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57:38
最新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优秀8篇)
时间:2023-04-03 21:57:38     小编:zd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1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 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 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 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 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 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 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 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

2 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附:板书设计

埃及金字塔

宏大 血汗

精巧 智慧 创造奇迹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4、了解课文列数据、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说说你了解的金字塔。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 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学生自读这句话。

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

(4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 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 )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7.意大利—比萨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⑴“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呢?用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令人赞叹。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久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精巧 举世闻名

建造:运石头 七大奇迹之首

垒石头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 ,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学生交流。

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5、小结

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 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 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 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 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 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 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 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

2 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附:板书设计

埃及金字塔

宏大 血汗

精巧 智慧 创造奇迹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理解并积累“宏伟、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等词语。

2、借助提示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概况;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3、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就是埃及(板书:埃及)。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遍布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其中,最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板书: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揭示课题:25 埃及金字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我觉得埃及金字塔 。

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

预设;

1、我觉得金字塔很宏伟。我觉得金字塔设计精巧„„

2、我觉得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不容易,神奇。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来感受一下她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埃及金字塔概况

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圈划你了解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 埃及金字塔位于( ),它们是一座座( )。因为轮廓有点像( ),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 )的坟墓。

2、交流填空。 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它们是一座座( 角锥形建筑物)。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3、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金字塔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

(1)金字塔的所处位置(板书 位置):(引读)埃及金字塔矗立在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出示埃及金字塔位置图)

(2)金字塔的外形(板书 外形):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理解:角锥形(媒体演示;联系课文语言理解)

师: 什么叫角锥形建筑?课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快速默读第2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角锥形建筑物:底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出示图片,理解) 齐读。

(3)金字塔名字由来(板书):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师:为什么把这种角锥形建筑取名为金字塔呢?(出示句子)

师:哦,原来金字塔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外形有关,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齐读

(4)金字塔的作用(板书 作用):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法老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课后的注释。(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 齐读。

(5)金字塔的气势(板书 气势):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感受,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看,金字塔如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它骄傲地面对这天空。(出示图片,感受气势。)

(6)金字塔的知名度(板书 知名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师: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还可以说:闻名世界。 齐读。

4、读第1、2节。

5、从地理位置、外形、作用、名字的由来、气势和知名度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 。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1、2节就是从金字塔的位置、外形、作用、气势、知名度和名字由来几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概况的,我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四、学习第3节,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1、过渡: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之中最的胡夫金字塔,去一探究竟。

2、默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胡夫金字塔高大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这3句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列数字

(3)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数字读清楚读准确。

(4)在列数字的同时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东西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5)分析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摩天大厦我们最熟悉了。在这儿,作者不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它相当于——

师:(出示大厦图)看,这就是40层高的大厦。男生读读这句话。 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师:一公里有多长呢?绕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一公里就是要绕操场—— 谁能用上“相当于”这个词说一句话,将胡夫金字塔的“大”表现出来。 女生再读这句话,将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师:这句话写出了石块的—— 齐读这段话。

4、师:作者就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板书:宏伟),让我们很生动地体会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金字塔不但宏伟,而且它的结构也十分——精巧。 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出示图)体会紧密的程度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 师引读:这些巨石,被工匠们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所以这座金字塔不仅——,而且——。

5、师:多么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带着你们的感受和老师合作来读读第3小节。 引读:„„这座金字塔——

6、过渡:在没有任何铁制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民究竟是如何建造起如此宏伟和精巧的金字塔的呢?建造金字塔的传说有很多种,文中“据说”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其中的一种传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位置、外形、气势、知名度、作用和她的名字的由来,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不解之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读课文片段填空:

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板书设计:

塔高

宏伟 塔的周长

埃及金字塔 建塔石块的数据

精巧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塔》教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7.意大利—比萨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⑴“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呢?用“”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令人赞叹。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久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精巧 举世闻名

建造:运石头 七大奇迹之首

垒石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99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