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一
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案例: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泼水节用的清水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滴上香水,还要撒上花瓣,闻一闻,真香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是啊,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还没开始,得是人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师:对,“灌”就是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领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叶子茂盛。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师,祝老师越来越美丽。
生:我把清水泼向爷爷,祝他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小鹏,祝他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反思:
一、朗读训练的阶梯性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
二、情感体验的多样化
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三、难点突破的巧妙性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二
xx年四月课堂阅读教学大赛《欢乐的泼水节》课堂实录
xx年4月10日上午第三节
云南省元江县第三小学 李迎春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看录像。
生齐读课题。
师:小组里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会使用学习符号。
生自读。
师:都会读了吗、这些词语会了吗?自己练练。
生自读词语:
开火车读。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师:注意后鼻音的词语,再齐读一句。
生齐读。
师:分小节读课文。
边读边纠正。
生读第一节。
师:读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师: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凤凰花开了。
师:很美的凤凰花开了。
师:一年一度就是――
生:一年一次。
生: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迎来一年一次的泼水节。
师: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当它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生:兴高采烈。
生:很开心。
师:读这段文章的时候,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生读。
师读。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感情。
师:咱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次。
师: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想到了什么,读了这段。
生:人们很早来到了……
师:有没有想象出来,泼水节的时候,人们怎样泼水的场面?
师:谁来形象一点,怎么泼的。
生做动作。
生:就是直接很快地拿起水一直这样,很快速地泼。就是像录像里面的人。
师:谁能找个词,把泼水节狂欢的词语形容出来
生:欢乐。
师:泼水节的欢乐
生:追赶。
生:泼
师:很好,水泼头发泼泼泼。
师板书灌 泼
师:谁再能把灌和泼这两个词语来比一比?
生:水泼头发泼泼。
师:我拿瓢往身上灌。我们边读边体会。
生齐读。
师:还不是很欢乐,你们是不是不喜欢泼水节呀?
生:喜欢。
师:我们站起来,想象着这样的景象,一起读。
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下一段,我看谁读得最开心?
生读。
师:有没有读得更开心的。
生读。
师:老师要提醒你,老人顿号,孩子顿号,咱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
生齐读。
师:这句话,把咱们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写出来了。
我们一起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
师:谁来描述
生:有老人、小孩……
生:还有花瓣,还有香水,花瓣火红火红的。
师板画笑脸。
师:有人问,他们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他们还那么高兴呢?
生读。
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师: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啊,咱们一起写下来好吗?
师板书。
师:怎么能不高兴呢?说明大家的心里都怎么样?
生做动作泼水。
师:咱们带着依依不舍的情感,一起读最后一节。
把快乐的心情和依依不舍读出来。
师:下课后再读课文,把你的快乐和依依不舍读出来好吗?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三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和使用本课中的七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暖、泥;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等重点词的意思。
会用“……说:……有……”的句式说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1课时:(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入)教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2课时:分析讲解,精读课文。
第3课时:巩固字词,精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采用问答、朗读等方式复习生字词,重点是“祖国”、“欢乐”、“清清”、“草坡”、“甜甜”、“暖暖”、“泥窝”等词。
2.分析讲解,训练说话:
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详解课文:
a.重点分析学生还不懂的字词
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来讨论。
b.让学生说说小白鹅与小河、小山羊与草坡、小蜜蜂与花朵、小燕子与泥窝的关系。
c.教师:小朋友你能像小白鹅小山羊他们一样用:“谁说:什么有什么。”说几句话吗?
e.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祖国到处有欢乐”。
3.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清清的”“绿绿的”“甜甜的'”“暖暖的”等词,读出句子的语气。
让学生体会各角色的心理,根据每样小动物的特征朗读课文(可先进行简短的动物表演)。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祖国到处有欢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四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感悟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
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简介泼水解
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出示
泼水节木桶互相湿淋淋
吉祥幸福不肯离去凤凰花
西双版纳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教后记: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欢乐的泼水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六
(一)、学习第一节
每年四月,云南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很遗憾,我们没赶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欢快,来一次心灵之旅。
指导朗读“一年一度”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 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人们是很高兴、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哪些工具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准备什么?(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3、你来的还不够早;你来的真早!
4、来,让我们也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齐读)
5、还有更早的呢!(读第二句)从哪儿看出更早?(早已)
6、真香啊!清水里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呢?
讨论,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7、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呀,让我们一起写下来。
8、正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人们要很讲究的,细心地滴上点点香水,虔诚地撒上片片花瓣,再来读一读。
(真是香飘万里啊! )
9、我们都已早早地做好准备,桶碗飘盆,红花清水,暗香浮动,焦急地等等着欢乐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吧!齐读1-2句。
10、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孔雀舞跳起来了,象脚鼓点敲起来了,开始泼水了! (演示课件)
11、课文中哪句话写了刚才的情景?
(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泼。)
12、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一齐喊着:“水,水,水!”快来泼吧!
(自由泼水)
13、说说你还用了哪些泼水的动作?(浇、洒、冲、倒……)
(你 向我 ,我 向你 。)
14、高兴吗?欢乐吗?用朗读让大家感受你的欢乐。再读句子。
15、你向谁泼的?
你还想向谁泼?
为什么向他泼?
(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16、是呀, 清水就是吉祥,就是如意,水多幸福就多,我们分男女生来赛读,看看谁泼的带劲儿,泼的水多。
18、老人、孩子笑得合不扰嘴,姑娘、小伙子乐的笑眯了眼,个个身上(引读)
19、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清水是……,怎么能不高兴呢!)
20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人们无比欢乐的心情。
21、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的,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心里都是那样高兴,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外充满了欢声,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把这欢乐、热闹再重现一次吧!(齐读第2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引读第3节,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大家--,直到--。
2、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节目,还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
3、快乐与兴奋让人们忘记了疲劳,忘记时间,沐浴在欢乐的气氛中,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全文。(配乐)
(四)拓展。
1、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欢乐的心灵之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在每个傣族人的心里都铭记着一个难忘的泼水节,那就是1961年的春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人们一起欢度了一个泼水节。瞧,周总理在人群中笑得多么亲切,多么慈祥!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你知道哪些呢?
3、演示课件。(各少数民族欢度节日)
作者邮箱: jl_df@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七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朗读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人教四年级篇八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五、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4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