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一
二姐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了进入了幼儿园,二姐希望她带的这些孩子们能够有个非常美好的童年。进园不久,二姐就发现对于孩子益智的玩具少得可怜,尽管是新进的老师,但还是抓到机会就跟园长反映了这个情况。并提议说到一号店
网上超市上购买。园长考虑了下,觉得确实是蛮有需要添置一些玩具的,于是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二姐了。
二姐觉得购买玩具,当然要先观察下孩子们每个人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了。一直觉得只有充分的了解了他们,才能做出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玩具。那时候成天就玩跳绳,跳皮筋的,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一边想着,一边就上1号店
网上超市了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有些不知从何开始看起了。不过看到例如贴帖子和拼图的都还是不错的。而且看到一本《学前500左右脑开发题》便买下了。想着在上课的时候可用来开发下孩子们。
二姐总是觉得能够到幼儿园教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尽管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了,但是跟着一群小朋友在一起,仿佛返老还童了。又能重新温习那美好的童年,尽管是用一颗童心来对待着群小朋友,来靠近他们。但是二姐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就是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有个非常美好的童年,并且能真正在玩中开发智力,在玩中学到一些些的礼仪与道德。我一直觉得能来当幼教的人都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是一个能放下身段跟孩子尽情玩耍的人,能够带给孩子微笑的人。显然二姐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多时日,一号店团购的玩具寄到园里了。听二姐说当孩子们看到玩具的时候的神情,真像个快乐的天使。一张张笑脸,让人忍不住想要参与到他们中间去。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二
言传身教——爸爸妈妈首先要学会等待,才能让孩子学会等待。爸妈性子急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
孩子能做的事情让孩子做——有些爸爸妈妈宠孩子,对孩子的事一切包办,往往造成孩子缺乏耐心,而且孩子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包括犯错误的机会),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求知欲,遇到问题信心不足,就会急躁。孩子一急躁,爸爸妈妈在旁边也着急,为安抚孩子便全权代劳了(事实上,这是潜意识解决爸妈自己的焦虑的行为),恶性循环,孩子就失去了耐性。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困难的问题和费力的事情,但是看到孩子做得慢或不能做出来而告诉孩子怎么做永远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父母应当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对孩子给予关注和鼓励。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琴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围棋班。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确实有兴趣时,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玩益智玩具——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积木类。一个个小木块堆积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纸同样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耐性。
多玩团体游戏——与单独玩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让孩子做适合他/她,稍经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孩童时期是孩子的自信心养成的时期,给孩子做合适的事情,让孩子经过努力就能完成,从而获得成就感。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东西,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从简单的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在一点点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耐性。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三
看着已经入园一个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见全神贯注的在听明老师讲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习惯的重要性。
他们刚来那会儿,对一切都很陌生。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不熟悉,每一天嘴里念着要妈妈,眼泪在脸上挂着。我们班的君雅小朋友,刚来的前两天只有她一个女孩子,她妈妈说女孩子是娇气一些,她每一天基本上都把嗓子哭哑,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此刻从门口走再也听不到前段时间的哭喊声了,让我感觉到突然他们都长大了,但是时间来过了一个月,一个月的适应期他们都习惯了。
他们习惯了每一天的各个环节,早上一到九点多的时候尤仁航就会走过来问老师:“老师,喝牛奶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孩子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此刻不知不觉小朋友都能够自己提裤子了,睡午觉的时候他们也会告诉我们我自己睡,我不自己拍。
如果孩子做事总是依靠大人,那么,他们会缺乏独立性,进而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构成。所以我们就应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都纷纷告诉老师:“他不喜欢吃饭!”“他不吃饭吃零食,他要人喂。”但是在幼儿园,我们让幼儿自己吃,学会自己吃饭了,我们只在旁边帮忙他们,我们班的“蹦蹦”到吃饭的时候喜欢下位乱蹦,之后一到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老师陪着他吃,坐在他旁边,他就习惯了自己坐在位子上吃,教他们脱鞋子、等技能,暂时不会能够慢慢练。
天天学,天天练,老师务必有耐心,孩子也要有耐心。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四
有一次和母亲一起去亲戚家做客,亲戚家有个儿子,刚上小学,据说很聪明,但个子小小的,却已经戴上了眼镜。亲戚当着我们的面,考儿子《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外号,她说一个名字,儿子回答一个外号,对答如流。我母亲连连称赞他是小神童,他却神情淡定。看得出来,这种称赞他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技能他也经常“表演”。他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稳重,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成人灵魂寄居在幼小身体里的柯南。
后来他母亲去厨房做饭了,他坐在沙发上跟我们一起看电视,我问他需不需要换台看动画片,他说不用,这也打消了我本来想替“90后”打探一下“05后”爱看什么动画片的念头。于是我问他我心中一直好奇的问题:“你这么小就能看懂《水浒传》吗?你觉得它好看吗?”
他说:“看不懂,不好看。”
“那一百单八将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问道。
“妈妈说要背,背下来了她就给我买ipad。”说完他指了指正在电视柜旁边充电的平板电脑,他似乎在表示他已经做到了,妈妈也兑现了承诺。
我突然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我反对家长给孩子物质奖励,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急功近利。突然,我有点儿心疼眼前这个小朋友。在他这个年纪,应该是调皮捣蛋无所顾忌的,即便看书,也应该是看花花绿绿的卡通书,他所接触的名著顶多是《格林童话》。而现在,他戴着很重的眼镜,背诵着不属于他的一百单八将。
恍惚中,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是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看的《红楼梦》,那时候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几乎每看一页就要翻字典。最终我笨拙地坚持把《红楼梦》看完了,虽然觉得不好看,但只能在心里觉得,不能说出来。因为那时候,家长会跟亲朋好友吹嘘这件事,显得自己教育有方,我不能破坏他们的满足感。
上初中时读张爱玲和林徽因的书,情情爱爱的,也是不懂,只是感觉似乎每天都很悲伤。我会在本子上抄一些虚无缥缈的句子,有时间便读一读,觉得好美、好伤感,除此之外,似乎没别的了。
现在想起来有些伤感,上小学时大家都看的《淘气包马小跳》,上中学时人手传阅的《左耳》和《沙漏》,我通通没有看过。我看了很多家人和老师觉得我应该看的书,而不是我真正想看的书。那些我没有看的书恰恰就是我那个年龄的孩子的记忆,而我的记忆却是一片空白。我现在已经读大三了,不可能再回头读杨红樱、郑渊洁和饶雪漫的书了,但我的同龄人依旧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承载着他们的记忆,但这样的记忆,我却没有。我好羡慕拥有这些记忆的人。
高中毕业时,有一本书很流行,同学们把它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好友,书名叫《18岁前禁止涉足的18个地方》。我也有一本,我承认它其实只是几篇写得并不专业的旅行游记,介绍了18个景点,最有味道的只是它的书名,仅此而已。为什么这些地方18岁前禁止涉足?因为,你浅浅的、小小的内心,还不具备深入那些风景背后的力量。读懂那些地方,需要有如时光般的深度,需要以行走的姿态接近灵魂,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回响。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的道理是一样的,欣赏风景需要时光的深度,阅读也同样需要。只有拥有了时光的深度,才能更好地领悟书中的内涵,得到相应的体会,产生共鸣。
我是在读高一的时候看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在当时,我认为它是一本无趣的书,我不懂这个浪子回头拯救失足妇女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
今年我读大三,投了简历去一家单位做兼职,住在上海的亲戚家。周日的晚上,想着第二天要早起上班就身心疲惫、万念倶灰。偶然在亲戚家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复活》,随意地翻了翻想重读一下。当我看到开篇第一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猝然击中了,书中写的是:
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因为这段话,第二天早上,我欣然早起,呼吸着空气,道一声“这迷人的早晨”,便出门挤地铁去了。
什么年纪就应该看什么书,在10岁时看不懂20岁时应该看的书,到了20岁时想看10岁时应该看的书,却因为觉得幼稚而不愿拿起,因为这不仅仅是书,还是我们的生活。(文/巫小诗)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五
一次体智能活动中,天气不好,我们在二楼多功能教室,叶子哥哥与我们班的小朋友玩了大灰狼的游戏,活动中叶子哥哥当大灰狼,小朋友们会藏在长长的布下面,叶子哥哥拿着空气棒假装是大灰狼来找小朋友们。可是,浩源信以为真,自此就特别害怕上二楼去上体智能活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每次上体智能活动都会问去不去二楼,我们都会告诉他,不去。事实上真的没有再去过,不过他每次都会问,每次上体智能活动都不太开心,我们实行了多种方法都不行,这一次只能顺其自然了。
结果,在活动中我们变成小动物一个个从河上面(绳子)走过,静静老师提醒我,看李浩源。我定睛一看,真是大吃一惊啊,小伙子正学习小螃蟹从“河里”游呢!
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适应
,孩子会出乎我们的想象。适应的居然这么快!
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强,相信你的宝贝,他会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期待着一个个奇迹的发生!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六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教室里,心里在想宝贝们是不是会象去年九月份那样离别情绪特别严重,有几个孩子会大哭大闹呀。因此,我做好了作战前的一切准备,打算打好这“开学第一仗”。
第一个小朋友来了,是我们班个子最小的女生妍妍小朋友。她妈妈在日资企业工作,所以她总是我们班来的最早的一个孩子。她脸上一脸的平静,既不悲伤也不激动,和去年一样。我拉着她的手,和她问好,叫她跟妈妈说“再见”。然后等其他小朋友来。
陆陆续续地其他小朋友来了。出乎意料地都很平静,没有人大哭大闹。只有缪缪,因为去年后来身体不好,来的比较少。抱住妈妈不肯放。我从他妈妈手里接过来抱着,一会儿他就很开心地坐到桌子边搭积木了。“开心果”小全来了,他一来就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表演他寒假里学会的“本领”——唱《白龙马,蹄朝西》,唱完了嘴巴里唧唧呱呱念叨个不停,还追着问“为什么小璇还没来?”小璇是他的好朋友,一个长的象芭比娃娃一样可爱的女生。正念着呢,小璇就来了,一来马上从口袋里摸出糖果来给小全吃,真是好朋友啊,不是盖的。接下来,大头儿子来了,圆圆的大头上戴个红帽子,脸上挂着他一贯的可爱甜甜的微笑,连一双亮亮大大的眼睛也在笑。大头儿子一来马上就加入小全玩汽车的队伍,和小全拿着汽车满教室开着跑。然后小潘来了,开心地笑着说“老师早”,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
很快地,全班小朋友都来齐了。要去进行升旗仪式和园歌表演了。孩子们很快地排好了队伍。而且表演地特别认真。
一上午过的特别快,一转眼就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真是奇怪,原先吃饭吃调羹就等着我们过去喂的宏斌、睿睿、洋洋等几个小朋友,今天也吃的特别快。半小时之内全都吃好了。我让吃完的孩子坐到靠窗的柜子边玩橡皮泥。孩子们开心地说着、做着。
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开学的第一仗”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七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在组织幼儿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坐姿各异,但老师却容易忽视这些现象未能抓住这些偶然事件开展随机教育,从而错过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各种随机教育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就应重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尤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更要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我班的王晓芳小朋友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也不跟别的小朋友胡闹。就是有一点,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玩。
我知道这个孩子不善交往,必定会为她的.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决定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她玩。问她:别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也主动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过了一段时间王晓芳小朋友开朗多了,也爱说爱笑了,还交了好几个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兴,家长对她的改变也很高兴。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八
前不久,进行了课题制作竞赛评比。本园主要有两个课题研究,一个是剪纸课题小组,另一个为体育课题小组。我们体育课题小组的多位成每人制作了三种类型的体育器械。身为体育课题小组的成员,我也不列外。
第设计的是“宇宙飞船”,这个灵感来自于本月的一个主题“我想飞”,其中有涉及一个教具叫做纸箱飞机,于是,我对纸箱飞机进行了一些修改,在原先的基础上,把纸箱的四个边也设计了进来,用宽透明胶以及kt板的结合,把四边固定起来,做成了飞碟形状,这一圈“翼”能够起到美观作用,另外还能够练习幼儿的身体平衡,把物品根据幼儿的本事适当的摆放在几个位置上,然后练习动作的平衡性。
这个器械两边有伸手用的洞口,上头有头部钻出的洞口,下头是纸箱原先的开口,三个部位的洞口大小不一,也可用作投掷的目标,根据幼儿的本事的大小选择投掷的洞口。
另外也可用与情景创设时候的教学具等作用。
这种体育玩具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实用性与耐用性都比较高,并且体现了衣物多玩的原则。看了其他人的制作同时也使自我学习到了许多的经验。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九
穿衣有招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这个都是“心软”惹的“祸”呀!
小班教育随笔常规培养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篇十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还是独生子女的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孩子整天呆在楼房里,和其他孩子接触的比较少,他们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但同时他们谦让与协作精神却很差。于是一些“小霸王”,便产生了。我所教的班级是小班,再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之后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一同玩玩具,一般都是各玩各的,中大班我也了解了一下,一般也是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认为拿到自己手里的玩具那就是自己的,就只能自己玩,别人不能玩。一旦别的小朋友拿走了自己的玩具,或者哭闹,或者告诉老师,或者再去抢回来。而当看着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好玩的时候,就会去拿去抢。
每当遇到孩子抢玩具的时候,老师就会过来调解,有时让抢了别的小朋友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回去,批评一顿,告诉他在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有时两个孩子相持不下的时候,老师会把玩具收走都不用玩。可是不管老师怎样告诉,还是孩子抢夺玩具的现象还是不断地发生,好像总有段不清的官司要处理。
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老师是那样的三令五申,不断的批评,为什么这种现象还是在不断的发生呢?一天,又有两个孩子争夺一个玩具了,被抢的孩子大声的哭闹着,我便向抢玩具的孩子所要玩具,可是这个孩子就是不给。最后我把玩具夺过来给了被抢的孩子,被抢的孩子不哭了,可抢玩具的孩子又大声的哭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好呢?我突然想到,让两个还商量商量如何?于是,我一边哄着那个抢玩具的孩子不要哭,一边鼓励他说:“你自己和小朋友商量一下,你说‘小朋友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会吧!’”于是那个抢玩具的孩子试着说出了那句话,令我没想到的是,当他说出了这句话之后,小朋友竟然把玩具给了他。两个孩子有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原来孩子之间不懂得如何去沟通呀!
经过这次之后,每逢遇到孩子争抢玩具,我都会教那个抢玩具的孩子怎样与其他小朋友商量,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没想到这招还挺好使,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被商量通。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也学会了与其他小朋友商量,当他们想玩别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的时候的时候,他们会说,“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会儿吧。”而别的孩子也会慷慨大方的分享出自己的玩具。然后我会让孩子说谢谢!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不够大方的小朋友,这时我会帮着商量一下,或者在教给他一句话“你玩够了,再我玩会儿吧!’到了这时,再难商量的孩子都会被商量通的。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孩子们也不用哭了,也不用抢了,还能够开开心心的玩玩具,并且学会了分享。
除此之外,我还有意识的发给孩子不同的玩具玩,告诉他们如果玩够了,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换,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懂得与人分享,从中找到快乐。
我也渐渐明白,分享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它也是教出来的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