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道法篇一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施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
3、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2、讨论上述思考题。
3、指导复述。
(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
(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
三、练习说话,写话
1、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板书:
2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道法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
(3)讨论:
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4)齐读课文。
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具体写怎样销烟的。根据出先……再……然后……的顺序。
(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巨大成果。
(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可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注意动词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
五、布置作业。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道法篇三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道法篇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林则徐 短斤缺两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 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 (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
一声令下 伟大壮举 (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
4.出示长句。
四、朗读课文 分清脉络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一类生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三)读中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四、指导复述课文。
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五、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道法篇五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一、谈话导入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