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汇总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1:07
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汇总四篇)
时间:2023-06-06 16:11:07     小编:admin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一

引导语: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下册语文试题整理好啦,欢迎大家查阅,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积累展示。(42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2分)

差不多(chàchā) 鸟瞰(ɡǎnkàn)

山崩地裂(bēnɡbēn) 静谧(mì bì)

大模大样(mú mó) 暖和(héhuo)

2.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昆虫记》的作者是()。

①法布尔②魏格纳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的意思是()。

①饮完②全部用出

3.连一连。(8分)

书写得 很漂亮

相处得 很工整

照顾得 很融洽

打扮得 很周到

颐和园 安徽

兵马俑 西藏

黄山 北京

布达拉宫 西安

4.按《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故事发展排列下面的词组。(6分)

因病住院发表演讲认真请教发现大陆块吻合

艰难考证大胆猜想

5.根据括号里的话写四字词语。(6分)

6.填空。(6分)

(1)盛年不重来,一日 。及时当勉励,岁月 。

(2)唐朝杜光庭为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写了一副对联:树红树碧高低影, 。

二、阅读天地。(28分)

1.课内阅读。(9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男孩的愿望是什么?(3分)

(2)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2.课外阅读。(19分)

父亲的期望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父亲停住了,他看着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不愿买。但父亲还是执意要为我买。

我呆呆地立着,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一片浓重的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1)受到别人的歧视,父亲为什么不自卑? (8分)

(2)简要写出父亲对“我”的关心。(6分)

(3)画“”的句子中的“深切期望”指的是。(5分)

三、习作乐园。(30分)

一、àkànbēnɡmìmúhuo

2.(1)①(2)①

3. 书写得 很漂亮

相处得 很工整

照顾得 很融洽

打扮得 很周到

颐和园 安徽

兵马俑 西藏

黄山 北京

布达拉宫 西安

4.因病住院发现大陆块吻合大胆猜想认真请教艰难考证发表演讲

5.突如其来镇定自若平安无事

6.(1)难再晨不待人(2)烟淡烟浓远近秋

二、1.(1)将来送给弟弟一辆新车。

(2)小弟弟在这个夜晚看见了他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美好景色和圣诞节的礼物,所以他感到难忘。男孩难忘的是让自己的弟弟看见了这么漂亮的汽车,并能坐在上面过一个快乐的夜晚。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深刻的道理,所以认为这个夜晚是难忘的。

2.(1)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

(2)①父亲不让“我”做家务,让“我”好好儿学习。 ②父亲给“我”讲伟人的故事。③父亲给“我”买鞋子。

(3)“我”能胜过父亲,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三、略

一、语文基础(本模块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默写古诗5分。)(20分)

【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1分)

a.蝙蝠(biǎnfú)b.怦(pēnɡ)然一震

c.鸡冠(ɡuān)花d.规矩(ɡuīju)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二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道理。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朗读指导,以读代讲,引导点拨。

朗读理解,自学、自读、自悟。

生字卡片等。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师:首先我们来做两道题,老师先填第一句。

卡片出示:(1)填空

车技超的人称为

歌技超的人称为

拳技超的人称为

学生齐说。

(2)你能读好下面这个西方人的名字吗?

出示卡片:埃德森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

师:你能把这个拗口的西方人名念好吗?

生1 生2 生3

……

(3)揭题:12、球王贝利

教师板书课题

师:你能读出球王的风采再来一遍吗?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给难理解的词语打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

出示卡片:

贫民窟 干涸 垃圾 卖劲 祈祷 别墅 真诚

师:请一位小老师带读一下,其他同学跟读。

师:这位小老师的口齿真清楚,但有个别字音纠正一下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说)

师:你们不好意思说是吗?那老师来说。(出示图片,解释。)

师:除了这些词语,你还有不理解的吗?

3.师提问:课文写了贝利什么事?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板书:赠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2)根据板书分清段落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在这些词语里面有一个词和“贫民窟”相对,是哪个?

生:是“别墅”。

师:你知道什么是“别墅”吗?

生:是指非常豪华的房子。

生:是富有人家住的房子......

师:那住别墅的教练为什么要送住贫民窟的小贝利一个足球呢?默读课文,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生:因为贝利很喜欢足球。

生:因为贝利的球感很好。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贝利对足球的痴迷?

生读第一段。

2.读课文第1段: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买不起球,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任何的一片空地上踢。

师:从哪些词语里能看出贝利对足球的痴迷?

生:从六个“踢”,“非常”、“任何”。

师:指导朗读,教师读三个踢,三个在,学生读其他

师:那后来教练为什么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朗读贝利和教练的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唱《感恩的心》。

4.教师范读最后一小节,突出贝利的伟大,从“第一次”等词语。

师:从“第一次”等词语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贝利的伟大,那他到底有多么了不起呢,下面看看贝利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感悟启迪

1、课件出示贝利的简介,主要是获奖情况,体会他真正的伟大。教师配乐读。

贝利从6、7岁开始踢球,15岁成为职业球员,与队友一起10次获圣保罗州足球联赛冠军,5次巴西全国联赛冠军,2次南美解放者杯赛冠军,2次洲际杯锦标赛冠军。1957年进入巴西国家足球队,在1958、1962、1966、1970年的4次世界杯赛中作为国家队主力参赛,与队友合作,使巴西队获得第6、第7和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让金光闪耀的“雷米特杯”永远留在了巴西。

贝利在20多年足球生涯中共参加过1000多场比赛,射进1300多个球,被称为“球王”。

2、全班齐唱《感恩的心》

3、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学生自由说

(2)与学生共勉:

①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②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③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教师小结,板书: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4)学生热情激昂地读这句话。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成长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受到更多的启示。

2、推荐两篇文章:

①《十一支康乃馨》

②《小象奴奴》

(六)板书设计:

12、球王贝利

赠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三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 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1)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

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四

第一篇

生生之间的故事

曾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说:在这里,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大家,嗯,是这样的,我们班的林一梦同学,将在下一学期转学转学这个词格外刺眼。转学,意味着他将不再是我们的同学。为什么要转学?是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吗?不!无论你们的成绩是否优秀,都决不会影响我们与你的友谊。虽然我平时不是怎么跟林一梦玩,但是我们始终是一起度过三年快乐的学习生活的好朋友。

我久久的望着林一梦,在眼眶中不停打转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我心想:林一梦,祝你到别小之后能够快乐的生活,能够胡同学们和谐相处。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你始终是我们三班的一员;你始终是我们的好朋友!

现在,林一梦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学校,离开了我们的班级,可是她永远都在我们的脑海中,永不磨灭。

第二篇

一幅黑白科幻画

一天,我闷得要命,就去走廊里走了一转

我眼前一亮,前方有画展!要知道,me最喜欢画画呢。我飞一般的跑了过去,细细地品那些还不算太好的艺术品。这个太乱,那个又太简单,而其它的又特别不真实。突然,一幅只有黑白两色的'画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仅有两个人、一个台子、几扇窗户、一个工具箱而已。却十分逼真。

一个男子上身穿丅恤,下身着长牛仔裤,显出帅帅的模样,脚下还有一个工具箱。而另一个和他衣着相似,但却叼着一根烟,张着嘴想笑,但因叼着烟,只能微微地咧开大,好像笑一笑就足够迷死全世界的花痴女生。

啊!这是上课铃!可悲呀!我鬼哭狼嚎似的吼叫声打破了本该平静的河安小学。

快点跑呀,画里那两个小伙儿在说,你别呆呆地站着了,啊!

我才反应过来,马上奔向二楼,一推门。教室里空无一人,这时,一个念头告诉我上体育课!我推开门,又跑向了走廊,马不停蹄地奔到画前方,道一声:谢谢你了!

我回来后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1、,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982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