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扫墓感想500字左右篇一
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我还知道一些英雄事迹比如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女英雄刘胡兰面对死亡面不改色;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车辆,英勇就义;黄继光及方志敏等等一些英雄人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当我们站在纪念碑前,不禁在脑海里浮动先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在那样一个年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幸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战争,在历史的天空已经留下他们坚毅执着的面孔,使他们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今天我们站在21世纪的延边大地上;怀念那些英勇抗争的烈士们。我们将用行动去感谢他们,去纪念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去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了那些为建设新中国,为赶走日本侵略者而壮烈牺牲的英烈们的墓碑前,表达我们对先烈们的祝福和敬意。
活动开始后,我们先围绕墓碑走一圈,在墓碑的后面,刻着几个铿锵有力的大字,使我顿时感到气氛很庄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祖国的大地。我思绪万千,我既没有烈士们的勇敢,也没有烈士们的精神。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怎对得起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呢?
默哀毕后,我们将一朵朵小白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烈士碑前,你们的肉体虽然走了,但是你们的精神不会走,它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它将永垂不朽!
扫墓感想500字左右篇二
中国历来都有清明祭祖、扫墓的习俗,4月2日,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市里组织的“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那天,天下着雨,刮着风,正可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感觉格外的阴冷。同学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缩着脖,弓着腰,撑着伞,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跟在杜校长后面快步走着。雨纷纷扬扬的下着,许多同学的衣服、鞋和袜子都湿了;风呼呼的刮着,同学们的伞被刮得东倒西歪,我的伞也翻了好几次,同学们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好不容易到了烈士陵园,我定睛一看,这里已黑压压都是人了。先是市里的领导讲话,后来又有一名学生代表做了发言。接下来,八名解放军代表迈着稳健的步伐,神情凝重的给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那一刻,让人感觉空气似乎都停止了流动,人们的心情异常的沉重。
那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烫金大字的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昂首挺立,像一个威武的大将军。你可不要小看了它,它的身高足有29.5米,可是咱们河南省最高的纪念碑呢!
开始参观了,不过因为天气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一个展区。要知道,这些可是李亚书记动用专款修的。正参观着,忽然,大家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这个展厅的边上还有一个牢房呢,真是太奇怪了。
参观结束后,我们平安返回了学校,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辈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我们,又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呢。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扫墓感想500字左右篇三
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要祭祖扫墓,追思逝去的先人,古时候,还有禁烟火一天的习惯,所以又叫寒食。为弘扬中华文明,尊重民族习惯,几年前,政府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
清明前后,正是春天中气候最宜人的时候,人们趁着大好春光,到乡村野外去祭祖扫墓,也可以徜徉在美好的春光里踏青赏绿,既追思先人,接受一次传统教育,得到鼓舞,又可以接受一次大自然的洗礼,振奋精神,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此,每年清明我都要和儿孙们回老家上坟扫墓。
今年我们分别去合肥和肥东,连续两天,进城还乡,虽奔波劳苦,但感触颇多。
第一,无论城市农村到处是欢声笑语,康乐安宁的景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给城乡带来巨大变化,城里居民生活比以前富裕,乡里农民负担减轻,城乡人民生活都有所提高,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证;
第二,人们安全和防灾意识加强,无论在哪里人们都知道防止火、炮引起火灾或者伤人,做到火灭人离、炮响人散。人们开始走向文明祭祖、扫墓的新轨道;
第三,从烟茶到酒菜,可以明显地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儿时所见“来一位客,满村借鸡蛋、食油”的镜头,再也找不到。好政策给人们带来好生活;
第四,农村眼下十室九空,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小孩,农村的安全潜在着隐患。同时,农村住房随意建筑,杂乱无章,没有规划,浪费土地,连救灾通道也没有,这些都急待政府帮助解决。群众寄希望于新农村建设。
但愿明年清明再回去,能看到家乡新变化,农村新面貌。
扫墓感想500字左右篇四
在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四月的杏花雨如期而至,清明节到了。在清明节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扫墓了。
我随着人群,慢慢上山.山道两边,有那么多的坟墓,心里感觉不胜复杂.这些墓中人像我们一样,活过、累过、爱过、恨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碑石躲在杂草中叙述着他的光荣与泪水.
向远处望去,一眼小池睡在两山之间.风水挺不错.
中国老百姓家要是买房子亦或其他地皮,总会叫风水先生来瞭瞭风水.风水好,利子孙,老一辈就觉得心里塌实.在老人心里,自我是次要的,要紧的是作为生之大流的一个点滴,能够让江海永远不停地流去,波澜蔚为壮阔.接天连城,成为一个动态的永恒!有了这样的思想,不就有了万人拜山、民族扫墓的注脚吗?
山上的住户越来越多,好在与我无关.自生下来起我都没经历过亲人阴阳散的生离死别.对于那些早已安睡,化为一抷黄土的老祖宗,心底对他们赐予我生命而感谢.除此,很难在心里找到什么伤痛的感觉.只有在清明节回去焚香致祭.回想某位大爷喂过我吃饭,某位大婶抱过我,某位大伯救我于患难……种种往事,在岁月里发酵,越酿越醇.
是的,去者渐多,但生机并未了无.你看,每年清明,四野的人群不是越来越汹涌了么?坟前墓后,或弯腰除草,或低头默祷,或促膝长谈,或焚香祭拜.向山下望去,个个坟前都有人在叩拜.这是一个朝圣者的行列,整个民族投入其中.叩拜我们的祖先,这是传统的信仰,中国的力量.清明节,它漂泊了几千年,渡船泛舟在时间岁月的沧海间,告诉我们,斯人在黄土间等我们,除去杂尘,作番安顿.
这顿悟,令我喜不自禁.一柱香,虔诚拜倒,烟雾在山坡上弥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5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