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大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54:52
最新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大全三篇)
时间:2023-04-03 21:54:5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

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一做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好)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笔袋放到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笔袋吗?为什么?

师:不准移动你的数学书,不准移动你的笔袋,也不准变换自己的位置,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站起来就能看见了)为什么现在就能看见了呢?

师总结:刚才我们坐着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笔袋,而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活动二:画一画

(贴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下一点:这个位置小猴子在点a处能看到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它的视线受到了墙的遮挡。

师: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边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以观察到的范围)

师介绍小猴在树上a处时,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为a》。从a》点到墙角之间这几个桃子,小猴子能不能看到呢?

生:看不到。

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离墙最近的a》点的?

生答略

师:我们可以把小猴子的眼睛看做一个点,墙的最上端看做一个点,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这条连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离墙最近的a》点。

师: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边说边在图上标注出来)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出示思考题题)指名读题,请你先想一想,再翻开书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

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题:全班汇报交流

师:老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家的发现,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齐读一遍)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猴子的观察范围,那你们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注意过)那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的。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贴图)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生自己练习画

师:指名画,你能说出你是怎么画的吗?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生解释。

同学们真不简单,都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去公路上看一看吧。

2、如图(略),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师:司机能够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是如何确定的呢?接下来还有两个问题,谁来读题。(指名读题)

(1),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2)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生汇报,师演示。

3、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请你先在小组内部交流一下。

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下?

生到前面画并说清楚是怎么画的。然后指出哪个范围是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哪个范围小猫能够看到。

师演示一下。

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代表小老鼠谢谢大家了。

活动四: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观察范围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家乡的几张照片,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看到这三张照片你想说什么?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下课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寻找,把它记下来,画下来或照下来,这就留做今天的作业吧。下课。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0 -81页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品读古诗,引入课题。

1、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课件出示,齐读。

2、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王之涣登山临水时的感受

3、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的范围》

二、 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情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向里张望。]

1、请问,小猴在a处能看到地上的所有桃子吗?为什么?

那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一点在哪里?请同学在答题卡上画一画,找出这一点用a′表示。(1)、学生画图,(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a′(3)课件演示(4)、a′是小猴在a处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那它都能看到墙内哪些范围呢?

2、如果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c点时,它又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请你再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c′

(1)、学生画,(2)、课件演示。

3、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c)想一想,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与什么有关?(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教师小结:小猴爬的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现在明白诗人王之涣为什么要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试一试1、(1)、课件出示 (2)、读题 (3)、书上完成(4)、汇报 (5)、想一想,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2、试一试2、(1)、课件出示,(2)、读题,明确题意,想一想,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3)、汇报第一个问题,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4)汇报第二个问题。教师在课件上演示

3、试一试3、(1)、课件出示(2)、在书上画(3)、说说你是怎么画的?(4)、课件演示

4、生活常识。(1)、课件出示,(2)指名交流。

5、实践活动。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97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