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6 10:44:02
最新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汇总14篇)
时间:2023-12-26 10:44:02     小编:紫衣梦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年级七班的_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同学们,当你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时;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时;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你是否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呢?你是否会想起那些勇敢坚强的抗战英雄们呢?黄继光、王二小,还有我们山西文水的女英雄刘胡兰。

1947年,由于叛徒出卖,15岁的刘胡兰被捕了。敌人逼她说出同志们的下落,凶狠地说:“不说就铡死你。”刘胡兰回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她从容的躺在砸刀下,英勇就义。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___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五岁,还是向爸爸妈妈撒娇的年纪,但是,为了祖国的解放,刘胡兰献出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啊!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19,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翻阅这一百年来共产党历史事迹,无不动人心魄,其中让我最为震撼的就是堪称“奇迹”的长征。

长征,是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两年里红军们一边要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一边要面对路途中极端恶劣的环境、气候,弹药不足、食物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大军依然坚持翻越了蜿蜒曲折的五岭、险峻的乌蒙山,渡过江面宽阔,水急浪大的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走过积水淤黑、泥泞不堪、鸟兽绝迹、人烟荒芜的草地。全程两万五千里,历尽艰险,去时8万多人,最后只剩下3万余人。

作为共产党中央领导人,他坚持与战士们一同行军,不搞特殊,而且还特别体恤战士们,自己的行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给负责搬运的战士增加负担。此外他还要研究敌情、指导红军干部、处理公务、还给战士们做宣传,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长期操劳,又只吃野菜和青稞,营养跟不上,周恩来终于病倒了。然而即使躺在担架上,周恩来仍然坚持商量红军的作战计划。

在过草地的途中,有一次医疗人员为周恩来煮了一小碗稀饭,不料却被周恩来严厉地拒绝:“你们不知道部队的人都在吃什么吗?!”尽管医疗人员一再劝说,他只说了一句:“我们是革命的队伍,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最终还是没有吃下稀饭。

周恩来坚强的意志和行动鼓舞着大家,以身作则的精神激励着大家,人人平等的信念感动着大家,红军上下一心,终于粉碎了敌军的阴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看了共产党革命前辈们在长征中的事迹,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同时还要学习革命前辈们排除万难都要向前走的精神,在碰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不”,坚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一步一个脚印,朝我们的目标迈进。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大家!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四

大家好!我是___班的___。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

“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

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

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

定能征服大雪山„„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五

今天我所讲的故事是《秋瑾》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她就是我国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

秋瑾祖籍浙江省绍兴市,秋家思想开明,这使得作为女孩子的秋瑾在当时的社会也能同兄长般上私塾。经过几年文化知识的滋养,秋瑾在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的同时,也渐渐拥有了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和独立的个性,她曾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做到了,她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沙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在那个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秋瑾这样的做法是一件出格的事,但她却不以为然,她崇尚自由,男女平等,面对别人的指责,她反而越挫越勇。

婚后的秋瑾在跟随丈夫任职北京的期间,因为目睹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她愤然参加革命前往日本留学,决定以实际行动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秋瑾回国后,将满腔的爱国热忱扑在了教育事业上,先后在浙江上海等地创办了多所公学,为了推翻封建官僚阶级统治,使广大中国妇女从封建压迫中解放,秋瑾同当时的革命党人秘密组织各种集会、筹办报刊、兴办女学,为辛亥革命能够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推动民族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享受革命胜利的果实总是甜美的,然而革命胜利的过程却是残酷的,1907年7月,秋瑾与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锡麟等人暗中计划的起义失败,原本徐锡麟被捕后,秋瑾可以一走了之,但秋瑾去哪儿都没有去,她决定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7月中旬,清军逮捕了秋瑾,在写下“秋风秋景愁煞人”的供词后,秋瑾英勇就义。

纵观秋瑾的一生是短暂又热烈的,她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动和思索,如今秋瑾的后代散落各地,但秋瑾的精神浇灌着她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坚强的生根发芽。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六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可爱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雨来的的家住在还乡河上的芦花村,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雨来送进了夜校,雨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我的祖国。"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来一个人,他趴在炕上看书,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刚要往外跑,进来一个人,原先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先地方。你就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雨来使尽气力,最终把缸挪回到原地。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抓住了雨来。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假装温和地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扁鼻子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那个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用力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使劲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的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我的祖国。"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大家都说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大家来到还乡河边,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先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虽然年纪小,却十分痛恨鬼子,进取帮忙八路军抗战,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要永远记着他,学习他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七

讲红色故事、做强国少年!今天我要讲一个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抗战爆发后,云周西村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小延安”,刘胡兰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政策。

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

六个民兵。敌人指着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毛泽东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亲笔写了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8月1日刘胡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身为中国人,我们要时刻铭记先辈的教导,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篇章。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九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仅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央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在党史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生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是无数个像刘胡兰一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所有为新中国英勇奋战,献出生命的英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十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十一

看红色经典,讲英雄故事,说起英雄,我最先想起的是邱少云,对于邱少云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但我还是要讲一讲。

1951年3月,邱少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

10月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人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10月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直至壮烈牺牲。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有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这里还展示着一块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在烈士的胸口。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除了邱少云,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英雄。虽然我们不用像他们一样奔赴战场,但我们应该学习“对党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少云精神。

革命先烈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难险阻、爱国爱党爱家。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新青年,应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将他们的精神继承发扬,不忘初心和使命,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十二

闻名中外的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在这个黑暗魔窟里,有一位爱唱歌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钟袁平。铁牢里处处弥漫着白色恐怖,如何在这方寸之间开展斗争?钟袁平把歌声作为战斗武器,每天早晚队伍集合,或是劳役、休息的时刻,钟袁平都会出来指挥大家唱歌,唱得最多的就是这首《黎明》——铁蹄,踏不碎仇恨的心!海水,洗不清祖国的悲愤!按住遍体鳞伤,挺起铁的胸,我们走向大地的黎明。这首高亢激越的战歌,几乎成了集中营里斗争的主题曲。这些歌声成为了革命志士抚平伤痛的精神药剂,也为他们坚持开展革命斗争凝聚起信仰的力量。

因为在监狱中积极参加斗争活动,钟袁平被国民党划定为“顽固分子”,对他进行了更加非人的严刑拷打。有一次,钟袁平被罚站铁刺笼,四周钉满的铁丝刺得他皮破血流,忍受着全身剧烈的疼痛,钟袁平愤怒地唱起了《渡长江》,战友们也山呼海啸地应和起来,声援这位坚强的战友。

1942年5月25日,钟袁平同志在参加茅家岭夺枪暴动时,被国民党特务重新抓了回来,惨遭活埋,临刑前的一个晚上,他独自地坐在狱中,唱起了他那首一生中最爱的《夜半歌声》——在这漫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这是钟袁平最后唱的一支歌,也是最后一次向党表达心迹。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身陷囹圄却依然保持乐观,在漫长的黑夜里用歌声鼓舞斗志,用歌声凝聚力量。这些生命之歌,带着无数革命志士坚韧不拔,一心向党的精神,变成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铁牢的黑暗,走向胜利的黎明!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十三

1937年中秋刚过,黑龙江大地上就下了一场半人深的大雪。侵华日军趁天寒地冻,调动10多万大军,切断了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在外作战部队的联系,想把缺少过冬棉衣和粮食的抗日战士冻死饿死在山上。

总指挥部决定派一支小部队到依兰县城去,找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筹划些粮食、棉花和布匹,运回根据地;可是,这样重要和危险的任务由谁来领导完成呢?首长把眼光落在了16岁的姜墨林身上。

姜墨林出生在牡丹江西岸一户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十三岁就进抗日联军部队,成为一名正式的抗联战士。他人虽小,却十分机灵、胆大,组织上经常派他到敌人眼皮底下传书送信,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连日本鬼子和汉_都知道他的名字,可就是没抓到他。因为他肯动脑子,作战勇敢,很快就担任了小队长。这次首长又把任务交给了他,他心里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姜墨林带着一小队骑兵来到依兰县城外,他让大家把马和爬犁隐藏好,自己换了一身脏衣服,然后背起一条破麻袋,里面装上又脏又臭的黄豆,把两万块买货的钱藏在里面,大摇大摆地朝城门走去。

把守城门的日本兵见来了个小孩,上前盘查。姜墨林抓一把黄豆给他们看,说:“马料的卖!”日本兵闻到一股酸臭味,赶忙捂着鼻子,甩手让他过去了。

姜墨林进城后顺利地找到了地下党的同志,说明了来意。地下党组织决定通过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购买物品。姜墨林留下钱就出城等候。

城里的群众很快把物品置办齐了,他们用各种办法,偷偷把物品运出城外,交给姜墨林小分队。地下党还派出游击队护送运输小分队赶回驻地。

运输小分队装好爬犁刚出发不久,敌人就发现了,立刻派出马队追击。姜墨林打发其他运输队员争分夺秒赶回营地,自己留下来和游击队一起伏击敌人。

不一会儿,敌人的几百名骑兵迫上来了。姜墨林嘱咐大家:“沉住气!我们要缠住敌人,保证运输队返回营地!”

敌人在埋伏圈里遭到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姜墨林率领战士激战了两个多小时,为运输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天黑以后,他下令撤出战斗,去追赶运输队。第二天,运输队满载着越冬物品,与总指挥部派来的接应部队汇合了。

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拉着姜墨林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得胜归来,这是一个奇迹!全军的同志们感谢你们!”

中国共产党,多么神圣而伟大的字眼,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大家有什么感想?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请持续关注美德网。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十四

在八一馆展厅的众多展品中,有一条已经褪色的毛毯。这条毛毯的主人正是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的指派秘密到达南昌领导起义,并就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周密部署。

起义期间,周恩来夜以继日地工作。8月1日凌晨,起义成功打响并占领南昌城。周恩来任革命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参谋团成员。起义胜利后,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失利。此时,心力交瘁的周恩来病倒了,他患上了严重的疟疾,白天高烧达40摄氏度,夜晚又冷得瑟瑟发抖,只靠一条薄薄的毛毯保暖。

在流沙镇,周恩来抱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流沙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结了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坚决表示:“我要到海陆丰去插起苏维埃的红旗!”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保存党的干部,决定解散组织。党政军领导干部离开部队,由出海口分赴香港或上海,分散到各省去领导斗争。会后,叶挺、聂荣臻守护着生病的周恩来。当时,他的病情已十分严重,连粥都喝不下,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有时神志不清,还喊着:“冲啊!冲啊!”本站而由于部队被打散,留在他身边的叶挺、聂荣臻等既不会说当地话也对当地的路不熟,几个人只有一支小手枪,情况危急。后巧遇当地共产党员杨石魂,在其带领下到达甲子港,准备由甲子港出海去香港。然而,由于甲子港周围敌情严重,为了安全,杨石魂又写信给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由他将周恩来等人接回家中,由其父亲照料,还请来大塘村老中医卢阔为周恩来治病。后遇国民党武装搜村,周恩来等人被转移到南塘圩农民郑阿仲家中,周恩来病情好转后即由甲子港乘船经香港转赴上海等地。周恩来在南塘区委兰湖村的郑阿仲家里,共住了3天。

在郑阿仲一家的细心照料下,周恩来的病情逐渐得到了缓解,他十分感激郑家人对他的照料。临别前,周恩来与郑家人道别,见郑家一贫如洗,郑母用麻包袋作被子,而时已深秋,早晚冷风袭人,便将随身携带的那条毛毯赠予她,以表谢意,并鼓励郑阿仲努力做好革命工作。

如今,岁月磨去了毛毯表面的光泽,而周恩来赠送毛毯的故事还为老百姓津津乐道。1957年,郑家将这条毛毯捐献给陆丰县革命纪念馆。而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毛毯进行复制用于陈列展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4585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