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 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通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07:11:17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 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通用(3篇)
时间:2023-04-10 07:11:17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 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篇一

1.有一个初始的量,该量受两个初始量的影响;

2.存在排比句式

“牛吃草”题型解题方法

m=(n-x)t

(m为原有草场量,n为牛的头数,x为草长的速度,t为时间)

常见考法:

1、标准型:同一草场供不同牛数吃不同的天数,利用(n1-x)t1=(n2-x)t2=(n3-x)t3;

2、极值型:要草永远吃不完,最多能放多少头牛吃,n≤x;

例题:

例1.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其增长的速度也是一定的,某个海岛,其岛上的资源可供3千人生活45年,或者供2千人生活90年,为了使岛上的人能够持续地生存下去,则该岛最多能够养活( )人。

a.1000 b.950 c.900 d.850

【答案】a。

【解析】设每人每年消耗的资源量为1,则岛上每年再生的资源量是(2000×90-3000×45)÷(90-45)=1000。要使岛上的人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岛上的人每年消耗的资源不能超过岛上每年再生的资源,所以该岛最多能养活1000人。

例2.在春运高峰时,某客运中心售票大厅站满等待买票的旅客,为保证售票大厅的旅客安全,大厅入口处旅客排队以等速度进入大厅按次序等待买票,买好票的旅客及时离开大厅。按照这种安排,如果开出10个售票窗口,5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如果开12个售票窗口,3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假设每个窗口售票速度相同。由于售票大厅入口处旅客速度增加到原速度的1.5倍,在2小时内使大厅中所有旅客买到票,按这样的安排至少应开售票窗口数为( )

a.15 b.16 c.18 d.19

【答案】c.

【解析】设原有排队旅客人数为m,每小时新增加旅客人数为x,则有

m=(10-x)×5=(12-x)×3=(n-1.5x)×2

解得,x=7,n=18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 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篇二

例1: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b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

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例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锥刺股”是汉代孙敬的故事

b.“头悬梁”是战国苏秦的故事

c.“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中的赵中令即晋国赵盾

d.“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中的苏老泉即宋代苏洵

例3:(多选题) 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有( )

a.商鞅变法 b.王莽新政

c.魏孝文帝迁都 d.赤壁之战

从上述题目来看,我们发现其命题背景,即深入契合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脉搏。因此,我们看到文史的考查,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的,而且所有的题目在设置的时候都有一定重大史实和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背景的,故而,稍加训练,我们是可以把握的。建议大家,进行条理化梳理,比如改革事件小结法,或者时间轴法,或者口诀法,或者战争事件坐标法等,这些方法适当的吸收,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并有效率的拿下文。以重大事件小结法为例,可以进行简要的整理。

一、变法大记事

李愧变法(魏文候)、商鞅变法(秦孝公)、吴起变法(楚悼王)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申不害变法(韩昭候)、邹忌改革(齐威王)

二、战争大记事

城濮之战(晋胜楚、退避三舍)、长勺之战(鲁胜齐、曹刿论战)

桂陵之战(齐胜魏、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秦胜赵、纸上谈兵)

三、战国四君子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孟尝君田文(鸡鸣狗盗)、

平原君赵胜(毛遂自荐)、春申君黄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四、战国四将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 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篇三

1.模型特征——建立“因果”论证题干中一般会给出a、b两个事实,这两个事实同时发生,那么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呢?题干一般认为a、b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即a是b的原因,或者b导致a。

这就是“因果共存”型的题干特征,那么,它在题目当中是如何呈现的呢,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道题目。

2.题目分析——把握“因果”关系【题目】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出现过几次地球转速放缓时期,这种时期每次会持续5年左右,更为关键的是,地球转速放缓的同时伴随着强震增多。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地球转速放缓导致强震多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每年约发生25~30次强震,在其他时期,约为15次

b.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发生火山喷发的次数与其他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c.地球转速放缓,会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导致全球强震多发

d.地核的轻微变化,导致地球的转速放缓,也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强震多发

【解析】答案:d。题目探讨地球转速放缓与强震多发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的依据是,出现了地球转速放缓及强震增多这两个事实。既然在同一时间段这两个事实同时发生,那么是否意味着两者有密切关系。题干就此得出结论,认为强震多发的原因就是地球转速放缓,即将两个事实建立了因果关系,属于“因果共存”。

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削弱和加强的角度,就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我们来分析选项:

a项,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发生的强震次数比其他时期要多,那就说明强震多发与地球转速放缓确实有关,很有可能就是转速放缓导致的。因此,a项不能削弱,排除。b项,说明地球转速放缓与火山喷发没有关系,但题干探讨的是地球转速与强震之间的关联,火山喷发与强震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那么就不能说明地球转速放缓与强震多发无关。因此,b项不能削弱,排除。c项,通过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这一结果,建立了地球转速放缓与强震多发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强震多发的原因就是地球转速放缓。因此,c项支持题干,排除。d项,地核轻微变化导致了两个结果,即地球转速放缓与强震多发,说明强震多发的原因并不是地球转速放缓。因此,d项削弱题干。正确答案为d。

对于这一类“因果共存”的题目,各位考生需要对结论中呈现的因果关系有一定的敏感性,比如呈现的词语“导致、致使、使得”等。寻找论据中是否出现了两个事实,如果有,那么证明它属于“因果共存”。接下来,就可以针对因果关系进行削弱和加强。希望上述的题干分析对于各位考生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快速识别模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443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