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家校共育教师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招。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愿意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况,及时组织一些温暖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满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幸福与快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灿烂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
认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去认识好“父亲”这个忙人,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默默而温暖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共育教师心得体会篇二
从9月开始,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成为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各级部门以最强气魄开始行动。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学校教育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与挑战,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这场改革的本质,我们将失去发展的机遇,甚至会被其他同类型学校甩下许多。
减下去的作业负担,其预留的时间如何分配才科学呢?如何灵活地开展有效的课后服务呢?传统的纸质考试、统一的集中考试将废止,教学质量监测以何种形式开展呢?如何去适应新常态?课外辅导机构从公开运行到潜行蛰伏,如何让其彻底无所遁形呢?课堂主阵地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呢?这些命题,都无法绕开。倒逼我们开始痛定思痛,做出调整。
说到底,减负的核心无非就是课内增效提速,捍卫教师的职业权利,保障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营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给孩子们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更全面的能力培养、更愉悦的精神享受。而这一切,从学校层面说,依靠的就是教师的专业化;从社会层面说,依靠的是整个社会集体发力、共同支持;从家庭层面说,依靠的是所有家长们育人观的彻底转变。
双减政策面前,教师们的压力其实最大。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更多。已有的经验反而无效。无所适从?一脸茫然?以前,还能依靠教师的大量辅导,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促使其机械地练习。在反复地讲练、多次考试、强化记忆的模式中,把学生成绩提起来。但眼下,这些都行不通呢?这注定是曲折的发展道路。
以数学为例,口头说一说加法的算理。将思维过程说出来。以动手的拼装活动,测评其实践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数学测评难度有点难。尤其是计算类型,需要纸笔验算。
作业负担来自于对学科育人价值、功能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学观。唯分数论并非是完全错的。分数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主要是考试方式过于机械化,它以固定、标准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导致了分数彻底窄化,只考察了浅表的知识与能力,并未全面地测评,这才是最大的症结所在。
家校共育教师心得体会篇三
一切因爱而改变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重,每朵花开都令人期待。静下心来,你会听到花开的声音。”这就是我的班级管理理念。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慢教育。
二十多年来,因为热爱这份工作,因为热爱这些孩子,因为家长的信任,我改变了许多,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欣赏。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智慧与艺术,当前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家校矛盾增多,给我们一线的老师带来很多困惑,甚至不敢放手去做,工作中变得畏手畏脚。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尝试着换位思考,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一个轻松的班主任。请看我的两个工作案例。
案例一:《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2013年,我刚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就通过学校一个老师了解到,班上有个孩子,家庭情况很特殊。那个女孩的妈妈,身患癌症,为了治病把家里的房子变卖了,可是病情依然不乐观。家长没有何老师主动交流过这个情况。当我知道后,主动何孩子的妈妈交流,我真诚地告诉她:“把你的孩子交到我们学校我的班级,请你放心,我会更多地关注她,鼓励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全部都由我负责,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养身体,我们共同努力,我希望你能下定决心战胜病魔,陪着孩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上大学。”尽管孩子很小,我还是把她当大人一样交流,告诉她实际情况,同时帮她建立自信。我给她搭建更多的平台,锻炼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她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变得自信、大胆、能干,切实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她的妈妈真切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喜欢跳舞,我推荐她参加学校舞蹈队,减免她的所有费用。孩子的快乐成长,带给妈妈无穷的力量。我惊喜的看到妈妈一天天好起来,如今的妈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
案例二:《妈妈与孩子同成长》
代沁桐,一年级入校时的第一天,所有老师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他根本不进教室,无法和老师同学交流,看起来就像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开学的前半学期,他就耗费了老师几乎一大半的精力。“偷拿”同学东西,上课自由下位,不知道写作业„„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在寻思怎么办?慢慢地,我发现她妈妈是个有文化、有耐心、有教养、也很热心的人,她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比我更辛苦。我想,我能不能用我多年积累的经验帮助她,做个优秀的妈妈,努力改变孩子,绝不放放弃,因为她将要陪伴孩子一辈子。针对孩子的特殊表现,我采用了一些特别的办法,但是前提是和她事先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我还充分地相信她,利用她没有上班的优势,培养她做优秀的家长,让她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在一次次集体活动中,他妈妈的教育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认同,成为我班家委会的骨干,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了。孩子的变化显而易见,无论是学习还是常规。这个孩子不再“特殊”,他还有了自己的朋友。
所以,我想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丰富的家教资源便是我们班级工作的最大财富。
姓
名:贺习会
单
位: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
职
务:教师
手
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8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