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心得体会时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回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全部心思用在党的扶贫事业上,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她的帮助。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基本品质。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黄文秀把党的关怀,把国家的关心,把人民的关爱,化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这种以感恩的心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事之举,值得所有人学习。
为公之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黄文秀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她甚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领导、同事多次关心她,热心人要给她介绍对象,她的回答是:“等百坭村的父老乡亲都脱了,我一定轰轰烈烈爱一回,让乡亲们做证婚人。”即使在殉难当日,她割舍下患癌的父亲,带着愧疚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黄文秀只是一个小女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但她却有着“天下为公、心系百姓”的大格局,在“公家”面前,在“大家”面前,她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忘我奉献,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也是必备的。
务实之心。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务实之心一重,就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务实之心,谋务实之举,正是黄文秀的生动写照。黄文秀来到百坭村后,为贴近群众,她收起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为帮助群众致富,她和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并亲自到外村考察养蜂产业。她帮群众摘砂糖橘、种油茶,她双手撑在黄土上,爬到河沟边查看暴雨冲毁的水利设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正是秉承一颗务实之心,黄文秀所驻的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学习黄文秀,就要务实肯干,像黄文秀那样,在一点一滴的实干中,在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担当之心。“为官避事平生耻。”贫困户黄邦旋想申请低保,因不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未能如愿,就不给黄文秀开门。黄文秀毫不灰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面对“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黄文秀毅然前行,冒险返村,用生命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汉安帝年间,朝歌一带数千叛匪连年作乱,朝廷派名将虞诩去当县令时,朋友都替他担忧,他却坦然答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多谋善断、指挥有方,很快让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事不避难,就是担当!黄文秀用“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给广大党员干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担当有为!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_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一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却是“准90后”女孩黄文秀对青春的无悔选择。兴许,在偌大的体制当中,身为第一书记的她仅仅是为基层默默奉献的“路人甲”之一,甘于放弃更优厚的待遇,把本属于独自内心深处的“乡愁”变为为当地群众解忧济困的实招,这是黄文秀最为质朴的“初心”。
扎根一线撕下女孩“文弱”的标签,不惧怕入户连吃“闭门羹”,实地勘察跑项目、做方案,在职责范围内为农户申请产业奖补,看似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了心头的“大事”,一年“驻村期”,她用心用情书写下了平凡却伟大的“实绩”:实现88户418人脱贫,完成屯内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个蓄水池,安装17盏路灯,集体经济增收6万多元。为实现心中的“小目标”,黄文秀秉承的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土”办法挨家挨户进行遍访,带领群众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发展特色产业,在积“跬步”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笃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镀金”只“打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没有书生气的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走到了群众“心里”,用心帮扶、用情交流、用智突围,在革命老区的她,坚信“山沟沟”也能有“好兆头”。拿起书本可以出谋划策,扑下身子可以两腿沾泥,作为一名具备高学历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从没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感,更没有把一线作为仕途的跳板,而是像体温计一样,实时监测着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情况,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了可操作条件。打铁需要铁打的人,在城乡间奔忙,在村屯间穿梭,把脱贫作为奋斗事业的她牵住了百坭村发展的“牛鼻子”,把常人眼中的“艰苦”化作干事的热情,坚信只有带领村民们一起冲破交通、产业和教育的屏障,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子”,如今步入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洁了,产业兴旺了,晚上也亮堂了……往昔破旧的村貌换了个模样。
知行合一说易行难,黄文秀正是用对扶贫事业的纯粹担起了组织的重托,用“点点____”燃动了村民对过上好日子的期待。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火年代,还是充满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今天,一名共产党员该如何在轻若鸿毛与重如泰山之间作出抉择?从不叫“苦”的黄文秀,在她的入党申请书里写下了答案:“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_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扶贫一线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先进,发扬模范精神,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扎实推进工作。
要带头反哺社会。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青年干部要心系贫穷落后的地方,应义无反顾投身党的脱贫事业,坚持在贫困地区履行职责、奉献乡亲,乐于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展现青年干部风采。黄文秀是山里的女娃,走出去还要回来,在百坭村,黄文秀找到了施展学识、建设家乡的舞台。当面对暴雨之夜可能遭遇的危险时,她连夜赶路丝毫没有迟疑。就像当年,她十年寒窗走出大山,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大山。在黄文秀的心里始终装着的是乡亲的安危,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要敢于涉险滩、走泥路。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把每一步都走踏实,无论多么艰苦都不能忘记初心,都要担起使命,永远走在最前列,“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黄文秀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我们要坚持走进群众,扶贫一线青年干部担当着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思想上少顾虑,行为上更大胆,以一份冲劲和朝气,在脱贫战场上敢试敢为,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要做一个“难缠”的干部。不怕山高,就怕脚软,扶贫工作是一场硬仗,面对许多方面难题,青年干部要有一颗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的恒心,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扭住不放,要做贫困户的家中常客,把工作做精确,不落下任何“拐拐角角”,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困难,从源头上消除贫困,这就要求我们像黄文秀一样耐心细致,坚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团结党员群众,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不厌其烦”的做好群众工作,像黄文秀一样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做到既扶贫“扶智”又“扶志”。
要做勤勤恳恳的“犁地牛”。黄文秀把_关于“六个精准”的论述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方法论,为了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她多次组织村民召开会议,反反复复的抓落实,正是这样的“钉钉子”精神让黄文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真正走进群众心中。要让群众接受干部,就要做到让群众感觉干部和他们一样,有的时候在群众眼里年轻干部就是一群毛头娃娃,是温室里走出来的“花朵”靠不近也靠不住,要让群众认可,就要踏踏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勤勤恳恳,不偷奸耍滑,不糊弄,与群众同甘共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群众在关键时候想得到干部、用得到干部。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黄文秀——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20xx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每年千千万万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不同,黄文秀一毕业便毅然回到了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又响应组织号召,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一个青春正茂的年轻女孩整日素面朝天,双脚扎进泥土,最终年仅30岁便永远倒在了扶贫路上。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应该:
一、坚持终身学习,脚踏实地工作。
脱贫攻坚道路上许多优秀的人物事迹,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学习,让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路与时俱进,给自己的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书本学习,夯实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向农民学习,许多农业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虚心向农民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不断增加自身农业知识;向实践学习,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向优秀人物学习,大庆有“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甘于奉献”的铁人精神,我们木兰有“敢为人先、实干担当、忠诚为国、无私奉献”的马旭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到扶贫工作中去,用到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中去。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立志在脱贫攻坚、乡村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
二、坚持实干兴邦,助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勤学笃行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必要环节。用知识铸就脱贫攻坚的行动导图,用实干吹响脱贫攻坚的前进号角,知行合一,坚持真抓实干原则,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立足乡村发展,增强村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推进创新是关键步骤。我们要汲取脱贫攻坚的工作经验,精准识别找“穷因”,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推动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让我们所任职的村镇群众生活富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好起来。
三、坚持以心换心,恪守为民之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身为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加强基层实践锻炼,这样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能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也才有基础成为一名党的好干部。因此,我们要谨记以下几点:深怀爱民之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坚持服务群众的原则,走进群众中去,走进问题中去。为民办事要“接地气”,与民相处要“多耐心”,更要牢记“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恪守为民之责。“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力。”身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在工作中要始终不忘初心,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努力做到恪守为民服务的责任,力行为民服务的举措。多办利民之事。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扎根基层,深入开展有益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下基层调研,多于群众交流,把握地方发展特点,深挖地方发展潜力,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真正把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让百姓富裕起来,充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作为一名选调生,更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基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与青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用青春谱写脱贫攻坚的乐章!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黄文秀同志的优秀事迹,并鼓励广大青年干部和党员同志以黄文秀为榜样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从黄文秀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的身上,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叫担当,如何去担当,如何去践行初心。把黄文秀的精神变为行动,倾注在工作中,无论是脱贫攻坚战、农村振兴发展战略、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担当,会作为,有奉献!唯有恪尽职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不负重望、践行承诺,尽职尽责,为村级发展、乡村振兴担当重任。
通过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让我更加坚定了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农村老支部书记,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带领脱贫致富,当好农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进村入户服务,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维护农村稳定践行者,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人;促进村级文化建设,倡导精神文明新风尚;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抓班子带队伍,以党建统领、党员示范、学做结合、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好村级发展致富的领头雁。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黄文秀同志做出来完美的诠释。
读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段时,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自己和身边的同志们这几年来在基层工作、生活的一些感人画面,很多党群干群之间的感人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想想,这些我们身边感人的点点滴滴,不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用忠诚干净担当坚守初心与使命的真实写照嘛!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理当志存高远,有了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和奋斗目标,就有了继续前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就会活得十分充实,有限的生命就有了无限的意义。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迫切需要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做表率、当先锋,带领广大群众不畏艰难、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勇往直前。始终坚定信仰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用无限的忠诚干净担当坚守好初心与使命。同时,要始终用这初心和使命激励自己、鼓舞士气,促使自己以极大的热诚和无比的忠诚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为新时代的新发展贡献全部的智慧与力量。
尽管当前的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但我们坚信这些困难与挑战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前进中的挑战,只要我们在工作面前、困难面前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始终以以新时代榜样人物黄文秀同志为奋斗标杆,始终坚定信仰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成功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气不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永远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挑战、攻克不了的难题。
回首过去,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让我们心潮澎湃,倍感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已经进入伟大的新时代,我们重任在肩,更加信心满怀。在新征程上,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定信仰信念,切实用无限的忠诚干净担当坚守好初心与使命,发挥自己的一切优势,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用心血和汗水开拓新局面、创造新辉煌,切实为党和人民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我是从“学习强国”上学习到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然后百度一下她的个人经历,这时才知道她的经历和事迹。她是1989年出生的,我是1990年出生的,我俩相差一岁,而且是同一年毕业参加工作的,可以算是同龄人,可以互相称作同学。无论从经历和心态都有着一定的相近和相似之处。通过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选择: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回到老家支援建设,十年寒窗苦读,走出了山区,现在又选择回到曾经培育过她的故乡,以她的学历和专业完全可以在条件优越一点的地方选择一个舒适的工作。在被派到村里任第一书记时,她父亲的身体状况十分不好。但她依然决然选择了这条路。人的一生有很多次选择,但真能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昔日有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有黄文秀“为家乡脱贫而奋斗”。
二是工作中的担当:刚毕业的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去了基层工作,首先遇到的就是各种挫折:村民的讥讽,不理解,不支持。面对挫折,她没有放弃,没有堕落,虚心求教,潜心学习,不断总结,实践出自己的一套扶贫工作经验,此时自己的父亲身患重病,一边家事一边国事,但是自己从未在工作中退缩不前。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_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虽然不幸遇难,令人痛惜,但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让我们对标、较准、纠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当代大学生的典范,反哺报答养育之恩。____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成为那个“要回来的人”。这样的选择,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可谓“不可理喻”。很多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一旦走了出来,跳出了“龙门”,就一头扎进繁华的大都市,换下了身上的“粗衣”,洗去了身上的“乡土”,同时也丢掉了淳朴的本性和农民的本色,甚是可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也必将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先进共产党员的代表,心中牢记人民之托。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能和村们唠家常,她学会了方言;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都驻村里,白天群众出去干农活,她就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日复一日地“缠”着村民们,大家才慢慢接受了她。中央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就是要把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要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立足本位,找准兴农村、富农民、强农业的发力点。不务虚声,不贪虚功,勤勤恳恳干事业,兢兢业业当公仆。
一线扶贫干部的楷模,携手走上脱贫之路。驻村一年,辗转2.5万公里,让418名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2.71%,扶贫是她“心中的长征”。如期脱贫进入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6年时间,全国累计减贫8239万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采取超常之策、下非常之功。当下正是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发力,追求“无我”境界的关键时候。需要我们全党同志齐心协力,以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拿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从6月16日黄文秀同志因公牺牲以来到现在的近半个月时间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广为传诵、经久不息。可谓,“文”洒扶贫路、“秀”亮新时代。
天之骄子,“文秀”于时。27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说她是天之骄子真是毫不为过。“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她的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郝海燕满怀遗憾地说。但她却义无反顾地考取了选调生,返乡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不到两年,她就当上了百色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市委宣传部副科长,又令多少人艳羡!但她却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果说《扶贫从“新手”到“熟路”》以及两本驻村日记展示了她的文采,那么在百坭村一年的时间里她交出的答卷则见证了她的才华: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3%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百坭村被评为2018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她的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黄文秀们正走出象牙塔,勇敢坚定地把才华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党之英才,“文秀”于心。为什么要选择返乡?为什么要申请派驻?追寻她的人生足迹,我们发现,一切早已注定。2008年,黄文秀考入山西省长治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在这里,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背后有红色老区的基因传承,也有“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精神感召,还有徐本禹等榜样的力量感化,更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真理引力,以及她自己的亲身体验。“没有政府的扶贫资助,家里不可能供我上大学。我选择读思政专业,选择加入党组织,都是发自内心的。”从赤子之心勃发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力量?从后进生到班级前十名,从勤工俭学到发愤读书,她用“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一步一步践行着报效乡梓、党、祖国和人民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行进在自己“心中的长征”路上。现在,她用自己年轻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和担当。
国之栋梁,“文秀”于民。为什么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作为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姑娘,贫困是她心里挥之不去的痛。直到2016年,她毕业参加工作后,她的家庭才因卸下了她这个包袱而刚刚脱贫。正是疾“贫”如仇,她才发誓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年2.5万公里兑现了她的诺言。她在总结中这样写道:一年来,我坚持带领群众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团结党员群众,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带领村“两委”干部如期完成百坭村2018年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从一名扶贫“新手”变得“轻车熟路”。面对重重困难,她以“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的气概,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坚持运用土办法入户调查、建档立卡到认真听取社情民意、查摆问题,从被怀疑排斥到死缠烂打,从“我还不够勇敢”到“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她笔下这些斗智斗勇的扶贫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她“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我想,这一定是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这是何等的情怀啊!
黄文秀同志,以优秀的文才展秀于伟大时代,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忠诚于伟大的党,以坚实的前进步伐奉献于伟大人民,值得我们学习!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7月29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处室观看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组织的“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宣布追授黄文秀“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的决定。
报告会上,黄文秀生前同事、亲人、同学和媒体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情忆黄文秀生前事迹,充分展现了黄文秀同志的优秀品格和责任担当。
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蒋丹丹讲述了黄文秀不忘初心,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事迹。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讲述了黄文秀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贫困群众的故事。黄文秀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同学陈丽美讲述了黄文秀放弃在北京这座大城市工作,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革命老区投身脱贫攻坚的故事,而在姐姐黄爱娟心中,黄文秀是学习成绩优秀,孝敬父母,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的人。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汤婧在采访中一步步走进黄文秀的真实世界,祈愿这份感动永远陪伴我们温暖前行。
黄文秀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的第一书记。是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全区广大扶贫干部艰苦奋。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同时,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加大深度极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力量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这力量是火,可以点燃熄灭的灯;这力量是灯,可以照亮夜行的路;这力量是路,可以带领我们走向黎明。今天我要说的榜样就是黄文秀同志。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她是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曾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泥村第一书记。今年6月1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了。黄文秀身上闪耀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光芒,她用短暂而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她的人生选择。作家路遥在《人生》中曾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在人年轻时。是的,青年人的选择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黄文秀的选择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典范。黄文秀毕业后,面对繁华都市的多种选择,她仍然坚持内心最初的想法,放弃繁华都市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身于扶贫事业中。在她风华正茂的年纪,她选择泥泞,告别繁华;在她青春正盛的岁月,她选择扎根基层,反哺家乡。这种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的选择,是我们每一位青年人的榜样。
她的工作态度。怀着建设家乡的初心,黄文秀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面对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她没有放弃。她每天走访入户学习方言,积极向群众靠近,整天飞奔于田间地坎、各家各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付之于行,她用真诚打开百姓的心扉,用行动赢得百姓的信任。黄文秀白天遍防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研究扶贫政策,制定脱贫方案。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贯穿于她整个扶贫道路。正是这种“说了算,定了办,只要不死一直干”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让黄文秀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服务。
她的人生追求。黄文秀曾说:“做人要有价值,不能光为自己活,还要为民族、为国家活!”她始终将个人的成长之路与祖国的建设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追求同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小我”容于“大我”之中,她的一生短暂却璀璨。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自己认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便是黄文秀的人生追求。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在校学生代表学生会主席杨雯惠在4000人面前自信而富有魅力地做了精彩的演讲《最“清华”的选择》,作为学姐她希望新入学的清华学子少一些盲从,多一些探索;少一些安逸,多一些拼搏;少一些推脱,多一些担当。这是清华学子的选择。也应当是每个怀揣梦想,努力拼搏的年轻人的选择。
说到选择,不得不提到先进人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放弃了良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回乡扶贫。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人生最灿烂的年纪里选择与大山作伴,把全村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责任,挑起他们生活的重担。在扶贫道路中始终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指引,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自我。在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从未懈怠。
黄文秀放弃了舒适安逸,选择了泥泞曲折;放弃了得过且过,选择了勇于担当;放弃了独善其身,选择了兼济天下。是她的这份选择让广西百色的村民脱贫致富;是她的这份选择给全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者树立了典范;是她的这份选择感召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接续奋斗。
作为一名测绘青年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做出正确的选择。
选择敬业,选择专注。测绘工作因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求测绘工作者更应该敬业有加,专注于每一次外业调绘,专注于每一次实地勘察,专注于每一根曲线,专注于每一个图斑。始终对测绘工作怀揣敬畏之心,以十二分的精力对待每一个测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选择精益,选择创新。测绘工作正面临着关键转型时期,这就需要每一个测绘人使出浑身解数,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助力转型的车轮稳步向前推进,更需要每一位年轻工作者发挥实力,勇于创新,给测绘这辆转型的火车添动力。
选择忠诚,选择奉献。测绘成果因其保密性等特殊性,需要每一位测绘人时刻绷紧保密之弦,对祖国忠诚,对单位忠诚,对事业忠诚。测绘行业较其它别的行业显得更加辛苦乏味,但测绘成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需要一代又一代测绘人默默无闻的奉献。
伴随着伟大祖国不断奋进的铿锵步伐,年轻的测绘人作为实践者,见证者,受益者,变化的是技术水平,工作领域,装备能力。不变的是爱党爱国的情怀,忠诚奉献的品质和敬业创新的精神。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张桂梅和黄文秀都是来自中国的著名女企业家,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张桂梅是宝钢集团的副总裁和上海市妇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黄文秀则是天津市中宇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和中国钢铁市场杂志社的高级顾问。这两位女性都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站稳了脚跟,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证明了女性的实力。
张桂梅在宝钢工作了30多年,在她的领导下,宝钢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钢铁生产商之一。同时,她也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养,积极为员工谋福利。黄文秀则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女性,她在钢铁市场上成功推广了多项产品和服务,带领公司在行业内独占鳌头。
(二)两位女企业家的相似之处。
虽然在事业上拥有不同的职位和领域,但张桂梅和黄文秀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她们都是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崭露头角的女性,能够在这样的场所中取得成功,表明她们的才能和勇气。其次,她们在事业上都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她们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福利,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需要得到妥善的关怀和培养。
(三)两位女企业家带给我们的启示。
张桂梅和黄文秀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要因为性别因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其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后,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注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为未来把握更多的机会。
张桂梅和黄文秀作为女性,她们的事迹对广大女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她们证明了女性在商业中同样具有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男女平等在职场上的壁垒,带动了更多女性走向职场。其次,她们的成功也激励了年轻女性,鼓励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把握机遇。最后,她们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管理理念也影响了更多的企业和管理者,推动了更好的企业发展。
(五)总结。
张桂梅和黄文秀都是中国优秀的女企业家,她们的事迹给我们启示和带来了影响,向我们证明了女性在商业中同样具有实力和价值,也激励了更多女性勇敢地投身商业事业。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张桂梅和黄文秀勇于担当,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服务,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下面就是关于“张桂梅黄文秀事迹心得体会”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引入话题,介绍张桂梅黄文秀的基本情况。
“张黄”是中共88周年“奋斗者故事”中发布的两篇事迹报告,讲述了张桂梅和黄文秀的真实故事。张桂梅,河南汲县人,是一名在边境地区工作的共产党员。黄文秀,则是湖南郴州的一名基层党员。他们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是都表现出了优秀的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被誉为“微光”。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向他们学习。
张桂梅,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为守住中越边境的疫情“防火墙”而奋斗了30年之久。她在这段时光里,没有任何的异议和退缩,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奋斗。30年来,她早已把“人民群众是我的亲人”这样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之中,从未离开她的心脏。
第三段:黄文秀的故事。
黄文秀在基层工作了多年,始终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核心素质。在一次群众集体切菜的过程中,黄文秀发现切好的菜叶根本就没有被人利用,于是她就想尽办法把这些菜叶给处理掉了。她还在群众中间提出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并且拿出了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这使得她成为了基层工作者的楷模。
张桂梅和黄文秀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品质,他们成为了全体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不仅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还要以实际的行动去感召身边的群众,让大家都能够成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通过了解张桂梅和黄文秀的事迹,我认为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还需要具备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至诚报国的精神等共产党员特有的精神品质。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将磨炼自己的革命精神,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共患难,以实际行动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为中国的明天,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不息!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近年来,一位名叫张桂梅的退休教师和一位名叫黄文秀的打工妹成为了社会赞许的焦点。她们用自己的勇气和行动,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这两位女性的事迹,并分享这些事迹给我们带来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河南省信阳三门峡市的一名教师,退休后依然积极参与慈善活动。2016年春节期间,由于机缘巧合,她救助了一对失去孩子的人,他们被抢劫犯残忍地攻击,导致妻子流了很多血,被送到附近的医院。为了陪伴这对悲痛的夫妇,张桂梅每日往返于家中和医院,帮助他们完成各种事项,同时为他们送来温暖的慰问和关怀。在经历了三个月的病痛折磨后,妻子终于痊愈。张桂梅并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黄文秀来自广西梧州市,她因为长期追梦,未能完成学业,只能选择从事打工工作,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2017年春节期间,她在京广铁路上,目睹了一起乘客晕倒的情景。黄文秀立即冲到乘客身边,发现乘客因为糖尿病过度饮酒引起的低血糖。她果断地借来了他人的手机呼叫120急救车,并用自己的口香糖缓解了乘客的低血糖。最后,医生赶到了现场,成功救治了乘客。这一幕场景被路过的人拍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黄文秀也因此成为了公众眼中的“好人”。
第四段:感悟。
不管是张桂梅还是黄文秀,她们的行动都是用真实的感触,去展示了内心深处的美好。尽管她们的事迹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冷漠成风的社会中,张桂梅和黄文秀的事迹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激励我们从内心深处学会关心他人,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五段:结尾。
通过了解张桂梅和黄文秀的事迹,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行为的光辉,更能够从中汲取道德规范上的能量和心灵上的感染。她们的事迹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在平凡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痛苦,但只要内心充盈着爱与力量,我们就能跨越难关,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中流砥柱。让我们向张桂梅和黄文秀学习,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努力创造价值,并用自己的人生展示最美好的人性光辉。
黄文秀书记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日,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触。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同志的伟大,在于她坚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心里始终装着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首先从思想上,要坚定信念,坚持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全心全意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最基层的摔打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在为群众的无私付出中体现一个村干部的真正价值。
基层工作实践原则性强、政策性强、规范性强,长年中规中矩、谨小慎微实践,难免履职疲劳,一个马虎就可能给工作添乱,给组织抹黑,损害群众利益。所以,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定要做到“熟视有睹”,越是面对简单枯燥的重复性工作,越是要加倍认真,不忽略一个细节,不轻视一个问题,不放过一个漏洞,始终眼到、心到、手到,成为“一名合格的甘于奉献,认真恪守的基层干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0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