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实用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38:59
2023年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实用十四篇)
时间:2023-04-04 06:38:59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于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于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生字: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  撕(撕碎)  航(航行)  咧(咧嘴)

搜(搜集)  嘶(嘶哑)  抗(抗争)  冽(凛冽)

瞄(瞄准)  桅(桅杆)  唬(吓唬)  鸥(海鸥)

描(描绘)  脆(干脆)  虎(老虎)  欧(欧洲)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              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              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              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              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   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

(他是俄国着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跳水》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板书,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

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

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在这里是指被惹人发笑的猴子戏弄,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哭笑不得,是因为猴子摘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动作很滑稽,惹人发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哭笑不得。)

现在同学们体会一下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同位子的同学互相配合一下表演出来。

(板书:哭笑不得  脸都红了)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叫两三组同学在台前表演。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学习第三段。

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并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赶,结果如何呢?请同学默读第三段。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继续标出猴子的动作、画出孩子的神态的词语。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孩子的动作:逗、爬到、钩住、挂在,坐在、扭着、龇、咧。孩子的神态:气极了。)

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

此时猴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孩子看到此时的猴子又会说什么呢?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发展高潮做准备。

(猴子心想:帽子在这里,上来呀!你敢来拿吗?不行吧!不如我吧!

孩子会说:“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叫。”;“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

猴子这样放肆,孩子已经气极了,什么是“气极了”?

(板书:生气到达了极点,不考虑危险的存在。)

请一名同学把孩子气极了这部分内容读一下。

听老师来读这部分,同学们闭上眼晴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教师读完后,请同学谈一谈感受,重点理解这两句话:“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使学生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结合书中的插图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学生在读书、看插图的基础上要充分展开讨论。

(孩子会失足的。因为横木离甲板太高,只要他往下一看,就会吓得发抖,一紧张就会失去平衡,就非常可能失足跌落,直摔在甲板上。因为他即使拿到帽子后,由于横杆很窄,所以他很难转身,如果追着往回走,更容易失足从横杆上摔下来。

正在这时,甲板上有个人吓得大叫起来,孩子听到叫声,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不由得向下一望,两条腿发起抖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

(板书:船长)

(五)学习第四段落。

船长是用什么办法解救孩子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段。

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教师重点指导“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三!”读出爸爸严厉强迫的命令口气。然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

(爸爸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大家讨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

(孩子只有跳到海水中,才不会直接跌在甲板上摔死,才能将他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从而保全他的性命。)

船长不怕海浪将他的儿子卷起吗?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

(这一天风平浪静。)

什么是风平浪静?

(没有风,没有浪,水面上十分平静。)

让学生认识“风平浪静”在文中的作用,它是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前提。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

孩子从危机时刻到转危为安,我们看到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板书:(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船长,而不是孩子与猴子。请一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炮弹。这样比喻更能说明横木离水面很高,跳入水中时像炮弹出膛一样猛。另一方面衬托出人们的紧张心情。)

“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已经太长了?

让学生充分读这句话,同位子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请同学回答。

(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转折,显示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和人们急切的救人心情。

40秒钟非常短,为了救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说明人们的心情太紧张了,紧张得让人们难以忍受,巴不得马上就能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关系到孩子生命的安危。)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现场人们的心情。

(六)看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紧扣事物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展开,开始由于“取乐”水手与猴子之间发生了联系。接着,事物的联系不断向前发展,变成了猴子与孩子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在变化中达到高潮,孩子遇到了危险,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出现了,从而又与孩子发生了联系,最终使孩子平安获救,显示出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七)读全文,谈启发。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都给以肯定和表扬。

比如:学生会想到遇到危急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再如: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像那个孩子一样因一时生气而不顾后果。等等。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1、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读书感悟、讨论、交流。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1、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2、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最佳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1、读书:默读,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批注。

3、小组研讨。

4、班上汇报、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那可是一种惊险、刺激的体育比赛项目呀!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相信你读了课文以后,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

板书:8跳水

l、观看视频,了解故事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1)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

②理解词语。

自由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交流初读印象。

①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②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3)质疑问难。

①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②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③有没有其它方法救孩子?

(4)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已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给学生提供图片投影片或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训练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

(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l)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2)其他办法也许会有:

①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让孩子跳。

②水手们手挽手,站在甲板上接着。

③求助飞机援救。

(3)分析每种办法的可行性。

让学生感悟出铺棉被既费时又不一定与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飞机则更需要时间。比较之后,学生不得不佩服船长,因为他的办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

1、通读全文。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1、通过上网查寻或其他方式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作者。

2、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跳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3)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提示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

3、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出示主要内容。

三、默读自学

过渡:水手是怎样逗猴子?猴子是怎样气孩子?孩子又是怎样追猴子的?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动作、神态、心情的变化的句子。(注:水手    ,猴子    ,  孩子   )

读读这些句子,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然后批注在旁边。

读读自学提示,看看主要让我们干什么?

(简化自学提示明确自学任务: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2、通过1自然段教学生批注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1自然段。(默读)按着自学提示先画句子,你想画哪些句子?用什么符号?读读这些句子,想象用哪些词语进行概括?(板书:逗  钻、做鬼脸)现在你把这些概括的词语批注在旁边。(学生批注)

3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默读2-8自然段 ,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4、学生自学课文。

四、细读课文

(一)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

我们按课文顺序说说,你花了哪些句子?怎么批注的?

1、水手逗猴子,猴子怎么做的?(板书:摘帽爬杆)谁来补充,猴子把帽子摘走了,面对这么一个调皮的猴子,水手们、孩子又是什么反应呢?联系批注说(板书:都笑)这时孩子怎么样?(板书:哭笑不得)

接着问: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和水手)

2、我们继续看这时候子又是怎么气孩子的?(板书:撕帽做鬼脸)水手们?(板书:笑声大、孩子脸红了,去追猴子。)可是猴子怎么样?(板书:上爬更快  孩子气急了),可是猴子呢?(板书:挂帽做怪样)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了,(板书:气极了)

对比理解:气急了

气极了 

(1)说说你的理解?

(2)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可不可以互换?

3、孩子气到极点了,只见他放开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最高的横木,这时水手们?(板书:吓呆)

水手

猴子

孩子

钻、做鬼脸

都笑

摘帽爬杆

哭笑不得

笑声大

撕帽做鬼脸、

脸红了、追

上爬更快

气急了、追、喊

吓呆,叫

挂帽做怪样

气极了、走横木

4、出示课件: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1)读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失足不行,不失足也不行,你感受到什么?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

(3)处境太危险了,情况太紧急了,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5、现在我们把1-8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结合板书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的情绪从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走上横木,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

小结:水手们不冷静,只顾寻开心,没考虑后果

猴子太顽皮

孩子太爱面子被强烈的好胜心冲昏了头脑只顾那帽子,没想后果。

(三)了解事情的结果,感受船长的机智果断。

过度: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谁出现了?

1、 出示课件:

正在这时侯,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时,孩子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指导朗读:谁来读?

出示“从船舱里出来” “本来” “ 立刻” ,从这些提示你又体会到什么?引导:结合其他人的表现体会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谁来当船长读读这段话。

谁还想当船长,直接下命。(直接读船长的话。)

引导:船长那么机智果断,是像你这样喊的吗?

都试试读读这段话。

4、“扑通一声!孩子跳下了水。” 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1、孩子又开始呼吸了,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现在大家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跳水的?可是课文的题目是“跳水” ,你有问题吗?

2、我们看看前面那么多笔墨都是写什么的?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大篇幅写原因?

由于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顶端陷入了绝境,这些描写都是跳水的?对,正是由这些原因才有跳水这个结果。

水手们从始至终都在场,可当孩子陷入了绝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解决了问题。有了前边的铺垫,才显船长的机智果断。可见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命题方法和以往写事的文章不一样,它采取的是抓住关键内容,抓住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写读后感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认、会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文题目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小朋友们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认真读课文,想个办法个让别的同学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1)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2)列提纲或小标题

(3)画图

(4)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或图示法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3.讨论:你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内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时

就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就学过程

(一)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文题目。

2.用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了?孩子为什么会到那个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

3.读课文,完成跳水图。

(1)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2)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4)师生交流。

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具体表现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关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气、顽皮。

2.险: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换角色讲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1.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想?

2.你如果你是那条船上的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重点讲些什么?

5.那只种顽皮的猴子也想把这个惊险而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的猴子听,你能替那只猴子讲讲吗?

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分组联系生活讲故事,然后分别请四名学生担任一个角色到前面讲

想象表演,完成作业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本书设计

跳水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跳水》教学设计——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潜能开发》研讨汇报课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根据作者的叙事方法,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基本方法;

3、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开发学生潜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安全行事的意识;

2、在阅读中学习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金矿的故事》

二、每课一练。ppt----1

三、总结全文。ppt----2

(设想:这些问题让学生提出,然后大家解决。个别问题老师提出让大家讨论解决)

1、看板书,口述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地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3、选择:《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

a水手b孩子 c船长 d 猴子(并回答为什么?)

4、你认为船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突出什么?)(动作、语言模仿体会)

经验丰富、机智、冷静、沉着、果断

5、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平时不乱开玩笑;开玩笑不过分;做事考虑后果、不任性;遇事沉着、冷静,采取最合适的方法;不做危险的事;解决困难需要大家帮忙……

四、阅读与写作指导 ppt----3

1、填空: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

2、思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特征是什么?(时间顺序、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就怎么写、按“开头—经过—结尾”的顺序写)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问题:开头是?结尾是?中间就是经过。把这么长的内容用两个字就可以代替,是不是有点简单了——发展与高潮)

4、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小节):讲轮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起因

第二段(第2~3节):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发展

第三段(第4~7小节);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 高潮

第四段(第8~9小节):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结果

5、写作方法指导:

写事的文章应该注意很有条理的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事情的发展与高潮,事情的结果,这样,老师就会在你的作文批语中写到:叙事有条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五、课堂巩固请闭眼回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听课文朗读,回味: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船长的处理事情的果断;

3、进一步品味、欣赏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跳水》。

附:板书设计

注:在“他山之石”栏内,有一篇相关的说课材料。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

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1):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质疑。

导语:故事又是怎样发展?如何结束?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继续看画面。

[演示gal课件2]动画(2):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

附图{图}

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教案。下面以2000年本人在《四川教育》助教行动——创新教育研讨会(乐山)上的课为例。]

学生质疑:(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3)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

(老师板书:拿帽 开枪 转身 40秒钟)

三、精读,理解。

导语,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那么,这些问题由谁来解决?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1.小组讨论: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小组争先发言:(1)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

2.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学生读书)

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

(学生想象 回答:(1)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气人,孩子怎么想?

(学生想象回答:(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2)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学生读有关句子)

“气极了”这三个字该怎么读?(气愤,语气加重)试读,齐读。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呆了”是什么样子(学生体会:口张得大大的,眼睁得圆圆的,全身僵硬,气也出不来了,呆若木鸡了。)

这三个字又怎么读?

(学生体会:语音要小,语速要慢,“呆”要重读。师范读,生自读、齐读。)

5.下面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学生讨论:书中描写孩子处于绝境的两个句子,第一句讲桅杆高,甲板硬,从横木上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说明处境危险。第二句同样讲他的处境危险。从图上可看出横木周围没有遮拦物,没有扶手,横木很窄。此时,孩子心中也很紧张,他稍微一动,就会失去平衡,掉下来,更不可能转身了。)

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这两句话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紧张,语速稍快)齐读。

6.请一学生读本段最后两句。学生评析。

7.按要求读有关句子。

8.同学们,难道我们就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摔死吗?快想办法救救他呀!

(学生想办法:(1)搭云梯。(2)拉网接。(3)抬垫子。(4)叫水手爬上横木抱孩子。(5)叫直升飞机……)

9.抽一位没发言但在思考的同学,问:你觉得他们的办法行得通吗?为什么?

(生答:行不通。他们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时间不允许。他们没有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若照他们的办法去做,孩子早就没命了。)

学习第5~6自然段,体会船长的“智”。

导语:大家的办法都很好,关键是时间不允许。咱们还是看看船长是怎么化险为夷的。请默读第5~6自然段。

1.船长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板书:瞄准 跳水 得救)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2.同桌同学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正方发言:(1)会开枪。为了逼孩子跳水。(2)与其让孩子率死,或变成残废,长期痛苦,不如一枪打死……

反方发言:(1)不会开枪。因为世界上没有父亲向亲生儿子开枪的。(2)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开枪打死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没有人性了吗?(3)不会的。打死了儿子,就断子绝孙了。即使开枪,也不会打在儿子身上……)

大家发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们还是看看书吧。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思考:如果要开枪会喊“三”吗?(不会)有个同学讲得好,即使开枪也只是鸣枪示警,不会朝孩子身上打。

2.讨论: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体会:命令,着急,大声喊。每句后面一个字应拖读。“二”比“一”读时语音还应长一些。读出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语气。)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请用“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将此句式投射在银幕上)

4.出示幻灯片:

附图{图}

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看法:(1)水手太紧张。(2)每分每秒都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说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四、总结,深化。

1.大家的问题都解决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风平浪静一词与《跳水》这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学生发言:(1)因为风平浪静,水手才拿猴子取乐,导致故事的发生。(2)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走向最高横木处于绝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3)因为风平浪静,船长才举枪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4)因为风平波静,水手跳进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总结:谢谢!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体会到了“风平浪静”贯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轻轻一笔,可见作者的匠心。因此,我们作文时,特别是在描写自然环境时,一定要注意你所写的自然环境必须要与事情发展有联系。

2.读完这课,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书本,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语气,向大家讲述《跳水》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惊心动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齐读第4~6自然段。

附图{图}

评析:

1.以读为本,领悟全文。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促思,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贯穿始终。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默读、自读、试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体验情节的趣味、故事的惊险、船长的机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2.质疑解难,自主求索。

本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老师早就设计好固定的教学模式圈让学生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根据他们在本课中想知道什么,想学些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灵活地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通过自读、自悟、讨论、评价等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则在当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加以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以鼓励。让学生自主求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民主和谐。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1、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读书感悟、讨论、交流。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1、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2、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最佳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1、读书:默读,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批注。

3、小组研讨。

4、班上汇报、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那可是一种惊险、刺激的体育比赛项目呀!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相信你读了课文以后,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

板书:8跳水

l、观看视频,了解故事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1)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

②理解词语。

自由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交流初读印象。

①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②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3)质疑问难。

①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②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③有没有其它方法救孩子?

(4)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已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给学生提供图片投影片或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训练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

(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

(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

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l)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2)其他办法也许会有:

①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让孩子跳。

②水手们手挽手,站在甲板上接着。

③求助飞机援救。

(3)分析每种办法的可行性。

让学生感悟出铺棉被既费时又不一定与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飞机则更需要时间。比较之后,学生不得不佩服船长,因为他的办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

1、通读全文。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1、通过上网查寻或其他方式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作者。

2、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楚孩子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

2.体会孩子站在横木顶端时的危险处境以及得救的过程,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1)预习课文

(2)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2、教师:制作电脑课件:

a、跳水的图片

b、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猴子、孩子。

c、孩子追猴子走向最高的横木

d、孩子站在最高的横木上,摇摇晃晃

e、船长举枪射击

f、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出示课件a)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快速阅读课文,把他们请出来吧!

(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用几个词说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戏弄、戏弄、追、命令、跳水、得救)

二、读讲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2---6自然段

(1)(出示课件b,边放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的大海上,一艘帆船往回航行,水手们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水手们拿它取乐,可隔了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2)(出示课件c: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爬向桅杆顶端)

咦,这孩子怎么会爬上桅杆去了呢?

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从文中圈出是什么导致他心情的变化的。(引导学生从水手、猴子、孩子的表现,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

指导读出孩子的心情变化。(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3)气愤到了极点的孩子走上了最高的横木来,(出示课件d:孩子站在桅杆顶端)让我们来看看此时孩子处境怎样?

从你们的表情我感受到他的处境十分危险,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交流)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的处境很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学生朗读,老师引导学生评价)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孩子的处境很危险呢?(引导:语速快一点,声音高一点,突出重点词,学生练读)

我知道此时你们很想救这个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啊,为什么呢?我现在不做评判,因为学习从来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再读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2、学习7——8自然段

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谁救了他?(出示课件e、f)

同桌齐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抄下来,同桌讨论。

请自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吗?(引导:读船长的话时,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三、畅谈感受,拓展延伸

1、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拓展学习: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交流后,写下来。

板书:

跳  水

戏弄    戏弄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追     ∣跳

↓水

得救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岩 ,学生乐于学习。以跳水比赛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危险,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像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í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拔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说明)本课设计共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理解词语,交流字、词掌握情况和了解故事梗概。”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生命,那是自然给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教学目标]

认知训练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疏通文章脉络。了解孩子因遇险而跳水的全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在险情发生时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使学生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因一时冲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艘远洋帆船上的惊险故事:一只猴子在水手们的挑逗下,摘下船长十一二岁的儿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在猴子的戏弄和水手们的讥笑下,孩子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造成了只要一失足就会摔死甲板的险情。是船长沉着、果断地举起本想打海鸥的枪,瞄准了儿子,命令他立刻往海里跳。随着船长“一、二、三”的口令声,孩子“扑通”一声跃入大海,使突发事件化险为夷。

故事惊险但情节并不复杂。这一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引导,个体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最后让学生了解猴子的戏耍和水手的起哄是事件的导火索,孩子的好胜心理和冲动冒失是险情发生的原因,而船长沉着、镇定、机智,果断、处变不惊的态度则是我们应学习的思想方法。诚然,这种按部就班的处理方式略显呆板、平淡,缺少创意。为此,我在上这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要突出“人文性”特点的精神,又鉴于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地处边远的农村学校)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拓展了“珍视生命价值,杜绝安全隐患”的内容,使课文的内涵和空间在瞬间得到扩展延伸,使“拯救生命”的主题上升为“珍爱生命”的主题,从而使课堂自始至终闪耀着生命的异彩和人性的光辉。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加来师范附小是一所既美丽又特殊的学校,因附属于加来师范,所以一些教学设备还算完善(如电脑室、多媒体室、投影机等可与师范共用),但学生来源却是清一色的当地农村、农场子弟,文化背景和人口素质较差。加来地区周边是一个农场和百十来个村庄,人口密集,超生严重。虽说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农贸市场异常繁荣,商贾云集,每天人来车往,拥挤非凡,加上校园旁边有一条湍急的河水流过,因而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多年来意外伤害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为此,对这些安全意识较差的地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成熟懂事,但此地的农村孩子比较顽皮好动,家教不严,如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和生命宝贵意识教育,很容易埋下人身意外伤害的种籽。所以,我通过船长儿子爬桅杆而发生险情的故事,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 了解船长儿子因遇险而跳水的全过程及船长机智、果断的做法,懂得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教学难点、疑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救人的最好办法吗?

[化解难点疑点]:1、通读课文、思考感悟,提出个人的见解。2、分组讨论,交流看法,集思广益。3、观看课件演示,加深气氛感染,从而得出船长的做法是救人的最佳方案。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法]:启发谈话法、引导法、平等参与讨论法。

[学生学法]:个人感悟法、集体交流讨论法、参观法。

[师生互动设计]:1、掌控时间,引导点拨,参与讨论。2、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汇报发言(发散思维)。3、适时演示,深入探究,统一看法(聚合思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导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跳水》的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孩子为什么会一步步爬上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他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学生用几分钟思考、默读,寻找答案)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其中讨论,适时引导)

独立思考:事情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课件显示(险情发生的全过程):

走上横木(船长命令)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跳

水手逗猴子 水

(播放大海中的帆船、桅杆、桅杆横木和海水的画面)

2、分组讨论:

讨论1: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以至于一步步爬上桅杆最高处?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孩子被猴子戏弄,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理会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生气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讨论2:孩子当时的处境怎样?

课件显示最能体现孩子处境危险的两个句子:

①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②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引导1:孩子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 ? 就算他拿到了帽子,结果又会怎样 ?

分析:(这两句话中用了两个关联词: [只要…… 就 、即使 ……也] 特别表现出了孩子当时的险境。)

引导2:孩子此刻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从水手们的表情:“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2)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可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引导3: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万分危急,十万火急、火烧眉毛、险象环生、……)

讨论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儿子跳水?

(l)船长当时手里恰好拿着本想打海鸥的枪。

(2)他想借助于枪的威力促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脱离险境。

引导1:跳水为什么是最好的办法?

1)人落水不会摔死,船长的儿子生活在海上,肯定会游水。

2)船上还有众多水手可以救助。

3)跳水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使孩子脱离险境。

引导2: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营救孩子?

1)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或垫子,让孩子跳。(安全性不保证)

2)水手们手挽着手,站在甲板上接着。(准确性不保证)

3)借助帆绳滑下。(成功机率太小)

4)求助于直升飞机前来救援。(时间性不允许)

(结论:只有跳水是快速救人的最佳方案)

[课外拓展延伸]

1、分析评价小男孩爬桅杆的行为(冲动、危险、冒失,死爱面子)。

2、现身说法: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险情发生,如过马路呀,骑车呀,爬树呀,游泳呀等等,请大家举出自己身边一些真实的例子。

(学生举例):

1)符正太同学7岁的堂弟去年夏天在河里游泳时被淹死了;

2)冼少强同学5岁的邻居小妹妹在马路边玩耍时被飞驰的摩托车撞死了;

3)加浪小学一年级学生林海石,为了一个飘走的气球,从三楼教室的栏杆上跌下来摔死了;

4)二年级的张永全和几个同学到中学偷摘椰子,结果从树上掉下来造成了一死一伤;

5)一年级的黄小梅和自己3岁的小妹妹,因在河边误食了毒野果双双不治死去;

6)三年级的林家立在雷雨天气跑到外面淋雨,不幸被雷电劈死;

还有……

3、请跟老师到室外参观(将学生带到操场边一个废弃工地上,指着一台闲置的水泥搅拌机):

同学们,除了刚才大家举的这么多例子外,大家也许还记忆犹新,就是它,两年前曾夺走了我们班王倩玉同学不满7岁的弟弟的小生命……(全体震撼,低头默哀)

归纳:珍爱生命,吸取教训,杜绝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

结论(逆向思维):营救船长儿子最好的办法,那就是——(不让他去爬桅杆!)

[作业设计]

思考:

生命诚宝贵,母爱更伟大。

想想曾发生在你身边的意外事故例子,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同课件显示)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3、从文中找出描写孩子表现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让我们当起双桨》

(目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伙伴们荡舟游玩的愉悦心情,也与本单元主题“舟船”联系起来)

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上课!问好!

一、整体单元简介

同学们,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舟船)  板书:舟船

这单元有哪些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本单元的大概内容:《跳水》、《沙漠之舟》、语文天地中的两首古诗,还有开卷有益中的一首诗歌《初航》和一篇新闻。

师:对,这些文章文体不同、内容不同,借助“舟船”的主题组合起来,告诉我们船上发生的故事、船周围的风景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跳水》。 板书:跳水

二、读题,了解作者

1、读课题,了解作者

一起读,(跳水)作者是?(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你了解他吗?

(有则让学生说,但大多数学生不了解)

来一起看!(指名读)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作品大多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2、再读课题,质疑

再来读课题,(跳水)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教师梳理,在黑板左侧板书: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师相机鼓励,评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 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起读)课件出示:

1、认识2个生字,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3、从文中找出描写孩子表现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自信是成功的动力!

四、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用笔圈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5分钟后比一比谁掌握得又快又好!

(这是根据第一个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给学生的指导,并且明确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紧张、主动地学习,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好,开始!

(学生自主读、圈画、描红等5分钟)

2、检测:

来,看看掌握得怎么样?

(1)词语  (幻灯:词语)

a、指名一竖行读(分三行读),指导:词语也有感情色彩的!

b、齐读(再一起读)

(2)多音字 (想想“咽”还有那些读音?)在语句中掌握多音字

a、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b、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c、今天的饭菜很香,我狼吞虎咽地吃着。

(生读----指名读)

自己读这三个句子!一字多音,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博大精深!

(3)写字

师:光会读不行,课后还有8个字要求会写。金钥匙告诉我们:同学之间可以自己出题、测试、评阅,互相检查学习字、词的情况。来,

大家挑两个比较难的字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比如:“逃” 、 “端”,学生评价,老师引导要注意它在田字格的位置,写规范)

(4)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有,则让学生互相解决)

师:课文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五、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扫清了字词障碍,我相信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做批注笔记。)

交流:

1、指名说,了解文章大意。

2、文中有几个角色?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相机板书:猴子、孩子、水手、船长、

a、先后指名2人到讲台上用箭头边画边解说人物关系,师相机让生补充,说正确: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b、师用课件演示人物关系

c、自己练说。

小结:可见,事物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这也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你看,大家很轻松地就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

老师并相继擦掉黑板左侧“六要素”,即由课题质疑的问题。

(这样让学生更明晰,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六、浏览课文,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目标

过渡: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1、找句子

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孩子表现的句子,并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2、读句子

3、谈体会

小结: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让孩子由“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最后走入绝境。在这危急时刻,船长救了孩子,那文中是怎样写船长的?你对他有什么看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跳水

课堂检测:达标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跳水》这篇小说主要讲在一艘轮船上,由于(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更加放肆;又拿( )取乐,使孩子去追猴子,促使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由于( )的机智、沉着和水手的勇敢,使孩子脱险。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táo  tuōdòuduān

( 恶) (挑  )(顶  )

wù  cuòkòng

(醒  )(不知所  )(  制)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我们都知道,万物之间都有联系,比如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与自然之间,什么事物的发生发展肯定不是它自己的主观意愿。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出示插图:指导看图: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完成课后表格。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教学特色】为了避免教学中烦琐的分析,突出文章阅读重点,主要采用板块式阅读法。其二,重视学生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师生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中促进师生、生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模仿、显然”等词语的运用。搜集和积累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2、通过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方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发表自己阅读理解,体会事件给人的启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分析语言的能力。

3、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弄清事物的发展过程,在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体会、学习船长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重视学生个人阅读的独特体验,注意激发学生乐于将个人的阅读感受、想法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作者生平等相关背景资料。其二,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课时:2至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读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准备:编制导读提纲

1、初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写出你认为最难写的词语十二个。

⑵请你编出与课后生字相对应的形近字六组。

例:艘(      )  嫂(      )

⑶你能解释下面的词语吗?并用带点词造句。

放肆   心惊胆寒   吓唬    模仿    显然

⑷本课还有哪些生字、词语需要学习,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生字、词,请自编题目练习。

2、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⑴通过阅读,我读懂了事情主要写发生在(                   ),(                 ),由于(                )以及(              )和(                           )情况,造成小孩(                           )。结果(                                      )。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请简要的写下来。有什么不解的问题也写下来

⑶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请收集作者相关资料,越多越好,并记在摘记本上,课上与同学交流。

(二)导读课题,提出质疑。

(三)学生自学,学会初步探究

(据导读提纲学生自学,这一教学步骤可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安排课前、课堂或课后。)

二、初读,整体感观全文其貌。

1、结合导读提纲,检查预习,初步感知全文

⑴听写词语:环游  帆船  航行  风平浪静  水手猴子  撕叫  吓唬  孩子 龇牙咧嘴  船长  瞄准  桅杆  海鸥

⑵指名或分组朗读课文

2、启迪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讨论学习重点。(如果学生质疑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在精读的环节教师再次点拨质疑(见三(二)环节。)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仅感知课文大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入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交流,真正悟出情、悟出味、悟出理。老师相信经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与共同协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迎刃而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提的问题来深入的学习课文吧。

(一)弄清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悟出情。

1、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由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自读写批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时教师注意相机引导,重点弄明白以下问题:

⑴事情发生的环境、起因。

⑵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各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各环节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二)质疑探究,领悟事件其内涵

师:通过这个故事,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在了解了事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疑问?

1、再次质疑,凸现学习重点。(如果初读时学生的质疑以理出学习重点,该环节可略去。)为什么水手有时间逗猴子?孩子为什么不顾后果的追猴子?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船长为什么想到让孩子跳水,他当时怎么想?有更好的办法吗?

2、小组讨论,全班反馈交流学习重点。

(教学注意:小组交流准备发言提纲,全班交流要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实际谈启示:作者通过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孩子得救后,船长、孩子、水手都会说写什么?请说一说。

四、展读,凸现个性化表达

(一)乐于表演同学: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1、小组练读2、推荐小组上台赛读。要求:朗读时注意人物的身份、语言,当时的情景,可以结合表演,自由发挥。

(二)乐于搜集资料的同学:扩展知识,简介作者。1、小组交流。2、代表介绍,教师补充。

(三)乐于写作的同学:写一则读后感,与同学交流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我班共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他们是第一轮课改实验班级的孩子。在近四年的学习中,他们在学习方式、质疑能力、朗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比较强。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经历了三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养成课前独立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理解词语方法多样,有效;识字、写字能力突出,大部分同学很少出现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镜头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镜头二、孩子追赶猴子走向最高横木摇摇晃晃;镜头三、船长举枪要射击情景;镜头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师依据汇报交流板书: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点评:把握文章脉络为学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 “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引导:读船长的话时,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点评: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为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使其乐学、乐问,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创造的欲望。]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品读,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设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媒体课件有情有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故事发展高潮结局,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课前的困惑,使学生随故事的发展,情感也在潮起潮落,感悟出船长遇事沉着、果断、机智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极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如何处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悟、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拨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总评:

1、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向,“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生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跳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跳水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四

山东 李怀源(讲)孙敬东(评)  

------------------------------------------------------------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熟练,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训练重点以外,还应让学生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二、指导思想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三、总体安排

第一课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跳出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组织及运用语言材料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2.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3.看音像资料,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看完后提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自由读课文,弄清事物间的联系。把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5.交流汇报。

①这些事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联系?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②画出了哪些语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

6.画图加深理解。

①大家知道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下面我们用一幅图把这些联系表示出来,看谁做得与众不同。

②大家画完了,谁认为自己画得好就到黑板上来画给同学们看。指名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把自己画的讲给四人小组的其他人听。学生在黑板上画完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价。

7.自由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8.汇报交流。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

9.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用标点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跳水》一课,上节课我们弄清楚了两个问题。这节课呢?我们还要弄清楚两个问题:①怎样写的?②写得怎样?(板书)

(二)弄清作者是怎样写的。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写清楚的?

读后指名回答。(事情发展的顺序)

在这一课中,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起因:风平浪静,水手逗猴子。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三)体会写得怎样。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自然段或标点符号。用铅笔画下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谁把自己画的讲给大家。教师提示: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只能讲一个地方,所以要把你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件中的句子,指导全班同学朗读。如果读不了,可以寻求帮助。你认为谁能帮你读好,就请谁。

①关于孩子的一段的读,要突出当时的紧张气氛及危急情况,主要从“情感”入手指导朗读。提示:现在就是你站在那个高高的桅杆的横木的一头,摇摇欲坠。

②关于船长的一段的读,除了提醒感叹号的语气外。你想像一下,是你最亲近的人站在那个横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对他说,你希望他快点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③关于最后一自然段的读,要突出水手的心情。这个不愿看到的结局与水手有关,因此他们的心情更是希望孩子能活下来,所以应该这样读。

可在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让学生读。

(四)课外练习。

孩子得救了,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出示课件,课下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集。

【评析】

1.教学思路清晰。

从教学设计来看,两课时的重点非常明确。第一课时,重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重语言形式的感知。能带领学生在语文教材中走一个来回。第一课时,改变了以往讲深讲透的做法。对文章的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解是到位的。第二课时,重点转移,使学生能跳出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真正成为一个例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知语言形式,为“写”做好铺垫。

2.学生主体性突出。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找联系、说联系、画联系;第二课时中让学生画语句、读语句、评文章。即紧扣教材的重点,又敢于让学生去读、去说、去评。反映出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强了指导,如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去读。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充分发挥。

3.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教师重视了读。第一课时中的感知读、理解读,第二课时中的体会读、感情读。整个教学过程 读的分量很重。读的形式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在读的基础上,教师不是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又是体验者。学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了情感体验。应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认知与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

讲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 评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市教学研究室  

最新文章:  

声母z、c、s教学设计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镜泊湖奇观》说课设计 

《五彩池》迁移练习设计 

创设情境 整体感悟 激发想像 诱导创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247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