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教学设计(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10:50:10
七步诗教学设计(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5 10:50:10     小编:笔尘

总结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石。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不同主题的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葵,衰,煮,羹,煎。

2.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自学,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作业:预习《草船借箭》。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教育人们要趁着年轻多努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也是少年励志的座右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晞”、“焜”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课前准备:

对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指名说一说)。

小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板书课题:长歌行。

教师讲解:“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今天,老师为同学们的学习设了四道关,在闯关中表现优秀的选手,老师可有礼品相送哦!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老师为同学们设的第一道关是“识字大比拼”,现在,让我们进入轻松第一关。

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看看哪个字你掌握的还不够好?

请同学们当“小老师”重点讲解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可以选择分析字形、换偏旁、看拼音、猜字谜、比较记忆等方法。

重点要讲到:葵(头戴小草帽双辫左右翘脸儿仰向天朝着太阳笑)晞焜。

师:谁愿意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关,诗意大解读,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关。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或请同桌帮助,弄明白每句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看诗,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说出两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两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长满了碧绿葱茏的蔬菜,等到太阳一出来,蔬菜上的露水就被太阳晒干了。(生说出相应的诗句)温暖的春天正在散布着它的恩泽,大地上的一切便充满了生机勃勃。(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读这句话?

(生可以说出高兴、愉快)。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生读出句子)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向大海,而从来不会向西又流到他们的起点?(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

师: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四、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三关,感情大流露,我们就一起迈进第三关。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返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你有没有特别想抓住时间的时候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来谈,比如:星期的时候、玩耍的时候、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时候等)。

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一个人只有好好的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学习,而等到长大了再白白的伤心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的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五、课堂练笔。

第四关,财富大考场,让我们胜利跨进第四关。

第二道题,必答题,这是一首什么诗?

第三道题,抢答题,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道题,自选题,请你评出在今天的闯关中表现最优秀的选手?

发礼品--对联。

请说说你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七、作业。

从你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送给你的朋友。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三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期读。

(五)体会写法。

想一想,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背诵全诗,体会写法,内化感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这叫通假字,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的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与《七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资料提供者:李丽。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葵,衰,煮,羹,煎。

2.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诗人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导言:我们曾经学过《古朗月行》,谁给大家介绍或背诵一下?

2.简介“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3.这是一首古代乐府民歌。

二.朗读诗句,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练习朗读。

1.师范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齐读。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读自悟。

小声朗读诗句,根据注释,逐句理解大意。

2.小组合作:每人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内容,推选出最贴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说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2)启发:全诗讲了自然界的什么现象?(自然界万物从繁盛到衰败的自然规律)你体会了什么?(光阴一去不复返)。

(3)由此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识记生字:癸、衰。

六、导入学习《七步诗》。

1、刚才,大家学习《长歌行》时,非常认真,下面的时间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七步诗》。

2、谁知道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学生知道就由学生来讲,如果不知道,由教师来做简单介绍。)。

七、朗读诗句。

1、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

2、同桌间练习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语气。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齐读。

八、品读诗句,想想每句诗的大意是什么?(可根据注释)。

九、作业: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讲给你的家人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弄懂诗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家人听后,他们有什么建议或给予你什么样的评价?(学生畅谈)。

2、小组合作: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各组推举同学与大家交流,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比喻兄弟相残)。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无奈与哀怨。)。

4.练习朗读这两句诗。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教师.总结:我们深深同情曹植的无奈,同时被他横溢的才华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为了争夺、捍卫权势不惜手足相残的扭曲人性。

六.导入: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非常熟悉的诗――《出塞》。谁能给大家背诵这首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八.根据注释理解诗文。

1.组内讨论:每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商议。如解决不了,留与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商讨,教师点拨。

3.练习说出全诗的大意。

九.通过具体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表现诗人对朝廷不能抵御外敌的一种失望,以及渴望出现“飞将军”李广式的英雄。

十.举行“赛诗会”。

类似《出塞》这样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比赛式背诵)。

十一.作业:预习《草船借箭》。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五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2、在与学生共同经历读文、查找筛选资料、体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通过感悟诗歌方法的渗透,达到转变学生以往学习古诗方式的转变。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帮助学生进行有分类性质的资料收集,用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古诗,读文。初步交流:有哪些同学能够背诵下来这首诗?

二、读文环节。

1、多种形式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3、练习书上“看画面,讲诗句”的练习。

三、自读感悟环节。

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资料的时间。

1、幻灯片出示资料的分类。

作者和时代背景资料。

题目资料。

时间资料。

人物资料。

事物资料。

2、阅读后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

3、结合诗句汇报。

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更从这首诗中初步掌握了体会是个的方法。《出塞》只是我们学习诗歌的一个例子。希望大家今后能以这些方法为例,反复体会,说说自己独特的体会和发现。

作业: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创编一个小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

板书:

作者和时代背景。

题目。

《出塞》为例时间说说发现。

人物。

事物。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七

设计理念:

以高学年段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准,生成教学;以情感朗读为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以课程性质为重点,从读学用。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运用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煮豆燃萁。注意最后一个字读萁,跟老师读两遍。

1、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出自一首诗,这首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七步诗”。

2、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

二、初读正音通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巡回指导)。

2、初读检查。

(1)认读生字:羹漉菽釜。

指名、正音,齐读。

(2)识记生字(指名讲述识记方法)。

读顺古诗(指名读,齐读)。

4、读出节奏(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评价)。

三、再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自学反馈。

(1)出示图片理解“萁”和”豆“的关系。教师板书同根生。

(2)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指名说,带着理解再读)。

(3)在诗中豆指的是谁?萁指的是谁?

3、学习写作背景。

教师串讲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四、三读感悟诗情。

1、大家再来读这首诗,你又读懂了什么?读出了怎样的曹植?

预设1:

生:我感觉曹植的心里特别悲伤。

师:说说你的理由。

师: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评价:读的真好,老师仿佛看见曹植的眼睛里溢满了伤心的泪水。再找1-2学生读。

预设2:

生:我读出了曹植心里的无奈。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评价:好样的,老师好像听到曹植那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预设3:

生:我读出了曹植心里充满怒火。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评价:真不错,老师好像感受到曹植内心的团团怒火在蔓延、在燃烧。再找1-2学生读。

2、从哪个字读出这种感受的?(教师板书煎)。

(出示煎图片)釜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釜中是备受煎熬的豆子。曹植在杀机重重的大殿上就像豆子在釜中一样被摧残被逼迫,此时他的心里仿佛在想哥哥啊哥哥,你怎么能如此的逼迫我呢?他非常地着悲伤、愤怒、无奈,可以说是“交织在一起”啊,带着这种感受大家一起读。

3、在体会这首诗的时候,细心的孩子还会有发现?

预设1:我发现最后一句后面是个“?”。

指名读、说体会。

预设2。

如果你是曹植,此时你会质问哥哥些什么?

生1:

师评价:多少心痛就在这一声声质问声中。

生2:

师评价:多少愤怒就在这一声声质问声中。

生3:

师评价:多少无奈就在这一声声质问声中。

4、观看视频,感受曹植。----齐读。

五、四读诵读运用。

1、总结: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凭借过人的才华在短短的7步之内作出这首传诵千古的七步诗,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评价他才高八斗,但是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41岁就郁郁而终,让人非常的惋惜。但是这首七步诗已经成为千百年来劝戒人们不要自相残杀的警示名言了,对那些为争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兄弟我们可以说:――下面让我们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2、总结学法。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首七步诗,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方法:

1、正音通句2、理解诗意3、感悟诗情4、诵读运用。(教师板书)。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对比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体会另一种的兄弟情谊和它的表达方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1、理解古诗的意思,学会古诗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教会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学会古诗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适机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题为“长歌行”的乐府民歌都有对人生苦短的感悟,这篇《长歌行》也不例外。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汇报:

2、写花草易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它们充满生机;但常常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枯黄,百花凋零,万物失去了活力。――万物的`生命虽是美好,但多么短暂啊!

3、写百川归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众多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呢?――百川东流,永远是一去不复返的呀!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人生短促,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徒然叹息。全诗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5、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九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

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走进“一休屋”

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三、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四、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合作自由表演。

五、识字教学。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

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悲、徒、海。

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你是。

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字形记;(2)扩词记;(3)说话记;(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4、描一描、写一写。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

六、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七、课堂小结。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葵,衰,煮,羹,煎。

2.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诗人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导言:我们曾经学过《古朗月行》,谁给大家介绍或背诵一下?

2.简介“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3.这是一首古代乐府民歌。

二.朗读诗句,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练习朗读。

1.师范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齐读。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读自悟。

小声朗读诗句,根据注释,逐句理解大意。

2.小组合作:每人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内容,推选出最贴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说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2)启发:全诗讲了自然界的什么现象?(自然界万物从繁盛到衰败的自然规律)你体会了什么?(光阴一去不复返)。

(3)由此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识记生字:癸、衰。

六、导入学习《七步诗》。

1、刚才,大家学习《长歌行》时,非常认真,下面的时间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七步诗》。

2、谁知道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学生知道就由学生来讲,如果不知道,由教师来做简单介绍。)。

七、朗读诗句。

1、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

2、同桌间练习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语气。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齐读。

八、品读诗句,想想每句诗的大意是什么?(可根据注释)。

九、作业: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讲给你的家人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弄懂诗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家人听后,他们有什么建议或给予你什么样的.评价?(学生畅谈)。

2、小组合作: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各组推举同学与大家交流,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比喻兄弟相残)。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无奈与哀怨。)。

4.练习朗读这两句诗。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

五.教师总结:我们深深同情曹植的无奈,同时被他横溢的才华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为了争夺、捍卫权势不惜手足相残的扭曲人性。

六.导入: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非常熟悉的诗――《出塞》。谁能给大家背诵这首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八.根据注释理解诗文。

1.组内讨论:每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商议。如解决不了,留与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商讨,教师点拨。

3.练习说出全诗的大意。

九.通过具体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表现诗人对朝廷不能抵御外敌的一种失望,以及渴望出现“飞将军”李广式的英雄。

十.举行“赛诗会”。

类似《出塞》这样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还读过哪些?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比赛式背诵)。

十一.作业:预习《草船借箭》。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二

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2、在与学生共同经历读文、查找筛选资料、体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通过感悟诗歌方法的渗透,达到转变学生以往学习古诗方式的转变。

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帮助学生进行有分类性质的资料收集,用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出示古诗,读文。初步交流:有哪些同学能够背诵下来这首诗?

1、多种形式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3、练习书上“看画面,讲诗句”的练习。

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资料的时间。

1、幻灯片出示资料的分类。

作者和时代背景资料。

题目资料。

时间资料。

人物资料。

事物资料。

2、阅读后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

3、结合诗句汇报。

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更从这首诗中初步掌握了体会是个的方法。《出塞》只是我们学习诗歌的一个例子。希望大家今后能以这些方法为例,反复体会,说说自己独特的体会和发现。

作业: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创编一个小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

作者和时代背景。

《出塞》为例时间说说发现。

人物。

事物。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著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四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步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媒体

一、成语引入

1出示:才高八斗,指名读,齐读

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极有才华,你们知道吗,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

2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

曹植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一度想废曹丕的嫉恨。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3学习生字:诗

齐读课题

二、古诗诵读

1、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学习:煮

听录音,想象你明白了什么?

学习“四点底”

豆萁:豆的茎杆

釜:相当于现代的锅

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下面我们要学会读这首古诗,在读古诗时我们还要认识今天另外要学习的三个生字。

2、师范读,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指名读,思考:曹丕是被哪句话打动了而最终没有杀曹植呢?

4、全班交流读

5、看图背诵古诗

6、比赛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古诗、读篇、煮饭、黄豆、豆荚、何必、为何、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它出自《七步诗》,比喻兄弟间的自相残杀。

六、课外延伸

读了《七步诗》,我们不禁为曹植的才华所折服,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吧这首诗的由来讲给家人听,也可以搜集更多他的诗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吟诵给大家听。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五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帮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水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10分钟)。

1、将五关分别分给分给五个小组,主要完成自己负责讲的那一关,其余的四关也要部分完成。

三、自主学习展示(20分钟)。

1、五个小组分别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升华。

附:

1、创作背景。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据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行大法(杀头),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说出六句诗来,这就是七步诗的来历。)。

2、了解诗人。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让学生表演:(一生饰曹丕,一生饰曹植,其余饰大臣)。

(3)用一句话来概括所见情景,并对此情形发表自己的想法,谈谈对曹丕的印象。

二、教学《七步诗》。

1、试读诗句。

师:在座的“大臣们”各有所思,对曹植有的欲除之而后快,有得为他捏了一把冷汗,而曹植的心里矛盾极了,悲伤透顶,然而他没有太多时间,就在七步之内,他作出了一首诗,那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来朗读一次。

2、师范读,生划节奏。

师:这首诗比较短,如果我走七步,大家能不能读完一遍呢?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生自由读)读完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指名读(要把字音读准确)。

师:如果我走三七二十一步,你们能读几遍呢?这一次,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诗的节奏,一起试试吧!生自由读。

师:你读完几遍,读给大家听听好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同学。

的朗读中学上一招。指名读,评议,组织小组读。师:曹植是个才子,我想请我们班的才子才女们一起读,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读出诗的味道。

3、理解诗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借助工具书就弄清了字词的意思,接下来就一定能弄清诗中讲的是什么内容了,和同桌说说看。(生同桌互说意思)指名说诗句意思。

3、体会情感。

大家理解得真好!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曹植的想法。假如我们就是曹植,我们该怎样读这首诗呢?一起来试试。老师“采访”。

师采访:曹植,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

那如果你是“曹丕”,听了弟弟曹植的《七步诗》后,会怎么想?会怎么处理?他原来是怎么想的呢?(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羞愧万分,无地自容。)为什么曹丕会“深有惭色”呢?(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用现在的话来说——郁闷。但这首诗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

4、小结。

是啊,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今天,千百年后的我们,学了《七步诗》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胞?—我们骨肉同胞不但不能反目成仇、自相残杀,反而应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这样对于国家而言才能稳定与繁荣,对于个人而言才能幸福和安康。

5、质疑。课文我们学到这儿就差不多了,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俗话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曹植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地对哥哥说——兄弟怎么能互相残杀呢?)。

6、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

唐代开元年间的史青上书给唐玄宗,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他五步之内即可成诗。唐玄宗皇帝当即下旨召见,以《除夕》为题,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大赞其才,立刻就给史青封了官。曹植七步,史青五步。如果说,有人三步内出口成诗,你信吗?不由得你不信!宋朝宰相寇准,天资聪颖,写诗词有奇才。七岁时,有一次在宴席前,客人们以《华山》为题,让他作诗助酒兴,小寇准刚迈出三步,脱口吟出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下,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语道出西岳华山雄伟险峻,众人拍手叫绝。曹操,大家知道关于他多少?你们知道他除了曹丕、曹植还有多少个儿子吗?据说曹操的儿子有25个,女儿至少6个,不过我国现在实施计划生育,这种做法似乎不大可行。

四、课堂小结:

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为你送去温馨和美丽;亲情是一缕明媚灿烂的阳光,在人生艰难的攀登中,为你送来光明和温暖;亲情是一处安谧宁静的港湾,在人生坎坷的际遇中,为你提供关爱和呵护;亲情是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在你干渴难耐之时,给你带来清凉和舒爽。让我们珍惜亲情!不要给爱自己的人伤害!

七步诗。

曹植。

七步、五步、三步豆。

(曹植)(曹丕)一瞬间。

亲情豆秸相煎何急。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1、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介绍关于曹植的资料)。

2、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谁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3、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适当补充,(介绍《七步诗》的创作经过)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诗》)。

二、读诗: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的意思。(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发言。

(前两句: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我们”指谁?

生:“我们”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板书:豆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四、体悟诗情。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从“豆在釜中泣”,我体会到作者悲伤的感情。

生2:不仅仅诗悲伤,还有愤慨,我认为应该是“悲愤”。

师:全诗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生发言。

(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曹丕难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险恶居心,弄得下不了台,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杀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将曹植终身软禁)。

4、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练习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八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文背景。

1、范读课文。

2、解题。

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自学这首诗。

a.自读课文。

b.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c.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a.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b.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c.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d.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e.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f.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七步诗教学设计篇十九

古诗本身的魅力体现在她的文化魅力:所以在课前讲解了古诗的独特魅力,自身语言清新动人,别具风格,在娓娓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是一种享受。同时对本节课的古诗教学产生兴趣。

《七步诗》是一首表面意思浅显而寓意深刻的古诗。所以,课前积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诗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诗文理解补充了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补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体验,就像发掘宝藏一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点点滴滴会聚,互相启发,不断碰撞,终于掀起感情的波澜,产生切身的体会。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骨肉相残是何等令人痛心,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课文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第二、充分想象,体会感情。第三感情朗读,再次加深领悟;最后通过模拟诗人作诗、背诗达到升华的目的。学生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确实加深了对曹植的理解,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对《七步诗》的理解,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出来了。我感觉执教这一课不足的是朗读时的感情还未表达得非常到位,我也因为时间关系未作进一步指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611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