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一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练地把两片粽叶随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压实,把畚斗口处多余的粽叶按下,刚好做畚斗的盖子,再拿过绳子扎紧。也不见外公怎样的动作,一个粽子三两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两片粽叶,学外公的样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简单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给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说:“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过两片粽叶说:“包粽子可是有讲究的。你看,这粽叶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茎突出。做畚斗时,就要正面朝里,反面在外。另外,叶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外公一边说一边放慢了速度给我做示范。等我学着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边放米一边讲解:“米不要放得太满,八分满就可以了。接着用右手掌心把盖子盖上,右手按在盖子上,倒过来变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边沿,把多出来的粽叶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绳子捆紧。”说着外公晃了晃刚才边说边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说的做了起来,可我的`盖子好像太小了,盖上后还有一个洞口。外公一边手不停地忙着自己的活,一边指导我说:“做畚斗时,叶柄一边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长一点。你留得太短,所以盖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盖盖子时,还是有个洞,这次不等我发问,外公就说:“米太多了。八分满就够了。”我马上减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扎好绳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诞生了!我要把它留给妈妈品尝!我拎着它左瞧右瞧,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说是米压得不实,扎得也不够紧的缘故。嗨,多练几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喷喷的粽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二
粽子,是中国端午节的代表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其传统的制作方法,粽子的口感非常特别,让人流连忘返。作为一个喜欢吃粽子的人,我对于粽子的认识与了解也有所提高。
第二段:对于粽子的来历与种类的了解,带领你探寻粽子的美好
传统的粽子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里面包含着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肉类、豆沙、红枣等等。粽子的形状也有多种,如菱角形、三角形、方形等等。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粽子种类,如江南的咸肉粽,福建的沙茶肉粽等等。对于一个地方的粽子,也常常蕴含着很多历史和文化的含义。在品尝粽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
第三段:从制作中感受粽子制作的魅力
虽然粽子口感独特,但是也是因为它在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手艺和技巧,如选材、包裹、捆绑等等。通过这些步骤,人们也体现了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尊重和传承。制作粽子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活,还包含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
第四段:通过品尝粽子,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粽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美食,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味,更是因为其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品食粽子,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中对节日的重视和对传统食品的珍惜。同时,也可以从粽子的口感中体会到中国人深厚的饮食文化。
第五段:作为一个粽子爱好者,不断探索粽子的美好
粽子是一种充满诗意和美好的食物。在吃完一口香甜可口的粽子之时,不仅是心满意足,同时也是对于传统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作为一个粽子爱好者,我也会不断探索粽子的新玩法和新口味,并把其传播给更多的人,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粽子。
总之,粽子既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更是一种情感和诗意。品尝粽子,不仅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更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品尝粽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们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精神的不断发扬。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三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节。下午,我刚回到家,就见妈妈与奶奶专心致志地包着粽子,只见奶奶手中拿着粽叶,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枣,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觉得又有趣,有简单,于是就走上前去说道:“我也来包粽子好吗?”奶奶和妈妈爽口地答应了.我也学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拿来粽叶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来的就是没有妈妈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连卷了好几次,终于卷出了一个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形状,可拿来与奶奶和妈妈的一对比,哎呀,还是别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了.”当我放上米时,米好似一个个顽皮小孩从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来,我倒了半天见米还不满,才发现我的棕叶有一个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妈妈放米的时候,米好像一个个乖娃娃,随妈妈奶奶任意摆布,妈妈见了,说:“这样的'粽叶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做得很精细,很细心,尽量满足妈妈对我的要求,几分钟后,我欢呼起来:“哦,成功咯!”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粽叶。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顽皮娃娃那样,而是乖乖的躺在它们的“小家园”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来了,我左一片叶子,右一片叶子,把米遮拢,尽量不撒到外面,可是还有一些米像娃娃还没有玩够似的,又跑了出来,无奈,我只好不管撒出来的米了,继续包我的粽子.为了不在让米再次撒出来,我又多用了一片粽叶当做“外衣”捆上线,一个怪怪的粽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是进我最大的努力包出来的,我也非常满意,奶奶和妈妈见了还夸我做地不错呢,我听了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粽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来,觉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来肯定香。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真有趣啊!千万不要抄!!!!!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四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式食品,由糯米、肉类、咸蛋等多种配料制成,包裹在竹叶中熬制而成。粽子不仅是传统的中国节日食品,还是作为普通家庭日常食品的一种选择。在中国,不论城市或农村,粽子都是家庭聚会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
第二段:学会包粽子
手工制作粽子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活儿,要预备完好的竹叶、糯米、五花肉、瘦肉等配料,还要知道如何包裹和蒸制粽子。我在家学习了如何制作粽子,经过了多次的实践,我才能够掌握包粽子的技巧,包出形状美观、口感鲜美的粽子。
第三段:文化价值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亦是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一种食材之一。从包粽子的环节入手,我们可以了解到包粽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点。例如,包粽子需要很多人一起协作,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凝聚在一起的精神,这种文化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第四段:粽子的美味
粽子熬制时的独特香味,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这一体验是由于粽子的特殊熬制过程而形成的。其次,粽子的味道概况令人陶醉,咸而不腻、甜而不腻,色香味俱佳。无论是甜口味还是咸口味,都能带来巨大的食欲体验。
第五段:给予你的启示
制作粽子不仅仅可以带来美食享受,还可以带来非常重要的启示。学习制作粽子可以增加我们的耐心,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另外,掌握制作美味粽子的技巧可以带来成功的满足感。我们在尝试和制作粽子过程中可以丰富自我的知识,探索自我的能力和发掘自己的美好之处。
总之,制作粽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粽子也为我们带来了美味,增加了生活乐趣。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五
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但不过今年的端午节我过得很特别。
我和奶奶等天黑了再去包粽子。夜幕降临了,弯弯的月儿,像是金色的小船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银亮的繁星,像是睁开了明净的笑眼,在高高的天幕上眨动。家家户户都在院里忙着——包粽子。我依偎在奶奶身旁,学着包粽子。
奶奶真会包粽子。她用汤匙在盆子里挖了些糯米,用手把粽叶卷好,将糯米倒进去,然后用五彩线系好,把包好的粽子连成一串。奶奶包的粽子真好看,像羊角形的叫“三角粽”。各式各样,有趣极了。
我包着粽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就问:“奶奶,为什么要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包粽子呢?”奶奶笑着回答说:“包粽子还有一段故事呢!”“奶奶,那您给我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我恳求地说。“好吧!”奶奶摘下老花眼镜,摸着我的头说。我双手托着下巴,睁大眼睛听奶奶讲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诗屈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对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楚怀王听信谗言,反而疏远了她。公园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攻破,屈原悲愤交加,于这一年五月初恨投江,以身殉职。消息传出后,汩罗江岸边的人们争先恐后驾着渔船打捞他的尸体。有的人鱼儿、虾儿伤害了屈原,纷纷从家里带来了米饭,“莫伤忠良,莫咬屈原”。后来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采了粽野,包着肉、饭、枣等,做成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
奶奶的故事讲完了,我想了很多很多。屈原忧国忧民,为国家着想。我们要像屈原学习他那种爱国主义精神。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六
盐。泡了四天以后,就可以拿起来了。我们又拿来了粽叶,放在水里洗干净。接着就要开始准备配料了。我们首先把三层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样子,再把它洗干净。放在锅里,加上一小勺盐、一小勺酱油、两小勺白砂糖、半包五香粉、一勺味精、和一些水。然后焖上十五分钟,把肉捞起来,放在盘子里,闷红烧肉这个项目就大功告成了。
接着,就开始要来炒香菇、鹌鹑蛋、虾米、干贝、和鲍鱼了。我们先把每朵洗好的香菇都切成四小块,再把虾米、干贝、鹌鹑蛋洗干净,然后把鲍鱼都切对半。然后,把这些东西都放在锅里,加上一些油、两勺盐、三大勺卤肉汁。下去炒就可以了。
最后,就要来炒米了。我们把米放在锅里,加上四勺卤肉汁、半包五香粉、四勺盐、和两勺味精。精心地炒。把米炒熟以后,就可以了。
看,桌上摆着q黏清香的糯米、弹牙汁甜的红烧肉、卤香浓郁的香菇、又q又香的鹌鹑蛋、香香脆脆的虾米、新鲜的鲍鱼、和营养的干贝。
最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先拿两个粽叶,把两个粽叶重叠在一起,做成一个像酒杯一样的形状。在里面放一点点米,一块肉、一个鹌鹑蛋、一只虾米、一个香菇、一块鲍鱼、一颗干贝、再加上满满的糯米。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这样我们连续做了三十几个粽子。做好了以后,就用绳子绑起来,绑成一串一串的,放在压力锅里,水煮五十分钟,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觉得那粽子无比的好吃。因为里面包含着我的汗水。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七
我喜欢吃可口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连包粽子的过程也全然不知,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一有粽子,我就吃个精光。姑妈看了,总是说就知道吃,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要拜师学艺——包粽子。我头一回这么专心致志!我乖乖地在姑妈身旁耳染目睹,看了看这包粽子根本难不住我吧。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能包得漂亮而结实真的`非常不容易。
姑妈瞧我这么认真。让我动手包粽子,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姑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鲜嫩的猪肉,再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儒米宝宝溜走。我得意极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十分生气哦!姑妈看了,说遇到事情要有恒心,要有耐心,方法。姑妈来替你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我接过长长的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姑妈的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吃奶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味道就是不一样,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十分高兴。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八
粽子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参加过几次粽子节的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文化内涵。在这拥有丰富历史背景和美食文化的节日中,我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粽子,也感受到了乡土风情的浓厚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深化,并且培养了对家乡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第一段:粽子节的来历和意义
粽子节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们为了阻止屈原的尸体被江水吞噬,纷纷包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再吃屈原了。此后,每逢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重温这一古老的传统,制作粽子,举办庆祝活动。粽子节代表了家人团聚、爱国心、传统文化等多重意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第二段:品尝美味的粽子
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中的代表之一,它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和口味。在粽子节,我有幸品尝到了各种不同风味的粽子,有咸的、甜的、肉馅的、豆沙馅的等等。每一颗粽子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在家乡的粽子节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亲朴的乡土风情,那些精心制作的粽子不仅口感美味,还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社区的凝聚力。
第三段:参与粽子节的庆祝活动
除了品尝美食,粽子节还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赛龙舟了。赛龙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竞技项目,每年的粽子节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赛龙舟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赛龙舟不仅考验着参赛选手的力量和技巧,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观赏乐趣。此外,粽子节还有舞龙、舞狮、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各种传统音乐和舞蹈的演出,给节日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第四段: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参与粽子节的庆祝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个节日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感受到了尊重传统的态度,领悟到了传承和发展的意义。而且,粽子节还是一个人们亲近自然、互相交流和分享的机会,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制作粽子,都需要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这也培养了人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五段:培养对家乡传统节日的热爱
通过参与粽子节的庆祝活动,我对家乡的传统节日培养起了热爱之情。每逢粽子节到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家人一起制作美味的粽子,感受亲情的温暖;我也会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也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总结
粽子节是一次让我收获满满的盛会。在这个节日中,我品尝美味的粽子,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乡土风情,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培养起了对家乡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粽子节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民族和传统价值观,它是一个展示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和窗口。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九
我到外公家玩。当我做完作业后,只看到妈妈正在包粽子。我对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就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
粽子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民都会包制、品尝美味的粽子,庆祝端午节。作为一个中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粽子节的乐趣和文化内涵,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粽子节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这个节日里,各家各户都在忙碌着包制粽子,准备食材、粽叶和浆糊等。包粽子是一项复杂而有技巧的工艺活动,不仅要掌握包粽子的手法,还要注意粽子的口感和馅料的质量。这一套流程代代相传,在传统中融入了独特的技艺和智慧。每当打开蒸笼,闻到粽子的香味时,我感到自豪和喜悦,因为我参与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次,粽子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粽子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市场上的粽子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北方的大肉粽,南方的糯米粽,还有各种口味的素粽和咸粽,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口味的人们的需求。吃粽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满足,更是一种对美味的追求和享受。通过品尝各种粽子,我发现每一种粽子都有着特殊的味道和特色,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口感和快乐。
此外,粽子节也是人们团聚的时刻。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粽子节活动,亲友们聚在一起包制、煮熟、品尝粽子。这种团聚的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情、友情的感受。在我家,粽子节是我们一家人最忙碌、最开心的时候。爸爸妈妈教我认识、包制粽子,我跟着他们的节奏忙碌着,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而在学校,老师组织我们一起包制粽子,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我们一起学习手艺,一起分享快乐。这样的团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乐观。
最后,粽子节教会了我珍惜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粽子节,我明白了传统节日和传统食品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是我们民族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使者。我们应该尊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保持活力与魅力。只有珍惜传统,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粽子节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思考。它的传统文化氛围、对美食的热爱、人们团聚的时刻以及珍惜传统的重要性,都给了我深深的感受。我会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认识、体验和喜爱这个传统节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周一,我们班上综合实践课,课题就是——包粽子。但由于上周五没有把准备这事布置为作业,许多人没带材料,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人家不算很失败的包粽子的过程与老师的讲解,我想:包粽子不算很难嘛!于是我盼着下午放学。
总算回家了。吃过晚餐,我被告知——包粽子用的米至少要泡12小时,而不泡会使煮出的粽子不好吃。我只好开始包“假”粽子。
一开始,我把粽叶半重叠到一起,再从粽叶约三分之二处定为盛米的漏斗形的中心处的一个角,再卷出漏斗形……等等,剩下的那一半是一个还是两个(多出的是粽叶的另一端)?幸亏一旁的妈妈指点才知道是一个。我怎么卷也没法把它弄到一边,只能蒙混过关。
开始填米了。这是很简单,但米还是不听话,顺着粽叶滑走了。我把米填至三分之一,要放枣了,却又被告知枣没了,我只好无奈地把米填满。
要把剩下的那半粽子扣过来时,叶子却变窄了,盖不住两角。一样没有任何办法。我刚想向妈妈请求帮助,可她却说:“这根本不合格嘛!”说完,就把我即将诞生的“杰作”毁了。
我不甘心,又做了一次。那些问题其实丝毫没有消失,只不过比上次好了点。缠绳子时,妈妈告诉我其实怎么缠都能够,只要缠牢粽叶就行。然而我要打结时,两根绳子却无法“会合”,即使勉强凑在一起,线的细小也使我打不了结。妈妈又开始指导我说:“当初缠的时候要留一段儿(绳子),缠完了就好‘会合’了。”说完后,就给我的像那种长的直角三角板一样的粽子系了个活扣,又把这“处女作”毁了。
包好之后,要把粽子上锅蒸1小时(高压锅40分钟),但现在包的是“假”粽子,又被毁了,我只得望“熟”兴叹。不过,我并不失望,因为——我实践了。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每逢端午节,无数家庭都会亲手制作粽子,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节日气氛。我从小就喜欢吃粽子,家人制作粽子的味道和情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多年来制作粽子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
制作粽子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准备好米、糯米、肉、蛋黄、蘑菇、咸蛋黄、花生等材料。其次,需要将糯米提前浸泡,肉也要提前处理好,花生去壳,蘑菇清洗干净等等。最后,需要准备好竹叶和铁丝,以及线等工具。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顺利制作出美味的粽子。
第三段:制作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粽子的包裹和绑扎。首先,把竹叶用沸水烫软,再饲上适量的糯米和肉,再加入各种配料,如蛋黄、蘑菇、花生等,然后将其用竹叶包裹好,并用铁丝或绳子将其绑扎紧。接着,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煮至熟透。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精心地操作,不能马虎,否则会影响粽子的口感和储存期。
第四段:口感体验
做完粽子,当然要品尝一下,感受一下它的口感。层层叠叠的竹叶中藏着包裹米和各式配料的香甜粘稠的糯米饭,特别是咸蛋黄让口味更丰富。在煮的时候,粽子充分吸收了各种佐料和卤味,鲜味十足。而且,粽子的口感非常独特,因为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粽子口味和做法,所以吃不同风味的粽子也是一种乐趣。
第五段:结尾
细品每个口感丰富的口感,就像细品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需要耐心体味才能体会其中的不同。而制作粽子,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耐心和细心的心,更需要的是一份感恩之心。感恩这个土地和祖先留下来的各种美食,感恩家人和朋友,这样的一个节日也必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财富。所以,每一个粽子,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份爱和传承。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节日。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我今年也亲手包了粽子,深深地感受到了包粽子的乐趣和意义。通过这次体验,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包粽子需要有耐心和技巧。我发现包粽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粽子的包法复杂而繁琐,需要从粽子叶的选取、洗净,到糯米和馅料的准备,再到包粽子的细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和技巧。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反复摸索,尝试着不同的方法和手势,才最终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我意识到,耐心和细心是包粽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其次,包粽子是一种与亲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包粽子是一项需要家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我包粽子的过程中,家人在一旁给予我指导和鼓励。母亲教我如何选取粽子叶,姐姐教我如何包粽子,父亲则帮我准备馅料。通过这一过程,我与家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我意识到包粽子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与家人共同参与、分享和快乐的过程。
再次,包粽子的过程也是一次创意的发挥。包粽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还有着不同的包粽子方式和馅料选择。在包粽子过程中,我根据家人的喜好和口味,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意。我尝试了不同的馅料和包粽子的手法,最终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粽子。这种创意的发挥使我感受到粽子文化的多样性和包粽子的乐趣。
另外,包粽子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包粽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包粽子,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学习到了关于粽子的起源与发展、传统的包粽子方式、粽子的寓意等一系列知识。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使我对粽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最后,包粽子更重要的是品味其中的快乐和团聚之情。包粽子的过程虽然需要时间和劳动,但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体会到了快乐和团聚的意义。当我包好一只只饱满的粽子时,看着家人满意的笑容,我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和欢乐。而当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时,更是感受到了团聚的温暖和幸福。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好体验。
总的来说,通过包粽子的经历,我获得了耐心和技巧,感受到了与亲人共同参与的快乐,发挥了自己的创意,传承了传统文化,品味了团聚和快乐的意义。包粽子是一种美好的传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思考和感受人生的方式。我相信,未来的端午节,我仍然会选择包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和深意。
粽子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按照传统习俗,端午节要吃粽子。我吃过很多粽子,但从来不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今天妈妈准备了一些材料,要在家包粽子,我可高兴了,我心中的谜可以揭开啦。
上午九点妈妈开始包粽子了。我想包,但我不会,我只有看妈妈包的份了。只见妈妈先用棕叶围成一个圆锥形,再用事先就泡了很长时间的糯米给填满,然后再用棕叶把口给封上,最后再用一根白色的长线把棕叶固定住并且系上。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的心也痒痒了,便提出我也要包。妈妈先让我讲端午节是纪念谁的,为什么要包粽子等等,然后才允许我包。她一一告诉我包粽子的步骤和要领,我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做,但实际包出来的一点也不好看,我感到很沮丧。妈妈说:“没关系,第一次能包这样就不错了。”但我还是不满意。这时爸爸走过来,看到我包的丑粽子,嘴都快笑歪了。我本来就生气,现在又受到爸爸的嘲笑,我举起粽子,冲爸爸嚷道:“笑什么笑,你认为好包吗?你包个试试,说不定还不如我包的呢。”这时粽子里的糯米却不争气地像小雨点似的漏下来。我难过得差点哭出来。妈妈说:“做什么都要一步步来,看着我,我包一步,你包一步,保管比前面包得好。”我平静下来,耐心地跟妈妈学。我包了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像样了,爸爸也情不自禁地夸起我来,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今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感到格外的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4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