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2 03:39:06
2023年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时间:2023-12-22 03:39:06     小编:文锋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一

《时代楷模》是一档综艺节目,之所以成为热门,是因为它不仅介绍了一些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更引发了我们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在观看这个节目时,我通过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付出,感到非常感动,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第二段:节目内容

《时代楷模》选取的不是那些富贵显贵,而是那些默默无闻、在普通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这些人物有的是医生、警察、消防员等,有的是普通市民。他们或刻苦耐劳、默默无闻,或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创造价值。

第三段:思考感悟

观看《时代楷模》,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明白了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奉献。这些人让我想起了自己,想起了我们这个社会。虽然时代在发生变迁,但是那些不变的真谛,如同这些“时代楷模”一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珍视。看到他们所做的种种,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和创造。

第四段:启示

《时代楷模》中的人物或许在平时并不显眼,甚至被我们所忽视,但他们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也会让我们想起我们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们的付出,使我意识到付出的重要性,机会多么渺茫,也好好把握自己所拥有的义务。他们的坚持也让我看到追求梦想的毅力。或许我们一时不能追逐成功,但只有坚持、付出、不断努力,才能最终获得自己愿望的东西。

第五段:总结

通过观看《时代楷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付出的可贵和爱的力量。这让我想起那些不起眼的人和平凡的生活,也让我看到了美好社会的希望。那些成为时代楷模的人物,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力、你有公民素养、良好道德品质,默默奉献着,让我们获得了启示、赋予了力量。我们也必须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完善,更加的美好。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中国工程院对口帮扶澜沧县开展脱贫攻坚,开会商量由哪个院士来牵头这一重任。当时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

朱有勇带着团队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在村里建立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5年来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基地示范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等作物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村群众素质性贫困突出。于是他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创办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学员是来自全县各乡镇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农民,课堂就设在田间地头。从选良种栽种,到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从采收包装到产品推广,都由朱有勇等院士教授专家亲自授课。老师和学员一样,都穿着迷彩服。

“朱院士对农民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很多学员培训回家后,不仅自己种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还带动全村群众一起种,一起增收脱贫。”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3年多来,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已开展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电子商务等培训班,培养了近千名致富带头人。

“我们是教书匠,没有钱,就把科技知识教给农民,教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没什么了不起。”朱有勇淡淡一笑说。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三

引子

她是东北人,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云南边疆。

她没有子女,却被数百个孩子称作“妈妈”。

她备尝艰辛身患重症,却顽强地逼退死神。

她获得了很多荣誉,却一直想着“感恩与回报”。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1975年,18岁的满族姑娘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的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

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张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1996年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

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

然而,“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竟然放弃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强忍着悲痛坐在教室里,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和人生理想”。

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着脏旧衣服,经常发呆,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妈妈一人供她们兄弟姐妹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桂梅拿出干净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学费。

小姑娘感动:“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张桂梅感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张桂梅忽然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特别地黑,肚子却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吓了她一跳,肚子里长了个像五个月娃娃那么大的一个肿瘤。

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参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怎么把那么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就不能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事业多作点贡献吗?”

痛哭之后,张桂梅决定,不能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入怀里,赶回学校。

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

从县委到县政协、县妇联和她所在的学校,大家纷纷给她捐款,关心支持她。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她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儿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子女,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心系山里穷孩子的张桂梅,不顾病痛,从20__年3月起,一边在民中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搅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

张桂梅尝试着与孩子们培养感情,细心照顾他们。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头上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满院子都是,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和工作人员洗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刚刚睡着,就听到有人大叫:“来鬼了!”

她吓了一跳,循声跑到宿舍,看见地上呕吐了一堆饭菜,味道难闻。问孩子们:“鬼在哪?”众人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妈妈来找他了,因为他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他赶紧抱着那个孩子跑到医院,医生说:“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打了针,开了药,把孩子带回来,从此再没人说鬼来了。

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抚养118个孤儿,已有50多个走向社会。

而张桂梅这么多年,将自己所获得的国家以及各种奖励的奖金,社会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资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达70多万元。

创办女中只为悲剧少点发生

“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

张桂梅说,华坪县父老乡亲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偿还这笔人情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几个人来干。

张桂梅在民中教学和管理儿童之家时经常能看到、听到山里孩子一个个的不幸遭遇。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女孩的命运更是让她心痛——她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桂梅觉得应该给山里穷孩子一个公平。

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这种恶性循环中,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来到省城开始穿街走巷四处募捐。

20__年1月7日,张桂梅忽然接到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危,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可她当时已答应和一个企业家在北京做电视访谈节目,为的是给筹备中的女子中学募捐。

做完节目,哥哥已经火化。她泪流满面。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云南省委、丽江市委的支持下,20__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而她则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学校开学了,那些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当今的政府真好,还真有这么一所不收费的高中。

张桂梅激动地大哭了一场:“我真的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帮我实现了这一夙愿,给了教育一个公平。”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一直与学生同吃同住。

在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里,她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以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掌握学校几百名学生的来历家底,她拖着病体,坚持走访了200名学生家庭,行程6000多里,中途病倒两次,拔掉针头接着踏上家访路。

张桂梅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这些年,张桂梅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弃了出国生活的机会。有时她也动摇过,因为曾被人误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那些朴实可爱的孩子。

张桂梅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孩子们已经一个个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有了工作,还有的已经结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记者任维东)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致张桂梅

彭程

你,

没有儿女,但几百个山村孩子,

都是你最亲的儿女!

如花的年华,你从东北黑土地,

来到遥远的西南边陲,

将近四十个年头,生命最美好的时光,

你将自己心中的大爱,播撒在这片高原上。

三尺讲台上,

飘洒的粉笔末,分明是你心血的幻化,浇灌着一株株幼苗;

儿童之家里,

你用爱呵护孤儿们,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创办贫困女子高中,

更是为了使今天的女孩,改变自己的命运,

拥有美好的明天——你清楚,

她们正是明天的母亲呵!

正是基于这种博大深沉的母爱,

你深刻理解教师这一个神圣的职位,

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这一份神圣的使命。

亲人的离去,自身的重病,

都丝毫无损于你的信念,无法阻挡你奉献的脚步。

像高原上明亮的阳光一样,

你的爱流淌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妈妈!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一次次喊出这个最亲爱的称呼时,

你一定感到了莫大的慰藉,深深的幸福。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四

扶贫工作第一线的干部千千万,黄文秀只是其中普通一员。如果不是这次意外,我们也未曾听说过她的名字,就如同我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其他优秀同志一样,默默无闻,默默付出。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她没有向往繁华的大都市的躁动,只有那一颗甘于平静,甘于奉献,为家乡脱贫致富的决心。正当青春韶华的大好年纪,本是人生旅程的开端,正是大展才华的时节,却意外凋零,让人扼腕叹息。她的事迹也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和楷模。她本人的优秀品质打动着我们,同时她也代表着更多一线干部的精神和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我们只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永不放弃,一直在前进的路上永不停息,总会攻克它,战胜它。因此,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更要以黄秀文同志为楷模,当好一名扶贫好干部,弘扬敢于为人民牺牲的精神,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争做时代先行者,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岗位上涌现出更多的黄文秀,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民情怀时刻铭记在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这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主动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的理想和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初心不动摇,使命之感坚如磐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五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8月5日上午,全省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省领导邓凯、段喜中、徐济超、龚立群等接见报告团成员并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上,报告团5名成员分别以同事、朋友、父亲、护士和记者的身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情讲述了许帅同志的先进事迹。整场报告朴实真切、感人至深,报告人几度哽咽,台下听众几度泪下,现场多次爆发热烈掌声。

高晓兵、邓凯等在接见报告团成员时,详细询问了许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高晓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许许多多、千千万万像许帅这样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希望报告团成员用许帅的精神讲好许帅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许帅的先进事迹,感悟许帅的高尚品格,弘扬许帅的担当精神。邓凯指出,许帅是我们身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典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楷模。希望全省党员干部发扬许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许帅现任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他创新探索“公开招标购买服务、医助结合站内照料”救助管理模式,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2014年12月,在被确诊为胃癌四期的情况下,他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以乐于奉献、只争朝夕的劲头履职尽责。2016年6月,省委授予许帅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7月,民政部授予许帅“孺子牛奖”。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入时代楷模全书的背景和意义

时代楷模全书是一部以记录和传承时代楷模事迹为主题的图书,它以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展示了一系列优秀的时代楷模们的事迹。这些时代楷模们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品质和行为,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勇往直前,也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阅读《时代楷模全书》,让我深受启发,感叹时代楷模们的伟大和力量。

第二段:展示时代楷模的品质和精神

时代楷模们的品质和精神是《时代楷模全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他们包括了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如科技创新中的马云、刘强东,社会公益中的陈功、邓亚萍,教育领域中的彭小峰等。这些时代楷模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面对困境时不退缩,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他们的事迹展示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

第三段:深入体会时代楷模的行为和影响

时代楷模们的行为不仅让人钦佩,也对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如冯永锋,利用科技创新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他们,如冯永锋救死扶伤,捐资助学,用实际行动宣传了社会正能量;他们,如邓亚萍,用体育的力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崛起。时代楷模们的影响并不仅止于自身的努力奋斗,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唤起人们的积极性和拼搏精神。

第四段:时代楷模对个人的影响和启发

阅读《时代楷模全书》不仅让我对时代楷模们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个人的内心潜能。时代楷模们的坎坷经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他们的人生故事告诉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时代楷模全书》激发了我的行动力和创新精神,让我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第五段:总结时代楷模全书的意义和建议

《时代楷模全书》记录了许多时代楷模们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鼓舞人心、激励人心。这本书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让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成为时代楷模的一员,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和改变社会。因此,我建议更多的人去阅读《时代楷模全书》,从中体会到时代楷模的力量,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付诸行动,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时代楷模全书》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图书,其中记载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时代楷模们的事迹。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动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楷模,用我们的努力和行动为社会带来正能量,为世界增添一份力量。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七

入列11年,和平方舟医院船为23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让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你们是守护和平的英雄。”东帝汶老兵卢杰罗在和平方舟接受手术,取出了留存体内26年的弹片。他表示,中国医生很耐心、很友好,特别感谢中国。

20xx年11月9日,正在孟加拉国吉大港提供医疗服务的.和平方舟接到当地医院求助,为患有心脏病的早产孕妇实施手术,使母女二人成功脱险。孩子的父亲当场为女儿起名“chin”(孟加拉语:中国),希望她记住“中国妈妈”。

20xx年和平方舟首访瓦努阿图时,埃尔沙·凯西接受了右眼白内障摘除术。四年后,医院船再度到访,埃尔沙·凯西又一次登船,医好了左眼的疾病。他对中国医护人员说:“和平方舟两次为我带来光明,你们是我的光明使者。”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一个时代楷模来带领我们向前。而在面临申论的题目“时代楷模心得体会”时,我深深的意识到,时代楷模的存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重要和必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时代楷模的理解和心得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时代楷模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时代楷模是社会的旗帜和榜样,他们具有非凡的魅力和感染力,能够引领和激励我们向前。时代楷模的存在和表现,不仅仅是个别个体的追求,更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个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所展示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的。例如,习近平主席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中国的领导者,他一直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和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

其次,时代楷模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坐标,他们所传递的正能量能够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观念混乱的时代,时代楷模的存在给予了我们强大的信心和坚定的方向。他们心怀赤子之心,无私无畏地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他们的行为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比如,王选宏,一个普通的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不幸因失重落水殉职,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人民和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这样的时代楷模让我们感到敬佩和钦佩。

再次,时代楷模是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力量源泉,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都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动力。光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艰辛和汗水,而时代楷模的成长之路给予我们了许多启示和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这激励了我们也要为之奋斗。比如,李嘉诚先生,他在香港战后恢复时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创办了和记黄埔集团。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我们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时代楷模的存在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时代楷模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引领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格局,并为以后的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例如,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不仅带领着苹果公司走向成功,也为整个科技行业树立了标杆,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时代楷模的心得体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感悟的问题。时代楷模的存在和表现,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个人的追求和意义。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精神境界,引领和激励我们向前。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时代楷模的精神和品质,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我国社会风气日益清朗,一批批时代楷模涌现出来。他们学富五车、仁心仁术、大公无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有幸读到了《时代楷模全书》,深受启发和教育。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时代楷模们的实践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对他们的品质和事迹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时代楷模们展现了实践精神。作为优秀青年,他们从不满足于自身的成就,而是将目光放眼全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比如,王陈美莲,她自小失去双臂,却饱受病痛折磨的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残疾人争取权益,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阅读中,我被她的坚强与勇敢所打动,她没有被自己的残疾打倒,反而用实际行动传递出了生命的力量和勇气。

其次,时代楷模们践行了奉献精神。他们心怀人民,将个人的幸福与荣誉放在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之上。无论是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先辈,还是王军霞等奥运冠军,他们都以顾全大局、为人民谋福祉为己任。借助这些楷模们的事迹,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有爱国情怀、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再次,时代楷模们展示了创新精神。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他们比别人更能适应和引领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比如,马云,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创办了阿里巴巴,引领了电子商务的浪潮,为中国的网络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阅读楷模们的事迹,我深深地意识到创新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的。

此外,时代楷模们所展现的卓越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他们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品质。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的品质对我们逼迫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

通过《时代楷模全书》的阅读,我不仅对时代楷模们的事迹和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自身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向时代楷模们学习,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于心,付诸于行动中,为我们的时代做出更多的贡献。

时代下的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十

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她无私无我,给予福利院孤儿和贫困山区女孩母亲般的呵护,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托举起了贫困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

张桂梅,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五点多起床,十二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是严厉的批评者,也是和困难学生抱头痛哭的师长,十多年如一日。

办学11年来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她走进一千三百多名学生家里。

张桂梅说,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这十多年来,她把1600多名女孩子送入大学改变命运,这背后是她作为校长“超人”般的意志和付出。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期,她认识了自己的爱人,从中甸到大理追随他当了老师,伉俪双飞令人羡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积蓄,依然没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为了缓解悲痛,张桂梅决定离开伤心地,申请调动工作,最终选择了从未去过的华坪县任教。

到华坪后,张桂梅很快发现,这里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不少。

有的家长带着一大包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儿从课堂上消失了,回家嫁人……张桂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记者:您有什么办法让她们继续读呢?

张桂梅:让村干部跟家里沟通,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一定让她读书。不要你一分钱,我自己出钱。

记者:您挣的钱不是没完没了的?

张桂梅:是有数的,那我就自己少消费一点。我这个班50多个人,起码我不让我教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

“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儿童之家和民族中学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然而,这并不容易,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家庭来说,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是儿子优先,牺牲女儿的前途。

张桂梅不仅要扭转家长的观念,还要筹集办学所需要的经费。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20__年起,张桂梅就开始为这个近乎疯狂的梦想四处奔走。

张桂梅:我当时很傻,我想这个事情是好事,只要我提出来你肯定会支持。认识的不认识的,我跟你要你都会给一点。

记者:去哪儿要?

记者:人家给您的回应是什么?

张桂梅: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普通话还会说,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

从20__年到20__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从20__年到20__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张桂梅当选党的xx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了解张桂梅的故事。

“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全国的支持让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20__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为了辅导好这些夜晚苦读的高三学子,张桂梅专门安排了各科老师轮岗答疑,她自己也会全程陪同,时不时提醒学生们注意眼睛、别着凉了,遇到一些新的题型,她会拿出手机,帮学生搜索解题思路。

张桂梅:我到山里面去家访,她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分量是什么?回学校我就把老师集中起来,我说你们干就干,不干,你们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

华坪女高的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县里计划将学生分流到其他高中继续就读,并承诺依旧全免费。

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张桂梅:我把这6个党员找来,我说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十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20__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张桂梅交出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从20__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__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张桂梅:我们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师付出的,男老师结婚,仪式办完了马上就回来上课。女老师做肿瘤手术,我说你请假吧,她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孩子们拼命刷题,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只有这个办法,看着孩子那个样子我们也难过,这就叫拼了。我不这么干,我的学生就上不了浙大,我的学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

记者:那您要付出什么?

张桂梅: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我们这几乎是用命换来的。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盯完课间操,张桂梅终于可以歇一小会儿了,她回到办公室,吸一吸氧,吃口早餐,再把兜里的药吃了。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

每年寒暑假她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做着做着把时间做没了,就把自己的生活忘了。当我走进华坪、走进民中、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实际上我也就走进了贫穷,当时我没有思想准备,只是说干一两年吧,结果没想到自己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当听着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值了,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出名后的张桂梅,自己花钱一如既往能省则省,每天还是乘坐助手的两轮电瓶车穿过街巷,来往于女中与福利院之间;到医院看病,仍像过去一样排队等候,但如果是孩子病了,她会千方百计“找关系”请最好的医生诊治。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们在一起,能看到明年女高所有的毕业生都能考上一流的大学,有进清华、进北大的!”向记者说这话时,张桂梅显得很平静、快乐。

从1997年发现肿瘤到如今18种疾病缠身,张桂梅没有退缩、放弃,只有坚守、进取。对自己漠不关心地“冷”,对孩子满腔热枕地“暖”。张桂梅20多年扎根华坪孜孜以求的无声行动,感染、激励着周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人们心目中,她就是华坪精神最鲜活的代言人。

榜样是最实在的引导,楷模是最新美的气象。

当年因觉得学校管理严苛,带头辞职离校的陈建华,9个月后又回到学校……

在张桂梅的言传身教带动下,全校老师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努力办学教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349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