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油菜花篇一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设计:
1、解释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的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那个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 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 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 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11、 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欣赏并进行个别评价
12、 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美术教案油菜花篇二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
3、增加自然常识。
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二、分析理解。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混色游戏:
1、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3、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学生参与混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习色彩的变化,看一看色彩的变化,说一说观察的结果。通
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注意力
欣赏感知:
1、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2、学生欣赏教材范图,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三、自主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
1、一画,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2、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则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一、检查上节课的画稿,看看上次画到那里,继续完善画面。
二、根据设想上色,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帮助学生一起解决。
三、作业评价。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探究学习带来的愉悦。
美术教案油菜花篇三
多媒体美术教案---棉絮画课题:棉絮画 课型:手工制作棉絮画课时:1课时教法:观察法、示范法棉絮画教学目的:1、通过看、摸、感受棉花的材质,进行联想。2、对小动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分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学习用棉花制作毛茸茸的小动物。棉絮画教学重点:小动物形体的分析和概括,特征的把握。教学难点:小动物五官的粘贴及背景的装饰。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棉花、彩纸、剪刀、胶水、课本。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这个礼物需要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才能顺利的得到。老师还带来一些作品,让大家来欣赏,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各种手工图片)看完教师进行提问:1、图片中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属于美术中的哪一种类? 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制作过程中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上的也是手工课,而且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材料,请看—(教师出示棉花)这一节课我们就用棉花做棉絮画板书: 8 棉絮画
三、 新授
1、 教师带领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的感受棉花的质感,并进行联想。(1) 看:观察棉花的颜色和自然形态;(2) 用手模,用脸贴,感受一下棉花;(3) 通过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我们用棉花还可以做哪些手工作品?(联想的越多越好,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2、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棉花做出棉絮画呢?3、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1)要想做出棉絮画,我们首先要观察物体的大的基本形组合。(出示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2)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台用棉花做小白兔,示范撕出基本形,在棉花下涂上胶水,粘于深色衬纸上。 (3)引导学生回忆小白兔的特点: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内容,把小白兔的特点添上。(4)教师师范装饰背景:用彩纸剪出一只萝卜帖在小白兔旁边。(5)教师展示作品,并提问刚才的制作步骤,并板书:观察形体抓住特点装饰背景四、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 展评学生优秀作品。
六、 进行小结,并展示礼物。刚才我们用棉花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棉絮画,同学们制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认真。你们知道么?在同学们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已经把礼物送给了你们。是什么礼物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这个礼物就是:巧巧手,多动手;大眼睛,细心观察;聪明屋,多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这个礼物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花我们的生活。
美术教案油菜花篇四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艺术于美术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
艺术活动:是大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功能 1审美价值;2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和陶冶功能,(3)娱乐功能等。
艺术分类
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美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美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美术这个专用名词,在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 “艺术”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科学;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二、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一)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二)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游戏也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三)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四)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主要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主要包括:
(一) 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二) 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三)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四) 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物的首要功能;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四、学前儿童美术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艺术方式。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所显示正是他们对世界感性的、直觉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他们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和情感性特点。
儿童与成人开袋世界的眼光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特的,事物在他心里的样子往往迥异于成人眼睛所看到的样子。
(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里活动的反映,是其心里表象的图式化。组合成奇特的画面,是他们自我心中思维方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认为艺术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表现说,这种理论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可以说所有儿童的美术创作都具有“表现主义”的色彩。满足儿童交流宣泄情感的需要是儿童美术的特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及意义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实质主要完成艺术教育中艺术审美、创美的任务。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
美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感知上表现为知觉过程的整体性与直觉性;在记忆上表现为具体形象记忆占优势;在想像上有着独特的想象;在感情上表现为易共鸣、易移情。 其次,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性质是由美术自身的审美结构与特点所决定的。
二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的情感教育 。
幼儿时期,其心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学前儿童中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加以从新组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艺术是无措的,自由创造和追求变化正艺术的追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艺术是无错的,美术活动的特点也是自由的,不带惩罚性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指大脑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心形象的心里过程。
创造性有赖于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动作,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少,因而他们的思维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富于想象和创造性。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第一节西方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西方近代儿童美术教育
直到十八世纪后期,幼儿教育才渐渐自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齐(1782~1852)是瑞士女教育家。
福禄贝尔(1782~1852)是德国教育家。“恩物”意为神恩赐儿童的玩具。他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其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育模式。
二 、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1865~1946)是一位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西泽克出生于波西米亚,童年时代宽松、自由的生活与所受的艺术熏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5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