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寒食节古诗词首(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1 07:23:02
最新寒食节古诗词首(模板13篇)
时间:2023-12-21 07:23:02     小编:笔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一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二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5、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6、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7、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2、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13、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15、卧对一枝愁病酒,清明今日雨兼风。——高启《对梨花》

16、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7、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9、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0、下里又寒食,寒居犹去年。——赵蕃《又呈庆伯》

21、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22、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24、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2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6、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寒食节古诗2

1、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

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6、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张元干《柳梢青·清山浮碧》

7、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方岳《上冢·一杯麦饭洒悲辛》

8、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

9、怎如柳絮帘栊,梨花庭院,好天气清明时候。——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10、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1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12、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4、寒食纸钱树,旧游莎草畦。——陈著《到白水有感》

16、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17、过清明,还谷雨。杨柳丝丝,化作愁千缕。——宁调元《苏幕遮·过清明》

1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9、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0、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1、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22、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23、寒食今朝是,颠风半夜来。——项安世《风雨望武昌岸》

24、桃杏枝头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吴潜《贺新郎·笑口开能几》

25、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

26、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三

2、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李建勋《金谷园落花》

3、年老逢春雨乍晴,雨晴况复近清明。——邵雍《年老逢春十三首·年老逢春雨乍晴》

4、桃花无限思,留客看清明。——止庵法师《题桃花小禽图》

5、濛濛烟雨网春晖,南陌清明二月时。——李弥逊《春雨》

6、山园近寒食,春事总芳菲。——喻良能《遣兴·山园近寒食》

7、春光何止二分空,寒食都无数日中。——陆游《山园杂咏·春光何止二分空》

8、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9、寒食杏花江店雨,春衣柳絮驿程埃。——高启《送贾文学以郡荐赴礼部试毕归吴》

10、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韩偓《惜春》

11、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柳公权《阊门即事》

12、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13、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苏轼《南歌子·和前韵》

14、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15、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冬至寒食一百五》

16、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7、早晚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窦巩《南阳道中作》

18、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9、花已清明近,茶将谷雨前。——黄彦平《田家春日二首·迟日芳众草》

20、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李德裕《忆茗芽》

21、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杨维桢《漫兴七首》

22、谁家此墓临古道,寒食无人来祭扫。——全室宗泐《墓上花》

24、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25、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仇远《寒食游陈园》

2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四

2、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苏轼《和子由寒食》

6、蕙殽桂醴焚纸钱,年年寒食墓门烟。——屠隆《刘御史歌》

7、寒食无风雨。记得当时游冶处。桂底一身香露。——张炎《清平乐·过金桂轩坟园》

8、一年寒食梨花近,二月春晴燕子来。——郭登《又过镇南州》

9、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齐己《哭郑谷郎中》

10、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韦应物《寒食》

12、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薛能《春日书怀》

13、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冯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残粉》

15、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史达祖《玉楼春·玉容寂寞谁为主》

16、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17、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18、景物可怜人寂寞,年年寒食醉眠中。——张耒《寒食离白沙·花枝袅袅水溶溶》

19、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20、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1、即今时节总堪悲,寒食仍多雨意垂。——晁说之《依韵和张姑夫主簿》

22、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元稹《杂忆五首》

23、梦境此身能且在,明年寒食更相寻。——王安石《题勇老退居院》

25、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许浑《途中寒食》

27、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28、山色空蒙寒食雨,杨花零乱溧阳楼。——仇远《寒食雨三首·山色空蒙寒食雨》

29、鸟语催寒食,人烟接翠微。——喻良能《景德道中口占》

30、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1、清明未过春未老,寒食岂必节与除。——苏辙《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

32、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33、深春冷落花残后,寒食朦胧月淡天。——张耒《探春有感二首·柳萼蒙茸待放绵》

34、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王安石《李君昆弟访别长芦玉淮阴追寄》

35、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

37、纵令寒食过,犹有镜中花。——皇甫冉《徐州送丘侍御之越》

38、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

39、快雨快晴寒食近,峥嵘芳事趁佳辰。——释正觉《雨晴偶作示禅者》

40、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41、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施肩吾《越中遇寒食》

42、寒食无情,阳春如客,晚风落尽繁枝。——仇远《满庭芳·寒食无情》

43、寒食北园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文同《北园梨花》

44、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韩愈《石鼎联句》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五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六

2、一年好处君知麽,寒食千门插柳枝。——杨万里《清明雨寒八首·脱却单衣著裌衣》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6、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杂诗》

7、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8、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马致远《四块玉·叹世》

9、红药一枝寒食过,东风万点海棠空。——白玉蟾《春词七首·晴帘暖幕笑如烘》

11、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崔道融《寒食夜》

13、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韩偓《夕阳》

14、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一百首》

15、清明寒食人何处,金谷昭阳事不同。——舒岳祥《梨花》

16、客又不来寒食近,碧蘅红杜满芳洲。——方岳《春词·一春直是柳风流》

17、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18、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沈括《开元乐·楼上正临宫外》

19、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白居易《闲游即事》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七

【寒食节的来历】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它是纪念春秋时期的隐士介子推的。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几年,介子推紧紧跟随,并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给饿昏的重耳吃,重耳登上王位后,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重耳放火烧山,企图把介子推逼出来做官,结果却把介子推烧死了。后人为纪念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逢他死的这一天,禁火寒食,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习俗。

尽管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连续几天吃冷食的习俗,肯定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有的地方不是几天吃冷食,而是一个月都吃冷食。

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由原来的一个月或五日改为三日。后来又由三日减为两日或一日。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就合二为一了,吃冷食的陋习也变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等习俗。这是人类历史上风俗习惯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次大提高。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寒食夜有寄》韩偓

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

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寒食夜》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解释】首句“恻恻轻寒翦翦风”,先使诗篇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次句“小梅飘雪杏花红”,更为诗篇涂抹一层秾艳的色彩。有了这两层烘染,才能托出第三句中“那人”不见的空虚之感和“纤手香凝”的绮丽之思。至于诗的结句“楼阁朦胧烟雨中”,更直接从第三句生发,是第三句的延伸,是把诗人的密意温情推向夜雨朦胧的楼阁之中,暗暗指出其人的居处所在以及诗人的心目所注,从而加深意境,宕出远神,使人读后感到情意隐约,余味无穷。没有这样一个结句,当然也托不出第三句。就通篇而言,应当说,这首诗既以第三句为中心,而又靠上下烘托,才成为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作品。

《寒食日献郡守》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江陵使至汝州.》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寒食二首·其一》李山甫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解释】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引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雪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解释】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故曰“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故曰“下急湍”。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而曰“白”,山而说“青”,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解释】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寒食夜》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寒食》

(唐)白居易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

(唐)李德裕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

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

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

(唐)陈润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使东川·清明日》

(唐)元稹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寒食内宴》

(唐)张籍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

《寒食夜》

(唐)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寒食日怀寄友人》

(唐)齐己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

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

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秦梦诗三首·挽公主》

(唐)沈亚之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寒食》唐·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寒食》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解释】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

《和子由寒食》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夜》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蝶恋花》

(宋)南徐好

开到杏花寒食近。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

酒有尽时情不尽。日长只恁厌厌闷。

经岁别离闲与问。花上啼莺,解道深深恨。

可惜断云无定准。不能为寄蓝桥信。

《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

(宋)范成大

湘江碧。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东风回雁,杏花寒食。

温温月到蓝桥侧。醒心弦里春无极。

春无极。明朝残梦,马嘶南陌。

《花心动(柳)》

(宋)吴文英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

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

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

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

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浪淘沙》

(宋)张炎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

浅碧分山初过雨,一霎晴晖。

闲折小桃枝。蝶也相随。晚妆不合整蛾眉。

蓦忽思量张敞画,又被愁知。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生查子》

(宋)晏几道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点绛唇(紫阳寒食)》

(宋)陈与义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

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感皇恩》

(宋)晁冲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

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

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

笑摘双杏子,连枝戴。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解释】)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译文】无花无酒的清明真没兴致,无聊寂静像山僧一样的落寞,幸而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火,独对南窗点燃蜡烛读起书来。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絮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清明》(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解释】南面北面的山上坟墓很多,清明时节三五成群的人都到墓地祭扫。纸灰如同白色的蝴蝶满天飘飞,啼哭之声悲切,那杜鹃花好象被斑斑泪血染红了。日落后,狐狸在坟墓上安眠。儿女们扫墓归来,夜晚依然在灯前笑谈。人生在世有酒就应当畅饮而醉,死后何曾有一滴能流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解释】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八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泻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喜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九

1.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苏轼——《和子由寒食》

5.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7.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8.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9.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10.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1.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2.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13.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14.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15.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6.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8.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9.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20.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寒食夜》

21.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22.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3.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4.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25.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6.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27.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别》

2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29.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0.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十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十一

2、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苏轼《和子由寒食》

6、蕙殽桂醴焚纸钱,年年寒食墓门烟。——屠隆《刘御史歌》

7、寒食无风雨。记得当时游冶处。桂底一身香露。 ——张炎《清平乐·过金桂轩坟园》

8、一年寒食梨花近,二月春晴燕子来。——郭登《又过镇南州》

9、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齐己《哭郑谷郎中》

10、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韦应物《寒食》

12、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薛能《春日书怀》

13、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冯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残粉》

15、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史达祖《玉楼春·玉容寂寞谁为主》

16、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17、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18、景物可怜人寂寞,年年寒食醉眠中。——张耒《寒食离白沙·花枝袅袅水溶溶》

19、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20、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1、即今时节总堪悲,寒食仍多雨意垂。——晁说之《依韵和张姑夫主簿》

22、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 ——元稹《杂忆五首》

23、梦境此身能且在,明年寒食更相寻。——王安石《题勇老退居院》

25、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许浑《途中寒食》

27、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28、山色空蒙寒食雨,杨花零乱溧阳楼。——仇远《寒食雨三首·山色空蒙寒食雨》

29、鸟语催寒食,人烟接翠微。——喻良能《景德道中口占》

30、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1、清明未过春未老,寒食岂必节与除。——苏辙《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

32、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33、深春冷落花残后,寒食朦胧月淡天。——张耒《探春有感二首·柳萼蒙茸待放绵》

34、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王安石《李君昆弟访别长芦玉淮阴追寄》

35、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

37、纵令寒食过,犹有镜中花。——皇甫冉《徐州送丘侍御之越》

38、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

39、快雨快晴寒食近,峥嵘芳事趁佳辰。——释正觉《雨晴偶作示禅者》

40、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41、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施肩吾《越中遇寒食》

42、寒食无情,阳春如客,晚风落尽繁枝。——仇远《满庭芳·寒食无情》

43、寒食北园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文同《北园梨花》

44、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 ——韩愈《石鼎联句》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十二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词作鉴赏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开篇写的是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舴艋是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轻便小舟,饰以龙头,就是乡民为节日临时装置的简易龙舟,虽无锦缆雕纹,却富乡土特色。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姑娘们特别高兴,她们可以放下女红,走出闺房,双双对对,打着秋千,尽兴游乐。笋柱秋千游并句便说游女荡秋千。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三、四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拾翠原指采拾翠鸟的羽毛,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后亦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这一联泛写寒食游春的活动,与前面赛龙舟、打秋千相配合,有点有面,主次分明。词之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下片转为写景,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由动景换静景,画面跳跃很大,但过片却很自然: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作结。

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语。

结拍以写景工绝著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世所传‘三影’之上。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不仅如此,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此词是一篇韵味隽永的佳作。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有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全词情景交融,艺术效果颇佳。有人说其末句堪与使作者闻名于世的三影合称四影,可谓深得此词之妙。

寒食节古诗词首篇十三

24.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朱彝尊《梅花引·苏小小墓》

25.寒食良辰无赏心,杂花烂漫柳成阴。——司马光《寒食游南园独饮》

26.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27.梦境此身能且在,明年寒食更相寻。——王安石《题勇老退居院》

28.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韩偓《寒食夜》

29.客又不来寒食近,碧蘅红杜满芳洲。——方岳《春词·一春直是柳风流》

30.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宫词一百首》

31.风雨临寒食,偏惊流浪情。——宋登春《海上寒食》

32.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崔道融《寒食夜》

33.谁家此墓临古道,寒食无人来祭扫。—— 全室宗泐《墓上花》

34.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35.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卢纶《舟中寒食》

36.白下桥边寒食后,广陵城外绿阴时。——杨基《邀方员外看花》

40.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冯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残粉》

41.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 赵嘏《赠皇甫垣》

42.令宫不易逢寒食,海角风霜剩作寒。——晁说之《寒食书事》

43.寒食梨花发,重阳菊蕊披。——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44.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张籍《寒食看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284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