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自我鉴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31:37
农村教师自我鉴定(4篇)
时间:2023-06-06 14:31:3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教师自我鉴定篇一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因为农业的地产业化,导致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中国的农业发展处以一种很危险的状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根据20xx年3月28日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城镇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乡村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将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重要的体现。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 近年连年以来党中央的一号文件一直在关注三农问题。

20xx年下发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少取、多予、放活”六字方针;20xx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xx年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工作;20xx年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xx年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村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体制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大对于农村的各个方面的投入;20xx年下发的《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到20xx年下发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连续第7次锁定“三农”.也表现出党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

一系列的农村新政策使得农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一系列直补政策实现了农业连续6年增产增收,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的经济的发展。

最近在广州等地出现的“民工荒”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展示出了中国农村的新变化,农民年年背井离乡的奔赴外地之后,国家的惠农政策让他们认识到在农村也可以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变化和气象。

农村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农村发展亟待人才支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中,93.8%的人把城市作为首选的工作地点,不足7%的人首选愿意回到县城、城镇或农村工作。一方面说明农村的条件依然很差,国家应该给与更大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农村的发展没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引导大家看到农村所存在的机遇。

农民一直就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中国的社会稳定。在现在生产建设时代,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的基础和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国计民生的大事,占国家3/4的农民能真正富裕起来才是中国三步走战略的重中之重。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不能只是看到城市中的机遇,更应该看到农村的机遇和挑战。时常可以看到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报到有关与农村的一些创业故事,也有很多人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带领当地的农民一起致富,不仅为国家的农村建设出了一份力量,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事业。我们一样可以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农村教师自我鉴定篇二

2006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 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农村教师自我鉴定篇三

我们是医科大学的学生参加三下乡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大家仿还佛意犹未尽。

我们30号人在一起,从最初的不太熟,到下乡期间的默契配合,再到最后的欢笑一家人。我们苦过累过,但最后留下的最多的,依然是欢笑和成长。

这次的三下乡我们的任务与以往的学长们不同,我们不仅要发挥我们医学生的专长进行义诊,还要开展我们这次的“清水复流保护母亲河”活动,所以,我们的责任又多了一重。在小店区刘书记的热心招待下我们在小店区顺利地开展了我们的各项活动,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湖南年轻人的办事能力,没有他,这次三校联合的下乡活动就没办法举行。虽然我们一个星期的下乡活动中曾经有过差错与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任务做的还算漂亮,当然,这得感谢太多太多的人了,薛老师、孙书记、每天送我们的司机、刘书记、王吴村的村民们……当然还有我们自己。

作为20xx级临床一系最普通的成员之一,我很少能与这么多同学在一起去合作,三下乡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机会。在这个全新的团队中,我抓住自己的特长,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积极投身到我们的集体中。虽然最初两天大家干的不太起劲儿,但是,在第三天之后大家明显地积极了许多,默契也了增加了不少,而我,也开始和以前只知道他们名字的骆占峰、王志伟开起了玩笑,大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成为了老朋友。这次的三下乡中,我不光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多交了好多好朋友,而且,还还在同学和老师那儿学了不少处理问题的新思路哦,恩,仔细想想,这次下乡真的收获不小!

终于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孙书记说要让我们参加下乡的同与没有下乡的同学不一样了,而我们,也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

农村教师自我鉴定篇四

xx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农村教师实习自我鉴定。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xx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自我鉴定《农村教师实习自我鉴定》。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658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