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优质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42:41
最新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优质六篇)
时间:2023-06-06 14:42:4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篇一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文天祥古诗《金陵驿》,欢迎大家阅读!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前言】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第二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并告诫自己,在生死关头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诗巧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

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⑻恶:病,情绪不佳。

【翻译】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篇二

文天祥《金陵驿》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朝代:宋代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江山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

德祐已是亡国之君,即使杜鹃啼到嘴角流血也是无家可归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

第一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第二首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头两句从宋高宗当年的行宫,写到此时亡国的现实,连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称臣了。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从德祐皇帝写到小皇帝昺,两句分写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亡国的悲惨。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两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诗意,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国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最后,作者告诫自己,要为后世作出榜样。的确,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怅惘。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是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 本诗中的“旧家燕子傍谁飞 ”一句诗,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答: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三个采分点)

(4)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答案: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5)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篇三

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以抒发激昂慷慨的报国之志为其主旋律,也时或奏出抒发亡国之痛的悲壮沉重之声,《金陵驿》即属于后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金陵驿》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宋代: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草合离宫转夕晖(huī),孤云飘泊(bó)复何依?

金陵:今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bàng)谁飞?

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别却:离开。啼鹃带血: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祥兴二年(1279),抗元兵败被俘的文天祥被押解北上燕京,途经金陵(近江苏南京)时,诗人触景伤情,写下了两首七律,题目就叫做《金陵驿》,这是第一首。此时离南宋主体政权灭亡已经四年,离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也已经半年有余了。

诗的首联摹写作者途径金陵时看到的景色。夕阳之下,丛生的野草已经遮掩了离宫,天边的孤云,飘来飘去,不知要飘到哪里。寥寥数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满目疮痍、凄楚迷离的夕照离宫图。离宫,就是行宫,宋代的时候金陵是陪都,所以建有行宫。只是面对昔日的富丽堂皇的行宫,如今只见荒烟蔓草、颓云残阳,教人怎能不产生今昔之感?怎能不让人想起诗经中那首著名的《黍离》?次句诗人更是融情入景,将自己孤苦无依的荒凉心境融入天边孤云的形象之中,云的形象也就成为诗人的`形象了。“转”字极见锤炼之功,勾画出诗人久久伫立、痴痴凝望的形象,苍凉无比,为下一联的抒情蓄势、张本。

颔联以今昔作比,描写了山河沦丧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诗人举目四望,山川河流依旧,而昔日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的金陵,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如今早已是“半已非”了。这里诗人用山川与人事作比,对比鲜明之极,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爱民的情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联出句用了《世说新语》“新亭对泣”的典故:“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对句则用了《搜神后记》丁令威化鹤的典故:“去家千岁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此二句用典,以简驭繁,用语凝练而感慨极深。

“满地芦花”是眼中之景,“和我老”则是诗人心中之痛。诗人满怀愁苦,所以看什么都是愁苦的,首联次句的“云”,在他看来是孤苦无依的,这里看到芦花、燕子,也无不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感。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句子,诗人这里巧妙翻出新意:这些昔日的“堂前燕”如今究竟要往哪里飞呢?宋王朝灭亡了,它昔日的臣子,有的牺牲了,有的做贰臣了,有的归隐山林了……作者呢?要往哪里去?写到这里,作者推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诗人自知此去绝难幸免,离别故土,不但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而且誓言,即使死了化作杜鹃鸟也要南归。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古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为子规,子规就是杜鹃。杜鹃啼声凄厉,能动旅人归思。诗人用此典故表现了他对故国无比眷恋、无比思念的深情,体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诗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的四年里,文天祥遇到了数不完的折难,面对了他人难以拒绝的诱惑,受到过无数次的威胁,但他始终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堪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笔者以为,多用典故、善用典故是本诗的一大特色。以诗人的特殊身份,在路过金陵这一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下,妙用这些典故,最是贴切不过,其包孕的情感甚至远远超过原典本身。其颔联,出句用《世说新语》典,对句用《搜神后记》典,也堪称斤两悉敌、佳偶天成。笔者所说的这些用典技巧之类,虽说是小道末技,然为诗者不可不知也。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篇四

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江山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

德祐已是亡国之君,即使杜鹃啼到嘴角流血也是无家可归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

第一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第二首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头两句从宋高宗当年的行宫,写到此时亡国的现实,连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称臣了。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从德祐皇帝写到小皇帝昺,两句分写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亡国的悲惨。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两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诗意,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国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最后,作者告诫自己,要为后世作出榜样。的确,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篇五

引导语:下面是关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金陵驿》是2首,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这首诗就写于此次押解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在此之前,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竟成了阶下囚!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于是诗中便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面对南宋朝廷如夕阳般的沉沦,诗人不禁仰天长叹,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的颓坏、人民的离散死亡,感慨极深。接着,他又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一片浩劫之后,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义和望帝死后化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同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更是感动了后世许多人。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诗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外柔内刚,沉挚悲壮,柔惋含蓄但又淋漓尽致。这种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值得珍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文天祥的金陵驿的千古名句篇六

引导语:《金陵驿》是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这首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表达出文天祥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这首诗就写于此次押解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在此之前,为挽救摇摇欲坠的赵宋王朝,诗人曾积极募集将士,组织抗战。谁曾料,如今竟成了阶下囚!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于是诗中便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面对南宋朝廷如夕阳般的沉沦,诗人不禁仰天长叹,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的颓坏、人民的离散死亡,感慨极深。接着,他又以「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一片浩劫之后,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呢?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义和望帝死后化杜鹃的神话,表示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同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更是感动了后世许多人。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诗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外柔内刚,沉挚悲壮,柔惋含蓄但又淋漓尽致。这种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值得珍视。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321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