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6 10:39:02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
时间:2024-02-26 10:39:02     小编:FS文字使者

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写心得体会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传递正能量,鼓励和启发读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的夏天,这是我进入x大的第一个暑假,美丽的x大,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

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xx医院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习,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

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

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平凡的护士们。

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手术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技,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的细心,仿佛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你们是用动物做实验,但以后你们却是要给人看病!

因此,使我是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短短的15天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护士们,才知道护理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

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

护理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努力学习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即将成为口腔医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2.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对所有的人说!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经历了五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最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医学和健康的知识,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成长。

在理论学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让我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我还学习了临床技能,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诊断推理。这些技能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至关重要。

在实践训练期间,我参与了各种医疗项目和实习。这些实习让我亲身经历了医疗工作,并与患者和医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些经验,我更好地理解了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和建立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医生这个职业的荣誉和责任。作为医生,我们需要承担起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重任。这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操守,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总的来说,我的医学之旅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我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医学伦理和医患关系的复杂性。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真正有用的医生,为社会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医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后,通常需要参加见习,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段时间的见习不仅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增益,同时也是获得第一手医疗经验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治疗、观察和学习,从而加深对医疗工作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段:见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

在见习开始的初期,医学生会感到有些陌生和不适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并开始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他们不仅要进行基本的护理工作,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并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医学生们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充满了耐心和关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医学生们也会积极主动地主动与导师和同事们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三段:见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见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患者的情况复杂多变,医学生需要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有所了解,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医学生还需要承受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一种考验。加之有时还需要面对生死离别,医学生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见习是医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亲身参与医疗工作,医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学会了与患者建立信任、与团队合作、与导师学习,这些都在往后的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们还体会到医疗工作的辛苦和付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医疗行业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见习,医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医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结论。

医学生的见习心得体会,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步。通过见习,医学生们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深入了解了医疗工作的真实情况。见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面对挑战的勇气,为医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宝贵经历不仅是医学生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医学生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四

灾难医学是一门关注灾难中急救和救援的医学科目,是让医学生了解在灾难中的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援的技能与知识。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还深刻感受到了人类的脆弱与团结。下面将结合我的学习和实践经历,总结出对于灾难医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习灾难医学的重要性(200字)。

灾难医学是一门特殊而重要的学科,它与普通医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灾难情况下,传统的医疗资源往往会不够用,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与人员伤亡风险。因此,灾难医学的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灾难情况下的急救和救援技能,还使我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和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学习灾难医学,对于每一位医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使命感。

第二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实践(300字)。

在灾难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灾害分类、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灾难应急处理步骤等。通过理论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类型的灾害对人体的伤害特点以及对应的抢救措施。在实践中,我参与了模拟灾难场景的演练,亲身感受到了工作团队的高效协作和医疗资源的紧缺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判断伤情的紧急程度、进行伤员的分类与分流,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抢救工作。

第三段: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300字)。

灾难医学不仅对医疗技术有要求,还对医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挑战。在灾难中,人们往往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医生需要具备稳定情绪的能力,不仅对自己能力有自信,还要给患者带来内心的安慰。同时,团队协作也是灾难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能,将有限的资源和专业知识集中发挥出来,救助更多的伤员。

第四段:对人类脆弱性的思考与社会责任的感悟(200字)。

在学习灾难医学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人类的脆弱性。无论我们多么高科技发达、智慧出众,面对自然的力量,我们仍然是渺小的。灾难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弱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与健康。灾难医学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以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为灾难中的个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未来的展望与学习灾难医学的决心(200字)。

在灾难医学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这门科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如果发生灾难,灾难医学的专业人员将成为社会生命安全的重要护卫者。因此,我决心将灾难医学作为我的发展方向,认真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相信,通过对灾难医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力量。

总结:

灾难医学的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提升了我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习灾难医学,我更加明确了作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坚定了将灾难医学作为我的发展方向的决心。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灾难中的伤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救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五

医学是一门需要深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的学科,而我的医学学习之路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明白了医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体会。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医学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正在走向医学之路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努力学习是医学学习的关键。医学知识深奥复杂,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我们要结合实践和理论,多思考多实践。通过参与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另外,我们还应该善于利用学习资源,如教材、期刊、网上资源等。在充足学习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

其次,团队合作也是医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医学是一门团队合作的学科,医生需要与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等多个群体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与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三,自我反思和不断进步是医学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医学是一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学科,我们需要保持谦虚并且不断追求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改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反馈,向导师和患者及其家属听取建议,并加以改进。通过持续的反思和优化,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医学素养。

第四,关爱患者是医学学习的初心。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的使命是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而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我们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疾病体验,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安慰。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牢记为患者服务的初衷,这样才能不断激励我们前进。

最后,医学学习需要耐心和坚持。医学是一门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努力的学科,没有捷径可走。在面对繁重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临床环境时,我们需要有耐心和坚持,保持学习的热情。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锻炼和休息的平衡。

综上所述,医学学习需要努力学习、团队合作、自我反思和不断进步,关爱患者,并且需要耐心和坚持。艰苦的医学学习之路固然漫长,但它也在不断地塑造我们的品质和能力。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正在学习医学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为世界的健康做出贡献。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六

一晃大学已经过去四年的时光,我们也进入了临床的实习阶段,也向医生迈进了一步,虽然离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但毕竟这个距离在一步一步地缩小。

现在xx县中医院实习,虽然仅仅一年多,但是通过和老师的接触,给我的感触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给了我心灵的礼德,让我想起了中学读过的一本书《论语》。

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医学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运用护诊技术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无微不至的关心人,照顾人,治愈人们受损或缺失了的身体机能,抚慰人们被病痛伤疾摧残了的肉体和心灵。

作为即将成为新世纪高素质医生的我们,不仅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与之相比更能体现我们价值的就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去面对正视人世的痛苦,去治愈,救赎被病痛伤疾折磨的人们,所以,今天接受医学人文的洗礼与教化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如果说努力学习,刻苦勤奋可以练就天下无双的剑法,那颗博爱的心必定是这人剑合一的魂心。

“才不近仙者不得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得为医”。但凡大医者,无不以严谨诚爱为奉献,但凡大医者,无不严谨治学而恪守医德,“精”为先,“诚”为辅,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之品德。纵观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医学历史,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扁鹊济世救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拯救天枉为己任;李时珍“医中之圣”尝遍百草,再献“丰富宝藏”;吴有性“静心穷理”创“戾气”提出伟大创建;叶天士谦逊好学承先启后重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卓,更以行动诠释着,他们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年前孙思邈如是说,千年后的今天,军医华益慰用一身正气、一腔热忱、一份执着,实践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sars”恐怖中,千千万万的三医大医者依旧如是,为抢救生命,为毕生信念,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不顾个人安慰,选择奉献,不惜牺牲。学校个层次医者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救护,立下生死状。最后在sars战役中创造了三个“0”的奇迹。

然而现实不容我们乐观。一段时间以来,医德医风确实受到一定“破坏”,出现一些“滑坡”违反医德医风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医生”们不关心关爱患者,视患者为病的载体,看到的只是病人身上的器官,身上的病,甚至只是关心金钱,缺少抚慰病人的心灵,这导致了不少医患事故的发生。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今后一定得在这方面吸取教训,竭尽全力悉心照顾身边的每一个病人。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恪守希格拉底的誓言,懂之,护之,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医生,是一名有血有肉的大医。对患者无论是贵贱贫富、地位高低、老少美丑、亲仇疏密、聪明愚笨,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时时处处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做一个济世爱民的医生,成为深受人民所欢迎和推崇爱戴的医生,成为医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七

学习期间,我们从理论到操作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可以说,这期学习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了实践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虽然本期学习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这次学习,我们完成了48学时的课程计划,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中医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连招的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医患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护士长,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护理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临床科室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提升了个人修养。丰富的课程内容对提高个人的素养有莫大的帮助。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参加中医学习班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医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八

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十分讲究养生之道、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吃可是大有学问的。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方法、在中国医学中称为“饮食疗法”、或称之“食疗”、“食治”。早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曾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之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遭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通过《中医食疗学》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它们在中医学中运用。金、木、水、火、土各主不同的脏腑、不同的脏腑各有其功能、而脏腑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既然要进行食疗、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然后、我们要对症下药。而对症下药之前、我们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确定病症、之后才能根据药性下药。不同的药食有不同的味、而不同味道的药食则有不同的功效。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食疗、可谓终身受益。平时、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1、因人制宜。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食疗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食疗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

2、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民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为宜。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莲藕、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类、梨子、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上述四季食补、若气候异常、应当酌情掌握。

3、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食疗中、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手段。

综上所述、“三因”制宜是食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在“三因”制宜原则指导下辨证配膳、才能充分体现中医食疗的科学性、实用性、突出中医特色、更好地发挥食疗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作用。

最后、我想提两个我对本课程的小小建议。第一是希望老师能补充一些食物的忌讳、即什么情况下不宜食用什么、以及食物之间的相克、即吃了什么后不应吃什么。第二是希望老师能对像“气虚、血虚”等一些较抽象的症举出一些病症特征、临床表现、让我们更易掌握如何判断它们。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饮食的学问、可谓受益匪浅。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九

学习医学发展史的心得体会从十几年的学习中,我们或多多少也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当然中国的在医学上也有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有关中医学的有关书籍,只是在周围的人的话语中和老师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到历史人物故事中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医中的伟人和他们的事迹。但是来到大学,在半个月前我真正以一门课的形式接触了中医,说句实话我对这门课的兴趣并不是很浓,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收获的,我在的短暂学习与初次的接触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医故事和中医的发展史,还有知道了一些在中国中医史上做出贡献的伟人,也体会到了中医的精深,而我对中医的了解的太少。但是就半个月学习中我也有很大的感触的。通过这半个月的学习从历史上的那些医学界的伟人中我体会到了:

一个人不管你的医术如何,只要有一颗救死扶伤、为百姓服务的心,又好的医德,那么你也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名医、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医。或许觉得这一切都遥不可及,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保持一份对工作热情、对病人耐心、对自己有信心的心,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被别人所敬仰、被别人所感激。会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骄傲。一颗热情的心让我们快乐的生活,我们要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也要让自己周围的人快乐的生活,学习中国医学史后我知道不管以后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社会中我们不要麻木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作为一名未来大学生,中国医学史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既不需要我们帮病人看脉象、分析病情,也不需要我们知道什么阴阳五行讲究,更不需要对于中国医学史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也不会有病人会问我们这些、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帮病人打针,量体温,或其他护理工作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康复。如果这样看来,中国医学史我们了解与否也没太大的关系。说句实话其实这样说也没什么错的,了解了也只是增加了个人的知识视野。但是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这样问我们:“等到你们以后实习或者是在正式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你们也许会用一颗热情的耐心的心去服务照顾每一位病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护理工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你们还会这样么,敢保证自己不会变得很世故,会嫌贫爱富,会吗?”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给予老师肯定的回答。是的我会我会一直那样,我坚信自己不管时间怎样的变迁,但是我不会变。后来仔细的回想起来,我们真的能做到那样吗?我真的能做到么?我有点心虚了,我想,或许等到我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以后,我开始会对工作很有信心和热情,但是我不敢保证长期的`护理工作后我不会厌倦这项工作,当这种厌倦产生后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会影响我和病人、家属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样我们学习中国医学史就是必要的了,我们要学习中国医学史上那些名人的精神,学习他们执着、坚定信念的不被世俗所侵蚀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扎根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带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学习他们无私的奉献一切为了病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以学习为主,学习那些我们不懂的知识,接受那些我们没接触过的知识,从而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中国医学史的学习,恰好的满足了我们的在社会生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我们和病人有良好的关系,这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而学习中国医学史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服务病人。这样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进一步能使病人康复的更快。医学史的学习,它给了我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会用心照顾我的病人,我会用心去关心我爱的每一人。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

在学习法医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法医学的认识仅仅来源于《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的法医朋友兼得力助手辅助主角破案时为数不多的镜头,而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对于法医学的认识来自于最近热播的网络剧《法医秦明》,这些影视作品毫无疑问的带我们走近了法医学,但同时为了增加剧情的看点而设计出的精彩情节也会对我们造成常识上的误导。

经过对法医学这门课程系统的学习,我对法医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法医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研究内容,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协助侦察及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审判,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并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医学资料。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原以为法医学仅仅研究和尸体相关的内容,而这门课程为我开阔了视野,让我了解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法医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局限于验尸,还包括活体检验,物品检验等等。对于尸体的检验包含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作案工具等,对于活体的检验涉及到损伤原因、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等,对于现场的检验涉及现场物证,例如血迹、精斑等属于谁,是如何形成的,另外法医学还包含亲子鉴定等很多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案件可能发生的情形不计其数,法医学的内容需要面面俱到的包含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于是这门学科条理清晰又涵盖广阔,法医学鉴定作为案件审判的法律证据,需要严格秉持着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态度,因此我虽然不是法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时刻带着郑重的态度来学习这门课程。

法医学检验用科学的手段最大程度的还原事实的原貌,法医的职责是公正不阿的揭露案情的真相,还死者及相关人员的清白,并维护社会的公正,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而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虽然我们未必会从事法医学的相关领域,但学习法医学课程也大大的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法医学的发展,更以下结合一则案例浅谈法医学的应用:

某女,45岁。20xx年12月7日被发现死在公园一处树坑内。现场位于公园东侧山坡,死者跪坐在坑内,衣物半脱下,衣帽将面部遮盖,无随身物品。

2日后尸检,尸表检验结果显示:双眼球睑结膜苍白,颜面轻度紫绀,颌面部多处表皮剥脱,口唇黏膜未见破损,鼻背部片状皮下出血,颈前部正中偏左点片状表皮剥脱、右颈部2处小片状皮肤粉红色改变,生活反应均较弱。双手及左手腕关节背侧多处散在擦伤,左手掌附着血迹。十指指甲青紫。解剖检验如下:颈部气管前正中的深层肌肉有小片状出血,心脏被膜下少量出血点,主动脉根部被膜下小片状出血,肺水肿,支气管内有白色及淡血性混合泡沫,余无异常发现。组织病理学检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管腔狭窄iii级(约60%),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ii级(约30%);左心室乳头肌片状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心肌断裂、出血;右心室心肌重度脂肪浸润。升主动脉根部内膜、主动脉弓内膜见大片粥样斑块,部分区域可见心衰细胞。双侧下颌下缘皮肤组织真皮层血管扩张充血。左颈前皮肤剥脱处皮下脂肪组织出血。颈部脊髓组织血管扩张充血伴间质出血。毒物检验显示血液、胃内容物中均未检出常见毒(药)物成分。

机械性窒息是较为常见的暴力性致死方式,与心源性猝死(scd)的尸体征象较为相近,主要鉴别依据是心脏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当机械性窒息征象不明显时则要根据损伤与死亡间隔时间的长短、损伤轻重、损伤后发病的特点及死亡经过,综合分析说明损伤与心源性猝死是否有关。

本例死者心脏疾病较重,容易错误鉴定为心源性猝死。死者颈部皮肤损伤程度轻微、生活反应不明显,但死者出现颜面部紫绀、颈部肌肉及心脏被膜下出血点等严重的机械性窒息表现,死亡过程较短。虽然其生前心脏疾病较严重,但均为慢性代偿性改变,未见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明确形态学表现,无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栓脱落、栓塞等急性致死病变,不支持心源性猝死。结合双手有抵抗伤等表现综合分析死者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嫌疑人供述当晚因与死者发生争执,从死者身后用左上肢扼住死者颈部,拖拉数米后发现其死亡,将其放到树坑内后逃逸。与检验推断结果一致。心肌纤维断裂部位在陈旧性梗死灶区,是在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上缺氧后出现的应激性反应,为濒死期或死后改变,在缩短死亡过程上发挥一定作用。

上述案件显示出法医学与临床医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处理问题采取顺向思维,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态去推测以后的疾病演变,确立治疗方案,而法医学的重点则是对损伤或死亡进行逆向分析,查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通过法医学案例的学习,让我们在拓宽法医学知识面的同时也提供给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思维和技术手段。

另外,我们学习法医学也要从本专业的角度思考如何避免出现案例中的结果,我们应该通过医疗事故等案例的分析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人,我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临床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精益求精,拥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另外,通过了解法医学司法鉴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我们可以提高对自己医学活动是否违规的分辨能力,并注意保留有效的证据,从而在医疗纠纷发生、司法鉴定介入之后可以有效地捍卫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以及国民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临床医生除了从事日常的临床诊疗活动外,还承担着医学鉴定人、证据证人、医疗纠纷中的当事人等多种社会角色,此外,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还需分辨伪患者、处理与保险医学相关的事宜,从而使得临床工作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医生这一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对有争议的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由省政府指定医院进行,全国许多省市都指定了相应的医院来开展此项工作,按法律规定,医生有从事医学鉴定和在法庭上作证的义务,在揭露犯罪和法医学鉴定上起重要的作用。医学鉴定工作已非局限于纯粹的医学领域中,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医学基本素质,但在繁忙的临床实践中,由于某些医生的疏忽而造成案件取证困难甚至误诊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未来的临床医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医学知识,则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甚至会因此而导致不必要的错案、冤案发生。另外,在人身伤害案件例如非正常死亡或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中,当造成机体器质性或功能性的损害后,当事人首先接触到的是医生,当然,对受伤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是医生的天职,但这些损伤的原始资料又是揭露凶手、证明犯罪和进行法医学鉴定的重要依据,当这种损害涉及到刑事或民事诉讼时,医生在初诊、抢救及以后的诊治过程中形成的检查记录、化验单、手术记录及病程记录等都将成为重要的原始书证。维护法律的尊严,医务工作者在此起了重要的作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全面、详细地书写病例,为案件的审理提供可靠的证据。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在医患间出现纠纷,有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医疗事故。通过对法医学有关医疗纠纷中医疗事故鉴定知识的学习,掌握医疗事故的概念,了解易于引发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常见原因和法医学鉴定程序,既可以增强我们的责任心,也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并达到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临床医生要有效安全地开展工作,也需要具备法医学司法鉴定的相关知识,防范医疗纠纷,必要的时候依靠法医学司法鉴定来保障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作为未来的医生,为了适应现代法律及医学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处理好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医学鉴定人、证人,处理好医疗纠纷,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法医学知识。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自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以来,各门中医课的老师都在不断的提起《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四部经典著作。皆谓:“此乃中医工作者必读之书。”更有甚者,将其称为天外来物。然而在我所就读的保山中医专却并未开设这些课程。对这些经典,我们只能敬而远之。后来在假期返校期间,途径楚雄新华书店,偶遇《扶阳论坛2》一书,并将其买下。此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正是这本书,使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读到吴荣祖教授的《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一文中“读经典,做临床,突出中医特色”时,我才真正认识到读中医经典的重要性。于是到图书馆翻阅《伤寒论》,但看了几遍后,觉得脑海空空,无法理解。在网上又偶然发现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又将其下载后认真听,愈听愈有兴趣,愈有兴趣就愈喜欢,而后有购买《伤寒论讲稿》来细读。

在四大经典中,我比较熟悉《伤寒论》,所以我主要写读《伤寒论》后的体会。我认为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这个“反”字,要分析此条文出现的病机和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出现而又被仲景所省略掉的病机和临床症状,更要认真分析出现“反”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等。例如原文14条中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因寒性凝滞,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阻滞经脉而疼痛。又因寒性收引,使人体经脉、腠理收引而挛急,从而出现项背强几几,因感受寒邪较多,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当无汗,但此条文中却见到有汗出的情况,所以用“反”字。本证中由原文“反汗出恶风”可知,本证属风邪在经,经气不利,所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兼以舒经脉、升津液。也有注家解释,“反”字属衍文,宜删。而我更同意前一种说法。

因很多条文中症状或病机非常相似,而又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前后对比。因《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此时因战乱、天灾造成书本的不全,以及传抄中不可避免的错误,造成书中条文顺序错乱及字的错误,所以需要前后联系对比。例如桂枝加葛根汤证要与葛根汤证对比,两证兼有项背强几几,但桂枝加葛根汤证中有“反汗出恶风”,所以需要用个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升津液舒经络。葛根汤证中,因有“无汗恶风”可知,本证属寒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而用葛根汤发汗散寒,升津舒经。在这两个条文中还要对比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两方在原文中组成是一样的,但根据各自的病机以及宋朝大臣林亿的按语:“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尔。”可知桂枝加葛根汤中的麻黄可能是由传抄错误造成的。但现代注家都没有将其删去,是因要保持古迹的原貌。所以在读经典中要注意前后联系对比。

这四部经典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完善的。而《黄帝内经》是基础理论。而其他三部是临床理论。只有理解了《内经》经文的含义,才能更好的读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而《温病条辨》可以说是伤寒论的完善,弥补了自仲景以来只有伤寒没有瘟病的遗憾。而该书也是采用《伤寒论》的格式所写,且采用三焦辨证是纵向的思路。而伤寒采用六经辩证是由表入里的横向思路,正如瑭之所言:“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读中医经典的体会,然而中医经典需要反复读,仔细读,乃至“渐能成诵”。而自与之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而环境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旨在探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在我所在的医学大学,我选修了一门环境医学课程,这让我对环境医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二段:学习内容。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产生的损伤机制等知识。我们还了解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电磁辐射等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并深入研究了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三段: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环境医学,我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同时,我又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如通风换气,健康饮食等,这些防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身体受到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环境医学也可以提供关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从根本上减少污染,避免环境对人体的危害。

第四段:实践体验。

学习环境医学知识后,我开始在实践中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尽量少吃或避免吃油炸食品,选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室内加强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浓度;外出时戴口罩,随身携带洗手液等。这些措施不仅具有实际效果,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医学作为一个创新性学科,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学习环境医学的知识及实践,我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环境问题对于人的直接健康危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参与环保事业,为人类健康和未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这门课程开始之前,我对全科医学的理解更多来源于医院里的全科医生。在我的印象中,全科医生就是一群能在分诊不明确的情况下,治疗各种不同系统疾病的医疗工作者。也许他们更多地服务于基层医院,也许他们接诊的患者还包括一些询问医疗保健知识的人群,但在我初期的理解中,这门课程似乎离志在专科的我们有些遥远。当然,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无疑是片面的。当我带着这种误区,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广博与深邃。

什么是全科医学?我在学习它之前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也得出过许多错误的答案。直到我在书上看到了它的准确定义: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当我看到这个定义,我开始明白我此前对它片面的理解源于何处了。正因为全科医学是整合了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我才会片面的认为它更适用于分诊不明确的患者。就这点而言,这种基于观察的理解虽然不够正确,却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全科医学经过历史的发展已经很好的.融汇了各个学科,达到了自己的新高度。而我的另一种误区也在这个定义中得意解释,所谓全科医学更多面向基层,我想这种曲解应该源自全科医学所面向的群体社会与家庭。要贴近社会,进入家庭,不走进基层又怎能做到呢?更何况全科医学的宗旨中第一条便强调了以人为本,而这其中的“人”必须靠着全科医生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去关心与了解。

谈到这里,全科医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然高大了起来。我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更多的是医务人员对几乎所有人群的关心,而不仅仅局限在患者身上。这门学科不是冷漠的对科学技术推陈出新,而是以大爱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出发,推动全社会医疗卫生水平进步。“人人享有医疗保健!”这不仅是目标,也是这门学科成就大爱的最高境界。此等大义,怎能不使我为之叹服,而心向往之!

全科医学不是只有全科医生才需要学习的科目,只要是医者,这门学科的丰富内容及主导思想,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细致思考,到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去发展,并终将受益终生。

要学习全科医学,它的诞生背景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面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医疗机构功能分化等时代进程,英美等发达国家走在了发展全科医学的前列并获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的全科医学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这一深入人心,造福于民的学科很快便在国家的领导下奋起直追,取得了长足、健康的发展,并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与我的理解相似,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存在着差异,它们分管了健康与疾病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中,全科医学以它独特的基础性、人性化、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以及协调性,用防止保康一体化的方式,实现了健康为中心的全面管理、以人为中心、病人主动参与等宗旨。而专科医学则往往代表了疑难、高端、昂贵、间断性,用医疗为主不近人情的方式提供服务,并最终导致其宗旨被扭曲为以疾病为中心、医生为中心、病人被动服从。

至此,问题看似又回到了专科医生需不需要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点上。

答案是肯定的。也许在有了全科医生后,明确的分工可以使专科医生资源不必再被浪费在基础疾病上,可以更多的专心于疑难杂症。但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许正是许多专科医生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没能顺应这一环境改变固化思维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我对全科医学浅薄的理解,已经能看到这一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我看来,将全科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融入专科医学的发展,不失为缓和当前医患矛盾的方法之一。这也提示我们,不论我们将来从事何种医疗工作,认真学习全科医学,都能得益于它更人性化的思维方式。为患者考虑得更多,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在高考结束后,原本一心想要做个程序猿的我,居然会改变主意报考中医专业。

中医,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术,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神秘。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辨证实施,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相、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现在,西医院远远多于中医院,在大多数人认识中,有了病就是去医院检查,然后吃点药,中医从来不是第一选择,也是只有在经过多方折腾病也没有痊愈后,才想起来去看看中医。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了一个中医的自述,看得我目瞪口呆。感到生孩子绝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一种有如神六发射的高科技程序。

她先叙述产前检查,我说:完了,非给你剖腹不可。我知道这种情况也完全可以自然分娩,不是非剖腹不可。她说:是啊,人家说了,这是必需的。人家西方医生还很以人为本哪,刀口在下腹部,还是弧线形,考虑到让你还能穿比基尼。她说,手术室为抑制病菌温度很低,做完手术又用凉水给她进行了全身清洗,我说:完了,你非发烧不可。她说:人家说了,这也是必经阶段。我听了真是叫苦不叠,谁说生孩子就非得发烧呀?医院赶在她发烧之前先给她挂上吊瓶,这样她就不至于烧死。一听用药方法和饮食,我说:更完了,你非没奶不可。她说,医生说了,这也是正常的。好在西方服务设施完善,什么都想得很周到,哺育孩子不成问题。我告诉她,她的确享受了一番西方的一流科技服务,但除了挨了一顿大可不必的收拾外,没得到任何好处。 我推崇科学,但还没有推崇到为了享受高科技而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去整治。 现代人对医学产生了被治的依赖性。对科学的信奉使人们不能我的身体,我做主。每年,单位体检,都能掀起一场治病浪潮。因为没有人是没有毛病的。按照医生的建议把子宫挖出去了。阑尾切下去了,把胆摘除了,还事。有扁桃体,蛀牙……医生说身上的痣全应该挖光,以防癌变。

看一条美国科技报道说,发现早产儿在保温箱中的成活率很低,而要是帖着人的皮肤保温,成活率却很高。这让我说不出的晕。在中国,七个月的早产儿的成活率一直很高。过去的人,穿很宽松肥大的棉裤,母亲让把早产儿放在贴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也都兜活了。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学习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但是自己也会在图书馆找一些关于中医方面的书,我喜欢在安静而温暖的图书馆的角落里,恭敬而虔诚的接触这个神秘的国度,偶尔我也会迷茫,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医生,然而我知道,救人性命第一要有一颗慈悲之心,普济天下也许太过遥远,但是怀着一颗救世济民的心去学习中医,我相信自己会学好,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好医生。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中医难学,但学好中医有方法。如何学好中医?一般来说,我们先要把课本学好,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下谈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这一条非常要紧。我读大学时,是先在课堂上读四年书,再开始临床实习(大四时曾有两个月的临床见习)。我认为,临床一定要早,若临床太晚,不利于医术提高。临床要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先在教室里呆坐几年,等到了临床,课堂学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再者,只有从临床上才能体会到何为疾病,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取效,若不临床,以上都不过是想象,是闭门造车。我自己的体会,多多临床,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学习。每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病人拿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付给我们,这是对于我们的极大信任,千万别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要从病人身上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比如,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著述,方便随时翻阅。

我读医案的方法。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另外,亦可读《名医类案》或《古今医案按》,都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精华。再者,今贤所编的医案亦复不少,有的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蔚为大观,亦颇可一读,随便翻翻也不错。

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不同,西医的知识全在课本上,中医却需从生活中多加体会。比如,四时如何变化、阴阳怎样升降,往往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出来。再如,为什么两广人会吃酸嘢?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的身高且体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等等,此类问题都可从中医里面找到答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这也是学习中医。

我的新浪微博里有许多这样的思考,都是我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这样的体会多了,中医水平必然上涨。

再者,中医不是必需在高大上的医院里才能实践的医学,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学习中医,亦需从生活中体悟。中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与我们的饮食住行息息相关。比如,食物皆有性味归经,平时所吃的食物,也多是中药;经络穴位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自己找寻按压一番,既可养生,亦有助于掌握中医。

温故可以知新,温故可以提高。复习的重要性说一百遍也不为过。年轻人往往喜欢猎奇而不喜欢复习,却不知复习的收获远远大于猎奇。经常复习曾经的.所学,既可以巩固知识,更可以借此而触类旁通,可以引申出别的收获。

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些中医学科非常重要,不妨反复用功,比如,博士毕业后我经常把《方剂学》课本放在枕头边上,睡前随意翻读几页,坚持了数年,以至于方剂非常精熟,临床用之得心应手。

随着学业的进步,不同时期需复习的内容自也不同。但不管如何,重视复习,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提高医术很有帮助。

我一直主张学人要经常动笔,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知识方便随时复习;另一方面,动笔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提高。比如,当我创作一条新的微博时,我会反复思考,如何行文措辞,如何使语句流畅,如何使医理明白易懂,这样的思考过程,非常有助于提高。而且,若能每天都动笔创作,相信对于中医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博。

动笔记什么呢?可以记每天的读书或临床收获,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创作关于中医的文章,也可以抄录古人的名句,方法不一,但只要动笔就有助于提高医术,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

刚开始可能有些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习惯了。正如我自己在数年前开始创作微博时,我就暗暗立志,一定要坚持下去,把自己每天的临床医案、读书体会、思考所得、旁闻道听的逸事都记录下来,若能积累成百万字,这将是我从事中医的宝贵财富。于是我就坚持了下来,日日不懈,至今蓦然回首,却已经创作了百万多字的微博了,当年的目标实现了!自己也感觉伴随着写作,医术提高地飞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方法。

重视经典与兴趣无关。即使你对经典没有兴趣,也不要忽视经典,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学好经典。因为经典为古代圣贤之作,其中有大智慧,包涵了哲学、人文、医学、地理、天文等多个学科的学问。简而论之,就中医来说,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难经》,这是每一位中医人所必需学的。

重视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源自实践。实践出真知,中医的临床实践离不开经典,甚至可以说,每个思路,每条辨证,每张药方,都与经典密不可分。学好经典,即是踩在了前贤的肩膀上,站的高,看的远,临床疗效必然高。而忽视经典,有如有宝山而不入,不是盲人,就是傻子。

重视经典,就要学习经典。要不断地学,温故知新——这是我学习经典的方法,我自认为反复阅读经典非常有必要。

刚开始学经典时,不妨只看原文,不看注解,自己慢慢领会,能领会多少就领会多少,边读边记诵,边记诵边领会。经典的句子背熟了,一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自能领会,有的即使暂时不能领会,经历多年临床之后也会有所感触而明白的。

实在不明白的,再看前人的注释。读注释不能全信,也不能全怀疑,要有自己的眼光。若实在不会分辨,那就不妨先记住吧。多读几家不同的观点,自己体会,看哪家观点更合乎自己的心意。自己认可的观点,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自己暂时不认可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随着读书、思考及临床阅历的增加,以前不认可的观点也许反而为认可了。

临床时要常想想经典,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经典之中,有时心中一亮,豁然开朗,可于混乱的迷雾中领会出清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来。我自己的体会,经典的几乎每句话都能指导临床,之所以我们体会不出来,那是因为水平不够,或者,与临床结合地不够紧密。要想把经典用在临床上,并且左右逢源,非下十分的苦功夫不可。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一分辛苦一分甘甜。付出必然会有收获。

随着自己医术的提高,对经典的理解也会提高。初时对经典的某句话可以理解地非常浅显,后来,临床渐多,思考渐深,对经典忽然有新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是提高。我认为,《素问》的前四篇要反复研读,这四篇东西最能引人深悟。初学中医要读,临床数十年之后还是要读,边读边思,边读边临床,每读一遍,对于中医理论的体悟就会深入一层。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读来毫无感觉。怎么办?我建议不妨再读,反复读,努力找其中押韵的文字,读时尽量抑扬顿挫,这样既好读又好听,还方便记诵。边读边琢磨,读着读着就慢慢地上手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谁天生喜欢读书,但我们每个人求学多年后不是也喜欢上书了吗!

有人瞧不起经典,认为古人的智慧不如今人——这是妄自菲薄,是不了解古人。古贤的智慧极深极奥,深研四大经典,再结合临床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中由衷地佩服古人的。

当今社会文明在进步,中医也要跟着进步。进步不是抛弃中医,不是让中医西化,这不是真的进步,这是倒退!中医进步就是要抓住经典,越是紧抓经典,中医越能进步。

跟师,要跟明医,要跟大家。若师傅愿意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学生,这是最好的老师。跟师的好处极多,可以当面学习,手把手地教;可以随时提问,督促着进步;可以方便地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跟着老师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就象古人学习中医一样,这样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当然,跟师时,千万不要有疑必问。先自己看书或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若实在找不出答案,再向师傅请教。我相信,每一位明师都喜欢勤奋好学,且态度恭敬的学生。有时,师傅的观点可能不合乎课本,或合乎主流,我认为当细心学习师傅的观点,自己在临床上体会。

中医难学,因为中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懂的东西非常多,不仅要精研汤药与针灸,还包括相学、文学、历史、天文学、西医学、中国传统哲学等等。因此,要求我们中医人一定要努力进取,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读书。需知若一天不读书,即是一天浪费了光阴。别人都在进步,我们若不努力,就会倒退。

作为中医人,还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一辈子努力的准备。读不完的书,干不完的临床,永远也不会到达顶点的攀登,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与其痛苦,不如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临床的快乐,享受努力的快乐。享受的过程,亦是进步的过程。因为快乐,我们更努力;因为努力,我们更进步;因为进步,我们更快乐。

以上拉杂写下这几点体会,是我在奥地利临床工作的间隙仓促草就的,希望能有助于年轻学子进步。这些只是我自己的学习中医体会,不一定合乎每个人,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学医体会分享出来。我们都要进步,我也愿意与读者一起努力。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匆匆忙忙,就像今秋降温的速度一样,转眼间我已是大学五年级——这个在来到口腔医学院学习之前非常陌生的年级。

今年夏天,其他__级的朋友都已毕业离校,留下的也大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新学期伊始,我有幸能作为老生代表在__大学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是的,我已是老生,而且可以算是个“老资历”的老生。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当年还是新生、坐在台下听时任学生会主席的老生代表发言时的激动与敬仰,岁月的轮回悄然的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褪去当年如台下新生眼中一样的稚气与好奇,声音变得些许浑厚坚实。台上短短的不到三分钟时间,对我来说那是大学四年的积累,也是大学四年的感悟,分享与各位学弟学妹。

借此学年总结的机会,好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我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是一名医学生。这一年我在华西临床医院实习,实践中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拓展医学知识。同时真切体会到作为医生的辛苦和责任重大,也深深的为老师们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所感动,向医生们致敬!经过半年的临床实习,更让我坚定了自己作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念。我希望将来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民解除疾病和痛苦。这一年也是学习口腔专业知识最重要的一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专业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平时学生工作繁杂,但是我仍尽力挤出时间多看书多学习,期末成绩整体优秀。进入高年级后,我更加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第一次作为立项人成功申请到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并参与其他科研课题研究。诚然,自己在知识上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在今后临床实习和学习中我一定会一如既往的向老师同学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除了学生身份,我还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这个自打我进校以来便熟悉称谓,已经连续陪伴我整整四年的大学时光。除去睡觉和学习,可以说学生工作占据我了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过去的一年尤其甚之。从最早的班长和干事,到后来学生会主席团竞选失败,再到去年__大学第二十七次学代会胜利召开,我成功竞选到__大学学生会主席。新的岗位,新的挑战,而且是更大的挑战。在竞选成功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这一年我必须付出原先的很多倍才能兼顾学业与学生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任期内工作和任务。一路上边学习边思考,磕磕绊绊走来,从招新工作圆满结束到上任第一个大型活动——“锦馥华年”__大学2011年“十佳学生会”颁奖暨迎新晚会的顺利举办,寝室文化节、冬季环校跑、女生节活动、ppt大赛还有维权等所有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所有为学生会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同学。最后一个大型活动,__大学2012年毕业晚会盛况空前,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学生会的魅力,让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团结,为之感动。同时我还作为成都市学联主席、成都市青联主席,在市学联、青联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提高,更有幸成为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五期学员。这些既是职务也是荣誉。也真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广大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带来更多便利,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四年来我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里面有过迷茫有过失落、有过争执有过非议,但正是这些“逆境”让我学会的坚持、磨练了毅力。这四年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了很多师长的帮助和指点。感谢命运,感谢朋友。人无完人,工作中难免有不周之处,望见谅。随着“主席”职务的卸任,四年的学生工作生涯也圆满告一段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这一点自己努力做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也是我任期末临近毕业季专门为纪念我四年的学生工作而在个人网络主页专门建立的相册的题目。谨此纪念我的学生工作。

这一年是我奋斗的一年,也是我收获的一年,成长的一年。有得必有失,忙碌的生活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少了很多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时间,少了很多像样的旅行,还有坚持了九个月零十五天、已完成十二万余字的日记因为任期末工作繁忙和考试压力不得不中断,而后面再也没有续写……有些遗憾在今后日趋简单的生活中希望可以弥补。

出处 wWW.XUEFeN.COm.CN

其实在我心中,一直觉得,大四的结束基本上就代表我本科的结束。因为这时的我已经没有课堂教学,而是一整年的医院实习,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去医院“上班”。这时的大家纷纷为将来的研究生或工作努力筹划,不少同学已提前接触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时的我已没有太多的理由再奔赴望江或江安校区,昔日很多要好的朋友也多在远方。我也会在今后的一年和更久的时间里,专心学业,努力提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牙科医生。

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继续努力吧!

医学学生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上海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名城,其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在国内颇受瞩目。在不久前的上海之行中,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医学方面的相关活动,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对医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在上海医学学习中的体会与心得。

第二段:沉浸于医学氛围。

上海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之一,其医疗氛围让人久久难忘。我在上海医学院听取了一场关于新药研发的报告,深入了解了目前国外领先的制药技术成果,并在参加医生交流活动中了解到了不同地方医生对于疾病治疗的特点。这样的医学氛围让我对于国内外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医疗技术水平的巨大影响力。

第三段:感悟医学的精神层面。

在参观上海市对外中医医院的时候,我不仅了解到了国内外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的精神层面--即对病人的责任心与人文关怀。看到医院里医生和护士恪尽职守地给病人们进行诊疗与护理,关心着病人的身心健康,让我感觉到医生的神圣使命。

第四段:探寻中西医学的差异。

在上海医学院参观中,我与一些医科学生和专业老师们进行了深度讨论,深入交流了医学学科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的话题。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中西医学的差异。中医学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注重整体治疗;而西医强调科学与技术,注重分治。两种医学的模式有所不同,均然都体现了人类的医学思维。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在上海这座名为“魔都”的城市中,我体验到了一个不同于平时的世界。通过参与医学相关活动,我感受到了医学的辉煌,也深刻体会到了医学所蕴含的精神层面,更发现了中西医学的差异,这是我倍受珍视的收获。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生作为治病救人的讲究,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层次也愈来愈高,期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融入更多的医学精神性,继续学习进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666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