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二教案(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8 04:36:06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二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2-28 04:36:06     小编:雅蕊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一

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

2、填空。

5的倍数有:()

7的'倍数有:()

5和7的公倍数有:()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

(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完成练习四第6题。

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

你是怎样知道的?

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二

课本第15页,练习二第一题前半题15的因数有哪些?,第二题,第4题前半题填在书上。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使生明白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二是让生掌握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作业中巩固了学生今天的数学技能。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三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同学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沛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同学独立考虑,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各自独立考虑,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同学独立考虑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同学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同学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同学考虑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身的想法?(让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想法。)

2、让同学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四

(2)学生写算式后汇报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猜一猜,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一一演示。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出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就从这些算式中开始。我们就以最后一道乘法算式为例,(板书:3×4=12, 3和4在乘法算式叫(因数),那12呢?(积)因为: 3×4=12,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呢?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 (齐说3、4、12)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象绕口令,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

(4)质疑:如果我说12是倍数,1是因数,行吗?引导学生说出12是谁的倍数,1是谁的因数。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举例内化

1、同桌出题互说。

师:你能写一道乘法算式,让同桌说说(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吗?生汇报。

2、老师根据学生出的一道乘法算式随机得到一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小结:看来,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都存在着倍数和因数关系。

师指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说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因此以后小数与分数就不讨论因数倍数关系。

(3)、小结: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生说略。还有补充的吗?能不能说3是20的因数?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1、2、……)

师:看来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所有因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全部找出来呢?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找出36的所有因数,想一想怎么找不会遗漏?如果你全部找到了,填在作业纸的横线上。同时将你找因数的方法写在横线的下方框内。

生写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2、交流作业。(略)

出示学生的不同作业。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师:出示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 6

你知道这个同学是怎样找出36的因数的吗?看着这个答案你能猜出一点吗?

生:他是有规律,一对一对找的,哪两个整数相乘得36,就写上。

师: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那为什么算到6,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相同的只写一个6。

师:他是用乘法找的,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师:老师发现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为什么?(板书:有序)

师:36的因数还可以这样表示。(小黑板:板书集合圈图)

4、启迪思考。

师:现在你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办法了吗? 怎样才能有序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3、学生小结。好,我们已经说了那么多,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4、尝试练习:

5、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找了36、20、18和5的因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数的所有因数。你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先思考,再交流)还有吗?36的因数除了这些还有吗?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判一判。(小黑板出示)

2、填一填。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收集电影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我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我又发现了:

(二)奇数和偶数

1、自主阅读教材。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

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和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

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认识》第5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互为关系的辨析(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这些关系的双方互相的关系表示为例,辨析互为关系)

2、小结互为关系,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

1、回顾学过学过的几类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2、揭示因数与倍数的研究范围,(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整除算式的辨别(给下面算式分类,并描述算式的特征)(出示课本p5例1)

4、学生自我分类,小组讨论分类结果,完善分类。

5、辨析整除的意义,自学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议一议,辨明因数与倍数。

6、全班交流,选择分类后的算式,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p5下面的“做一做”(独立说、组内互相说、全班交流说)(2)判断:课本p7t5(1)

(二)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1、自学课本p6例2和例3,初步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求法。

(1)完成练习二t1(独立练习、组内交流完善、选择性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二t5(独立判断、组内交流完善、全班交流)

三、总结与分享

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收获与感悟。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协助同学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同学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考虑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同学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身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同学持续的学习兴趣;同学通过独立考虑、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同学掌握数学考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智力竞猜 引入新课

1、让同学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局部同学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同学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同学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同学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同学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同学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同学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 理解概念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考虑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同学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和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同学说明:假如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同学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同学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同学的知识基础,同学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同学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同学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同学认识到事物的实质。

3、让同学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同学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同学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同学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同学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同学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同学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同学真正理解还必需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同学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同学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同学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同学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同学回答后引发同学考虑: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需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 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考虑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方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同学独立考虑,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同学充沛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同学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同学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自身。

设计说明:先布置同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同学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同学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同学“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同学的有序考虑。最后引导同学观察。使同学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同学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同学汇报后,引导同学有序考虑,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同学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同学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同学发生认知抵触,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同学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同学的有序考虑,需要引导同学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同学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设计说明:第1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同学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和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同学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同学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身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同学的知识面,使同学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八

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基本训练

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

2、填空。

5的倍数有:()

7的倍数有:()

5和7的公倍数有:()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

(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完成练习四第6题。

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

你是怎样知道的?

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585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