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同学会的那种句子篇一
她看见丁晓磊一直都在动,就对他说:“丁晓磊,你再不认真看书,信不信我把你定在位置上。”“哼,我才不信呢!”丁晓磊不屑一顾地说。陆灵逸就拿起铅笔,然后指了指丁晓磊,嘴里还说:“定。”“哇塞,真的很神奇啊!”丁晓磊一下子就定在位子上了,一只手举着,怎么也放不下来。
解决了丁晓磊后,陆灵逸又看见黄添兆在座位上叽叽喳喳,嘴巴一秒钟也不停。她就对黄添兆说:“你给我安静下来!不然,我把你的嘴巴变成喇叭。”黄添兆顶嘴道:“我就不安静。”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个声音足足有几万分贝,估计几里路外的人都听见了。黄添兆吓坏了,他觉得自己刚刚是声音太大了,于是细声细气地和同桌说:“陆灵逸今天怎么了?是着魔了吗?”可这句话还是像用广播一样,全校人都听见了。
知道陆灵逸有魔法,大家都离她远远的。生怕一不小心,自己惹恼了她,变成阿猫阿狗之类的。
大课间,大家争先恐后地下楼梯。丁稼柳刚要踩下一个阶梯,却被任星宇推了一把,丁稼柳踩空了,眼看着就要他就要摔下来了,大家把眼睛瞪得像灯泡那么圆。正在大家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陆灵逸就用魔法把他扶住了,有惊无险呀!
此刻,大家又开始羡慕起陆灵逸的魔法来。只有陆灵逸一个人知道:她的魔法只有一天。
写同学会的那种句子篇二
流年似水,时光如梭。屈指数来,我离开北京钢校已经19年了。19年来,不论是在求职屡屡碰壁,孤寂、无助的涉世之初,还是在事业小有所成、心有所依的今天,始终割舍不了的就是那份浓浓的思校之情。不止一次梦想着又踏上了母校那片曾经洒满青春记忆的热土,又回到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家。教学主楼教室、三叉楼宿舍、西操场,还有严父慈母般的老师,情同手足的同学------一切是那样的真实、清晰,却又那样的遥远。十几年来,我也曾经几次到北京出差,总想着到母校转转,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坐在开往家乡方向的火车上,望着车窗外渐行渐远直至模糊的北京城,我黯然神伤,难道此生就真的没有机会回母校寻梦了?
悄无声息中,喜讯接踵而至。三个月前的一天,我接到北京的吴凡同学给我打来的电话,她说,5月17日母校将举行93级同学会,问我能否参加。如此难得的机会岂能错过?尽管我无法预料5月17日是否有空,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几天后,我又接到同城王凯华同学打来的电话,得知“5·17同学会”外拍小组即将来济宁取景拍片,我们笑言一定要当好“东道主”。幸福的涟漪在我的心里荡漾开去。
3月22日一大早,从济宁各地风尘仆仆赶来的近10位钢校93级毕业生齐聚济宁太白湖景区,静候外拍小组同学的到来。十时许,当头戴太阳帽、同学会“大导演”金娜同学以及同学会“策划人”徐学军从轿车里走下来时,我们相互拥抱、握手。谁也没有想到,17年后,我们这些从钢校走出来的学子竟然在千里之外的济宁相聚。一遍又一遍地翻着当年在学校拍摄的老照片,在镜头里尽情地诉说着对母校的牵挂和对同学的思念------作为同学会的“前奏曲”竟然这般美妙,对于即将到来的重头戏——“5·17同学会”,我更是充满期待。
从那天起,我竟然像小孩天天盼着过年一样盼望着5月1日的到来。现实有时就是那样的无奈。刚刚步入5月,我单位产品订单满天飞,员工不得不白天晚上“连轴转”,就连行管人员都“下放”到车间帮忙去了,更不用说请假了。办公桌上的日历一页接着一页被无情地撕掉,我的心沉了又沉。期盼了多年的回“家”梦难道就这样灰飞烟灭?我心有不甘。5月14日,我硬着头皮向总经理请假,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十分爽快地同意了。笼罩在心头多日的阴霾一扫而光。窗外,阳光灿烂。时至今日,总经理的话依然在我耳边回荡:“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错过了,或许就没有下次了,我实在是不忍心拒绝你。”
5月16日上午11时,我们5人搭乘“专用”豪华中巴车开始了圆梦之旅。汽车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我们的心却早就飞到了母校。当时,最忙的要数手机了。先是班长赵慧娟发来短信,说是我们到京后,要为我们接风洗尘。接着同桌杨万玉又打来电话,晚上咱班同学在学校附近小聚,一定要参加哦!没想到,十几年没见,我们竟然成了“抢手货”。陈延新则是通过手机视频向北京的同学一一介绍我们的情况,看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只好“先睹为快”。
5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早上8时许,当我们几人风风火火地赶到母校北门时,许多身穿天蓝色“同学会”纪念衫的同学早就聚集在食堂旁。岁月是个雕刻家,经过17年的洗涤,当年懵懂、青涩的少年如今都已成为成熟、自信的三十七八岁的准中年。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情同手足的同学情。它像一坛美酒愈久愈醇。我们一一握手,尽情相拥,回忆起当年的趣闻趣事,脸上荡漾着幸福。当然,变化最大的要数我们的学校了。一排排高楼大厦见缝插针地拔地而起,原来略显空旷的校园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我们搜索所有的记忆,却一时难以还原它原本的模样。这不是小卖部的地方吗?怎么成了篮球场?这不是当年国庆节观看烟花的东操场吗?怎么竖起了7层高楼?三叉楼宿舍不是当年学校最高的建筑吗?怎么成了“小不点”?大家叽叽喳喳、议论纷纷。为学校的巨变感到自豪。
上午十时许,学校礼堂里,座无虚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两位“大腕”级人物也前来捧场。他们分别是79岁高龄的赵校长和80岁,德高望重的周其庚老师。赵校长依然风度翩翩不减当年。巧合的是,我们毕业那年也是他光荣退休之年。更让人感动的是周老师为了参加这次同学会,不顾身体的劳累,特地乘坐飞机从遥远的广西赶来。可见这次同学会在他的心中有多重要!
在热烈的掌声中,久违的“班会”开始了,按照当年上学时“冶、压、建、自、机”的顺序,各班班长点名,同学答到,接受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老师的“检阅”。由于种种原因,原来的老师大都离开了学校,但谈起当年和我们一起度过的那段_激情燃烧的岁月_,依然感慨万千。他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母校,那种情感无以言表。冶93班同学演唱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又把我们带到了17年前。当时的冶93班清一色的男子汉,管理起来让人头疼。上课时往往“睡倒一大片”,下了课却精神头十足。由于纪律涣散,在学校各项评比考核中经常拖年级后退。周燕老师大学毕业后担任冶93班班主任,严加管理,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硬是把一盘散沙的冶93班打造成钢校首屈一指的“明星班”。也正是像周燕老师这样的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导,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经过17年的历练和打拼,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骨干力量。金娜、赵慧娟,毕业后“留守”北京,自主创业,如今成绩骄人;于娟、裴久丽成了受人尊敬的老师,教书育人;陈延新、邵常虹扎根乡镇政府,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吴岩、倪鹏成为当地知名企业的部门领导------如果说,当年踏出门的我们是一块略有瑕疵、可以雕琢的铁的话,经过社会这个大熔炉的千锤百炼,如今我们已经成为晶莹剔透、铮铮筋骨的钢。
在下午举行的联欢会上,特地播放了李文瑞老师在当年联欢晚会上翩翩起舞的短片。遗憾的是,他再也无法见到我们了,他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他是那样热爱他的职业,热爱他的学生。由于李老师是教舞蹈的,平时不爱动的我很少与他有过交集。但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记得在一次学生党员发展大会上,李老师特地给我们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说,真羡慕你们这么小年纪就入了党,他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当时,好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奇葩,胖胖的身材,很难想象他是一名“舞者”,粗粗的大腿却总爱穿着极不搭配的紧身裤。他为人热情却快言快语,谁的舞姿不到位,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正是由于他的严格要求,他编排的舞蹈多次在北京市各类比赛中获奖。据说,他从学校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免费教社区的老年人跳舞,尤为可贵的是,他倾其所有,资助数十个山区的孩子上学。他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我们学校。
时过境迁,北京钢校已不复存在了,但首钢工学院、首钢技师学院的领导没有忘记我们。由于他们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才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正是由于他们的大力配合,我们的班会、联欢会、聚餐等活动才能搞得有声有色,我们的同学会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我多么希望,不久的将来再来母校寻梦;我多么希望,有空常回“家 ” 看看。
写同学会的那种句子篇三
20年后,我与同学们约好了:7时在永和镇假日大酒店举行大家已久的同学会。
酒店里,灯光闪烁,人山人海,人人都穿着各式各样的,颜色不一。从三楼往下看,铺了缤纷五彩的地毯。
不知不觉中,我走进同学们订的房间,咦?黑乎乎的景象?,灯光一闪,一桌丰富的饭菜尽收眼底,同学们都到齐!
大腹便便是谁呀?身穿整齐的,戴着一副眼镜,座位上狼吞虎咽地吃香喝辣呢!我努力想了想小学时同学的模样,呀!我忘了!这不就驰名中外的美食家——承龙先生呀!
,身强力壮的先生是谁呀?英俊帅气,肌肉发达,身穿运动服,还随身带着篮球!我实在想不出他是谁,于是悄悄地问承龙先生,承龙说:“你忘啦?他是级篮球运动员林金帅呀!”我顿时恍然大悟,这是姚明的神技弟子,金帅是也!
那位神采奕奕的女士是?满面红光,两眼大而有神,神气十足地戴着博士帽,提着小个黑色又小巧玲珑的小提包。这小学一般,中学优良,顶尖,研究生时超常,博士时无敌,无人能比、誉满全球的学神——班长大莹莹!
在欢声中,我们畅饮着,欢呼着,拥抱着,庆祝20年后又一次相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1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