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一
故事的主人公雷伊是一个六年级学生,他在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书,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与他联系。转眼间,六年级到了,雷伊因为父母离异转学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和汉修先生联系的更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寂寞与无助。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的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做卡车出游的文章得了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作家的信心
这本书中,雷伊的妈妈也让我很感动。单身母亲照顾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她却把家里布置得很好。她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雷伊产生了影响。
我最讨厌的人物是雷伊的爸爸,他说过要寄钱给雷伊,却没有寄,他说过要打电话来,却没有打,自己开着卡车到处闲逛,还要带着别的男孩去吃比萨,他哪里知道雷伊多么担心他会和别人结婚,会带着别的男孩出去玩啊!
我觉得雷伊很聪明,其实他除了可以当作家,还可以当发明家,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午餐警报器,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打开午餐的时候警报器也会响,而且如果是别人的响了,他也可能当成自己的响了。
读完这本书,我回味无穷,我想到一句俗语:世界上无论是什么事都要经过磕磕绊绊,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我非常想知道雷伊的第二本日记本是什么样子,可是妈妈说贝芙莉·克莱瑞没有写过《亲爱的汉修先生》的续集,大概也不会再写了。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二
今年寒假,老师让我们阅读由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这本书荣获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纽约时报》对该书作出了 这样的评价:“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确实是一部佳作。”从书店买回书后,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获国际大奖的小说,深深地被感动 了。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鲍雷伊。作者用书信和日记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这个普通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鲍雷伊安静、内向,没有特 殊才艺,起初他根本不喜欢写作,讨厌做额外的作业。在二年级时,他读了一本课外书,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与他联系。转眼间,六年级到了,鲍 雷伊因为父母离异转学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和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密切了。在信中,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情况、自己转学后的寂寞与无助。通过和 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还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鲍雷伊一步一步成长了、转变了。
这个普通的孩子让我感到特别真实和亲切,他身上的一些缺点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我被鲍雷伊打动了,被鲍雷伊的日记、鲍雷伊想见老见不着的老爸、鲍雷伊的小狗“土匪”深深地打动了。在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也得到了极大启发。
首先,这本书中,鲍雷伊的妈妈让我也很感动。她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交流。她教育鲍雷伊不能一辈子光会期待别人而不懂得回报,要学会报恩和 感恩。她引导孩子要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妈妈对人生坚强乐观的态度对鲍雷伊帮助很大。想想自己有时候遇到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和挫折时就打退堂鼓,做很多事情 怕吃苦,不能持之以恒,对老师和长辈还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其次,这本书还让我感到写日记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鲍雷伊除了写信和写日记外,几乎没有写过太多的文章,可在后来的征文比赛中却获了奖, 这不正是每天坚持写日记的结果吗?想想自己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如果养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我想我以后写作文时一定会下笔如有神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三
前几天,姑姑从广东给我邮来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名字叫《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本书的作者叫贝芙莉。克莱瑞,1916年出生于美国的俄勒冈州。《亲爱的汉修先生》是她所有作品中现代感最强、写的最好的一本。
《亲爱的汉修先生》讲的是一个名叫鲍雷伊的小男孩的故事。小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叫《狗儿快乐秘诀》,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的更加密切了。在信中,小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小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用小鲍雷伊的书信和日记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这个普通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的历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鲍雷伊通过汉修先生的指导和自己坚持不懈的日记练习,写作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小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第一封信时,内容只有一句话,而且还有错别字。到后来写的长了些,但白话还是很多。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能进行很好的风景及场面的描写,最后小鲍雷伊每天坚持写日记,最终在一次作文比赛中获得荣誉入围奖。
我从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刚开始也和小鲍雷伊一样只能写一两句话而且加了许多拼音,还有错别字。但现在我已经能独自写出三四百字语言流畅、描写生动的日记了,写作水平也大有提高。
以后我还要向小鲍雷伊一样坚持每天写日记,多和写作水平高的老师、同学沟通写作方法及技巧,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四
最近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十分感人。它上面全部是鲍雷伊写给汉修先生的信和鲍雷伊的日记,在这一封封信和一篇篇日记中我可以看出:在这日记和信中所说的背后就是数不胜数的爱。
鲍雷伊是不幸的,他的父母离婚了,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总是很孤独的。但是鲍雷伊又是幸运的,他是汉修先生的笔友,汉修先生给他了十个问题叫他答复。一开始,他并不想答复,但是在妈妈的催促下,他只能答复。这一次次的答复,使他心中舒服了许多,并且他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他一开始不会写日记,这可真糟糕啊!后来汉修先生回信说写日记只要像给我写信那样就可以了,渐渐地,渐渐地他明白了日记的格式,也会写日记了。我真为他感到高兴。不过他的午餐总是被人偷,偷的人可真可恶啊!但是自从他给午餐盒装上警报器之后,就没人偷了,这可太好了。
他的爸妈赚钱十分辛苦。他的妈妈租了一幢房子,天天怕房租没攒够,拼命地工作,上班早,回家晚。她曾经开着车带着鲍雷伊去沙滩,她说过:我每次望着海浪,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糕,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他的爸爸是卡车司机,十分繁忙,工作也十分辛苦。但是,他爸爸也是很关心鲍雷伊的,鲍雷伊十分喜欢“土匪”,但是他的爸爸却把它弄丢了,鲍雷伊十分伤心。但是,他的爸爸还是费了千方百计地将“土匪”找了回来,将它给了鲍雷伊。虽然他欠了许多钱,但是,他每个月还是给家里寄生活费,虽然有时候会晚一点······啊!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鲍雷伊有一个好朋友叫陪瑞。陪瑞曾看见鲍雷伊的午餐盒有警报器,他叫鲍雷伊跟他回家,给他房间的房门也装了一个。因为陪瑞请鲍雷伊到他们家玩,所以鲍雷伊就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因此,他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啊!
后来有了一个征文比赛,通过作家汉修先生的指导,鲍雷伊的作文《卡车上的一天》获得了荣誉入围奖。并且和真正的作家见了面,共进午餐。鲍雷伊的作文能写这么好,汉修先生功不可没啊!
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天天都被爱包围着。我们可以从鲍雷伊的书信当中,看到鲍雷伊内心的感受。在这一个个小故事里面就饱含着无穷无尽的爱。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五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讲的是鲍雷伊和汉修先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发生的故事。
主人公鲍雷伊是一个父母离婚的小学生,他最不喜欢写信了,可是老师却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要给他自己喜欢的作家写封信,鲍雷伊万不得已才给汉修先生写了信。
汉修先生很忙,因为他一直忙着写作,可汉修先生百忙当中还给鲍雷伊写回信,回答鲍雷伊提出的问题,并且让他坚持写日记,鲍雷伊也会把自己烦恼写给汉修先生,这样鲍雷伊不知不觉爱上了写信,并且越写越好,甚至在一次作文比赛时,还获得了奖项。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呀!
这本书其中有一封信,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读到“土匪”丢失时,让我感觉到了鲍雷伊很孤单和无奈,非常的同情鲍雷伊的处境。
事情是这样的,鲍雷伊的爸爸在开卡车的途中,带回了一条狗,起名叫“土匪”,“土匪”成了鲍蕾伊最好的玩伴,可是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土匪”失踪了,鲍雷伊非常的难过,我看着看着,也很伤心。
因为他跟“土匪”关系这么好,可是土匪,一下子不知道,跑哪儿了?唯一的伙伴没了,鲍雷伊心里该是多么焦急呀1我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后来多亏他爸爸找到了“土匪”,这让我感觉到他爸爸还是爱鲍雷伊的,真希望鲍雷伊能开心快乐的成长。
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差不多写了五年的信。他真了不起呀!竟然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太佩服他了,而且鲍雷伊是一个乐观,天真,善良,聪明的孩子,他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完这本书,真是获益匪浅呀!让我明白了写好作文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要多多练笔,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让我们像鲍雷伊一样,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一步一个台阶,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六
《纽约时报》有评论说:“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这个暑假里,我潜心阅读了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主人公鲍雷伊跟我一样,也是一个小学生,他经常与喜欢的一位作者——汉修先生写信。在信中,鲍雷伊倾诉了父母离异的痛苦、自己转学后的孤独。渐渐地,鲍雷伊学会了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的难处,还写就了一手好文章。
在鲍雷伊的身上,我体验到了成长的滋味——成长不一定全是甜蜜幸福的,必定伴随着苦难、艰辛等许多的滋味。当我们感受甜蜜和快乐时,不要被幸福冲昏了头脑;当我们承受苦难与艰辛时,不要自暴自弃,要坦然面对。
鲍雷伊转学来到一个新环境,孤立无援,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这时候他还要面对父母离异的窘境,换作一般的孩子,肯定会不知所措的。可他并不是这样,他用日记和写信的方式排解了自己的痛苦,最终走出了生活的泥潭,迎来了绚烂的曙光。
这个暑假我也遭遇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最疼爱我的奶奶被检查出患了早期肺癌,全家人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忧愁弥漫着整个家庭。
虽然我的内心也痛苦万分,但我想:我不开心,会让奶奶更不开心,这样不利于她的病情,还会雪上加霜。于是我学着鲍雷伊的样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日记里,把自己的烦恼锁在了心里。
我像往常一样,开开心心地陪奶奶散步,帮奶奶捶背。我还化悲痛为力量,参加奥数培训时,更加专心,更加刻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奶奶时,奶奶苍白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脸。我的勇气也感染了奶奶,使她坦然地面对病情,接受了手术。
成长的滋味就是这样,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只有从容面对悲苦难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七
这是一本薄薄的书,但书中蕴藏着无穷魅力;这是一本新颖的书,内容幽默好笑。自从我读过它,我就念念不忘。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鲍雷伊的小男孩,他从二年级起就一直写信给他喜欢的一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到了六年级,鲍雷伊转学了,另一个学校的老师布置了作业,为了完成作业,鲍雷伊与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密切了。他在信中向汉修先生说出了父母离异的不适、内心的孤独。最终,鲍雷伊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
在书中,我特别喜欢主人公鲍雷伊。他写给汉修先生的第一封信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鲍雷伊的信只有短短两行字,还写了一个错别字。但他仍然在努力地写信。一直到五年级,鲍雷伊都和汉修先生联系着。
后来,鲍雷伊听了汉修先生的话,开始每天写日记,坚持不懈,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日记当成给汉修先生的信去写。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因为日记就是不限格式,不限体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以信的格式,就能像对一个人说话一样来写,把自己的烦恼、心事、愿望等等都“说”给日记,这样,写起东西来便不由自主地多了起来。
另外,鲍雷伊还非常爱动脑筋。在书中,我特别喜欢鲍雷伊安防盗警报器那段。虽然书中没说,但我想鲍雷伊安警报器的时候肯定非常认真,还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他很爱实践,也爱动脑筋想办法,正因为有这么好的态度,所以他最后成功了。连妈妈都笑着说发明很棒。当我看到警铃叮咚响起的时候,鲍雷伊那种手足无措的表情,不禁开怀大笑。遗憾的是,最终,问题仍然存在——别人还是光偷他的午饭。
本书的心理描写也很细致,让我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主人公的心情。比如,土匪丢了的时候,我的心也是一样焦急,怕土匪冻死。而当鲍雷伊的爸爸又找到土匪时,我又能体会到鲍雷伊那种长出一口气的心情。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书中的鲍雷伊是个普通的男孩,但不知为什么,他的普通中又有点魅力。如果他是真人,我会和他交朋友的。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八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
这本书主要是讲: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鲍雷伊,他是汉修先生的书迷,他经常和汉修先生写信,他还看过汉修先生的两本书:《狗儿快乐秘诀》和《麋鹿吐司面包》。还有一本只是知道,但没看过,那本书是《谁知道》,这三本里鲍雷伊最喜欢看《狗儿快乐秘诀》。
说到《狗儿快乐秘诀》,就要从鲍雷伊的狗儿“土匪”说起了:因为“土匪”是一条很乖很乖的狗儿,全身黑色,别人一唱歌,它马上狂吠起来,而且书上还有七种方法可以马上让狗儿快乐起来,所以鲍雷伊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和他的狗儿“土匪”。
鲍雷伊的作文《卡车上的一天》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见了一个名字叫贝乔的女作家。
最后,鲍雷伊的好伙伴“土匪”走丢了,鲍雷伊伤心地哭了,但是鲍雷伊的爸爸用无线对讲机又把“土匪”找了回来。
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和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能做出饭盒警报器。
你也很大胆,因为你能和作家沟通写信,我就缺乏这样的精神!我要向你学习,天天写日记,让我的作文水平快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鲍雷伊,你刻苦学习,努力请教汉修先生怎样写作文,又接受了汉修先生的建议,每天坚持写日记。手还特别灵巧速提高!我要向你学习,天天坚持写日记,提高我的作文水平。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九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我们班本期共读的第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值得一读。因为书中不仅写了小主人公鲍雷伊的日常生活,还“藏”了一些写作秘诀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秘诀是从小事写起,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书中每一篇都是小主人公的真实生活,记录了他的喜怒哀乐。其中一个片段写了鲍雷伊一家人过圣诞节,那时候他的爸爸妈妈还在一起,一家人一起唱着关于鞋子的歌,场面十分温馨,然而这样的温馨并没有太长久——爸爸妈妈分开了。有一次,鲍雷伊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另一个男孩问爸爸“多久去吃饭”,鲍雷伊难过极了,立马挂断了电话。那一刻,我也为鲍雷伊感到难受。正是因为故事叙述了鲍雷伊日常的喜怒哀乐,所以读来真实可信,引发共鸣,然而要做到这点,不仔细观察和体验生活是做不到的。
生活中我也会细心观察。记得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发现了一个又小又圆的松果,看着十分可爱,我就拿起来,仔细观察,下午还带回了家。后来在一次写作中,我写了一篇《小松果》,由于写得生动,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
第二个秘诀是自己给自己提问题,用写作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在还不太愿意或不太会写作时,可以想成在给你的笔友写信。这本书中“鲍雷伊的日记”就写的这种类型。鲍雷伊最开始其实并不想写,是因为汉修先生问了他十个问题,他是为回答问题才写信的。后来,他觉得无聊或不想写的时候,妈妈又立即要求他必须继续写下去。慢慢地,他体会到了写作带来的乐趣,爱上了写信、写日记,于是他开始给“假”汉修先生写信。
最后一个秘诀,是把文章写得比较幽默。45页写道:鲍雷伊也十分喜欢好笑的书。是呀!谁不喜欢好笑的书呢?《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充满幽默,第8页写道:“还有大约10个人写信给同一个作家,那位作家给他们所有人回了一封信。结果他们为了谁能留下那封信吵了半天,直到马汀娜小姐把信拿到办公室复印为止。”看到这儿我直接笑出了眼泪。至于怎样才能写得比较幽默,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朋友你们啦!
怎么样?你们觉得这些小妙招如何呢?我觉得挺有用的,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哦!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十
暑假里,我有幸跟我的女儿一起读了一本好书——《亲爱的汉修先生》,不禁为这本书作者的匠心独具所深深吸引。书中描写了鲍雷伊与汉修先生的的书信来往,看的出他的成长历程是充满着爱与痛的`,而我对书中的鲍雷伊的妈妈尤其敬佩,这是一位有原则、有爱心、坚强勇敢的妈妈,她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鲍雷伊在收到汉修先生的回信要求他回答10个问题的时候,妈妈是这样教育他的:人不能一辈子光会期待别人帮你做每件事,也应该为别人做些事情。是妈妈的适时教育,让雷伊开始写信,最终能熟练的掌握写作技巧,并有了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我觉得她做的太对了,父母就是要坚持原则,该孩子去做的就一定得让他自己去做,甚至可以用将电视弄坏这样的方法来控制孩子,如果一味的迁就孩子,只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书中雷伊的妈妈是一个离异的母亲,自己打工养育儿子,工作虽然很忙但她仍然在业余时间去学习护士知识,以便可以帮忙别人,是她教育了雷伊要有爱,即使父母离婚也不要去怨恨,因此雷伊变得宽容,在自己的午餐被多次偷吃后仍能原谅那个偷盗者,并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做到这一点真是太不容易了,现在多少孩子都是父母离异的受害者,如果他们的父母能看到这本书,那些孩子们就会变得幸福。
雷伊的妈妈不仅心中充满爱,而且还经常告诉雷伊要坚强,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正是妈妈的坚强让雷伊也变的坚强,所以当他的作文没有获得期待中的大奖时,他并未气馁,他知道人没有一帆风顺的。读到这里,我觉得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坚强的母亲,自然就有一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将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给孩子以好的榜样。
雷伊的家里虽然只有妈妈和他两个人,但是妈妈给他了充足的爱和尊重,记得他的妈妈跟他认真的讨论了父母离婚的原因并分析了他们为什么不能复合,让雷伊充分理解了父母的想法,接受了现实,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可以看出给孩子平等和尊重,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也要坚持这么做。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这真是一本好书,希望我的女儿也能从此书中学到一些道理。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0字篇十一
听说这本书写的很精彩,所以很想一睹为快,于是,马上翻开了第一页,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的开始便吸引了我,以前看的书大都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或是以精彩的文笔描述自己的一生,可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它采用日记与书信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名叫鲍雷伊的小男孩丰富多彩的内心生活!
同样是一个孩子,我很快便走进了他的内心,脑海中浮现出一面面的场景:对父母离异的不理解;因为美味的午餐被偷走的愤怒;因为转到新学校的孤独;没得到多少父爱的心灰意冷;以及渴望得到更多关注的期望等等。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的生活是这样的,那我的心情肯定与他是一样的!这本书让我感同身受!
看着看着,感觉故事应该已经接近了尾声,至于这本数所蕴含的道理就是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其实不然,真正的故事才刚刚拉开了序幕。合上书本,猜想一下,结局又将如何?我马上想到了一种令人十分乏味的可能:这些事给他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从此他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等等。
再翻开书本,接着往下看,错!错!错!大错特错!结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甚至有点令我吃惊!这个小男孩并没有自暴自弃,敌视亲人,反而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分开的原因,这足以看出雷伊心灵上的成长!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前面略有介绍的“午餐事件”小雷伊的心理也逐渐走向了成熟——从愤怒转为了理解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证明:“我只是觉得,我很庆幸自己不知道哪个小偷是谁!毕竟,我还要和他在同一所学校上学。”
以前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有点讨厌写作的学生在学业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每天坚持写日记他练出了一手好文笔并得到了报偿——上小学六年级时,一个偶然的征文机会,他展露才华,最终,他的作品《卡车上的一天》获得了入围奖,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此外,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观察事物、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技巧,也值得我们仔细地读一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15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