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8 11:41:02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汇总17篇)
时间:2024-02-28 11:41:02     小编:梦幻泡

总结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写作任务,掌握好总结的方法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很有帮助。总结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易读性。希望大家可以在阅读总结范文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方法,写出更好的总结作品。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一

摘要:20xx年9月开始,河北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不断深入,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一本统天下"的局面,做到了一纲多本、因地制宜、灵活多用,而且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于"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作为面临新课改的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真正融入数学教改中去,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

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1、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将它们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学生在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自主练习,领会加深。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有详有略,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最后,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形式,或前后承接以旧带新、或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或变位思考一题多解。总之,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立足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原则。

2、重视学生自己的"讲、演、练"。

一般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讲"(口头回答问题)、"演"(书面或板书回答问题)、"练"(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的理念,都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不断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认真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有效活动,处理好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处理好主观意志与客观条件的高度和谐,就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二

在农村,课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如果太空洞、太笼统,学生根本不懂如何去操作。上课组织教学时,如果只是要求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孩子其实不能理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新版苏教版下册有这样一道题:“有48人开会,有20张桌子,才有4把椅子,还要搬多少张桌子和多少把椅子?”这道题出现了三个已知条件和两个问题,读题之后大部分孩子不能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于是我联系农村生活实际,创设了“家里请客”的情境:“小朋友们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说有20人要来吃饭,让小朋友帮忙搬凳子,数一数,才搬了4把,算算还要搬多少把椅子呢?每人再分一个碗,才拿来了10个,还要拿几个呢?”顿时,小手都举了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进而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上的图文,感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农村小学,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就只能数出1-10的数字而已,学前知识薄弱,起点很低。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大多数留守孩子受到长辈溺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这一切,如果还是按照统一学标去开展教学,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孩子的落后及厌学情绪。

教学中,我放低了教学期待和学习目标,解放数学课堂,注重目标及内容设计的层次性,让一部分孩子先“富”起来,针对无知识基础的学生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让每一个学生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材编排注意了方法多样化及方法优化,但是在农村小学一年级开展此内容教学时,我对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了分层设计。由于农村家长的辅导方法不对,一部分孩子20以内的加法一直用数手指的方法计算,小孩子觉得这样形象好记,对所教“凑十法”比较排斥,以至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感觉到非常困难。对于这部分孩子,刚开始我允许他们数小棒来进行退位减法,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三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以致用。但是目前的线性代数教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上课觉得索然无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创新性就更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线性代数的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使用线性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线性代数的真正价值,从而改变线性代数无用的观念,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表现。若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看似枯燥的定义、定理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具有现实背景和实际用途的,这可以大大改善线性代数课堂乏味沉闷的现状,从而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吸引力。由数学建模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到学生的受益面很小,然而任何高校的理工类、经管类专业都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统计这3门公共数学必修课,若能在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及概率统计等公共数学必修课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学生的受益面将会大大增加。

要想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线性代数课程中,就要求线性代数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讲授技能,更需要具备利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迫使线性代数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进而达到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效果。

思想的途径虽然线性代数课程本身的内容多,课时不够,但我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程中,并不是用“数学建模”课的内容抢占线性代数课程的课时,在此,笔者仅从下面2个方面着手将建模的思想逐步渗透到线性代数的教学中。

从广义上说,线性代数教材中的行列式、矩阵、矩阵乘法、向量、线性方程组等复杂抽象的概念都来源于实际。因此在讲授这些概念时可以恰当选取一些生动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概念模型自然地建立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际问题向数学的转化。例如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引入矩阵的概念时,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问题出发,将这个问题中的数据用矩形表来表示,这种简化思想即是建模抽象化思想的很好体现,而这样的矩形表就称为矩阵。

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巩固,然而目前线性代数的教材以及相关参考书中的习题都没有涉及到线性代数中定义、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习题中补充一些线性代数建模问题,具体的做法如下。

1)在学完1~2个单元后,针对所学的内容开展1次大型作业,学生可以3人一组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该作业(即完成1篇小论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和巩固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完成大型作业可以使学生尽早地接触科研方法,这与目前鼓励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宗旨是一致的。

2)在所有学生的大型作业完成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讲解完成作业的思路以及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针对不同的文章做出相应的点评并指出改进的方向。这种学生讲教师听的换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师生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思想的案例案例1:投入产出问题[4]。某地有一座煤矿,一个发电厂和一条铁路。经成本核算,每生产价值1元钱的煤需消耗0.3元的电;为了把这1元钱的煤运出去需花费0.2元的运费;每生产1元的电需0.6元的煤作燃料;为了运行电厂的辅助设备需消耗0.1元的电,还需要花费0.1元的运费;作为铁路局,每提供1元运费的运输需消耗0.5元的煤,辅助设备要消耗0.1元的电。现该煤矿接到外地6万元煤的订货,电厂有10万元电的外地需求,问:煤矿和电厂各生产多少才能满足需求?模型假设:假设不考虑价格变动等其他因素。

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是符合当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是可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学类主干课程的原有体系是经过多年历史积累和考验的产物,若没有充分的根据不宜轻易彻底变动。因此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尽量与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但如何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很好地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四

数学课程新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自身特点,采用视觉化、生活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在教学“13-9”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用具,让他们自己探讨过程,得出结果,然后再分组汇报,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得出方法。

总之,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合理运用视觉化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等综合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使聋校数学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

2、《特教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五

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进而开展的活动,所以,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就必须首先创设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唯有一个良好而有效的课堂才能够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创设有效课堂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营造融洽课堂气氛

课堂之上的气氛是课堂环境的首要构成因素,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感,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那么,该如何进行这种融洽课堂气氛的营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始某一内容的教学之前,可以挑选出一些有趣的教学故事借助一种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样课堂上的气氛瞬间被幽默的话语和学生的笑声所充斥,课堂的气氛自然逐渐地融洽缓和起来。

2)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彼此进行沟通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解答疑难的地方。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有效及时地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在有效课堂和教学的建设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是基于此点,要求和谐师生的关系出现。和谐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谐师生的关系主要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主动和学生谈心交流进而主动走进学生拉近两者的心理距离。

以上方法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有效课堂一旦得到构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调动同时有效教学这一目标也将实现。

有效的课堂建立起来了,有效教学的基础有了,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掘出具有可行性的有效教法从而推动有效教学的发展。笔者总结出三种有效教法。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诞生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合理地创设出有效地教学情境尤其是生活情景,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合理地生活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走进数学,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心理优势。例如:进行“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进行某些例子的讲解时就可以适当地将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学生在看到题目的第一眼就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不是畏惧感。好比“正在新建中的某会议室的地面约500,现在要铺贴地板砖。”这一条件的创设教师就可以转化为“我们学校的小礼堂面积大约500,现在学校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开展活动准备将其进行翻新,要铺贴地板砖”。

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走进有关的数学问题,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题目的题设、条件和问题。

2)课后适当训练巩固教学成果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环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师还需要注意到一点是学生在课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新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在课后进行适当地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为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是教学、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有效教学创建中,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探究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整体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1)开展小组性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之中进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逆向反思。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交错的网格式思考和探究。

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方法有多种,以上几种仅仅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总结。当然要做好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工作,就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和提升。同时笔者也坚信,只要诸位数学教师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就一定能够获得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六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改数学,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转变。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在教学中,评价应得到重视,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从而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七

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逻辑能力,加之其社会阅历的有限,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对数学教材中的抽象事物快速地认识与解读,进而使其在学习时显得较为吃力。在教学中应用主题图式的教学方式,则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其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将主题图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其身心发展规律使其不能长时间集中精神,加之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教学中使用主题图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但如何将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需要教师做一番思考。例如,教师在讲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可以在讲课之前准备一些图片材料,一元、五角、五元、一百等。在正式的讲课以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可以是两个小同学一起去游乐场玩,通过坐车、买吃的、玩娱乐设施等活动各花了多少钱,而两人又带了多少钱。在此期间,对于教师提到的钱数,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人民币,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进行开展。如果班级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了正确的认识与掌握,那么教师就可以继续加深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获知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创设另一个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学校具备的相应的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多媒体设备的引进、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完善,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辅助工具。这些辅助工具的引进,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将其与主题图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加强主题图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在讲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这节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对各个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以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一幅或者几幅相对复杂的图片,让学生再以小组的方式找到藏在其中的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进而使课堂教学保持较为热烈的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的德育。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那么很难实现学生的德育,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主题图教育法,那么就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要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使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或者措施。主题图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由于图形的直观性,能够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八

在上《不退位减法》时,我在备课时就用多媒体引入了一些动画,针对中年级学生都喜欢如《喜羊羊》《熊出没》等这类动画,我在引入环节设计了如下活动单:1.给学生出示卡片,第一张卡片上是一群羊,要求学生计算羊村有多少个学生?进而计算我出的题目:64+7,61+25,32+5,19+252.思考: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3.小组互助来闯关:狼堡有只狼,羊村有只羊。我们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在一步步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深入教学。随后我通过动画上的人物,让学生数一数动画片的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羊村里有多少盘青草这样的问题非常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也取得了高效。

传统意义上的课件总是让学生望而生畏,因为一般都以复习题、讲解题目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所谓的课件枯燥乏味。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完全可以采用精彩的课件,这样的课件中可以配上音频、视频,以及符合儿童心理的一些小游戏等等,以此达到复习课的目的,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提高了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除法这一课后,学生们已经从头到尾学习了加、减、乘、除这四种计算方式,有不少学生在处理具体的计算时,觉得很费脑力,甚至觉得复杂而望而却步。我就利用精彩的课件,引导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并结合课堂中我列出的几条题目,用笔在纸上进行了各种演算:(10+9+8-7)54(3+2)+1=9;(10+9+8-7)654+3+2+1=8;(10+9+8-7-6)5-43-21=6;(109+87-6)5-4-321=2;每一页课件上是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由小组的成员思考,看哪一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这样利用课件比赛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场革命,对于教学课堂来说,也同样如此。信息技术带来了精彩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共享后,给予学生的更是一种视野上的开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积极融入数学王国,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课外我建立了qq群,让学生在群里分享有趣的资源。我会定期在群里公布一道类似数学上的发散性题目,引导学生课外积极开动脑筋,还会分享一些小游戏、小视频,通过游戏、视频的参与,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精彩。

总之,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阶段的学生,他们性格活泼又富有个性,教师要做的不是要管住他们,通过纪律的约束让他们融入数学课堂,而是要将数学王国的乐趣带给学生,通过这些乐趣的指引,让他们充分沉浸到数学学习中来,魅力的吸引比纪律的约束往往要重要得多。而信息技术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所谓的双刃剑,即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能为学生、课堂带来福音,而弊在于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带来不少弊端、缺憾。所以,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更要学会充分运用、灵活运用,才能真正为高效课堂所用。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九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格特点,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如果学生缺乏激情盎然的情绪以及智力震动的心理状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精神疲劳,学习就会演变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小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精神受到刺激,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自发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进行内容的补充,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教学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简单加减法的时候,教师针对学生进位借位容易出错的现象可以引入“手指算法”,右手大拇指代表5,右手其他手指代表1,左手大拇指代表50,左手其他手指代表10,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还可以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简化了学习内容,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技巧,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表达要生动形象,并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例如,在教学数字“1~10”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这样一首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扁扁嘴,3像耳朵能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能钩菜,6像豆芽弯弯腰,7像镰刀能割草,8像麻花拧紧摇,9像饭勺能盛饭,10像大饼和油条。”这样的儿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字的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广大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永远充满趣味性。

秦俭.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4).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备课时要紧扣新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并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所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既提高了课堂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反证法》的第一节课时,紧扣新课标,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在证明的过程中用到的逆向思维,从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让他们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形成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每一节课的讲授,都是围绕这一节课的重点展开。所以,可以开门见山的把本节课重点内容在课前用小黑板反映出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加大声音强度,手势提示,个别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导数的应用》第一节课时,其重点内容是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难点有两个:(1)为什么将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结合。(2)用导数概念中蕴涵思想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形解释导数的意义。因为学生在《数学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能用简单的图形把单调性形象的表达出来。于是,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函数的图象,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函数的增减区间,学生很快的作出了回答。通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的完成了这一节课重点的学习。同时,利用定义判别单调性与利用导数判别单调性的比较,发觉导数是比定义更加精确的反映函数变化趋势的一个量。这样,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利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克服了本节课上述的两个难点。

21世纪将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其崭新的操作模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对有关课题作形象化的处理,例如,使用图片、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刻不容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有效的增加每一节课的容量;二是抽象的概念和图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显得更易理解。三是能有效的降低教师板书的压力。四是能在课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这一节课中,学生头脑产生的表象有限。

因此,教师课前在网上搜索大量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比学生单纯的看课本几幅图效果要好得多,这样老师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同学们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探知问题也就空前高涨,课堂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重点和难点,也能找到了合适的教具,剩余的就是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要将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吸收、消化。那么教学流程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首先要从容的引入,其次要对重点内容要很好的把握,再次是化解难点,迁移知识,最后对这一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每一步都成竹在胸,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有规律的认清楚事物的本质。

抽象的数学规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从而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要把数学规律详尽,具体的向学生展示,本身有一定的困难。假若我们能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决问题,学生会十分容易理解,轻松的接受这一节书的内容。如:我在讲授等差数列的定义时,举了一个例子:“一只青蛙两条腿,两只青蛙四条腿,三只青蛙六条腿……。”然后把2、4、6等数字列在黑板上,再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又如《映射》这一节课时,把映射的概念用“箭—靶”的关系形象的表达出来。“ 的映射中, 中的元素为箭, 中的元素为靶,靶一字排开时。每一支箭都要中靶,但并不是每一个靶都有箭射到,如果有,可能是一支,可能是多支。”生活中的例子数不胜数,把握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揭示数学的规律与本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通常一位任课老师都会教两个班。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的基础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要以各班的情况为依据。如尖子班可以在紧扣双基的情况下适当的将知识进行拓展。普通班则把基本问题解决就行了。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透”,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吃饱”。既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使45分钟的课堂更具效率性以及创造性,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使他们理解数学所蕴涵的深层含义。如《复数》这一章的学习中,在课堂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本章的问题,揭示数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的挖掘与提出。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数系的扩充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本质,从而揭示事物内在联系与矛盾。有利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客观世界,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许多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农村中学的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很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名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山区的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有出租车计费的问题,山区农村的学生没有坐过出租车,不理解这种计费方式,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的将此背景巧妙的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资四百元,加上工作量的计件费,计算每月的实际工资。这样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农村初中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是大多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做到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真正体现“教师愉快教,学生愉快学”的教育理念。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二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还比较低,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很正常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时会常常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错误,从而给课堂带来意外。其实,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准课堂上的意外错误进行利用,造就课堂的'精彩。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图: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式。小朋友们列出算式:4+3-2。此时,教师追问:你们会算吗?请跟同桌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然后指名回答:先算4+3=7,再算7-2=5。就在这几乎一致通过,而教师也以为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我是先加2再减3的,4加2等于6,6减5等于1。不对,不对!他的想法招来一阵不对的声音。教师对此并没有淡化处理,而是加以机智的利用,把萦绕在学生脑海深处的问题提到了眼前:怎么回事?为什么换了位置以后得数跟原来不一样了呢?接着,提示学生。可以请情境图帮帮他。在老师的鼓励和情境图的帮助下,学生意识到:2只天鹅是飞走的,不能加2,而应减2;3只天鹅是飞来的,不能减3,应该加3,所以如果要换位置的话,应该是4-2+3,而不应该是4+2-3。这样的调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埋下伏笔。

以上教学片段中,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这个错误资源,任之流失。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正是因为教师冷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善于利用可贵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精彩生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变节外生枝为节外生姿。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甚至会产生分歧。如果某个数学问题很有意义,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很浓,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且产生发散性、创新性的见解或者产生意见分歧,此时,我们就应该把预设的这个环节延时,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辩论与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总之,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枝(非预设)虽然生于节(预设)外,但它却是蓬蓬勃勃、富有生机的。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改变教学预设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三

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玩了一个游戏。我让大家数数一共有多少人,其中有多少男同学和多少女同学。待大家都数清楚后,再来算一算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占全班同学人数的百分比。学生们先是非常兴奋地数起人数来,等到确认了具体人数后,学生们又认真地计算了起来。全班共有52名同学,其中男生28名,女生24名,数字并不算太复杂,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要想准确地计算出百分比,需要他们细心并且仔细。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报出他的计算结果,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了答案,不少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中,大家都非常积极并且十分投入。这不仅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一种直观体现,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将知识点融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认识,还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想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要想让学生对教学点有更好的掌握,必须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知识应用过程自然就产生了。因此,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模式有很多,可以设置有趣的课堂教学小游戏,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探讨,还可以让学生间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学习研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地选取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才是优质课堂的体现。在进行平行和相交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学要点首先在于要培养学生对平行与相交这两种直线间的关系具备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两种关系间各自的特征。

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让他们对这两种直线间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在基本介绍了两个知识点的概念后,我让学生们认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平行与相交的实例。很多学生立刻对四周认真观察起来。有的学生举起一本书大声说道:课本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还有学生说:黑板的上边和下边也是平行的。这时,一个学生拿起两支笔让它们彼此相交,并且说道这两支笔是相互垂直的。学生们举出了各种各样的例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对于课堂的参与也十分积极。在这种很好的教学氛围中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已经很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大家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实际应用也很充分。这对于提升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很有帮助的。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四

现如今,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就是数学思维的发展极不平衡,没有创造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对公式的套用完成,缺少真正的思考过程。造成此项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还没有将一项事物转化成形象模式之前,就要直接变成抽象的理念,造成学生无法真正深刻的对其有任何良好的理解。

形象思维广泛存在于数学的研究活动之中,并且不断的变化演进,从而以多种形式表现存在,同时也是决定着数学创造力与数学发现的一个核心性因素。实际上,数学中的大多数结果都是先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之后再经过归纳总结被发现。这也就表明,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中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自然的,数学定理和结论的阐述,能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是数学定理、结论的发现过程同样也是创造性的一般过程。明确的掌握了解数学研究活动中的发现过程,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效的利用数学知识度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做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整个的数学思维理念完成和谐有序的发展,这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

书数学这门课程的'抽象性突出,要想良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只能怪的高度抽象型和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使用直观教学的方式。直观教学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十分有效。举个例子,在讲述圆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张纸剪出两个面积一样的圆形,之后将这样两个圆从圆心至圆弧剪成多个大小一样的扇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两个圆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的看见两个圆的面积是一样的。之后再把其中一个圆展开变成两个半圆,拼做一个长方形。那么通过这个直观的展示,学生就能够清楚的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得到,那么理解圆的面积是长乘以宽乘以就容易多了。透过这样一个直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取得清楚的数学一般理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建立课堂教学情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为现代心理学认为,表象不但是能够存储的,同时也是对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形成一个新的想象表象,也是开展形象思维的重要形式。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五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往往是老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新课改的新理念促使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发生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学习模式,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的探索学习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要求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化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对它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教学下课堂实践的经验,来谈谈新课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借此抛砖引玉,希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

一般情况下,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来说比较枯燥无味,这在无形中就给数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新课改下,要求数学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处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比较叛逆的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接受建议,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注重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转变

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不能死守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的推理过程,即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以及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学会正确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把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给同学介绍下,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以及勾股定理这一基本定理在以后几何学习中有哪些重要应用。最后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勾股定理联系起来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存在学习的道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调整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对以后的发展以及升学考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的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4、注重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的建设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谁的分数高谁就代表优秀,打击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要求数学老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唯分数论的评价系统显然不符合这一目标。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新课改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上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新课改过程中,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不透彻,形成了一些教学上的误区。笔者就简单谈下这些误区,以便学生在新课改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1、过多地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忽略了老师的引导

在新课改的课程中,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老师什么都不干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一个问题往往很多时间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老师的知识毕竟比学生的知识全面,因此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真正从新课改中得到全面发展。

2、片面地追求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的设置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只片面地追求情景化的教学方式,那学生可能会只顾沉浸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里而忘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及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更有甚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3、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最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多用多媒体,殊不知,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宜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很多还是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进行勾画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六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则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究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勾一叉和打个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们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只有当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位老师了,他们学起这个科目来自然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

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学生王某,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了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来的努力,该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已经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对那些爱动脑筋,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力培养其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不断超越自我。

来自 xUefEN.Com.cN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篇十七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

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呢?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有学习的强力需求;其次,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学习数学定理或公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注意联系与区别,强调其特点,有预见性地指出易混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定理掌握定理,并能灵活应用,从而避免了记住定理,但不会应用的通病。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及时交流,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互助学习,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相长。第一,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助于自己在知识上查漏补缺,有助于增强自我意识,增强学习的调节能力;第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纸笔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考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师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教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些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学会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708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