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内容进行回顾和评价的重要形式,能够加深对书籍主题和思想的理解。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有趣、有深度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探讨。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一
《摆渡人》是由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所著。讲述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迪伦是一位单亲女孩,在第一次看望父亲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等她苏醒时,发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原。在这里她遇见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的保护与指引下,她成功穿过危险重重的荒野,来到天堂的彼岸。“情到深处难自禁,又岂会九死一生去寻他。”迪伦在没有崔斯坦的“家”中决定,再次进入荒野,成为崔斯坦的摆渡人,逆行返回起点,引导崔斯坦打破荒野的禁锢,最终他们在人世相遇,完成救赎。
崔斯坦摆渡过无数的灵魂,从刚开始的热情,到后来的麻木。这可能是一种惩罚,在无数的灵魂中,沉沦在那片荒原中,封闭所有感情,成为一个没有救赎的孤独灵魂。迪伦的出现,就像甘霖湿润着崔斯坦心中的荒原。她的天真、浪漫,以及坚强,让崔斯坦恋爱了。崔斯坦摆渡迪伦逃离荒原,进入彼岸。迪伦摆渡崔斯坦脱离心中的苦海,进入人世。“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需要。”这不就是他们的爱情,互为摆渡人。
《摆渡人》是一部让人明白何为摆渡人的故事,它没有那种大气磅礴的故事情节,没有精致优美的文字,很平淡地讲述关于爱的故事。感觉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一种新的感悟,小说所展现的人性之美,爱情、勇敢、信念无不洗涤着读者的灵魂,也让读者明白在面对生死存亡、灵魂的灰飞烟灭的艰难时刻,该如何踏出自己的脚步才不会让自己抱憾终身。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摆渡我们的人,如父母、家人、朋友等,甚至还有我们自己。在人生的荒野中,每一个游走的人都是一位摆渡人,相遇时,便互为摆渡,安全地前往下一个“小木屋”。当一人行走在荒野之上时,阴影带来的“恶魔”会伤害你,将你拉入地下,泥土会遮蔽你五感。而你的勇气就是火把,驱散阴影。所以我们不应幻想着在未来会有一位更加优秀的摆渡人,带领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拥有一个完美的“家”。摆渡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身旁,在深陷泥潭时,被拉一把,那是我们的幸运,更多的是我们奋力蹬着双腿,努力挣脱泥潭。我们终将会孤独,靠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去感受着生活的喜悦和苦难,去做该做的,经历该经历的。这便是一个摆渡人该经历的“荒野”。
天真的幻想与孤独的等候只有徒劳,正如你想要的是一条一辈子都可以抱着的大腿,还是独自在那个所谓的世界上最美的“家”过着没有爱人和家人陪伴的生活。那么“家”不过是座散发着虚幻光芒的荒凉古堡。我们不如为了爱,重新踏入这滚滚红尘,寻找着陪伴一生的人。我们摆渡人,不仅摆渡他人前往彼岸,也是在这苦海中寻一位摆渡人,能摆渡己身早日脱离这“荒原”。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二
总有一片荒原要独自穿过——气看完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
一本寓喻浓厚的英国小说,写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学女教师——麦克福尔。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孤独、爱、磨难、勇气、救赎、回归、家园等多层面叙述的脉络。
可以把它看成爱情故事,但读者似乎更愿意把它当作内省、发现、强大、自救和他救的心灵成长和灵魂救赎的小说。如果把小说主人公15岁女孩迪伦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经的困顿、惶恐、黑暗、苦难,那么这就是本励志小说。
文中一句话,相信会打动一些读者,因为它已打动了我。“我引导灵魂穿过荒野……”
在苦难中,在跋涉中,逐渐发现自己力量的成长,发现对自己的爱,发现对他人的爱。等无数时间之沙从指缝溜走,等走过片片荒原,我们终于成长为人,一个拥有独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写的人,才可以说:我来过,我见过,我征服过!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够的力量和爱,易被荒原淹没,成为荒原中飘荡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个新跋涉者为生。一如《呼啸山庄》中的孤儿希斯克利夫,从爱出发,但被世俗等级的荒原摧毁了他的爱及他本人,由爱转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恶魔,一个复仇者。文中的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所有的爱、恨,最后化作英格兰北部高地呼啸的长风,掠过孤寂的坟头,掠过茫茫的荒原。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19世纪的浪漫诗人拜伦告诉我们,苦难是人之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从苦难中汲取生活的真谛,然后带着爱,穿过荒原。
我们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转瞬即逝,在被烈日蒸发前,闪烁一点亮的光。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三
围着书架转了两圈,也没找到想看的那本书,快走到书架尽头的时候,《摆渡人》映入了我的眼帘,以前只听说过书的名字,对内容却一无所知,没有太大看的欲望,就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从书架上取下了它。可真坐下来看时,没看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了。
书中讲的是一个单亲女孩迪伦,与母亲发生冲突,只身一人前去投奔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列车在行驶到一个隧道时发生事故,她的灵魂离开她的身体,要在她的摆渡人崔斯坦的引导下穿过荒原,到达天堂的彼岸。
起初迪伦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还以为自己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在行进过程中,崔斯坦很委婉的告知了她真相,没想到她却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和崔斯坦一起翻高山、踏泥泞,还要和数不清的恶魔作斗争,一路上经历了无数艰辛和生死关头。在此过程中,她逐渐对崔斯坦产生了依恋和美好的情感,崔斯坦也觉得迪伦和他曾经引领过的其他灵魂不一样,他也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在即将到达天堂边界时,迪伦勇敢地向崔斯坦表白,并要求他和她永远在一起。崔斯坦虽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她去的安心,他还是答应了她。
当迪伦迈过那个分界线,回头再也看不到崔斯坦时,她顿时崩溃了,崔斯坦在边界的另一边看到迪伦痛哭流涕的样子,也是痛苦万分,他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了她,让迪伦勇敢地迈过了那个分界线,可是给她带来的痛苦也同时让自己心如刀绞。当迪伦在崔斯坦的护送下几经生死到达她在天堂的家以后,她并没有接受萨利的建议,寻找她故去的亲人,而是极力要求看一下记录崔斯坦引领的灵魂的小册子,然后她又找到崔斯坦曾引领过的.二战士兵乔纳斯,在他的帮助下拜访了最老的灵魂伊莱扎,在她那里得到了能够回到荒原的信息,但是那将要面临魂飞魄散的风险。迪伦没有退缩,此时她的心里只有崔斯坦,她觉得只有和崔斯坦在一起无论生死才有意义,才会感到安全和幸福。于是她又重回荒原,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寻找心中的爱人。
当他们终于在一座安全屋前再次重逢,崔斯坦惊讶之下松开了他正在引领的另一个灵魂,导致她被恶魔硬硬的拖走。看到迪伦他满心怒气,斥责她不该回来,那不是真正的斥责和埋怨,而是充满爱的担心和牵挂,他怕她出意外,怕她真正的葬身荒原,再也回不了任何一个家,因为在他心里他们是不可能永远在一起的。然而迪伦充满爱意的话语和楚楚可怜的眼神,让崔斯坦不再忍心对她发火,而是劝阻她,想把她再送回到边界的那一边。而迪伦心意已决,一定要尝试一下以前的种种不可能。在迪伦的鼓励下,崔斯坦渐渐打消心中的顾虑,也决定试一下。终于他们成功了,又回到了事故现场,迪伦的灵魂又回到了她的身体里,崔斯坦也在隧道口的山坡上等她,他们又回到了现实中的那个家。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就犹如一个旁观者,跟随着迪伦和崔斯坦的脚步,和他们一起在荒原中艰难前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受他们的伤痛,一起分享他们的开心,为他们的分离而痛心,又为他们的重逢而欣喜。
读完小说,随手在百度上搜了一下人们对此书的鉴赏,有人说这本小说表达了三个主题:爱情、家和救赎,但我感觉用爱情、家和升华来表达更为贴切。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四
黑暗,无尽的黑暗。她摸索着,走着。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脚下粘稠的液体是什么。下了火车,终于走出了漫长的隧道,她看到了一个男孩儿。
十五岁的迪伦生活在单亲家庭。尖酸刻薄的母亲,嘲讽她的老师和同学。她受够了这一切,决定去找她的父亲。
一场火车车祸后,迪伦在爬出火车后遇到了一个男孩儿。这场相遇,让迪伦平静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惊涛骇浪。
摆渡人为穿越荒原的灵魂提供保护。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心地善良,却疏于表达。他不知道,这个叫迪伦的女孩儿将会使他的命运发生巨大的改变。
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意识丧失,无法思考,无法行动?迪伦的灵魂逸出躯体,被崔斯坦引导着,去寻找荒原尽头的“家”。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惧,有离别。崔斯坦不知已经引导了多少个灵魂。但他从来没有像对待迪伦这样,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导过一个灵魂。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对方。
这是一本关于抉择的书。面对死亡、生存和信任,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在生死抉择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觉,不被恐惧蒙蔽内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摆渡人像一座灯塔,灵魂像迷失的内心。灯塔引导迷失的内心,去寻找那个最初的内心。有时找到方向的内心,也能够让灯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摆渡人》像一束光,能够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间。它教会人们爱,怎样去接受爱,怎样去回报爱。它让我学会如何抉择,如何接纳他人的内心世界。
《摆渡人》震撼心灵,感人至深。他敢于去挖掘人内心的黑暗,也能够用独特的文字去照亮人们的思想,让我们学会抉择,学会信任,学会去爱。
摆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灯塔……。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五
“他耸耸肩,声音听起来很不安:‘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你们的需要。’”这是崔斯坦说的话。我读到这里真的想为他打抱不平。没有自己的身份,甚至连自己的相貌都不清楚,是为了别人而活,只能重复一件无聊的事。引导,引导,还是引导,上天对他如此不公。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还是自己,不为谁而存在,可以随心所欲。
“她转身就开始朝门冲去,她浑身热血沸腾,决心压过了恐惧感,只要分散恶魔几秒钟,他们就得救了。她可以办到。”“她”是迪伦。迪伦为了素不相识的小孩儿不被恶魔所抓到,竟然以身试险,小孩儿成功得救。迪伦的这种精神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的话,“舍己为人”实在恰当不过了,这点令我十分敬佩。
“一天,他的长官命令他枪杀一个老人。那个老人没有做什么,只是在摔倒时不小心蹭了这位长官一下。这个士兵不愿意杀人,于是跟他的长官争吵了起来,他对长官说自己不能那样做。所以长官先枪杀了老人,然后在同一天把他也枪毙了。”这是一位德国士兵。据书中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他负责看管犹太人。我非常同情这位士兵,不管他是不是一位德国士兵,我认为他是最可敬,最高贵的人。
这本书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跌宕起伏,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人性救赎之作。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自己的命运应该由自己做主,别人没有干涉的权利,我们应该要为自己所爱的而努力拼搏,为自己想要的而挑战权威,不要害怕前方等待着你的是什么,一定要去试一试,不要怕,不要悔。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见解,只是肤浅的,或许还拥有更高深的说法。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这是一个史诗般动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六
在我这个年纪,很多人都是看偶像剧长大的,相信大多数人也曾幻想过能来一段轰轰烈烈的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的戏码,没有太多世俗的束缚,只因为爱,爱得炙热,你侬我侬,无怨无悔。
可岁月匆匆,等我们过了爱做梦的年纪之后,会发现,想追求的更多的是平淡的生活,因为现实都是明码标价的,再也经不起我们的任何幻想。
前几天的热搜话题,阿里p8程序员的择偶标准。该男士86年出生,身高170cm,体重65kg,皖北人士,自己是高学历,互联网行业,有北京户口,目前在阿里巴巴做到了p8,收入股权加起来一百七十多万。有房有车,父母虽然是务农打工的,但很快就要退休了。自己的择偶标准是想找90后的南方姑娘,身高160cm以上,要会打扮,要毕业于211本科院线,月收入要一万以上。性格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懂得人情世故,外表可人。
我们之所以想结婚,是希望能够摆脱一个人时的孤独,两个人一起分担往后要面对的风雨,携手打造未来,而不是像这样,为了结婚而结合在一起。如果真的现实在这份上,很多人都宁愿孤独终老吧。
就像《孤岛酒馆》里的另外一个主人公c小姐,她的感情之路也被现实打败。
c小姐本以为自己遇到的是真命天子,没想到自己却成为别人家庭的第三者。
她懊恼,可这男人太过优秀,还是她的初恋,在二十岁的尾巴遇到了如此出色的男人,起点高了,往后再遇到其他男人,却不会轻易爱上了。
家里人催她赶紧结婚,但她却心如止水,折腾不动了。她不是没有想过做傻事,她曾经也想过跟这个优秀的男人同归于尽,想毁了他的事业,将自己跟他这段难堪的过往公开,后来发现,两败俱伤的结局并不是她想要的,这场爱情战役,她自己愿意投身进去,怨不得任何人。
如今,已经三十二岁的c小姐,准备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在爱情这座孤岛里,她接受自己重新开始,孤独前往,不问西东。爱情来或者不来,都可以从容面对。
曾经拥有的记忆,不管糟糕的还是美好的,至少是走过的人生痕迹。
c小姐也成长了,在爱里真正成长起来的人,即使再孤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对的人,她也能做好自己孤独的摆渡人。
而不是像这位征婚的男士那样,生活没有爱情故事的'参与,一上来就是现实的开场,注定是不会被爱情光顾的。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七
资料讲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我的父亲,火车在经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我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山坡上一向望着她的小男孩一齐跨越这个荒原。
事实上,小女孩是这场事故唯一的遇难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灵魂。
小男孩就是灵魂的摆渡者,将刚刚去世的人的灵魂从荒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否则逝者的灵魂将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从而进入地狱加入魔鬼的群体。
故事情节颇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向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感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办法再次与其相见。
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齐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到达了圆满。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和平常我们看过的穿越剧,灵异电影相似。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自我人生态度的思考。
对于死亡:
若人死了真有灵魂的摆渡者,那么死亡或许没那么可怕,只是离开了一个现实宇宙能看见的世界到达另一个颠沛流离的世界罢了,在那里有逝去的亲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到来,死亡只是一个空间的跨越罢了。
以往我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年岁很大的老者写的,他说若万事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对待,或许就能消除恐惧。有人问老者害怕死亡吗他说以往很怕,因为他难以想象一个人走在死亡边缘那一刻什么感受。之后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来,他会是实践者,他要明白答案。
在我的读书生涯里,也有同学的父亲或母亲离世了,伤痛的他们我们无从安慰。一个人在理解亲人的离开时会有种崩溃的感觉。若他们能将亲人的离开看做是空间的跨越,或许心灵的伤痛会有所减轻。
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专家说这世界有太多永远解不开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没有人能亲自实践过再回头告诉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样坚持好奇心,亦或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对于执念:
每个人都是自我心灵的摆渡人,善恶都由自我摆渡,你选择做什么性质的人,行动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极的情绪,萎靡的状态,自私,凶恶,冲动,没自信等等负面的标签你能够往身上贴,最终构成一个糟糕的人这也是你自我造成的。我们有权摆渡自我的心灵,完美自信,积极向上,友善,宽容,高情商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你执念于什么,你将得到什么。
摆渡人的方向很广,你想要将自我的心灵摆渡到哪个河岸,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决定。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八
首先,我想说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又是一本非常值得人深思的哲理书。
它是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的故事。
是一个关于灵魂摆渡的故事。
是一个关于生存、死亡和爱情的故事。
15岁的小女孩迪伦的灵魂爱上了灵魂摆渡人!可是这份爱注定不被允许,迪伦有自己的归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故事的开始他们谁也不敢跨过各自的宿命,深深的相信着宿命论,随着一路上灵魂的交流,迪伦想要打破这种宿命,和爱人在一起,可是当迪伦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时,却没有看到答应与她一起离开的崔斯坦,痛苦欲绝的迪伦最终决定冒险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摆渡人,自己的爱人。
又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灵魂灰飞烟灭的豪赌,尽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
上天还是眷顾了这对有情人,在茫茫荒原,迪伦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极力劝说崔斯坦跟随自己回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她的世界,尽管这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尽管一切都充满未知和风险,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险尝试,只因他曾答应过迪伦绝不会失去她,一定要保护她!
这一次,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领着他义无反顾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身体。迪伦进入火车残骸后还是不小心丢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如愿地回到了人间,却失去了崔斯坦,她懊悔不已,却看见向自己走来的崔斯坦对着她说:原来你在这里。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们彼此灵魂的摆渡人?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互相扶持彼此的灵魂,陪伴抵达幸福的彼岸。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九
这是一个有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迪伦和单身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不过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很好。
学校里她也不受欢迎,唯一的好朋友转学离开。书中说迪伦是一个内向羞涩,做事一板一眼,沉着勤奋,但不是很聪明的人。也许她在学校不被老师同学所理解,和她这样的性格有关。
所以她很渴望从在另一个城市的父亲那里得到些许安慰。但去往父亲城市的那列火车出了事故,而迪伦的故事此刻拉开了帷幕。
令女主公处处受挫的雨天让这个世界变得模糊。
迪伦似乎是幸运的,因为她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她见到了男主人公——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者。
跟着荒野中唯一的“活人”崔斯坦,迪伦心中的疑惑越发的深。终于,她知道自己才是在事故中死亡的那个。虽然难以接受,但她勇敢面对。
接下来就是同恶灵的对抗,他们拼命的想要在白天结束前赶到临时屋,可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的与恶灵恶斗了几场。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处处会遇到“恶灵”,他们想要把我们变成成员之一,壮大他们的队伍,拉更多的人坠入深渊。
懒惰、贪婪、拜金、逐利、好色、自私······。
迪伦有崔斯坦的保护,一次次从恶灵口中逃脱。我们虽然没有灵魂的摆渡人,却有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嘱咐和同学朋友的监督。
如果人心本恶,那好的书籍和良师益友就是驱除恶的净瓶。
如果人性本善,那好的教育和自我约束就是阻隔污染的保护伞。
也许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在做,那这件事就一定是对的,或者干脆不思考对与错,盲目的随大流。就如之前的抢盐事件。
但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思想,要有判断能力和敢于抗争错误的魄力。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
故事几经波折,迪伦和崔斯坦终于度过了所有难关,崔斯坦完成了他的任务,迪伦被护送到了该去的地方,本来是该结束的时候了,但女主人公没有屈服于安排。
她离开了死人应该呆的地方,回到那片荒野寻找崔斯坦。她决定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原本的世界去。
他们成功了,虽然代价是牺牲了崔斯坦又引导的一个灵魂。
大概世间事就是这样,并非那么公平,所以要想成为不被炮灰的主人公,要靠自己努力。
迪伦放弃荒野终点的安逸、平静的生活。她一个人踏入满是魔鬼的荒野,在没有崔斯坦保护下一个人战斗,她胜利了。她坚定的意志和改变陈规的决心让她活了下来。
创新很可能意味着打破一套运行很久的旧规,惯性不止存在于物理方面,人的心理也是有的。所以要抛弃旧的,接受新的,必定坚持,因为让人们消除心理的惯性需要时间。
崔斯坦也许从没想过他可以像正常人,像他摆渡的那些灵魂生前那样活着。是迪伦最终让他冒险一试,结果是人们的乐见其成。
故事结束在迪伦被救生员放在担架上看到崔斯坦,他们彼此微笑,崔斯坦说:“我在这里。”
故事虽然结束,但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欢笑悲苦,他们将共同面对。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
花了三天三夜终于读完了从同事哪里借来的《摆渡人》一书。这本书描写的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战争的牺牲品乔纳斯,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他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也许,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束光,是你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他幻化成你喜欢或者敬重的样子带你击退恶魔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书中的女孩迪伦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女孩儿,曾担心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时,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此时,她的内心是一片纯净的荒原。然而在遇到火车的意外后,她成为了这场交通事故中唯一的罹难者。她的灵魂必须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才能抵达灵魂的栖息地。
书中的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摆渡人,保护、引领过无数的灵魂穿过了荒原,来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当然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当下的命运安排。从年龄与经历来说,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人,见过了无数的灵魂引领,经历了无数次的恶魔攻击,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只是机械地重复地穿过荒原。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无可去处的孤独灵魂。他也已经完全麻木的习惯了宿命的安排。
当书中的两位主角相遇时,迪伦的纯洁与淡定,给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斯坦在摆渡灵魂中的尽职尽责,以及善良与正义也让迪伦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依赖,以至于爱恋。最终,当崔斯坦把迪伦安全的送达灵魂的栖息地独自离开,又开始重复自己毫无意义的摆渡生涯时,迪伦却以一种无人尝试过的方式,以一种孤身一人战胜恐惧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踏出了寻找崔斯坦的冒险历程。
因为职责,崔斯坦出色的完成了迪伦灵魂的摆渡人使命。因为爱,迪伦却成了崔斯坦重生的摆渡人。也许,每个人都需要的那个人,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初读《摆渡人》,感觉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可是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心灵的成长史,她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刚刚读完这本书,颇有感慨。全书先是记叙了主人公——一个16岁的小女孩迪伦在去寻找他的父亲时所发生的.车祸,她也因此车祸而死去,引出了她的灵魂摆渡人——男主人公崔斯坦,然后他们的命运发生了许多无法预料的转变。
书的名字是“摆渡人”,指的是崔斯坦这一类为灵魂摆渡的人,他们不断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把一个个灵魂从荒原护送到另外一个世界。但是迪伦因为爱,离开被称为“家”的地方重返荒原去寻找崔斯坦,这时其实迪伦就变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她成功将他从荒原摆渡到了人间,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也是小说的高潮部分。
这本小说给人的第一感觉可能会感叹“爱情力量的伟大”,的确,如果没有两人至死不渝的爱,迪伦不可能会重返荒原,与恶魔对抗,用生命去寻找崔斯坦,崔斯坦也不会敢于打破游戏规则,与迪伦回到她死去的地方试一试。但小说中不止有爱情,它还折射出了许多别的东西。当灵魂从肉体中蜕出来时,他们回头看着正在为自己哭泣的亲人,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接受事实随摆渡人而去;在荒原中有各种各样的灵魂,有老人,甚至是小孩,命运对他们就是如此不公,他们很难逃脱恶魔的追捕,最后大部分都留在了荒原变成了恶魔,而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爱和怜悯,有些人愿意走出安全屋,用魂飞魄散、灵魂消逝的危险去吸引恶魔,只为那些可怜的灵魂可以逃走。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可能在相遇开始命运就发生了改变。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我想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摆渡人,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给我们不同的影响,父母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朋友让你体会到了友谊的温暖,老师[]为你的人生照亮了方向……最后这些摆渡人中,有一位会与你孕育出爱情,与你走到最后;而在我们通往命运终点的路上,也会成为别人的摆渡人,我们未必会给予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但我们可以像天使一样,让他们看见了这个世界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摆渡与被摆渡之间得出了。
就像很多读者一样,我刚拿到这本书时,也被封面上引人注目的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所吸引。这句话也是全书的缩影,其实它也为每一个读这本书的灵魂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二
荒原之旅,就好似人生的另一段奇特旅程。而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斐然文采,不仅把穿越的过程写得跌宕起伏,情节描写也非常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拍成电影,我承认我不敢走进电影院。但让人欲罢不能的是惊险甚至惊悚的情节里不断推进的那份灵魂与摆渡人之间的感情,心理刻画和动作描写都非常细腻生动,引人共鸣,牵动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它曾让我在深夜为之失声痛哭。如果每个灵魂都必须穿越地狱之上的荒原,但有崔斯坦这样的良人相伴,大抵也不枉死一场了。
其实生而为人,不易,连死了,也不易。如果死亡后,人类的灵魂能穿越一片美景进入繁花似锦的天堂,而不是危险重重穿越荒原而进入未知世界,那么死亡也许不是件糟糕的事。
可是,连脱离肉体的灵魂也必须经历恶魔的追杀,还不知侥幸摆脱恶魔的追杀后将进入怎样一个世界,如此不测的死亡和灵魂之旅,终究太惊心动魄了些。死亡这件事看起来的确不太美妙。
但所幸有无私的摆渡人指引和保护着灵魂穿越荒原去到灵魂该去的地方。而摆渡人,他们并非人类,而是光。他们用光球“照亮道路,指引灵魂们前行,保护他们的安全”。
而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何尝不需要一个个的摆渡人像光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无疑,在我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也要经过一个个的荒原,那荒原是挫折是失败是痛苦是绝望。当我们在生命的荒原里无所适从时,如果有一个“摆渡人”出现,安抚你的灵魂,也许我们会生出新的希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爱。就像那个深深陷入丧妻之痛的作家朋友,一度陷入人生的荒原,但是在朋友和家人的关照和安抚下,渐渐地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开始规划人生的道路与方向,并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后来作家朋友说:“感谢生命中的摆渡人,将我疼痛的灵魂,带出人生的荒原,在与恶魔厉鬼的赛跑中,我找到了安全屋,它就在黎明的出口。”
是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摆渡人。他们也许本身就是我们的朋友或熟人,也许根本就素不相识,但是他们却是雪中送炭的人,能温暖我们灵魂的人,他们是爱的使者,是生命之光。
正如《摆渡人》所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充满善意和爱的灵魂,都是我们生命的摆渡人。
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灵魂摆渡人。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三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摆渡人》有些神秘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然而,翻开书页,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让我一口气读到了最后。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生命的故事。
单亲家庭的迪伦从五岁一直到十五岁,都是靠妈妈一个人抚养长大,偶然间得到亲生父亲的电话,虽然她不记得他的面貌了,但是她还是决定去看望他。十五岁的迪伦鼓起所有的勇气逃课坐上了通向未知的陌生的爸爸的火车,结果火车在隧道中发生意外,她成为了唯一一个不幸者。当她艰难地穿越黑暗的隧道后,遇到崔斯坦,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后来却得知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而崔斯坦,作为灵魂的摆渡人,他的工作就是带领他要迎接的灵魂穿越高山、湖泊、魔鬼、荒原,最终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一路上,他们勇敢的面对路途中的困难,崔斯坦也拼尽全力去保护这个对他来说有些不一样的灵魂。等到将要分别的最后一天,他们才发现对彼此的爱是那么真实,却又不得不分开。迪伦在崔斯坦的摆渡下进入了灵魂应该进入的天堂。却一心想要回到那个自己发现了爱的荒原。
也许,很多个灵魂都有过想回去,回到那个自己还有留恋的现实世界。却因为胆怯,害怕自己再次遇到和来时一样的困难,害怕最终连灵魂都无法保留。他们输给了自己的恐惧,输给了眼前的相较而下的安逸。而迪伦,因为心中有爱,有着想要回去的信念。爱与信念战胜了对前途渺茫的恐惧,为她提供了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正是这份信念,将一个犹犹豫豫的女孩蜕变成一个坚定的人。最终,她摆渡了自己的摆渡人。让彼此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看到小说的`最后,迪伦与崔斯坦彼此说的那句:“嗨,原来你在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不只为了这个美好的结局,也为了这个敢于为爱去与命运抗争的女孩的胜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信念与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
读一本好书,也许会留恋与那美丽又有些残酷的情节,也许会尊敬那美好却又并不完美的人物。但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去领悟故事背后人对爱的向往,对远方迷茫却依旧坚定的信念。
信念与勇气可带领我们披荆斩棘,走向那有爱,有未来的美好远方。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四
看《摆渡人》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所以总想写点什么,又觉得思绪繁多,不知从何处下笔较为有力,只得先想到什么写点什么。这本书久闻其名,但一直没有拿来看看。最近因缘际会从友人那里偷拿来看,便觉得清新爽口不已。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叫迪伦的小女孩,她天性自然单纯,也有些十几岁小女孩特有的任性与不顾后果。男主人公就是女主人公死后护送其灵魂到达极乐之地的摆渡人(这职业有点像小清新版本的黑白无常呀),名为崔斯坦。两人在来回两趟的历险中逐渐了解到生命的真谛,并冲破既定的规则,无畏地为爱闯出一条独路。
如果说小说的前半段是历尽艰辛之后,萌生爱意的经典桥段,迪伦在荒原的尽头的另一个世界中作出的选择,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也是人性最纯真的体现。迪伦在那个姑且唤作天堂的神秘国度中进行穿越,努力想为爱的重逢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便已能感同身受。这是每个经历了爱情离别后的女孩都会努力去做的事。
迪伦面对的境遇是暴露在矛盾之下的。她和崔斯坦本就属于不同类别的人,既定的规则似乎就宣告了他们的爱情是无果的。可能一开始,迪伦也是处在这样的迷惘与矛盾中的。但她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地去了解,去找出这件事的答案。
随着努力不放弃,答案似乎逐渐浮出水面了。这是一道无解的题,就连这个世界里最为年长的人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有的只是一些前人的传言。但这道无解的题却恰恰给了迪伦希望,既然没有否定的答案,那说明希望还是存在的。
看到这里真觉得爱情的伟大,它拥有一种鼓舞你前进,披荆斩棘到达心爱的人面前的力量。之前自己一直都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似乎能够安安心心过日子就好了,然后跟合适的受到父母肯定的对象在一起。但是当爱情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你只要等待就可以圆满的对象时,当两者的结合不是一道有解的题时,唯一的途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开辟出一条本没有的路,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最为幸运的应当就是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吧,通过主观能动性,任何觉得没有什么希望的事情,渐渐地都会有了成功的可能性。想起鲁迅先生很熟悉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不管什么事,都要给自己多一点的希望才是。只有这样,这张人类生活地图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大路小路,每一条路不都是由每个时代所存在的人们开辟的吗?沉浸在现实生活中太久,有时候觉得这种想法挺可笑的,但随着困境的出现,生活的矛盾激化,逐渐觉得这样单纯莽撞的想法是弥足珍贵的。不要太过在乎目前这条路上的得失,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在朝自己所要创造的价值方向努力。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些事是否是值得的,是否是符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是否是有利于祖国的富强的。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过去两三年的所作所为,后悔的不是当初莽莽撞撞的自己,而是自以为找到捷径后实干品质的丢失。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最主要的追求就是有个好成绩吧。一开始我也是认认真真听课做作业努力积累知识的好孩子,但因为种种因素考试结果与课程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对踏踏实实学习的态度产生了怀疑。后来仔细研究了一遍别人拿高分的特点,发现要想拿高分有很多旁门左道,比如论文注重表面功夫,大作业多跟老师或者助教交流下,考前两三天突击浅层次复习一下,于是自己并没有像一开始那样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却能够拿到很理想的成绩。在这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下,课程内容没有深入学习,荒废光阴却觉得沾沾自喜。这种浮夸的状态逐渐让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有捷径可寻,踏踏实实做事情还不如走捷径来的快速,如果只是想要达到一个很现实的目标的话。
但人生的意义应该不止于此吧。之前听到一个企业家来学校做讲座的话,大致说的就是觉得有些人太聪明了,有时候反而是种阻碍。当时一直没明白过来,现在想想可能是这种小聪明阻挡了进一步的深入吧。我现在很想摒弃这种虚浮的态度,回归当初那个勤勉踏实的孩子,尽管在回去的路途中挺需要毅力的。
絮絮叨叨这么多,说明这本书真的有种让人初心复萌的力量,每个人读完应该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走的怎样的路。记得后来迪伦再次遇见崔斯坦的时候,她告诉他老婆婆的话。崔斯坦说,只是老婆婆的话正好符合迪伦当时的心意,迪伦才会如此坚信不疑。相对于迪伦大大咧咧无知无畏的态度,崔斯坦更多的是理智与悲观。我所看到的是,老婆婆的话是激励迪伦努力去找到一个能让两人在一起的解决方案的动力。对于我这样没有坚定意志力的人来说,别人的肯定很重要。但不知道对于小说中迪伦来说,婆婆的话会不会只是迪伦回去找寻崔斯坦的一部分锦上添花的动力罢了,不管怎样大的阻碍,爱的信念始终会催使她回去的。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五
读着开始觉得揪心的地方是叫苏珊娜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迪伦和崔斯坦逃离了荒原,又崇慕崔斯坦,也想要逃离荒原,为此她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从苏珊娜进入世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迪伦担忧。
而当命运的审判者骤然降临,他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甚至崔斯坦都无法动弹,审判官冷酷地下达了判决。
而在判决后的尾声,苏珊娜和杰克被发配到真正的荒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了无比后悔,从某种层面说,审判官也是苏珊娜的摆渡人,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恶劣造成的后果。
同时,迪伦的父母重归于好,这一切怕是要归功于迪伦,而从第一部开头孤独寻找父亲的迪伦,也逐渐在这个过程中褪去了孤独怯懦排外,因为她有了崔斯坦这个灵魂伴侣。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摆渡人》封面上的这句话直戳内心,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都要经历生命中的那片孤独,也终会遇到自己的那位摆渡人,带你走过黑暗与痛苦,迎接温暖与新生。而同时,自己也会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摆渡人。就像迪伦,不仅是摆渡人崔斯坦引领的亡魂,也是崔斯坦命运的摆渡人。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六
一部扣人心弦的唯美神话爱情故事。唯美的语句文字,唯美的场景布置,唯美的故事脉络。书中写爱情的执着,且从俗处解读: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荒原,自己境遇的事情其实是自己心像的投映,是自己的内心决定了自己要走的路子,是自己造就了自己的道路啊。
每个人心中又都隐藏着恶魔,在你不专心的时候,把你的生息吞噬,让你也成为一个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沿着路途行进时,专注于每一个阶段,到达一个个安全屋,在心中的魔鬼吞噬你的决心之前,提前到达,准备再出发,这路途跟恶魔斗争,跟自己的心像对抗。
路途艰险,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摆渡人,帮助你引导你向着一个方向,对抗恶魔,帮你实现一个个阶段旅途。没有了摆渡人的日子,才是自己的真正成长,遇到自己真的想去追求的,能够义无反顾的,不受别人影响,不受环境限制,不怕重重阻挠真正鼓足勇气,决绝地迈出第一步吗?又能够坚决地不回头,敢于去尝试吗?真正的决绝是逆天改命,真正的心有执念是继续走,境由心转,天道尚生息。
太多涵义,太多回味,每次点开夜读收不住进度,推荐品读。
高中生摆渡人读后感篇十七
对于“摆渡人”,我有着刻板印象。他们应该是戴着斗笠,身着棕色茅草蓑衣,一根长长的竹竿随时能穿破平静的湖面。帽檐低低的,只露出半张面无表情的脸。缄默。冷静。撑一根竹竿,划出层层涟漪,拨开芦苇丛,刺过浓浓的大雾,直至将船上的人送至对岸。
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不仅是打开了我对摆渡人的认知,也激起了心理的共鸣。
《摆渡人》故事讲的是女孩在去与素未谋面的父亲的火车上发生了事故,从而遇见了自己的摆渡人,穿越荒原,最后却将摆渡人带回了自己的世界的神话故事。
它是一部心灵成长史。迪伦是一个15岁的女孩,她的个性和别人与众不同:她内心敏感,敏感别人嘲讽的眼神;她内心摇摆,摇摆要不要带自己最爱的玩具上火车;她内心叛逆,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她只是一个有着孩子气的孩子。此时的她心里长满了荒草和沼泽,疯狂的怪想法,执意的独行,犹豫又恐惧。但是在和摆渡人相处中,她渐渐学会了勇敢面对,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摆渡人崔斯坦本来将工作看做有意义的事,后来在无尽的重复的工作中,他开始变的麻木和自私和贪婪,他将工作作为了他的首要目的,无论是用骗的还是强制他的委托人,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开篇他只是冷冷的,坐在草地上,等待着,那个人的到来。
书名的摆渡人,并没有指向崔斯坦,尽管在书中他的职业就是一个摆渡人。如果说崔斯坦是帮助迪伦超脱死亡去到那个世界的摆渡人,那么迪伦是呼唤并催醒崔斯坦摆脱自己工作的机器的灵魂摆渡人。
有些人觉得这是一部神话书,那些荒原,那些恶鬼,那个地方,是不存在的第二世界。而我只看到了一个出车祸的小女孩,在大脑浮现的求生的欲望,最后成功求生。因爱求生,因爱丰盛。
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的暖阳,静谧湖水。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恰比生活,你哭泣,悲观地去面对事情,那事情永远不会好转;你欢笑,乐观地去面对事情,那么乌云会很快就敞开。同样的道理,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生活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你的人生。这些是我在迪伦身上看到的,“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也愿你的生活不论多坎坷,未来再迷茫,也请你一定不要放开你爱的人的手。
书中有一句话,“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迪伦的心境是一片荒原,在缺少爱的荒原,寸草不生。我的心境是我的恐惧,恐惧如虎,血盆大口令人战栗。
她带回了崔斯坦,但在我眼里,那个崔斯坦其实是她经过了对死亡勇敢的挣扎和对生命强烈渴望的自己而已。因为爱,荒原满是生机,因为爱,生命变得润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5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