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十四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12:00:28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十四篇(大全)
时间:2023-04-04 12:00:28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

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 ﹥或﹦

23441124○ ○ ○ ○ 55789736

二 、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所在单位

新授课

一课时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小数的意义不同。

教师

视频投影仪、图例

学生

两张同样大的方格纸、彩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发现

问题

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

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

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

学生可能回答03.=0.30

学生汇报

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热情,只有与小数成为好朋友,学生才能高兴地去发现它的奥妙和神奇。

操作,

体验

探究。

(一)引导

第一次发现

3.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4.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

教师巡视

5.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

6.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涂色的方格数。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7.指名汇报(板书:0.3=0.30)

1.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

2.互相欣赏。

3.指名汇报涂色的过程。

4.学生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0.3=0.30

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涂色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数一数方格使学生亲身经历涂色部分面积是相等的过程。

(二)引导第二次发现

1.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p10t1. 0.2和0.20谁大?

2.指名一边涂色一边汇报

1.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涂色、比较。

2.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0.2x0.20

再次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也是一样大的。

(三)引导第三次发现

1、投影仪出示教材的第2题,2个同样大的方格。

2、提问:你想怎样涂色,使两部分相等?

3、快动手试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4、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汇报。

6、教师板书

0.5=0.50 0.7=0.70

0.9=0.90 0.1=0.10

……

1、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自由涂色、写数。

3、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从几个数拓展到许多组数的比较。

(四)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1、提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小组内交流。

3、师板书结论:强调小数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就可以)

由具体实例归纳一般规律,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感性上理解小数的意义。

生活,

趣味

拓展。

1.指板书

提问: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吗?

2.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请看投影仪,你会填吗?

0.4=()元

0.60米=()米

1.500千克=()千克

8元=()元

3.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小数吗?

板书:

()=()=()

4.教师巡视

5.指导汇报

师板书:

0.4=0.40=0.400

学生可能汇报:

0. 5元表示5角;

0.50元表示5角0分;所以0.5=0.50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学生自由选择小数独立完成

4.同桌之间交流

5.学生汇报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蕴含着生活。

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加深对这一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感受小数的神奇。

升华,

回归

生活。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想对小数朋友说什么呢?

2.到生活中去寻找两个小数相等的例子,好吗?

看谁细心,找的最多

学生自由谈体会。

通过这一简短的提问,使学生更加喜欢小数,为进一步探索小数点的规律以及小数加减法作了铺垫。

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四

1.谈话导入

前几天,学开展了一场“少年演讲比赛”出示主题图

问:谁的得分高一些呢?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比大小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1)组织讨论: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2)交流汇报

3)探索比较方法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引导探索

举例说明,比较9.9和9.1

9.9和9.15

9.1和9.09

通过比较,观察数位特征,逐步将学生引导到从数位来考虑问题,使学生明白: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相同,就看百分位上的数……

4)练一练

比大小

0.8○0.6 0.25○0.26 1.30○1.5

12.6○12.62 4.54○4.49 5.45○4.55

2.把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1)再次呈现主题图,问: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一点但不是10分,你给张华多少分?

试一试:把三人的得分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① 学生各自给张华打分

② 按大小顺序排列

2)探索比较方法

在0.82、0.80、0.79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分组讨论,探索比较合理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3)练一练

把3.24、3.30、3.28按大小顺序排列

( )>( )>( )

练一练第1--4题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

p10第5题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五

1.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时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小、少”,认识新笔画“竖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吧,大家请跟我来。(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

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

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全班读,男女比赛读。

5、学生将写有名称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再读一读。

1、读通韵文

①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②同桌检查读(同桌读得好,表扬他,读不好,帮助他)

③指名分节读(相机正音,“子”的轻声,“一”的变调)

④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相机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2、指导书写 “小、少”

①出示“小、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认识新笔画——“竖钩”。

③师范写“小” “少”(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学生书空。

④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小”、“少”。

⑤书写展示、评议。

3、读好韵文

①自由练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②指名读,师生评点。(节奏感)

③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韵文。

④朗读展示(如拍手读、配上动作读、对读等等)

1、小朋友,我们一遍遍地读课文,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自由读——给生字点名——齐读。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

(相机指出:①“杏、桃、苹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认识新偏旁“提土旁”,结合“堆”的词义,理解为什么“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宝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1、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2、会写“牛、羊”2个生字。

课件、学生带有关实物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课件)

1、同桌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2、齐读生字。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指名分句读韵文。

2、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什么?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指名读第2、4句

⑵看图,比较 “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说一说:( )比( )多,( )比( )少。

⑶理解“群”

① 从哪里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② 出示“一群羊”和“一只羊”, “一群企鹅”和“一只企鹅”的图片,学生看图说:一( )羊 一( )企鹅

③ 拓展说话:一群( )

⑷理解“堆”

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鸭子”行吗?“堆”和“群”有什么不同?

②拓展说话:一堆( )

4、理解第1、3句

⑴指名读第1、3句

⑵看图,比较“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说一说:( )比( )大,( )比( )小。

⑶“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 ),一只( ),还能说吗?

⑷理解“颗”

①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一枣、罗汉果一莲子、葡萄—梨,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②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③拓展说话:一颗( )

1、齐读课文

2、仿编韵文。

⑴创设语境(观看课件)

情境一:苹果和桃

情境二:西瓜和葡萄

情境三:马和猴

⑵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⑶交流汇报。

1、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

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片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以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1、出示“牛、羊”,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

2、课件演示“牛、羊”的笔顺,学生书空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书写展示、评议。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设计随文识字时出现。

2、在本课设计中,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

3、《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4.新课标强调我们的课堂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老师讲授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是他们能接受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比一比,比一比教学设计,比一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六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七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分类整理——意在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观察分数的特点。这样设计,真实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到分类整理的方法。

2.探索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分、折、涂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我校座落在市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知识面很广,求知欲望也很高。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及时鼓励、适时引导,营造自主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发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2,1/4,2/3,3/4,2/5,3/5,5/6,6/7,3/8。

(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试试看。

(同桌试着分类整理。)

分母相同的分数:1/4和3/4;2/5和3/5。

分子相同的分数:1/2和1/4;2/3和2/5;3/4,3/5和3/8。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6和6/7。

(二)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如:

3/4○1/43/4○1/4

3/4○1/4 3/4○1/4

3/4○1/4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板书:1/2和1/4

(猜一猜,再验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验证过程。)

3.反馈评价

(1)61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7/10

1/8○1/4

4.总结规律

(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

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 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

(全班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像这样的分数你会比较大小吗?分子、分母都不同呢?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存入问题银行。)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

3.第3题。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小组竞赛)

生1:拿出全部的3/10。

生2:我应该拿3根。

生3:拿出全部的12。

生4:我应该拿5根。

……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说一说。

(生举例。)

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用图形直观验证猜想的方法十分感兴趣,效果也不错。针对学生情况,我适度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如: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大小,出现学生自发地运用图形探讨结果的场面,也为以后的知识系统性打下基础。但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

本教学设计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从给分数分类入手,先观察分数特点以便更好由学生总结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突出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拘泥于教材,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比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比较大小的方法。

2、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情境图、板书用小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大小”。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下面请大家跟老师齐读两遍。

1.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孩子们,有信心吗?(有)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1.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17页。手指第17页的图,思考并指名学生回答:

1.数一数:猴子有几只?梨有几个?桃有几个?香蕉有几个?

2.猴子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3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有什么好处?

3. 猴子的只数和香蕉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2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 猴子的只数和梨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4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5.你能分清“﹥”、“﹤”吗?他们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二、“先学”环节(14分钟左右)

1、学生看书自学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

(2)汇报交流。(板书:17页情境图)

2、检测自学效果。

过渡:同学们自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思考题。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

①照着书上的日字格描一描“>”“<”“=”。

②教材第17页“做一做”。

(2)学生展示。

三、“后教”环节(10分钟左右)

1、更正(生生合作)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1)议一议。

①2=2,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

②2﹤3,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后面那个数呢?

③5﹥4,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后面那个数呢?

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的写法?(尖尖对小数)

(2)小组内对改、统计正确率、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十

课题:比大小

教师笔记

教学内容:教材17页及练习三第6、7、8题。

(二次备课)

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 ”,知道它们的含义,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理解“ =”“>”和“< ”的含义。

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今天猴子兄弟想请我们去花果山做客,不过我们要先回答出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数字卡片到前面来。(2、5、3、1、4)

(2)猴子兄弟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纠错)

出示主题图,同时教师讲故事:同学们一起到花果山上看一看吧!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猴子兄弟分水果吗?

1、出示问题:

(1)图上有哪些水果?

(2)猴子、桃子、香蕉、梨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3)每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根香蕉,一个梨,够分吗?

2、学生汇报说发现,同时教师教学“=”“>”和“<”

(1)教学“=”猴子和桃比。(同样多)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观察等号两边的数的特点,请学生举例子。(例如:2=2 5=5)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发散思维。《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5)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6)请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开口向左大于号>,开口向右小于号

(7)指导书写“=”“>”和“<”

同学们今天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还帮助了猴子兄弟,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玩我们的数字游戏哦!

检测练学

1.闯关题《课本19页6,7,8以及典型列题》

2.游戏:

(1)教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学生用手势比多少。

(2)同桌合作,一名学生写两个数,另一名学生比多少?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十一

新授/练习/复习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统计活动,用形象统计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出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和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准确地使用“>”、“<”“=”号,并将数的大小比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张符号卡片和1、2、3、4、5、6共6张卡片,小棒2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三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野餐,他们带了许多水果,可三只小猴不知怎么将它们分类,你能帮帮他们吗?

2、让学生动手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将其分类。

方法:分类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

3、展示学生摆放水果的结果。

4、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个香蕉?生回答后在图形下面写3、4、3、2。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3=3”

(1)小猴子说:“我们可喜欢吃桃子了,我们每个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2)每只猴子可以吃一个桃,桃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猴的个数与桃的个数怎能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能用等号“=”表示,同时讲解等号的书写方法,并在上图下在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小猴子说:我们每人都能吃到一人香蕉吗?为什么?

猴子的只数是3只,而香蕉只有2个,猴子和香蕉比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讲解“>”的书写,同时请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以帮助学生记忆,教给学生用手势表示。并板书“3>2”。

3、教学“3<4”

小猴子每人吃一个梨够吗?会不会有剩余?

猴子的只数是3只,而梨有4个,小猴子和梨比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3比4小可以用“<”表示,讲解“<”的书写,同时请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以帮助学生记忆,教给学生用手势表示。并板书“3<4”。

4、区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的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大、小于号。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三

第6、7题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十二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直观演示法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今天是一(1)班的小明的生日,他给好朋友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

二、新授

1、比大小。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学生观察,按序号说一说几号最大,几号最小?几号比几号大?几号比几号小?

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大小?

小结比大小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大小是相对的。

2、比多少。

思考: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

交流探究。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3、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谁装得多?

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多少?

小结比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多少是相对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观察三块蛋糕,想一想,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动手操作验证。

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比多少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演示法、谈话法、比较法。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1课时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2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二)做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第3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19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比大小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436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