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周记200字十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40:24
最新高中周记200字十篇(大全)
时间:2023-06-06 14:40:24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中周记篇一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李宇炜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教学工作上,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与合作伙伴一同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尽管,实习报告有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但也获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一个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围绕着“学生能否学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题,而不是从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课出发。可见,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周记篇二

星期六晚上,我吃完晚饭,想去楼下的公园玩。可刚想走,妈妈对我说:“我们今天去钱塘江边散散步吧!”我开始很不情愿,可妈妈硬拉着我走。唉!我只好硬着头皮跟妈妈去了。

我们来到江边,江边的人可真不少啊!有的在遛狗;有的一边走路一边谈天;有的在钓鱼;小孩子们穿着溜冰鞋在溜冰。远处灯光辉煌,把对岸的高楼打扮得格外明亮。在我们的左边——钱江四桥灯火通明,在我们的右边——钱江一桥也灯光闪烁。两座桥遥相呼应,点缀着钱塘江面。

江面上黑黑的,不太看得清楚,只有灯塔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天上的星星有许多,发着银色的光芒,可好看了!它们似乎也睁大眼睛欣赏着江边的景色。

江边有那么多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下次我还要多去江边散步,去发现美好的东西。美丽就在身边,有时候我们却不曾注意到。让我们一起投身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

散步真有趣,下次我还要来。

高中周记篇三

2月19日,我在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xxxx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

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高中周记篇四

今年夏天,我随团来到英国,由于是英社,所以整个团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其余的人则来自西欧各国。

来到英国,必去剑桥大学;来到剑桥大学,必去康桥。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把剑桥称为康桥,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

初来乍到的我,面对身旁一群蓝发碧眼的外国人,心里十分不安和恐惧。由于年龄相仿,我们的话题大致差不多,但是我总是害怕与他们交流,口中的话语兜兜转转,走走停停,最后还是选择咽了下去。直到来了了康桥,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乘船来到了康桥。康桥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雄伟,仅仅是一处普通的平桥,四周布满了常青藤,藤蔓将这不大的桥团团包裹起来。在波光粼粼的剑河的映照下,颇有南方水乡的味道。也只有这小家碧玉般的康桥才能孕育出《再别康桥》,才能引出徐志摩的思念。同行的外国人用他们那蓝眸盯着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小桥。由于英语不流利,他们也只是互相对视后,然后齐刷刷地看向了导游,有的人甚至表现出了不满的神情。

导游曼蒂似乎像是卖了一个关子,微微笑了一下,然后用英语问道,谁知道剑(康)桥的来历?然后她看向了我,我不自觉地低下头,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问道:你甘心就这样以沉默的方式度过这次旅行吗?不,我不甘心,或许这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是一次交流的好机会。我抬起了头,举起手,说道:“我知道。”然后曼蒂把话筒给了我,并示意我继续。我开始用我那不太流利的英语向他们介绍林徽因与徐志摩爱情的发展以及最后的结局,刚开始英语单词是一个个挤出来的,后来越来越熟练,也放松了自己,单词如滔滔江水一般涌来。外国学生对我投来钦佩的目光,最后,我提议我用中文来教他们来朗诵《再别康桥》。他们学得十分认真,他们最后甚至可以通篇朗诵,虽然某些音调不准,显得很滑稽,但却十分温馨。我们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在随后的旅行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康桥之上,徐志摩的思念已成为过去,它承载着我们的友谊,穿越了大半个地球,永远连在我们心中。

高中周记篇五

经过几场秋雨,送走了凉爽的秋季,迎来了寒冷的冬季。

我们把自己包得像个粽子一样,路边大树的叶子也纷纷落下来,小草也开始躲进了泥土里,连小动物们也开始冬眠了。

到了冬季,气温下降,我们冷得把脖子缩了起来,手藏到了衣服口袋里,手脚变得僵硬,人都不想运动。

但我们作为阳光少年,每天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天气变冷,学校取消了很多运动项目,改成了冬季长跑。

每天大课间铃声一响,我们就络绎不绝地走到教室外的走廊排队,然后按班级顺序井然有序地走到操场。

等各班级全部在操场集合完毕后,广播里就会响起响亮的口号声,一、二、三、四……,老师就带着一年级开始沿着操场慢跑,一个年级跟着一个年级,当所有的班级都跑起来后,一年级的和最后的六年级刚好接成了一个大圆圈。

我们也一起随着广播里的口号声,异口同声地喊“一、二、三、四”。

这时候,操场上踏着整齐的跑步声,响起阵阵的口号声,那声音惊天动地,把我们懒洋洋的精气神都赶路了,换来了精神抖擞的新面貌。

跑完几圈后,我们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我们的身体却变得混身有力,四肢也变得灵活自如。

长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项目健康的游戏,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让我们在这寒冷的冬季,一起快乐的长跑吧!

高中周记篇六

大概是因为日子近了,这几天总是分心。

沉寂的微笑,几个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伸手抓不住那些过去,我觉得很伤心,甚至在想哭。咬咬牙,然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回到了过去那些来之不易的快乐日子,我笑了,至今我还觉得快乐。

三年后,又是这样,虽然很难接受,但是我还是过来了。每年的同一天,总会回到哪里去看看,坐坐,然后想想……可是啊,那里已经改建了,已经不复从前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影子了。

况且,剩下的人,也已经相隔甚远了,远得好久都没有联系了,看到合影中的我们,还真是小孩子啊,没想到现在已经这么大了,长大的感觉真的很不好,也许从这一点来说,你们是幸福的,至少你们永远不会长大了,你们会永远停留在那段天真里。

高中周记篇七

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笑笑,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给我转学。那个时候我很内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着那些新同学在说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们一起说话。那时候,我感觉世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蒙蒙细雨,我望着天空,却有一种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冲动。蒙蒙细雨吸引着我到秋千边坐下来,闭着眼睛,感受着雨水飘落在我的头发上的感觉,颈间是冰凉的湿意。一会儿,由手间传出的温暖使得我慢慢睁开闭着的双眼,我看见一张秀气的脸。她有着一头长发,有灵气的眸子,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她开口问我:“能和称一起玩吗?”我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她就坐在我的旁边,然后开始和我说话。听着她说话,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温暖,我觉得她就像个姐姐。一会儿,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玩起来。我在秋千上,她推着我荡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来,每次看着天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很久,坐在同一个秋千上,荡到同一个能触摸天空的地方,看着她荡漾的笑容,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恍惚是梦境。

许久,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叫住她,红着脸说出我犹豫很久的话:“我可以和你做永远的好朋友吗?”她望着我微微一笑,点点头。我突然觉得,其实和别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难的,并没有人会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话,然后,嘲笑我,只不过是我自己多余的担心而已。此后,我们就每天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做作业??但这样的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远。我们慢慢长大,时间改变我和她,我们彼此之间竟变得陌生起来。

从回忆中醒来,才发现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一个女孩指指我,说:“那个姐姐哭!”另一个却说:“不是,你没看见在下雨吗?是雨水,不是泪水。”听着她们的话,我下意识地摸一下面颊,真的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转身离开,留下一片脚印和一串回忆,让那个远方的她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高中周记篇八

今天,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

60米短跑即将开始,只见运动员们整装待发,躬着身子,紧握双拳,眼睛盯着前方,生怕起跑时落在别人后面。

这时,赵老师一声喊:“各就各位,预备——砰——”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似的冲出起跑线。只见他们龇着牙,咧着嘴,眯着眼,迅速摆动手臂,拼命向前飞奔。顿时场上叫喊声此起彼伏。“加油!加油……”场外,有的同学举着黑板摇晃,有的同学挥舞着红旗,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站到凳子上,大声为本班的运动员呐喊助威。

快到终点,加油声越来越响,运动员们加速冲向终点,结果我们班张标获得组第三名。

下午,举行激动人心的800米长跑比赛,我班运动员表现欠佳,李贵龙因肚子疼,中途退场,而王涛却克服重重困难,跑完全程。我们为他感到自豪!

虽然这次运动会我们班没拿到好的名次,但我们在今后加强锻炼,争取下一次比赛拿到好名次。

真是一次快乐有趣的春季运动会啊!

高中周记篇九

我期盼已久的“五一”劳动节终于来临。“太好!”爸爸妈妈带我到长沙的烈士公园玩,我心里比考一百分还要高兴,比吃蜜还要甜。我们兴高采烈地乘着“闪电似”的高速列车冲向长沙。

烈士公园到,这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一朵朵奇异的花儿张开笑脸,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一棵棵昂首挺胸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站岗的哨兵。这里面好玩的地方真多呀!

我们选一条普通型的船。嘿嘿,是脚踏船!我和老爸大大方方地上船,胆小的妈妈则颤颤抖抖地上船。妈妈那胆小的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和老爸是男子汉,开船的活儿自然是落到我们两个男子汉头上。我们用力蹬着,船儿随着我们的脚踏声欢快地移动着。咦,不好,我们要碰上“火箭号”,马上撤退,有惊无险。我们继续踩着,那边有一座拱型桥,下面有几个桥洞,大大小小的船只都从那个大桥洞下冲出。我们也去凑凑热闹。我们奋力划着,就快要冲进洞口,“砰”,我们和另一艘“龙头号”撞上,我们被撞开。我们继续踩着,要向洞口冲锋,不好,功亏一篑,我们又被撞开。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进桥洞。“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

到“儿童乐园”,我们玩起“双人碰碰车”,我和老爸雄纠纠,气昂昂地坐上车,开始全速前进。另一台车上的一位戴墨镜的阿姨样子真淡定,我们朝她开的车碰上去。没想到的事发生,我身后的另一辆车朝我们撞过来,我们腹背受敌。对手在后面哈哈大笑。真气人。我和老爸商量,专门袭击后面的偷袭者。偷袭者被我们追得屁滚尿流。哈哈,太高兴啦!我们还玩套环和投球游戏。

哎,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踏上归途,我恋恋不舍地离开美丽的长沙。

高中周记篇十

第一周: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第二周: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李宇炜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第三周:教学管理理念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教学工作上,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与合作伙伴一同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尽管,实习报告有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但也获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一个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围绕着“学生能否学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题,而不是从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课出发。可见,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月19日,我在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xxxx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

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267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