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一
胜日寻春处,人尽道杜鹃花海。花海者于龟山之巅白云之间也。
庚寅春四月,闻花海之奇,有朋自远方来,但求一观耳。
余同客往。沿观景台拾级而上,攀及龟峰之巅。但见:移山之毯者,云也;撩衣而动者,风也;盘如罗汉者,松也;虬如苍龙者,柏也;洗琉璃万顷者,天也;纵波澜千道者,地也。翩翩然而翼于天地之间者,余及客也!客惊之曰:不逊黄山矣。
人借花香一脉,花添人艳三分。昔白乐天赞杜鹃曰: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真其谓乎?!
旋栈道而上下,尽花也。古松虬柏者,花篮之挈也,其绿如翡翠。如妇人之披肩,鸭绿镶桃红者也。蝶舞花间,时娴时闹,人入花海忽隐忽现。适逢燕剪青云,莺啼紫苑,人花俱醉也!醉路扶花,客及余俱已忘形矣。有惬意者,欲汗时,白云赠绢;思渴时,清风送露也。
绵延十里者绿少红多,尽琥珀之光琉璃之彩,灿若霞云。一袭淡雾,乘谷而来,丹霞涂粉;继而随风散尽,珠光灿烂,脂海欲滴。妖妖乎天地一色,娆娆者仙凡无界矣。花似海而不繁,松若翠而不蔓者,何也?有飞泉常沐,月色时梳也。
余欣然颔首。噫,余品花时花自知,花品余时余知否?
人随道转,已过午时。客不言饥,妇不言累。餐花已足也。
方此日时,入花海者七万余众。能见者,三五之群。何哉?海之阔之深也。余未记人者,心伫于花而忘人也!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二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三
从刺鼻的汽车上走下来,天已近黄昏了,静谧的村庄被沉沉雾霭包裹着,那堵栉风沐雨的土墙在冷风萧萧中露出它斑驳的棱角,像是风烛残年中依旧挺立的战士保卫着田园的最后一抹诗意。
行李箱的车轮在厚实的黄土上碾压出一道道深深的辙痕,像是刚被划破的伤口,有些狰狞。
绕过曲曲折折的阡陌,家近在眼前了。
四面翠竹青葱,火红的杜鹃花,在对岸的山崖上尽情绽放着它的妩媚。
那只瘦骨嶙峋的大黑狗耳朵依旧很灵敏,在枯草搭成的窝棚里零零星星地叫唤着。
犬吠了良久,外婆才打开门颤颤巍巍地走出来,她瘦小的身子裹着一件厚重的棉衣,头上戴着那顶去年冬天我送给她的花帽子。
“这么花哨的帽子哪是我们老太婆戴的?”去年她说这话时鄙夷的神情还犹在眼前。
“澧兰啊,你咋就回来啦,咋也不先打个电话说一声呢?”干枯的笑容凝滞在她那黄腊般的脸上。
“又瘦了啊!”她满眼慈爱地看着我,伸出枯藤般的手捋了捋我额前的头发。
狭窄的小桌子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碗、花色各异的碟子,腾腾的香气扑鼻而来。
突然,窗外传来一阵阵凄凄凉凉的哀乐声……
“又是谁走了?”我正在夹菜的筷子僵在了半空中,满脸惊愕地问。
“你祁爷爷是前天晚上走的,今早才被回家探望他的女儿发现……”外公用力地擤了一下鼻子,皱巴巴的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祁老头儿是个可怜人啊,等了那个没良心的女人一辈子……”外婆叹了口气,泪眼婆娑地说。
“我明天再去看看他吧,最后一次。”我走到窗前,望着对岸摇摇晃晃的火光自言自语道。
天亮了,冰凉的雨丝从窗玻璃的缝隙中漏进来,贴在我微烫的脸颊上,庭院中叽叽喳喳的麻雀在柳树枝丫间上窜下跳着。
“吃了饭再去吧!”外婆的小脚迈着飞快的步子在我身后追赶着。
“外婆,你快回去吧,我吃不下!”我转身冲她挥了挥手。
踏着满路的泥泞,我艰难地跋涉到了祁爷爷的家。
他的女儿身穿一色白衣,头顶裹着白布,愁容满面地跪在灵柩前,泪已流尽了,干涩的眼角里布满了细细密密的红血丝。
“慕鹃姐,死者已矣,节哀吧!”我作了揖,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安慰道。
狭小的庭院中,来来去去的人却不少,却多是年过五旬的老人了,步履都有些蹒跚,“父亲一生孤苦,临走了,我希望他能感受一些热闹……”慕鹃姐红着眼低声啜泣着。
我独自溜进了祁爷爷的“小书房”,一间陈旧的小木屋,石灰半残的墙壁仍旧不偏不倚地挂着一联诗: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诗的一旁贴着一幅有些褪色的水墨画,画中摹着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一个娉娉婷婷的姑娘正弯腰拾捡飘零一地的残瓣儿。
三月的风轻柔地吹绿了庭前的枯柳,绯红的初阳从山谷底喷薄欲出,河对岸的山崖上红杜鹃一朵朵含苞待放,像极了夕阳下羞答答的新娘。
“我一定要采一枝回家!”我暗暗在心底发誓,趁他们不在家,我雄心勃勃地出发了。
“救命啊——”我疼得哇哇大哭。
“咋啦,孩子?”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迅速地丢开了肩上的背篓从小河的下游飞快地向我跑了过来。
“疼,腿可能断了……”我哭得更声嘶力竭了。
“别哭了,丫头,你的腿没事儿。”他小心翼翼地扶我站了起来。
祁爷爷一路抓扯着路旁的藤蔓背着我往上攀,我清楚地看见豆大的汗珠一粒粒从他额头上滚落下去,渗进了身后贫瘠的土壤。
“当年认识……”他迷离的眼睛开始望向窗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那她是谁?”
“她是我妻子。”
“那她现在在哪?”我穷追不舍地问。
“她去城里了,跟一个有钱的男人私奔了……”祁爷爷几度哽咽着,干涸的眼眶里噙着泪。
“你不阻止?”
“我还有女儿,她现在是我的一切……”
……
往事如昨,如今祁爷爷却已经躺在这樽冰冷的木头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似一片凋零的枯叶般。
“盖棺——”一声响亮而绵长的声音从一个枯瘦如柴的老人身体里响起,瞬间,便穿破了山谷的寂静。
棺盖慢慢盖上了。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四
贵州省被称为“公园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面积广大的喀斯特地貌,使贵州形成以山、水、洞“三奇”而著称的自然风光,而在贵州西线的旅游景点中,更有一枝奇葩与贵州特有的奇峰、飞瀑、溶洞一样吸引游客前往,这就是位于贵州省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的“百里杜鹃”。
百里杜鹃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花林带,绵延50多千米,宽约1千米~5千米,大致呈西北—东南向贯穿两县四个区八个乡的地域,总面积130多平方千米,被誉为“百里杜鹃花园”,现为国家森林公园。
在这个天然的大花园中,各种杜鹃花形态各异、品种繁多。主要有赤如丹砂的马缨杜鹃、雪白的大白花杜鹃、树形杜鹃、映山红、露珠杜鹃等28种,分布在七八个花区,各区自成风格、各领风骚。
黔西县金坡乡大坑洞一带是杜鹃花集中区之一,主要为马缨杜鹃、树形杜鹃、露珠杜鹃、大白杜鹃等,每年四五月杜鹃花盛开时节,登高远望,可见一山的红杜鹃连着一山的黄杜鹃,山上则红黄相间,漫山遍野花团簇簇,无比艳丽,就像置身于花海之中。杜鹃花另一集中的分布区在大方县的普底,这里除马缨、露珠杜鹃外,还有淡红紫色的迷人杜鹃、锦绣杜鹃等。在清代编撰的《大定府志》中,就有“黄坪十里杜鹃”的记载,黄坪十里杜鹃花是百里杜鹃花区的缩影、代表和精华,这里花色丰富,五彩缤纷,殷红的如马缨,鹅黄的如团扇,银白的像粉球,淡紫的似玉盘,树高者十多米,矮者不足盈尺,千朵花树比比皆是,万朵花树随处可见,真是琳琅满目,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大方县境内的九龙山也是杜鹃花较多的地区,而且这里的杜鹃花也自有特色。面对这一片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花林,人们对其成因倍感兴趣,原因则与这里的土壤、气候、地貌有关。生活在贵州西部特别是煤矿附近的人都知道一个规律,即杜鹃花往往生长在煤山上,在大方县金坡大坑洞的岩壁上留有清代无名氏的古诗:“千峰叠奇嶂,乌金底下藏,杜鹃花似海,蛮山流异香”,百里杜鹃花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地层,多为泥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煤层,是大方、黔西县主要的产煤区,说明煤炭与杜鹃花之间的确有着必然的联系。经研究表明,煤系地层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弱,在雨水作用下,可溶性的碱性物质易被水淋溶,剩下大量的二氧化硅和铁铝物质,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ph值为4.5~6.5,土层较深厚,这种酸性土壤是最宜于杜鹃生长的土壤条件。与马尾松、铁芒萁、油茶一样,杜鹃花也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气候条件是百里杜鹃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花区处在北纬27°10′~27°20′之间,年平均气温约11.8℃,最热月均温约20.7℃。最冷月均温约1.6℃,年平均降水1180毫米,年雨日多达220天,年均阴天日数为235天,阴天多,晴天少,气候特征是温凉湿润、多雨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适合喜欢阴湿温凉的杜鹃生长。这里的地貌条件更适合杜鹃的生长。贵州是一个急剧上升的高原,西高东低,杜鹃花处于黔中平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高原山地的一系列低缓丘陵,区内海拔一般在1500米~1800米,最高峰九龙山海拔20xx米,相对高度不大,坡度平缓。而且百里杜鹃正处于六仲河、鸭池河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地带,分水岭还未完全受到河流切割破坏,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剥夷面状态。剥夷面是地壳长期较稳定状态下的原始高原面,在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内,土层冲刷少,土壤发育好,土层厚,为这里的杜鹃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无疑,百里杜鹃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份珍贵礼物,保护杜鹃灌丛的生态条件,让杜鹃花年年绽放 高中政治,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一美丽景色,让杜鹃林区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五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山村,一年四季野花很多,但我知道名字的很少。而杜鹃花,我不仅早早知道它的名字,更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到杜鹃花开的季节,我和小朋友们常常直奔山林,大把大把地采回来,或织成圈戴在头顶上,或串成链挂在脖子上,有时候将花瓣摘下来慢慢品尝,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难以忘怀。
有一天,一个陌生女子突然来到我们家,把正在玩弄杜鹃花的我抱起来,让我叫她“大姐”。并且说,如果叫她大姐,以后我要什么,尽管向她提,保证办到,包括采摘杜鹃花这样的事。
这就是我后来的.嫂子。她嫁来的时候,我只有七八岁,还是一个刚刚读小学啥也不懂的毛头孩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初次见面,我就感觉她特别亲。所以在家里,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一直叫她大姐,而且从未改口。
嫂子没读过书,据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不知是不是与这个缺憾有关,她对一路读书的我偏爱有加。每次放学回家,她都要想办法弄一些好吃的给我。而且最让人感动的是,她坚持兑现自己的承诺:每当杜鹃花开的时候,她总是不忘早一把、晚一束地采摘回来,逗我开心。这种事一直延续到我小学毕业。
后来我读中学、大学,离家越来越远,回家越来越少。但每次假期结束准备开学,嫂子除了给我准备一些耐储存的腊肉香肠、豆腐香干等熟食带上之外,或多或少还要塞给我一些零花钱。我读大学那会,还没有银行汇兑,每次开学都要带足一个学期的费用。因为路途遥远,为了安全起见,嫂子专门在我衣服的隐秘处缝制了一个装钱的口袋。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口袋,我再也不用担心掉钱的事。
大三的时候,我意外受伤住院,急需医疗费,拍电报回家,是大哥紧赶慢赶地带了钱赶来。在我痊愈出院时,大哥除了结清有关费用,还另外留给我一些钱。他这样向我解释,这是你“大姐”特意交代的,她说读书很辛苦,生活要尽量好点。其实我知道,当时的乡下,挣点钱很不容易,都是平时省吃俭用的结果。
改革开放之后,珠三角等地热火朝天。一直不愿意出远门的大哥,还是经不住诱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迈开了脚步,和许多人一样加入了打工大军的行列。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凭着吃苦耐劳和一技之长,终于拼出一番事业,赚到一些钱,并在家乡建起了一座很大的楼房。邻居们不解,问嫂子,在乡下,建这么大楼房有什么用。她说,人口多呢,大家都回来,也住得下。后来,嫂子为了照顾大哥,也跟着出来了。可不知什么原因,出来之后短短几年,嫂子的身体发胖得很厉害。待我后来外出参加工作,借助小孩满月和新房入住的机会再次见到她时,嫂子在外形上已和当初完全判若两人。
我与嫂子见面的机会很少,只是偶尔从侧面知道她的一些情况,主要是身体发胖之后引发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需要经常吃药,日子过得很辛苦。后来,嫂子觉得待在外面没多大意思,就和大哥一起回家长住了。据说回家之后,她起早摸黑,不停地干活,大哥怎么劝她也没有用。她自己说,干活一点也不累,而且觉得很舒服。粮田里、菜地里的活干完了,她就在楼房周围种树、栽花,什么桃树、梨树,什么山茶花、杜鹃花,栽种的到处都是。
就在半个多月前,我的嫂子,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为了迎接春天的来临,架着梯子在菜园里修剪树枝,不小心摔了下来,后脑勺撞到了地上的石头。由于没被及时发现,当得知情况通知救护车接到医院的时候,已是奄奄一息。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因为嫂子的关系,家乡的杜鹃花成了我既美好又痛苦的记忆之一。尤其是清明前后,这里一小丛,那里一大片,随意生长,堆着拥着,在凉风细雨中、在漫山遍野里若隐若现,红艳艳的,沉甸甸的,犹如天地间一幅永不褪色的画。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六
杜鹃花开时,我们一起回家吧!
去那个我们一起长大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乡亲父老。去那个久违的地方,去看那满山的杜鹃,去看夕阳下的青烟。
杜鹃花开的时候,山,应该是花的海洋。山茶、杜鹃(红白黄)、酸花
、、、、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这个季节,这里注定不是绿色的王国,而是多彩的国度。杜鹃花开的时候,傍晚,应该是被染红的夕阳,那时青烟绕村顶,牛羊下栖,鸟儿归巢。让这一幕幕清新浪漫的景象永远刻在游子的脑海里,不管走到哪里,不论寂寞与否,它们永远陪着他,他们永远支持着他。
杜鹃花开的时侯,大地,应该是灵动的。那时春亦有“冬”的气息,那白茫茫的地膜俨然一片春天里的皑皑白雪,而这“白雪”上面总会有几只忙忙碌碌的“蚂蚁”。那时,这里会带来希望,而这希望便是手中的锄头。它让我们找到奋斗的动力,找回那个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年的自己。
杜鹃花开的时候,野菜,应该是嫩绿的、诱人的。野花椒的麻,龙角菜的嫩滑,马蹄香的迷人香……还有那些没有名字的野菜。跟它们一起,让我们梦回童年,那里、那时,只有天真,只有笑声,只有欢乐。没有郁闷,没有无聊,没有堕落。
杜鹃花开的时候,龙树,应该依就是伟岸的、茂密的。用他那庞大的身躯,精心呵护着他怀里那一口清泉,默默地养育着一方人才。我会亲手舀一瓢清泉,送给你!我的爱人,饮下最纯洁的爱吧!在这千年龙树下见证我们永久的爱情。
杜鹃花开的时候,鸟儿,应该是欢快的。那时鸟儿的歌声,迷人动听,满布山头,那时没有抚笛长凑的欲望,只想躺在山涧静静聆听这一曲曲优美的毫无修饰的旋律。让这最纯洁的声音永存于那个漂流异乡的学子的记忆里。无论山的那边是什么,无论开心、快乐,无论春夏秋冬。山里永远是他的港湾,永远是最温暖的怀抱。
杜鹃花开的时候,乌蒙,应该是彩色的。那里群山汇集奔东去,那时,没有墨绿色的山,每条梁子上都是七色的花海,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一条条彩色丝带随风拂动。为那“巍巍乌蒙醉卧龙”的马摆大山带去一丝丝柔情。在那里我们仿佛能看到人生的多姿多彩。
杜鹃花开的时候,盘江,应该是泛着灵光的。那里能看到蛇一样平静流淌的盘江。那时,她没有金沙江的湍急水流,没有大渡河的咆哮之声,没有母亲河的“宽阔胸襟”。但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穿梭其中。她静静的养育着一方人。
杜鹃花!开了又开,谢了还谢。记载着世世轮回,经历过沧海桑田。这里的山,这里的河,不管跟谁姓,不管归谁有。她总是静静地来,默默的开,悄悄的走。这里的人仿佛不会因她的去留而改变,但他却留给了这里,一分多彩,一份优雅,一份欢乐。他的一生,没有苦难、伤感,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来去无声,只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艳。
杜鹃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回家。
簕杜鹃散文杜鹃花的散文篇七
相传,有一种鸟叫杜鹃鸟,鸣声哀绝,终为情死。啼血过境处,化为花,名曰杜鹃花。因其花儿鲜红美艳,映遍漫山,故又叫“映山红”。由是,不禁为杜鹃花而迷。如今,长在家乡的杜鹃花,在黔西北云贵高原东部毕节地区绵延百里,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天然花园”,更深深地触动着我的自豪之心。我决定用我的心,再一次体会她的美丽,她的神奇,把她的一切沉淀于心底。
当我和朋友一道,搭车乘着四月的春风旭日前去探望时,仿佛是与一个期待已久的老朋友相见。经过了蜿蜒的山路,到了高处,便看到了熟悉的景致:一座一座的花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没见过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大呼:“哪来的那么多花呀?”我窃喜,觉得这是大自然给家乡的恩赐。再一看,一片儿红,一片儿白,一片儿粉,衬着绿绿的山体,犹如一件五彩衣衫披在大山的肩上。清风习习,花衣轻浮,那些山呀,仿佛在漫舞。可是在邀请我们么?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花山中。
近看杜鹃花,别有一翻滋味。树高一米以上,根枝虬状,呈黄褐色;叶较宽且厚,形如枇杷叶,较小,椭圆。我感到树是苍老的。这样的树,其枝头却能开绽一朵朵花,每一朵花由10来朵喇叭状的小花连成一个圆形。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这些小喇叭,很有立体感。它们难道是一支小小的乐队?它们的花色不同,所弹奏的音符、旋律一样吗?然而,我肯定,它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它们都在欢迎游客。这不,有许多人正与它们留影呢!它们整日整夜地站在这里,唱唱歌、哼哼小调,不仅是在充实自己,也在感召着他人。它们喜看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繁华井市日新月异,萧条村落焕然一新,一草一木欣欣向荣;喜看牛羊肥马儿壮,交通顺畅人喜望。真是乌金遍地把宝藏,保持水土寄身上。此刻,我觉得这一树一树的杜鹃花,就像一个个站岗的卫士,在眼前越来越壮大。杜鹃花之美,不仅仅是它光艳夺目,更重要的是它的守护品质。
环绕群山,我们游览到一户农家小院,架起柴火,争着抢着吃着半生半熟的土豆和又焦又糊的牛羊肉串,还忘不了评论杜鹃花的美。有的说,红色的热烈、奔放,似灼灼燃烧的火把;有的说,白色的素雅、高洁,似一团团漂浮的白云;还有的说,粉色的温馨、浪漫,似娇羞少女的笑靥。逗得每个人都笑了。徐徐春风中,我仿佛听到花儿也笑了。慈祥的农家老伯笑盈盈地给我们端来自家酿的酒,虽有点浑浊,却让我想起“莫笑农家腊酒浑”的诗句。老伯还为我们细讲“跳花坡”的独特习俗。我自憾学识无几,不能作诗助兴。只愿自己是一只小鸟,畅快地穿梭于各树花之间,与花相吻,表达自己的一翻情意。
回来的路上,我几次回首,遥望渐离渐远的杜鹃花。看着西边的云霞,我觉得那是杜鹃花的影子,天空被它装扮得多美!不,它还装点了大地,装点了春天,装点了人间。我想着那个传说,觉得那不是杜鹃鸟啼血而成的花,而是这儿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筑起来的花园。啊,杜鹃花,我愿成为你永久的使者,播撒你弥久的芬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5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