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千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二
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口答:
50毫米=厘米5米=()分米
60厘米=()分米9厘米=()毫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门高2()
橡皮长40()课桌长60()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方案表格。
教学过程: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五
师:小朋友,我们先做一个游戏,什么(球)?猜球在哪只手里?
师:(左手)有不同意见吗?(右手)你认为呢?
二、新授教学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希望他摸到什么球?我们一起来“黄球、黄球??”
师:哎呀!可惜!
师:女生,xxx做得真端正,你来!“黄球、黄球??”
师:我宣布第一次女生赢了。
师:第二次,想来吗?男生,加油哟!哎!
师:女生,“黄球、黄球??”女生又赢了。
师:还想比吗?
师:啊!男生的运气太不好了!
师:女,想再赢吗?
师:还是女生赢!
师:我宣布(女生获胜)
师:男生,有什么想要说的?你认为呢?女生,有什么要说的?
师:你们都对袋子里的球都产生了质疑,想看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这个袋子里的球怎样?(全这个字用得好,都是用得不错,全部也不错哟)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会怎样?你说?你来?
你?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板书:黄球)
师:刚才男生从这个袋子,摸到黄球了吗?一次也没有,要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他们怎么没有摸到黄球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说得不错)你来?(老师就喜欢你这样发言,完整)
师:那么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一定摸到黄球吗?会怎样?想一想,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谁会说?你来?你认为呢?
师:为什么是可能?这个袋子里有?也有?所以摸到的可能是?也可能是?
师:我们来试一试。(师摸三次)现在谁还能再说一说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是什么情况?因为?(板书:可能)
活动二:选择
师:请选择。几号?为什么?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眼,选对的举手,有错的起立。
师:接着,哪个袋子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请选择。几号?原因?选对的坐正,有错的起立。
师:最后,哪个摸到的可能是红球?写序号,同桌交流一下原因。几号?理由?对吗?同桌检查,有错的起立。
活动三:装球比赛
师:真棒!迅速收拾好本子,下面我们八小组进行比赛,想夺冠吗?那就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游戏的名子叫“装球比赛”,小组根据题目先讨论,然后把球装好,装好后坐正向老师举手示意。比一比哪组又轻又快!先请组长拿出球和袋子放在中间。
师:第一个要求:装一袋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先讨论,再装!开始!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师:组长起立,把袋子高高举起来,其他人抬头看一下,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只装白球?组长请坐,把球放好。第一次比赛这三个小组表现得特别棒,其它小组要努力。
师:第二个要求,一起读一下。看明白了吗?开始!组长起立,举起来?为什么这样装?
师:第三个要求,开始!组长!怎么都是黄球?
活动四:说话小结
师: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小组表现得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用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看!
电脑出示:1、太阳()从东方升起。
师:这件事是一定。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2、下个星期一()会下雨。
师:想一想,小组讨论一下!对吗?能填一定吗?
师:有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3、在扬州春天过后()是冬天。
师:想一想,会填得举手?
师:为什么?能把它改成“在扬州春于过后一定是??”一起说。
4、将来,人类()会登上火星。
师: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事情吗?先和同桌谈一谈。
三、巩固练习
大转盘
师:下面我们接着玩一个游戏“大转盘”,(出示:转盘)。转盘上有什么?转盘转动时,猜一猜指针会指向哪?可惜,猜错了!(转动)
师:谁还想试一试。谁坐得最正呢?恭喜你,猜对了!
师:转动转盘,指针会指向哪?谁能准确得说一说。(说得真好)为什么?还有谁更加肯定的说一说。(语气更肯定了)
师:我们换一个转盘来转一转。指针会指向哪?猜一猜?肯定吗?
师:猜一猜?
师:咦!三次全停在红色,怎么会这样?
师:红色区域大,蓝色和黄色区域小,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这可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六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160×40230×4019×3180×40140×7
2.竖式笔算:
45×23=
85×30=
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示信息窗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
你会计算吗?学生自己试着在本上做,做完后小组交流,主要交流每一步计算的过程。两生板演。
4.学生班上交流计算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清楚。
5.小练习:321×12209×18
三、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解决:买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钱?
2.学生根据板演讲解计算过程,如果学生列的算式有简便算法的,师可引导学生试着比较这两种算法哪种简便,然后再强调当因数末尾有0时应注意写简便算法。
3.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课堂检测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内在结构美。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猜谜语。谜语导入:形状像座山,稳定性能坚。三边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猜谜语,谜底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这节课我们将沿着先前的足迹,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板书:三角形)
师:在开心农场里有三兄弟,可是他们最近很不和谐,一直争吵不休,非让大家给评评理,同学们愿意帮朋友这个忙吗?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先来听一听他们在争论什么呢?(播放视频)
师:他们三兄弟在争论什么?生:谁的内角和大?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帮他们解决问题怎么样?(板书:的内角和)
师:那在研究之前我们是不是得先明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呢?你来说?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
师:老师这有一个三角形,谁愿意把它的三个内角给标出来?并且标上序号?
生:上台标出。
师:请同学们把手里的三角形的纸片用序号标出三个内角。
生:自己标出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
师: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总和!能表示出来吗?1+2+3
二、猜想实践、科学探究
1、猜一猜
生1:我觉得是180度。我的这个直角尺三个角分别是90度,30度,60度加起来180度,我的这个三角尺三个角分别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也是180度,所以我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师:真是善于动脑的好孩子!
生2:我也认为是180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度,内角和是180度。
师: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学的不错!
生3:我也认为是180度。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也是180度。所以我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上节课的知识你运用的真好!
生4:我也认为是180度,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内角和是360度,长方形可以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360/2正好180度。所以我也认为是180度。
师:你真善于思考!但是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一些特殊的三角形,那到底会不会像大家所猜的,任意三角形或者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去验证一下呢?(板书:180°?)
2探究过程
a、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利用老师准备的学具和量角器,用你想到的办法进行验证。在验证之前我们先一起看一下老师给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正确安全的使用小剪刀,用完之后带上安全帽,放进学具袋里。
用量角器测量时要细心认真。
测量后真实的填写记录表。
(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量的度数加起来并不是准确的180度,但是为了凑成180度,就改变了自己量的度数。老师提示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完成了,请同学们汇报你们都用到什么方法进行的验证?
生:我们小组是利用量角器对不同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进行的测量。
师:可以上台展示你们组的验证成果吗?(板书:量)
生:上台展示验证成果。
b、拼一拼
师: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验证吗?哪一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我们小组利用剪刀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再拼一拼的方法进行的验证。
师:(板书:拼)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生:我们组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成了一个平角,平角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c、折一折
生:我们小组是用折的方法,同样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板书:折)
师:能上台折给大家展示吗?
生:我们先把这个角折一下,然后把这两个角折进去,三个角就拼成了平角。
生: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和锐角三角形的折法一样。
师:好,真是个手巧的孩子!
师:你们小组真善于发现!同学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掌声送给他们!其实折一折的方法同样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只是不用剪了。咱们班的同学实在是聪明了!
3、引导归纳
师:这些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把新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成已经知道的知识(平角),这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个相同的结论就是?(课件出示不同的方法)
生齐: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同学们现在能帮三兄弟解决问题了吗?(一样大)为什么?(它们都是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它们还需要争吗?(不需要)那我们同学们以后在遇到问题时不应该争吵,而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课件出示三兄弟和解)
4、课外拓展,积淀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并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其实呀,(课件)早在3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帕斯卡就已经发现并证明了这一结论。你们更了不起了竟然探究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验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探究的精神,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八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九
28、一根木头长8米,要锯成2米长的一段,可以锯成()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分钟。
29、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
30、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载4000与5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8,这个密码是()。
31、用一个水盆向一个空的水桶里倒水。如果倒进3盆水,连桶共重7千克;如果倒进5盆水,连桶共重11千克。一盆水()千克,一个水桶()千克。
34、有19位战士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小船一次最多坐4人。想一想,小船至少要运()次,才能将战士全部运过河。
35、把15只鸽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李,想一想,怎样装才能使每个笼子里的数目都不相同?请把鸽子数填在方格里。
36、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李老师买了3副象棋和3副跳棋,共付27元钱。按钱数算,一副象棋可以换2副跳棋。小朋友,你知道买一副跳棋要()钱。
37、小东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用了24秒。如果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要()秒。
38、用一根绳子量井深,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低,井外还有4米,把绳子对折,用同样的方法量,井外还有1米。这口井深()米。
39、小灵把10个棋子在桌子上摆成了三角形形状。请你移动3个棋子,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十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这个课例就本着这一理念为指导,创设了一个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说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并用卡片写下自己所编的算式题;小组讨论分类的标准、依据,各自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开放思维空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做学问”的素养。本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十一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8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