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0:04:24
2023年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7篇)
时间:2023-04-09 10:04:24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一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一)游戏导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

2、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1、游戏一: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2)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3)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6)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7):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2、游戏(二): 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①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

幼:愿意。

②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

“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老师拿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①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

②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③教师巡回指导并、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④: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4)游戏:风水轮流转,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①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二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3。记录表。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

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

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教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

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教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

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三

1.知道十二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了解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课件:十二星座

课件:太阳系

幻灯片

幼儿园课件

一、航天旅行

教师:今天有一个宇宙旅行团要出发了,小朋友想不想一起去呢?

好的,老师来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

教师:小朋友,上飞机了。

(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教师:小朋友现在要穿越大气层了,······

二、引导幼儿认识星座。

课件-太阳系

引导幼儿观看:太阳系的一家,直观的了解各个星系。

2.认识星座

(1)了解十二星座的`标示。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么多星星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

(引导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2)课件-十二星座

通过观看星座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

(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白羊座: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小星星,用一条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看看像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像羊。)

教师:我们叫它“白羊座”

以此向幼儿介绍其它的星座

白羊:

金牛:

双子:

巨蟹:

狮子:

处女:

天蝎:

天秤:

射手:

摩羯:

水瓶:

双鱼: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1.教师:现在我们开始遨游太空了,看看我们能遇到哪个星座。

课件演示

逐一出示星座图示,请幼儿说出星座名字。

2.我自己的星座

请幼儿对照自己的出生日期,了解自己的是哪个星座的。

白羊座 (3.21-4.19) 金牛座 (4.20-5.20) 双子座 (5.21-6.21) 巨蟹座 (6.22-7.22)

狮子座 (7.23-8.22) 处女座 (8.23-...

四、讨论:怎样才能到宇宙去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到宇宙去需要用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四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沉浮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教学过程: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五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六

1.探索玻璃杯倒扣入水而手绢不湿的方法,感知空气存在并占据着空间。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

1.物质准备:

第一次探究材料:小手绢、可封口塑料袋、不封口塑料袋、有盖的盒子、没盖的盒子、有盖的瓶子、没盖的瓶子、塑料包装 纸、皮筋、剪刀、透明胶带、清水一盆、干抹布若干。

第二次探究材料:玻璃杯人手一只,小手绢、干抹布若干、装满水的水盆每组两个。

其他材料:可乐瓶、小纸球、透明水盆、彩色乒乓球,玻璃杯。

2.幼儿经验准备:

了解水的特性及有关空气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只用小手绢叠成的小老鼠)“小手绢可以折出小朋友喜欢的许多物品,小手绢还可以做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手绢不怕水的游戏。

二、第一次探究活动:使用封闭的、半封闭的材料,探索让小手绢到水里也不会湿的办法,感知和发现“密封”能使小手绢不湿。

1.熟悉材料,寻找探究的方向: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想想看,怎样做能让小手绢到了水里而手绢不湿。

2. 幼儿分组尝试,教师交代实验要求:试完一种方法,可以再试一种。但必须用抹布把材料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

3.组织幼儿集中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有谁没有成功的,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第一次递进,教师小结: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手绢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小朋友明白了用密封的办法能让小手绢不湿。

三、第二次探究活动,加深难度,解决“用一只玻璃杯让小手绢不湿”的问题,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1.设置新问题:“只用一只玻璃杯,能不能让小手绢到了水里也不湿呢?幼儿自由尝试。

2.教师适时提示:“将玻璃杯杯口朝下压入水底,再把杯子提出水面,试试看,杯子里的手绢会怎么样?”

3.教师指导并请个别幼儿讲述成功的方法: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4.幼儿集中讨论:“刚才我们把手绢严严实实密封起来才不会湿,而玻璃杯口这么大,手绢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思考: (1)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绢还有别的东西吗?(2)这种东西能看得见、摸得着吗?(3)在杯口斜着浸入水中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泡泡的?

5.第二次递进,小结:玻璃杯里装满了空气,是空气把杯子严严实实地密封起来,水流不进杯子里,所以杯子里的手绢不会湿。

四、第三次探究活动,体验验证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1.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一个彩色乒乓球,一个玻璃杯,一盆水,想想怎样能使乒乓球“沉”到水底呢?一个小纸球、一个可乐瓶,想想不用手扔,不用脚踢,怎样让纸球飞上天?

2. 第三次递进,小结: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而且空气是要占据空间的。

五、拓展延伸:

空气还有很多的秘密,我们要多动手、多思考,努力去发现它们。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大班篇七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呢?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小百科:乌龟(chincmys reevesii )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031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