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11:06:59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四篇)
时间:2023-04-05 11:06:5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篇一

1、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微粒之间主要的强烈相互作用叫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实质是微粒间的静电作用。

2、三种化学键的比较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知识点

3、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知识点

1、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表示组成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

2、电子式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一般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写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上,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如:、。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所以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阴离子因为得到电子,最外层一般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这些电子都应画出,并将符号用"[]"括上,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

(4)复杂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复杂阴、阳离子要标明电子,并用"[]"括起来,右上角标出"+""-"电荷数。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画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原则上把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按比例组合,让阴、阳离子间隔排列,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6)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形成用"→"表示,形成之前为原子的电子式并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得失,形成之后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1、不同原子之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就是分子式。

2、电子式:书写时将共用电子对画在两原子之间,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和孤对电子也应画出。

3、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基本同离子化合物,但不要再画弯箭头,并且"→"之后为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电子式。如:

hcl:cl2:

4、结构式:用短线将分子中各原子连接,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

如:o=c=o、n≡n。

极性分子: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在电场中会受影响。

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在电场中不会受影响。

1、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比化学键键能要小得多,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表现为熔、沸点的升高。

2、在研究氧族元素的氢化物时发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沸点却最高。这是因为氢氧键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氧原子,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与相邻水分子中带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产生静电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氢键。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篇二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篇三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篇四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059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