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湖的散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2 06:58:03
2023年西湖的散文(精选10篇)
时间:2023-12-22 06:58:03     小编:纸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湖的散文篇一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这是古今许多游人品游西湖的感慨。

而我在一个“晴方艳潋”的秋日黄昏来亲近这江南绝佳的一泓碧水,却领略到另一番情致。

其时,白灼的阳光变得温婉柔和,如织的游人渐渐退潮,嘈杂喧嚣归于宁静。西湖悠然呈现出一派空灵虚渺的意境。置身其中,使人产生一种“半梦半醒”的飘忽感,很是怡神。

此刻,夕阳正寸寸西坠。那日头白日里泼辣得让人不敢直视,眼下却一如羞赧的新嫁娘,满面彤红润亮,娇艳至极。夕照下的雷峰塔,耸立在山峦上一簇茂林修木之中。彩铜雕铸的巍峨塔身和八角塔顶,在暮色里交相辉映出靛青、褐黄、赤金、古紫等各色异彩,把一座人造的宝塔闪烁成诱人的仙楼琼阁!

黄昏中的斜阳以它的神来之笔,在湖面上抹出一道长长的朱红色光练。那光练随着水波的摇曳浮光跃金,将色彩向四周渲染。悄无声息中,浩浩湖面全被浸润了一抹若有若无、时明时暗的胭脂色。

那绵延6里、横贯湖面的苏堤,披拂的垂柳、虬曲的桃树、繁茂的香樟在深秋里交织成一条黛绿色的长龙,静卧堤岸。逆光看去,“龙”身光斑闪闪,犹如镶了无数的金鳞甲片。那“青龙”油然平添了几多神威,似乎抖擞了精神,要跃然入水去!

湖中央的三潭映月岛,本来是赏月的佳境。但在夕照之下,也炫出另一派风景:水中三座石塔的每一个小圆孔,这时都成了夕辉的通道,一任其流光溢彩。塔身内那本应在中秋月夜由船工点亮的烛灯,此时似乎也经不住夕光的挑逗,自燃一般折射出一团团橙红色的光晕。

西湖的散文篇二

曾对,我无数在文字中搜索关于你的只言片语,在脑海中描摩你水草丰美的形象。

七月,火一样红的日子,我穿梭在湖边,你用美丽放大了我的瞳孔,红莲朵朵,千般柔依,含情脉脉。

此刻,我脑海中划过你的影子,拉长了记忆。你在船头,我在船尾,像极了白素贞与许仙。

千年的爱情故事呵!刺痛我的心脉。我站在风中回味无数,情感沸腾不已,向往爱情。

天边的云彩,将塔影镌刻在心海深处,血红的夕阳将我的'眷恋拉得无比瘦长。我无言地注视着那只远飞的乌鸦,虽然远在天边,却分明带着沉静的忧伤,还没来得急仔细看,它一下便离开我的视线。

夜色里,我的迷恋越来越深,所有的情感都辗转反复,沉浸在西湖的美景里,迷失在西湖的梦里,不能自拔。

看到雷峰塔,仿佛又回到那段古老的爱情故事里,不知白素贞孱弱的躯体,是如何熬过千年的风霜和寂寞。

我不敢靠近,只能站在远处仰望,我怕在靠近的脚步里,情感再次迷失。

我想我是属于雷峰塔的,愿化作塔边的松柏,用一颗心守侯,坚持与固守,兀自喜欢。

我想我是属于雷峰塔的,愿化着塔尖上的那只小鸟,用心聆听千年的爱情故事,在与爱的对话中,丰满灵魂。

从此,我在心中找到那寸属于自己的爱情圣地,我在塔下,独自行吟。

一座断桥,为何让我如此眷恋。

我与断桥相互痴情凝视,任凭南来北往的腔调扰乱我的灵感,我还是很小心将自己放进角落。

我是凡人,无法穿越千年的时光,难道与白素贞在断桥边相遇的许仙,是今生的我么?我不敢断定,但我的行囊中,装满了关于他们的诗句。

雪,飘成一幅完美的画,定格了我的思绪。

或许,生生世世,我都一直在断桥边等待,最终,幻化成一片雪花。

西湖的散文篇三

我与西湖再次相见,的确出乎意料之外,更何况与第一次相见,仅隔三年。而我确信定会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又可以见到西湖了,怎能抑制住满怀喜悦?

一、登塔观景

第一次来西湖,留下许多遗憾,首推没登雷峰塔观西湖全景。没想到,此行先满足了这一心愿,真像是冥冥中有神灵荫庇似的。

雷峰塔,是建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佛塔,远借西湖,近借古刹;朝借钟声,暮借夕阳,水光声色俱全,可惜在上世纪代轰然倒塌了。

眼前这座新塔,是世纪初在原址上修建的遗址文物保护罩与塔结合一体的风景名胜建筑。这座新塔,既让雷峰夕照再现,又保留了文物。走进塔里,可见倒掉的雷锋塔原貌;登上高塔,可赏西湖美景,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创意。

那倒掉的雷峰塔,安卧在文物保护罩中。那与雷峰塔相关的故事,也尘封在里面。告别倒掉的雷峰塔,坐电梯到顶层观景台。毕竟是七级高塔,远离了地面酷热,却也凉风习习。西湖胜景,尽收眼底。

掩映在苍翠古木中的净慈寺禅房上的青瓦,庭院中的碧树、绿草和被天空漂染了的蓝湖融为一体,更添西湖的神秘、梦幻色彩。再放眼望去,西岸和北岸的远山,给恰似一面大镜子的蓝湖,镶上了半圈秀美的绿花边。垂柳依依的苏堤,如一条绿丝巾,系在内、外湖之间。那苏堤上的六孔虹桥,就像是丝巾上镶嵌着的六颗明珠,使西湖更显清雅、飘逸、灵秀。正前方三个大一点的,绿意盎然的湖中岛,又仿佛是平静如砥的蓝镜上,镶嵌着的绿宝石,阳光下熠熠生辉。

位于西湖北岸,与雷峰塔遥相呼应的保m塔,如秀美的女子,在湖光山色中,梳妆打扮。

在雷峰塔东面,高耸的楼房,矗立于湖畔绿荫之外。在这些绿荫里,有柳浪闻莺处;在这些高楼里,也有齐老师那被出卖的柳浪阁。这些绿荫,又像是在这些高楼大厦与西湖之间插上的绿屏风,而这屏风上的风景,自然是四季各不相同。使这古老秀美的湖光山色,与现代建筑隔而不离,合二为一,相映成趣。

环绕观景台眺望,背向西湖的一角依旧是山。西湖的美,在于湖光山色、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

登塔望远,并非只有这一次。最早的一次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雁塔下校园里读书时。周末常常踏着咯噔作响的木楼梯,登上同样是七层高的佛塔,从四周敞开的拱券门洞里观景。北面可以望见雁塔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还有路两边不是很高的房屋。东面可以望见大雁塔盆景园,西面是一片苗圃。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四时农作物不同,风景亦不同。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麦田,让人如置身草原般视野开阔,倘若天气晴朗,还能望见终南山呢;夏天金色的麦浪,如镀上佛光般,在微风中奔涌、欢歌;秋天,那腰佩红缨,头戴白花的玉米杆织成的青纱帐,在远方与天幕对接。冬天四面皑皑白雪,远远望去,大雁塔如在白色原野上耸立的擎天柱,而站在塔上,则像是置身童话世界。

如今大雁塔周围环境,早变了模样。塔北面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建有遐迩闻名的音乐喷泉,成为古城西安的一大景观,可广场之外,高楼林立,那广场若是在七层高塔上相望,也只不过是塔与高楼之间的一小片平地,让彼此都能得到片刻喘息。而其他三面,登塔所见,满眼皆是高楼了。当年为唐玄奘存放从印度带回经籍而修建的高塔,已被繁华的城市风光套牢。不过话又说回来,唐玄奘当年去西天取经,不也是想让唐朝更加昌盛?可林立的高楼,也未必是昌盛的唯一标准。来西湖前,才看过大雁塔,远远望见塔顶上维修的脚手架,也欣赏了音乐喷泉表演,最让我惊奇的还是霓虹灯下,广场上那满树雪白的.,如星辰般耀眼的银杏果。

登上遗址文化保护塔――用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雷峰塔看西湖,不由得慨叹:古老山水,与现代建筑能够如此融合,今天的西湖,已经是很难得了。

民族文化,继往开来,西湖算是个优秀的传承人。

二、泛舟西湖

三年前来西湖,夏雨如急弦密鼓,泛舟西湖的愿望也只好搁浅。这次刚走下雷峰塔,就得知要坐船游西湖,心中窃喜,此行仿佛专为弥补缺憾而来。

身处北方,登高山峻岭,也算寻常事。登塔望西湖,西湖全景在我眼中一一呈现,唯恐忘怀,竟在顶层观景台上,绕塔一周,从不同方向摄录全景。如果说这一过程,是远距离与西湖打招呼,那么,此时,坐上游船,泛舟西湖,则是近距离与西湖攀谈了。

游船的哗啦啦击水声,如婴孩的欢笑般,在平静的水面上,旋出无数明澈的笑靥。这些笑靥,在万道金光簇拥下,在鳞波间涌动、扩散着,西湖真如天堂般让人笑眯了眼。

船上的三位导游,用汉、英、意语向各自的团队介绍着西湖风景。西湖每天要接纳多少海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子啊!西湖,西湖,你承载了世人太多的向往、仰慕、爱恋、盛赞之情,西湖有幸!游西湖的我们也算有幸!

倾听着“哗哗”击水声,看鳞波在阳光下扩散着笑靥,西湖,我想对你说:今天,是我平生第一次投进你怀抱,亲近你。这些在你怀抱里划动的船只,就像是你伸出的无数矫健的臂膀,拥揽着喜爱你的世人,任他们的心灵在你怀抱里栖息,尽享你的温馨、和善;任他们的眼波,在你的肌肤上感光,尽享你的明澈、恬淡;任他们的手足,在你身躯上挥舞,尽享你的温柔、慈祥……他们都是你心中稚气未脱的孩童,你用万顷碧波迎接、悦纳、包容、滋养着他们。你这温婉、秀美的西子!让我如置身母亲怀抱般温暖。

这温暖,让我想起了家园里的那条从秦岭山上悠悠流出的小河,还有那一群戏水的白鹭。那一份自在惬意,四季不离不弃的白鹭最知晓。

泛舟阳光下的西湖,蓝天白云的倩影在粼粼波光里闪烁。云在飘,船在行,波在涌,眼在顾盼,耳在倾听,心在舒展。

泛舟西湖,如投身母亲怀抱般舒适,又做了一回孩童,圆了一次孩提时代就向往的畅游西湖梦。

三、环湖游览

三年前来西湖,因雨太大,只得匆匆返回。这一次,却因自由活动时间太短,也难尽兴。只好决定从脚下开始,沿着上次的路线,再环绕内湖一周。

湖水虽可以驱除酷热,可只有两小时停留,再热也要珍惜。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后人为表敬仰与怀念之情,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横贯西湖南北的一条长堤,由清理出的湖底淤泥堆积而成,是苏轼治理西湖的杰作。堤上分布的六孔桥,自南向北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此时我们就在苏堤的起点上,跨过映波桥,沿着夹岸垂柳遮蔽的林荫路,亲近西湖。这六孔桥,让平坦的堤坝有了起伏,让内外湖可以通航,也让我再次重温了苏轼治理西湖的不朽功勋。

苏堤景点众多,“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佳景。据说苏堤四时景色不同,晨昏各异,春最妩媚。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绿烟彩雾弥漫,馨香馥郁。只可惜这两次与西湖相见,都在盛夏。

走过苏堤用了1小时,跨过西冷桥,回望栖霞岭,向又一次错过的灵隐寺致意。再向前,告别来不及攀爬的孤山,还有那未曾看到的平湖秋月,踏上白居易“最爱”且“行不足”的“绿杨阴里”的“白沙堤”,不知不觉就已走上了断桥。上一次从这里经过,雨打荷叶声声急,这一次却是日照荷花分外艳。虽无缘欣赏冬季才有的断桥残雪景观,可断桥旁亭亭玉立的荷仙子,却也让我饱了眼福。在断桥处望保m塔,如一位沐浴着山光水色的恬静女子,她那清秀的眼眸,仿佛在与雷峰塔隔湖相望。

难忘的还有长桥。在电瓶车上看风景,跟走马观花没什么两样,幸运的是可从不同角度拍摄长桥。既拍下了长桥与远处山峦在夕阳下的逆光剪影,还拍下了长桥与雷峰塔在夕阳下顾盼的画面,更幸运的是画面上竟有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昔日梁祝生离死别,今日佳丽喜结良缘。这幅画面,还与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呼应。昔日传说中被法海镇压塔下的白娘子,在旧塔倒掉时就已获得了自由,新塔里包裹着的旧塔,就是这段传说的见证。

西湖,真是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我因童年时在乡村土戏台上,看《白蛇传》而向往西湖,又因用近一年时间评论齐老师长篇小说《谁出卖的西湖》而与西湖结缘,如今又以登塔、泛舟、环绕这三种不同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炎炎夏日里,亲近着西湖。三年前的亲近,让我确信,你不只是天下人的西湖,也是我的西湖。这一次的亲近,让我深深感到:西湖,你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者;你虽饱经风霜,却如慈母般洁净着世人心灵;你不只是一个湖泊,更是一幅流动着的历史画卷,描古绘今,与时俱进。

西湖,我心中的天堂!期盼着与你,在“浅草才能没马蹄”时,再次相见!

西湖的散文篇四

西湖,以柔媚的身姿与内涵吸引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也是令我心驰神往之地。今日终得一见,却迎来一场雨。雨中的西湖,虽然不见波光粼粼的美艳,却别有一番迷人的韵致。

出门的时候天便阴沉沉的,走到半路,终于忍不住落下雨滴,人们纷纷撑起雨伞,穿上雨衣。还有没有准备雨具的人,在雨下奔跑或者不得不在屋檐下停留避雨。雨逐渐下大了,但大雨并没有淋湿我一心与西湖相见的信念,我们冒着雨,踏过水湾,继续前进。

终于来到西湖,而雨一直下着,在湖面溅起水花,但西湖依然平静,一如既往碧波荡漾,敞开着胸怀接纳雨的到来,微笑着迎接每一位游客。而湖面虽然没有晴天那么灿烂,却也并没因为乌云笼罩阴雨连绵而黯然失色。湖面无限延展,那么辽阔,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岛屿在烟波浩渺之中若隐若现。“移舟泊烟渚”,撑船的人推着小船在湖中缓缓漂移,向着烟雾缭绕的小岛前进,船桨在湖面漾起一道道波纹,却也无从拾起“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绪,西湖只是多了几分含蓄的意境,宛若人间仙境。而那份云雾中的静谧,有着仙人的淡定与从容,西湖依旧承载着小渚和游走的小船。

下了船,雨开始收敛,我们来到湖边漫步。湖畔的柳树犹如浴女,婀娜多姿。“万条垂下绿丝绦”,细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楚楚动人。想起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逸致,感觉雨中在西湖湖畔行走,也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趣。

移步至长桥,见长桥旁边一头金牛静卧水中,矫首昂视,微笑地望着来往的人群。我们走过没有围栏的石板路,亲近一下湖水,又跨越拱桥,最后来到对岸。传说这长桥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之地,西湖多雨的天气,可能也因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曾用小提琴演奏过协奏曲《梁祝》,对整个故事的情绪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祝英台是自立自强的女人,女扮男装和男生一起读书写字,也就结识了梁山伯。两人携手漫步树林,倾听鸟儿的歌唱,感情在谈笑风生之中一步步加深,每一次离别都那么恋恋不舍。但这动人的爱情并没有获得家庭的祝福,祝英台激烈的抗争终究未果,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被许配给了马文才,面对这样悲惨的命运,祝英台选择了殉情。纵身跃入梁山伯坟墓的那一刻,她的表情却是微笑的,命运终究未能将这对鸳鸯拆散,而上天却成全他们化作比翼双飞的蝴蝶,飞出坟茔,翩绕缠绵。

最后我们来到白堤之上的断桥,断桥旁边莲叶片片,盛接着雨,偶有几朵荷花娉婷为出水芙蓉。而对岸雷峰塔依然屹立在那里,一层又一层,颜色古老,成为封建专制的象征。传说白素贞与许仙便是在断桥相逢。他们因为一场大雨相识,许仙为白素贞撑伞,他们一见钟情,在后来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感情日臻深刻。素贞虽为蛇精,却心地善良,和许仙一起开了家“保和堂”药店,治病救人。但是他们抢了法海的生意,令法海大为不悦。法海先擒了许仙,白素贞为了救出许仙而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煎熬,但她依然没有泯灭对爱情的信念,依然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最终被好姐妹小青救出,继续幸福地生活。她为爱情的隐忍与坚定感天动地,那种非凡的乐观与大度,多么像雨中的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和西施也有相似之处,都有着由内而外的美丽。沉鱼落雁的西施,命运也难由自己掌握,为了复国,卖身到吴王夫差身边。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离不开西施对吴王的引诱,让他无心朝政。西施却牺牲自己,将青春献给了一个灭亡自己国家的敌人,而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内心的纠结与折磨也许并非常人能够忍受。但是最终越国复兴了,西施也成为了英雄,最后得以与心爱的人一起远走高飞。四大美女虽然都有着悲惨的命运,但似乎西施的结局是最美好的。

女人相对男人来说是弱者,命运似乎更难由自己掌控。都说男人的心似海洋,肩膀宽阔,谁说女人就不能拥有宽宏的气度,不能自立自强,并成就自己的事业,进而帮助他人?面对命运的不公,女人也可以大度包容;面对荆棘丛生的逆境与坎坷,女人也可以乐观坚强。虽然夏日骄阳下的西湖拥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雨中的西湖却更加呈现出令人魂牵梦萦的独特魅力。

相信风雨过后,西湖会看见七彩的虹桥。

西湖的散文篇五

偶然,读到了宗璞的《西湖漫笔》。《西湖漫笔》主要讲述了西湖的景色,以绿和变为主要内容,读完之后不得不感叹西湖风光的美丽,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景象了。

西湖的绿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绿的自然、绿的洒脱、绿的野、绿的闲、绿的夺目绿其实没什么可稀奇的地方,可绿的不俗气、不重复,每个地方的绿都能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就是稀奇了。作者说,绿是生命的颜色。说的没错,在大自然当中出现最多的颜色莫过于绿了,所以说绿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大自然的象征。

西湖的荷叶十分有名。多少诗人拜在了她的.荷花裙下。作者说,杨柳很嫩,很亮,很鲜。但比起杨柳那弱不经风、惹人怜爱的模样,荷花要显得坚强、持重了许多。虽然两种植物的模样和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是想告诉人们那茁壮的生命力。

西湖也是四大传说之一的许仙和白娘子的相遇之地。西湖见证了他们传奇般伟大的爱情。也只有西湖这样的人间仙境才能配得上许仙和白娘子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

不知不觉中,这篇文章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了。我闭上双眼,感觉已经到了西湖,好像伸出双手就能触摸的到。我仿佛看见了苏堤和白堤。在这里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杨万里的`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幻想着能跟那些诗人一样,一起摇曳着小船感受着湖面的微风,顿时感到惬意不已。我缓缓的睁开双眼,有些舍不得,舍不得离开美丽多情的西湖,只想一辈子待在那儿,享受着诗情画意的生活。其实我很佩服宗璞,佩服他细心观察的心。

西湖的散文篇六

在杭州武林广场,我拦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坐稳,对司机师傅说一句:“到柳岸闻莺公园”。司机师傅先怔一下,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开车驶入主道。路上车多、也堵,路口还要等红灯,坐车时间长了,自然和司机师傅攀谈起来。

司机师傅是杭州本地人,大概四十多岁,普通话里掺杂着苏浙方言,大致也能听懂,聊过一阵儿,和他就熟络了。“知道吗?刚才你说错话了”司机师傅扭头看我一眼,一本正经的说,“刚上车,你说去柳岸闻莺,错了,应该是柳浪闻莺”。

司机师傅太较真儿,错一个字,能听得懂就行,我说“柳岸闻莺”,他不也没理解错误,走错方向吗?司机师傅看出我的不屑,接着说:“杭州十景,都是有来历的,每个景点名字,都是有讲究的,错一个字,意思就变了,意境也没了”。

这一字之差的丁点小事儿,我是不以为然,在司机师傅这里,成了必须及时纠正的谬误,没想到,来杭州第一天,就上了一课,纠正一直自认为无误的词汇。杭州出租车司机,更让人钦佩,对景点名称错一字,表现出来的不容忍和及时纠正,是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历史渊源的尊崇。

经历过这个插曲,身心稳定下来,随之即来的游览,自己也会带着谦恭的态度。成片的柳树,秋风佛动,似浪涛翻滚,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燕莺,啁啾啼转,很是动听,名符其实的“柳浪闻莺”!

沿着西湖边,自“柳浪闻莺”起步,徒步走到“断桥残雪”,大致湖畔全长的四分之一。十年前来过一次西湖,那次跟着旅行团,导游带着我们匆匆走过“苏堤”,时间短没有停留,只能算是走马观花。这次到西湖,没有约束,时间不是问题,体力允许的话,可以绕西湖走上一圈,也可以找间茶舍,临窗坐下,陶醉在西湖美景和龙井茶香里。

对于西湖,我不想着太多笔墨,西湖的韵味、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来过的人才能体会到,文字有局限性,也不能完全、细腻的表述,即便表述出来,也不会被所有人认同,而且季节不同,天气差异,西湖呈现出来的`也会有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庐山如此,游西湖也一样。

西湖现在是完全开放的景点,任何人都可以毫无阻隔的亲近,西湖位于杭州,属于全世界,这体现出杭州这座城市的大度、自信、开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被束缚住,都会冲破牢笼,蓬勃发展,园子里的春色尚且管不住,更何况一碧万顷、烟波浩渺的西湖美景。

西湖的散文篇七

乡中有湖,名曰西湖。此湖非彼湖,却因与杭州西湖名讳相同而令人闻之不忘,在蜀中颇具盛名。春秋宜人时节,不乏有三两慕名而至的旅客湖边漫步,佳茗闲品或是留张影像。

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乡处川西南,属丘陵地貌。城依水建,水为沱江。江自九华山穿过成都平原,经内江涌入县境。却被城廓周遭起伏山峦阻挡,似勒缰骏马,收缩成一束急流,自东向西勾成一弯弧形,半个县城便被拥在怀里。而恰是这弯江水在岁月的漫漶中,历经沧海桑田,不经意遗落下一座天然湖泊处于城中,那便是富顺西湖。

杭州西子湖,取古代四美西施称谓。将一潭清幽碧水比作妙女子,水是眼波,山是眉峰,微风过处,水若雪肌,闻其名便令人浮想联翩,骋驰思绪。而富顺西湖,名字由来却简单,即方位命名。《富顺县治》记载,古时城廓周边有四湖:东湖、西湖、南湖与北湖。经历代屯湖造田,四湖中的三个湖泊业已黄鹤缈影,仅在地标注名与百姓口传相诵中得知大概方位。即便西湖幸免,亦是屡遭瘦身,昔时风韵难觅,只可面对波光敛影、水淼山幽寻找到过往的点滴记忆。

天赐一湖清凉地,可令城市鲜活起来。在充斥着强烈时代气息的今天,富顺西湖无疑是给县城注入一缕暗香,在欣赏绝妙风景同时,令人感受这方水土浓厚的人文历史底韵。自隋因盐兴县,富顺千年走来文风颇盛,四百余名举人、进士就是从这里怀揣着一抔乡井土,踉踉跄跄步出秀壤蜀天,散入历史的宦海浮沉。

而恰是这班儒家学子在骨子里尚流淌着的晋唐之风,在半城山水半城湖的读易洞求学之时,便把陶渊明心中那株千年清馨的荷莲植在西湖当中。在朝晚诵读《子曰》疲乏时,略微仰头,面对那田田荷莲,便可净心养目,若茶香啧口,萦脾怡心,稍收思绪又沉浸于书中自有车簇簇的苦读。“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面对清末政权的风雨飘飖,在夙夜忧叹中,许是故乡那笼烟月给予他一丝慰藉,让他在客旅京城的寓所中写道:“县有湖山高蜀国,梦随烟月落杭州。两峰苍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楼。”如今荷莲依旧,似衣袂扬拂的凌波仙子,回眸一瞥玉生香,未曾沾惹世俗半点尘烟。而那斯人却已湮没于岁月无,在纸墨间只遗下马蹄声远、塔影锁江与文字间透露出的一份茕孑落寞。

西湖形似葫芦,紧束处筑有石拱桥一座,桥身两侧各镂雕龙凤,栩栩欲飞,故曰龙凤桥。湖内建有湖心亭,陆亭间以曲折便桥相连。春光时节,湖若止水,光洁如镜,仅湖岸柳树催春色,纷纷吐芽抽绿。待初夏时分,苏醒的荷叶才争相探出水面,层层叠叠的托起翠色玉盘,那粉色的`荷花便点缀其间,在微风摇曳中送出一股幽淡香味,给予炎热以清凉,浮躁以净心。那湖中觅食的锦鲤与金鱼,在沉寂了一个冬季后,亦三三两两悠闲地浮游在荷莲间那清澈的水中,即便是树叶跌落水面的惊扰,也会令它胆小地卷起一丝涟漪深潜水底。湖植荷莲本为观赏,并不采食。故江南水乡采莲景象在湖中不见,但那中国传统鱼戏荷叶间的水墨画,许就取材于这般景致,惹来不断遐想,勾起心隅几分诗情画意。

湖光映山色,方构绝妙画图。湖水东依五府,西倚钟秀,北拥玛瑙,三山林木茂郁绿意盎然,环衔而耸峙,将西湖紧紧地裹挟于腹隅。拾阶而登五府山,烈士陵园就座落在苍松翠柏之中,刘光第先生的坟冢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迁移至此。看淡生死的英雄与英雄作伴,每日里共听湖水拍岸的琴音,似是历史刻意安排,不由令人忆得青山有幸的句子。玛瑙山,山色似玛瑙,依山建有一寺,名千佛寺。唐时佛教盛行,不知哪位行脚僧人远游至此,不经意被这一池湖水羁绊,便歇住欲去的屐履,选中玛瑙山巨大的岩石,八方结善缘,成就工匠的梦想,用一凿一钎在岁月漶漫中将虔诚镂刻成慈悲的雕像。而千年的晨钟与低缓诵经声业已令这座千年古县习惯于每日里梵呗缭绕,净化芸芸众生。湖若深闺少女,掩窗遮面。若赏湖全景,则须登临钟秀山。沿青石所砌小径,伴着泉音鸟呜,穿梭于草蔓与柯枝盘旋而上,伫立峰巅纵目,一轴绝妙画幅便呈现眼底,虽无五百里滇池之壮观,却有云蒸霞蔚波烟浩渺之感觉。令人不禁幻想租借一舟或憩坐苇丛亭中,持壶浊酒,摊卷诗文,将剩余岁月付与清幽湖水,湖面月波,波中山色。

一池荷莲添雅韵,三分月色溢清香。这顷湖水,不再是简单的水。更多的是标记富顺印象,承载游子故乡。那些闯荡天南地北或是远走域外的乡人,每当提及故乡景致,大多脱口便指西湖。是的,那不仅意含对富顺西湖景色的眷恋,更多的许是西湖曾经作伴自己一路成长。城市拓展,湖居城中,走读城内学校皆要沿绕湖堤,年年柳绿,岁岁荷开,人亦伴着亘古未变的青山与绿水,在岁月的疯长中亦步亦趋迈向未知的广袤。美不美,乡中水。而这水,便是游子心底深处那一汪浅绿的西湖水,在夜深人寂涌上心坎,勾起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而我,便是那离乡游子中的一员。

西湖的散文篇八

偶然,读到了宗璞的《西湖漫笔》。《西湖漫笔》主要讲述了西湖的景色,以绿和变为主要内容,读完之后不得不感叹西湖风光的美丽,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景象了。

西湖的绿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绿的自然、绿的洒脱、绿的野、绿的闲、绿的夺目绿其实没什么可稀奇的地方,可绿的不俗气、不重复,每个地方的绿都能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就是稀奇了。作者说,绿是生命的颜色。说的没错,在大自然当中出现最多的颜色莫过于绿了,所以说绿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大自然的象征。

西湖的荷叶十分有名。多少诗人拜在了她的荷花裙下。作者说,杨柳很嫩,很亮,很鲜。但比起杨柳那弱不经风、惹人怜爱的模样,荷花要显得坚强、持重了许多。虽然两种植物的模样和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是想告诉人们那茁壮的生命力。

西湖也是四大传说之一的许仙和白娘子的相遇之地。西湖见证了他们传奇般伟大的爱情。也只有西湖这样的人间仙境才能配得上许仙和白娘子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

不知不觉中,这篇文章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了。我闭上双眼,感觉已经到了西湖,好像伸出双手就能触摸的到。我仿佛看见了苏堤和白堤。在这里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杨万里的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幻想着能跟那些诗人一样,一起摇曳着小船感受着湖面的微风,顿时感到惬意不已。我缓缓的睁开双眼,有些舍不得,舍不得离开美丽多情的西湖,只想一辈子待在那儿,享受着诗情画意的生活。其实我很佩服宗璞,佩服他细心观察的心。但愿有一天,我也可以像宗璞那样享受这风景,享受这生活。

西湖的散文篇九

杏花春雨的江南倒是去过好几次,说来羞赧,对于大名鼎鼎的西湖却是第一次睹其真容。

出行之前,便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西湖位于天堂级城市——杭州市的西方,凭借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最早冠名“人间天堂”的地方。因为苏轼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后人又把西湖叫做“西子湖”。

车子到了杭州,就在西湖的边上停下。天空灰蒙蒙的,细雨仍在滴落,但挡不住游人的脚步。雨虽然不大,但给照相带来不少麻烦,一不小心镜头就会打上雨滴。吹起的风不是凉爽的秋味儿了,有点冷飕飕的。放眼望去,西湖湖畔绿化搞得特别好,到处是参差披拂的绿树,里面穿插著名贵树木。由于生长的年代比较久远,到处都是古木参天的景象,加上阴天,走在下面有一股阴森森的感觉。湖面由于风大,浪子显然比平时大了许多,掀起的波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啪啪的声响。

来自各地的游人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有所减少,开始聚拢来。一拨一拨的人群,操着不同的口音,带着不同的旅行社标志帽,按捺不住激动和振奋,纷纷涌向西湖码头。

我所在的旅行社安排先步行游览苏堤,然后在苏堤码头登船游览西湖。苏堤是西湖很著名的景点,起名苏堤是为纪念一位宋代的超级才子——苏轼苏东坡。据载,苏轼曾在杭州做官,赈灾安民,勤于政事,口碑甚好。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用清淤的泥修了堤坝,治理了水患。后世民众不忘苏公之恩,将堤坝命名为苏堤,以示永志不忘。

从苏轼的时代开始,西湖展现了天堂初景。能说,西湖是从这时起,才开始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可见苏轼是西湖开发的大功臣。如今的苏堤却纯乎是观光带,垂柳依依,婆娑生姿。各种名贵树木竞相生姿,游人们在树下谈笑风生,多了些许喧闹,这是苏子当年大大想不到的。

上了游船,在导游喋喋不休的解说中开始了游览西湖的旅程。远处一带小山,远近相映成趣,横卧在西湖四周。天空还飘着细雨,好在不是很大。游人能站在游船头上照相,合影留念,可惜因为光线不好,照片总不尽人意。电动游船载着一船游客,划开一道优美的水痕,在波浪起伏中前行,搅动起的浑浊湖水翻滚着。我这才发现,西湖的水质实在不敢恭维,不是诗词所描述的“碧波荡漾似翡翠”了。没有蓝天白云,乌云倒影在水面,更增添了水面的灰色。眼前水色发乌的湖面,远处迷迷蒙蒙的山峦,显然不是苏轼所写的“山色空蒙水亦奇”的佳境。

说起西湖的来历,导游讲解着事先背好的滚瓜烂熟的解说词,不妨一听,颇有情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

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导游还大谈西湖美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这是南宋时所说的西湖十景,后来当地政府还评选出了新西湖十景,西湖新旧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绝对能代表西湖胜景精华。可惜来的不是时候,加上烟雨迷蒙,影响了观瞻。不过单从名字看,这些景点应该确实是很美的。

坐在船上,一些景点倒是激起美妙的记忆。回望与苏堤相连的.小山,山上有一座寺院隐现在繁茂的树丛里,只露出高啄的檐牙。导游说那就是净慈寺,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起多少文人遐思迩想。船从“三潭印月”旁经过,印上一元人民币的景点就在这里,原想应该是恢弘气势的,没想到却是小家碧玉。

“三潭印月”在水中若隐若现,很不显眼,令人大跌眼镜,真是“看景不如听景”。行至湖心处,有一小岛,四围水波动荡。远看有一石牌坊,上书“湖心亭”。原来这就是明清人张岱所写《湖心亭看雪》的湖心亭,不由背起其中的几句名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此时虽是秋季,想象雪压西湖的情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过了湖心亭,远处是锦带桥,卧在西湖白堤中段,旧称碧涵桥,虽然名声没有断桥那么响亮,但自有一种动人的情趣。据说还和清朝一个皇帝扯上了关系,这个游人都明白,凡是景点都爱和名人扯关系。傍名人提升名气,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要说西湖名气最大的桥还是当属断桥,其实断桥不断,和锦带桥相比,小了些。但因一段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使得此桥名声大振,断桥上的白娘子传奇故事更为西湖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

而导游却说此桥不宜作为合影背景,她举了来这里的梁祝,甚至还举了当代某名人夫妻的例子,他们都是爱情的悲剧。在西湖行舟,自始至终都能看到雷峰塔,这是西湖著名的一个景点,过去叫做“雷峰夕照”。后来雷峰塔倒掉了,现在的塔是后来建的。想当初,雷峰塔倒掉后,好多文化人不主张重建,鲁迅是最坚决的。就因为这塔下镇压着白娘子——一个善良的妖怪,她是值得老百姓同情的。也许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吧,杭州人顾不得那么多了。

导游小姐不时插入一些当今政治轶闻,说有一个耗巨资打造的龙船,在西湖里很显眼。据说是杭州的一位公仆专门为迎接一位中央大员建造的。可惜大员不领情,认为太腐败,没有乘此舟游湖,还差点把这位主建龙舟的官员免职。

于是龙舟便弃置在这里,供游客当拍照背景。远处山上有一处豪华酒店,也很醒目,叫做“楼外楼”,没有去过北京的“天上人间”,想必级别应该是一样的。此店一定是受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句的影响。导游说,这里只有大款才来消费,或者携带公款的公仆也能来这里消费,小民是消费不起的。导游小姐很骄傲地说,她曾经在里面吃过一顿饭,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游船靠岸,在导游的催促下,一行人急急上岸。同行的人见缝插针地拍几张照片,由于光线不好自己也不满意。苏堤靠近湖畔处是苏东坡纪念馆,免费的,到里面看一下,大多是一些书法作品和研究苏轼的书籍,没有什么实际内容。

游客中文化人毕竟少数,所以这里游客稀稀落落,人气不旺。出了纪念馆,急急忙忙在苏轼塑像前照了张相。我本身就是一位苏轼的粉丝,加上前不久才讲读了苏轼的《赤壁赋》,今日得以瞻仰苏轼纪念馆,徒生了些许感慨。

柳永说这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必那一定是十分美丽的景致。当然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山形大同小异,它们像众星捧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因为时间紧急,来不及一一欣赏,实为憾事。

西湖之美在人文,在自然。自然之美是西湖的躯体,水是景色的灵性所在,它使西湖更加润泽,而具有人文之美恰是西湖的灵魂所在。我想西湖之美应该是二者兼具了,这也是西湖之所以是西湖的神韵所在。白居易也有诗曰:“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他推崇杭州之美,“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可见西湖在杭州城的位置。

在我眼里,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坛千年佳酿。繁忙的日子里,很庆幸来到西湖,享受了这无边的西湖灵韵。

西湖的散文篇十

人常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二十几年前就游玩过,但却不曾游玩杭州,以至朋友很惊讶的问我怎么连杭州都没去过。是的,象我们这种工作性质,足迹早已经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唯独留下了这杭州。这关乎青年时的一个梦想,刚参加工作那会,同事们的婚宴都是大摆特摆,动辄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收入微薄的我甚至有些恐惧婚姻,那时便萌生了要结婚就旅游结婚的梦想,而我心中的理想之地就是杭州。

当然,也先后两次到过杭州,却不曾游玩,一次是实习,在杭州站前一个小站和师傅一起漏乘,两人从小站沿铁路走到杭州站,然后坐客车追车,师傅当时就问我反正我们的车回广州,不如住一宿第二天带我在杭州西湖游玩一天再追车,为了给心中隐藏的那个梦想更多些神秘感,我愣是拒绝了师傅的好意;第二次是到杭州喝喜酒,家里老板的外甥结婚,我是受她的委派参加婚宴的,婚宴定在星期天,所以我星期六坐火车去,星期天喝完喜酒,晚上紧跟着坐火车赶回来星期一上班,又一次来去匆匆。这次倒着实品尝了一次地地道道的杭州美食,婚宴刚开始先是上了瓜子,杏仁,开心果,核桃仁等十几种干果糖饼,紧接着上了二、三十道菜,堆得满满的一桌子象座小山似的,有些菜还没来得及品尝已经被压到下面了,菜式主要体现鲜活嫩,以鱼、虾、蟹、时令蔬菜为主,突出本味,口味清鲜,当然少不了杭州代表性美食西湖醋鱼,东坡肘子,清炖甲鱼,宋嫂鱼羹等。然而,这一次又与杭州西湖擦肩而过。

后来,在一个“三合一”(朋友聚会、乔迁新居、结婚)的仪式上完成了婚礼,由于各种无奈,结婚旅游的事也就搁在了一边,但它也像一块石头一样深深地搁在了家里领导的心头上,女人的心事细腻而不外露,可是我还是在她的一言一行里察觉到了她的焦虑,因为那毕竟是我梦想不多中的一个需要共同完成梦想,所以得知我元旦连休三天,她立即请假、定机票、整理行囊。

飞机一出跑道,只见家里领导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心情平静的我见此也不免有些紧张、焦虑和期盼,就像久别的游子迈开回家的第一步,也像是即将见到失联多年的老朋友,激动的心仿佛在喉咙里跳动,拼命呼吸,那怕明知道隔着机窗也想第一时间嗅到钱塘江的潮汐。

一下飞机我们就直奔西湖,在龙翔桥出地铁后随人流走,过两个路口,西湖便映现在眼帘,人头攒动中眼前是一片败絮的荷花,叶梗和花梗矗立在平静的水面,顶上偶尔见一两个莲蓬,宛如国画大师笔下的残荷图。极眼望去,连绵的宝石山把蔚蓝一分为二,让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偶尔游船驶过,恍惚中像是童话中的飞船在眼前飘过。

我们在南岸沿西湖边从东往西走,途径集贤亭、晚香亭、御碑亭、钱王祠码头、柳莺宾馆、西子宾馆,然后到达雷峰塔风景区。这时使我想起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文章,鲁迅先生没见过倒了的雷峰塔,我们见的却是新塔,这塔毕竟压断了许仙和白娘子的一段姻缘,总觉得预头不好,不适合我们这趟旅游,所以绕开了直到苏堤,这时恰好夕阳西下,从苏堤远眺雷峰塔在湖光山色间褶褶生辉,这就是所谓的“雷峰夕照”了吧。

缓步苏堤,湖两岸柳条依依,身边是万顷碧波,寒风徐来,家里领导把手揣进我口袋,头紧紧靠住我肩膀,看到她洋溢着幸福的脸庞,心里不免感叹,人生幸福不过如此,老了老了有人相依相伴而已。因为是元旦,游人特别多,有骑单车穿行的,有携手漫步的,有湖边小坐的,都是闲散自得。向西望去,西里湖在夕阳的映照下泛起层层金波,我四顾这湖光山色,心生赞叹,城市中有这样的风景真是难得,这种特有的江南风韵凭借的是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善意,这里风光自然恬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358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