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篇一
曾久久地盯着这首诗: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阳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看一遍,泪水朦胧;再看一遍,伏案痛哭;细读全文,欲哭无泪。剩下的是内心久久的伤痛,然后就是一片空白,是惨白!那不是文化掠夺,根本就是拱手让人啊。
我好恨,跟着先生一起恨,跟着那么多学者一起恨。
但是,恨什么呢?恨无情的历史无法重写?
只有叹息……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篇二
王道士到底是来了,他背对着我,我看不到他的内心,看不透他的内心,余先生说,他穿着土布棉衣,畏畏缩缩,原是一个逃荒的农民。为什么说他“畏畏缩缩”呢?是因为他本就没心没肺吗?还是心中已对未来自己做的事感到不耻呢?
一个道士,当了佛教圣地的主人;在莫高窟,大漠孤烟,他们无人问津,无人关心,如同守护他们的僧侣一样,孤独寂寞。
直到有一天,他等来了命中注定的“伯乐”——斯坦因。是的,一叠银元,成交,五箱经卷,余先生说他怕自己的笔会不沉稳,所以只能简略地说,他怕自己承受不住,更怕后人承受不住。
车队出发了,一位年轻诗人说,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可我不相信斯坦因会在乎那个流血的民族,或许,在他眼中,那是上天的微笑,感谢那稀世的文物等来了知音,而他自己则是拯救了中华文明的“英雄”。
合上书卷,掩面沉思,这是一场文化的苦旅,那个王道士,真是个罪人吗?我听不到回答。他只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农民,是来逃荒的,来时并没有任何恶意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假如追根究底,那就是在对的时候遇上了错的人。
时过境迁,一切已成定局,我们只能轻声安慰:“莫高窟,莫高哭”。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篇三
被压得喘不过气之时,我在目录中寻找看起来轻松些的题目,于是选择了《腊梅》。
爱极了梁辰鱼的这首诗:
“幽花开处月微茫,秋水凝神黯淡妆。
晓彻露浓空见影,隔帘风细但闻香。“
花总给人以一种温馨的感觉。私自以为,每一朵花都是一首诗,“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我幻想,《夜雨诗意》中的那段话能得以映现:
“狼狈的苦旅不见了,荒寂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可是,我发现我错了。当花的生机勃勃与绝症病人那无法挽回的生命形成鲜明落差时,轻松和潇洒成了大笑话。虽然先生极力凸现昏暗中的光明,绝望中的希望,但我想更多的是平凡人,至少我无法那样豁达,无法忽略那光明周围是昏暗,希望被绝望包围,相比起人的生命,一切都太渺小。
但仅是那一点灿烂,就使人心感动。为生命而动容,更为人对美,对生命的生机表现出来的执著而震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8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