法并不是很完美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如:马承的课文教学。

8.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马承的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有所不同。再如:动态平衡性原理中论述的同一个单词在词汇教学出现,在语法教学中得到应用,在文章中再得到再现。这与张思中的“反复循环”观点如出一辙。

结论:

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是两种体系完整,理论成熟,应用性强的英语教学法。它们符合我国的国情,不需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城市、农村、山区都可以推行。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一般的外语教师都可掌握。马承的“小三位一体教学法”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篇四

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已逐渐成为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文章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入手,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身参与制定、选择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语言。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相比之下,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外语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nunan(1989)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有的个体经验,从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得到全面地体现。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语言的可操作性,还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交际性。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2001)unit 1 , text a :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课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任务前阶段。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搜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和总结,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提纲。如:

of the text

americans value time and save time their eyes, time is regarded as precious resources.a person who tends to waste his own time or that of others is never accepted in american e of the text

ans value time and save time ans try every means to save arrivals to the time differently.同时,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难句进行标注、讨论,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 针对这一环节中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指出其中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2、任务中阶段。语言教学的出发点是语言知识,终点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对语言规则、语言知识的反复操练下产生的。课堂语言教学应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的转变。教师应在活化教材上下功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这一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如设计小组讨论、两人对话、分组辩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民意测验和采访等交际任务,以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如:小组讨论(group discuion):

(1)what does time mean to us?

(2)what precious resources do americans value and save?“

通过讨论以上问题引出课文,接下来还可以涉及一连串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略)

3、任务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课内学生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作来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出了课堂,往往就进入了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难以保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外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组织、安排好任务活动,如开办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英语社团、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并对任务活动及时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英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变革趋势。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与创新,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给予学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同时,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以语言的功能和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将任务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结合起来,并联系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新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s, g and t, motivation: 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 [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89;(8)

, 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room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1989

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 pre,1996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 读写教程 第二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篇五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胡春洞)i.问题和思考

1.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光靠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行了吗? 2.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有哪些? 综合法或折衷法是主要流派吗? 3.以何种观点对待外语教学法现有的各个流派? 4.怎样使自己的教学自成一派? ii.对待国外流派应取的态度

合理借鉴,以推动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提高质量的一个途径。

任何一个教学法体系总有三个组成部分(1)基本观点,即外语教学对涉及的最根本问题的认识,这样的根本问题大致有三个:语言或语言能力的实质是什么?语言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学习外语?基本观点就是语言观、语言习得观和外语学习目的观。(2)教学原则,即一个教学体系对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关系的认识和由此提出的教学主张。这些重大关系包括:自然学习与正规学习(即有意义学习);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与教(师与生、讲与练、学习目的与教学目标);外语与本族语;口语与书面语;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准确与熟练。教学原则反映了一个教学体系的基本特色,是一个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区别所在。常以“教学原则”、“教学纲要”等形式明确提出,还体现在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中。(3)教学方式方法,即在课堂内外实际进行的具体教学步骤和活动形式。

一.了解、分析。全面了解一个教学体系首先从这三个层次去了解产生背景、产生过程和它对教学条件的要求(适用范围)。其次分析归纳众多的教学体系,弄清外语教学思想发展的几条基本线索和各个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的角度可以不同,以从它们所依据的学习理论来、分析对改革我们当前的教学最有意义。

外语学习的实质是什么?(两种回答,而形成两种学习观)

1.习惯形成说:外语学习是形成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明了规则,加以反复的练习是最佳途径。

2.习得能力说: 人都具有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能力(lad),使他能从大量的语言接触和使用中吸收语言材料、概括语言规则,从而形成外语能力。向学习者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和以内容为中心的言语活动是发展外语能力的最佳途径。

所有的外语教学体系,或隐含或明确地都按照这两种外语学习观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因此,可以把所有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分成两大途径:(1)基于第一种学习观的正规教学途径(如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2)基于第二种学习观的自然教学途径(如直接法、交际法和自然法)。这两种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从语言知识入手,力求通过大量练习使这些知识转化成熟练的技能,因此,学习活动大都围绕语言形式进行;后者力求使学生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来掌握语言形式,因此,学习活动大都围绕内容进行。二.辩证、全面

基本估计: 没有一个教学流派是完美无缺的,各自有它自己的合理成分和可取之处,但又有它的问题和局限。

正规教学途径对师资水平和其它教学条件要求较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易于观察和控制,学生在起始阶段易有收获感。但是,能描述语言知识的语言现象是有限的,仅仅依靠正规教学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而且,过多地依靠有意识的识记和形式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艰难、枯燥。

自然教学途径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学习过程生动有趣,但它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较难观察和控制。

因此,两大途径各取所长,自然教学和正规教学相辅相成,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

三.结合实际 有三个方面:一是结合教学目的实际,更进一步说,是要结合我们中国人学外语的目的这个实际。二是结合教学条件的实际,包括师资水平、班级规模、教学设备等。三是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实际,结合教改这个实际。当前普遍问题是,完全依靠学生的有意识记,学生语言接触少而不真实,语言活动大都围绕语言形式。总之,我们片面依靠正规教学,完全忽视了自然教学。结果是,外语教学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层次上,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很低。而且,学生普遍感到外语难学,缺乏兴趣。从改革的角度,借鉴外国教学法时要特别注意从自然途径各流派中取其切合我们教学实际而行之有效的部分,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全面有效。

最佳教学法:

在外语教学中把感性和理性、实践和认知、能力和知识,自然学习和正规学习统一结合的教学法或途径才是最佳的教学法。教改方向:乐学、速学、易学

00833外语教学法重点知识归纳篇六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五、认知法

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认知”方式是心理中是一个术语,它用来描绘不同的人在观察、组织、分析以及回忆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不同的习惯性倾向。认知法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要切忌重犯语法翻译法的老毛玻

六、功能法功能法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功能法又以意念项目为主要线索组织教学,所以它又叫意念法。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功能教学法又称为交际法,有些教学法家认为使用交际法的名称比使用功能法的名称更能体现掌握交际功能的精髓。功能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态,人们由于职业不同,对语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同,功能法主张外语教学不要象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象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功能法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但也存在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181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