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味精彩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6:31:11
初一年味精彩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5 06:31:11     小编:文锋

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多读点好书。编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这些总结范文覆盖了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撰写自己的总结会有一定的启发。

初一年味精彩篇一

我问爷爷,爷爷说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年。

我问爸爸,爸爸说一家人能团圆就是年。

我的年味是?

爷爷的年味,是一年到头全家吃的那一碗肉,每人都可以沾沾肉气,润一润那时常挨饿的胃;是盼着能够穿上哥哥们换上新衣新裤后不打补丁的旧衣旧裤,能穿上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是长辈们围着火炉,喝着那为数不多的包谷酒,述说着来年会更好。

爸爸的年味,是围着柴灶,看着母亲炖土鸡、炸酥肉、烧猪头、煲猪脚时的欣喜,享受随时可以试菜的口福;是邻居们聚在一起打糍粑,有说有笑的热闹场景:壮年们挥舞着粑锤,把糯米打粘,妇女们把粘好的米用灵巧的手揉成苹果大小的米团子后,均匀的放在木桌上,再在上面倒盖一张大小相同的木桌,这时孩子们便争先恐后的飞上去,使劲地踩压,直到把米团挤成又扁又圆的糍粑才肯罢休;是早早穿上新衣,准备好口袋,约上伙伴,带上小狗,二十几个孩子呈一字排开,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在田野乡径小路上,到村里的每家每户拜年,齐齐地给长辈们作揖,道声新年发财!长辈便笑盈盈地给小辈们分发自家产的瓜子和花生时的喜悦。

我的年味,是品尝妈妈烹制麻辣牛肉干、卤香鸡脚、铁板鱿鱼和清蒸龙虾的美味;是和爷爷爸爸一起写春联、贴春联、挂灯笼时的幸福;是一家子吃团圆饭时的和睦融洽;是全家人在一起看春晚时的笑声;是在万家灯火时,观赏绚烂烟花绽放美丽夜空时的其乐融融;是春运一票难求中包含的乡愁;是在微信上和同学朋友,老师家人互动,互送温暖与祝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

不一样的年,不一样的味,无论什么样的味,那味里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初一年味精彩篇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憧憬着的,来了又去,周而复始。在那鞭炮声中,在那红包里的,是我对一年的开端,对亲情的团聚的憧憬。

当看到门口的新联,天空中的烟花;当听到人们口中的,电视机里的一声声“过年了”,我知道,辞旧迎新的日子即将来临。

一年中最后的晚餐——年夜饭。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机遇,是亲情蔓延的时刻,更是年味的依托。在宴席上,爷爷奶奶永远看不见影,不是他们没来,而是他们正劳碌在厨房,给大家做几道几十年的拿手好菜。舅舅婶婶们言语不断,一直在说些有趣的事情,使得饭桌上笑声阵阵。或许你会问我,我呢?看那!我这会儿正在忙着清理碗中各个亲朋好友给我夹的菜呢。

饭后,我们一起在床头看电视。春晚里喜庆的声音与窗外的烟花绽放声交杂不清,或许,这就是年味的声音。用了几十年的门咯吱作响,门里的笑声接连不断,或在微笑着相互聊天,或在忙着抢微信红包。这时候,爷爷奶奶和两个舅舅走进房来,我正疑惑着呢,口袋里就被塞了几个红包,我赶忙推辞,但无奈对方“思想顽固”,完全不为所动,所以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家人团聚完了,便该走家串户拜年了。我和妈妈先是去了邵阳,四五户远房亲戚们笑脸相迎,接风宴摆了满满一桌,有当地的丸子、干笋、竹鼠……而牛羊肉更是数不胜数。亲戚们领着我们到处游玩,我们站在有名的绥宁风雨桥上,看美丽的江南水景;走在路上,观县里的风俗夜市。我们还去了曾经祖氏的故居,那里有许多年旧的黑白照片,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看见了几十年前的某个春节。

串完了亲戚便应该开始串好友了我们先是寄住在妈妈的朋友家中,那里有成片的梯田和木制的苗居。她们家中可谓好客,用鞭炮相迎,以特产相宴。在南山上,我们还品尝到了风味独特的城步油茶和远近闻名的南山酸奶。

年味无处不在。亲人团聚之时,年味浓浓;走家串户之时,年味浓浓。在这新一年的开端,在这年味的熏陶下,我盼望着下一次年味的到来。

初一年味精彩篇三

很快的,过年了。我住的平静小区一瞬间染上了浓浓的快乐。

一大早就听到了弟妹的笑声和爆竹的脆响。急急地跑到院子里,浓浓的香味迫不及待的窜进我的`鼻子,哇!鸡、鸭、鱼、肉样样全啊!

吃饭了,乳白色的青烟里有若隐若现的红爆竹屑,快乐,随着爆竹炸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快乐,随着口里的饭菜涌进肚里,窜进心里;幸福,伴着我们的笑声在屋里萦绕。

紧接着,快乐用红包裹住,送到我们手里,快乐又变成糖果化在口里,甜的我们笑得合不拢嘴。年味又从我们口里飘出来。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爸爸、奶奶、二叔、爷爷围在一起打麻将,年味在麻将的碰撞声、爸爸的笑骂声里荡出来;哥哥、姐姐、姑姑、二婶娘围在一起玩纸牌,年味又从哥哥兴高采烈的笑声:“耶!我赢了!哈哈哈哈哈!”中飘出来;叔叔、姑父坐在一起下棋,年味又从姑父的赞扬声中跳出来;妈妈和婶娘一起看电视剧,年味又从妈妈、婶娘的笑声里蹦出来;我和弟妹们一边看过年联欢晚会,一边嚼糖葫芦,年味呀,又从我们被染红的嘴里溢出来。

屋里,笑声、歌声混在一起编织出浓浓的年味,编织出浓浓的快乐。

12点到了!黑色的天空里绽放出朵朵绚丽的烟花,金黄色的、绿色的、亮红色的、深紫色的......交织在夜空中,地下,“噼噼啪啪”响在一片,五颜六色的各种小爆竹一个接一个炸开。新年到了!

爆竹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年。

初一年味精彩篇四

在大春节的舞台上,烟花齐放,热情高涨;欢聚一堂,举杯祝福。新年的到来,送去了往年的尘埃,接待着新的开始,人们定下新的目标和挑战,为此奋斗着。每当过年,妙不可言的年味总勾引着我通往新年的光明大路上。可正当过年时,我又暗自思忖:年味究竟是什么呢?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安详喜悦吗?是“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的热闹辉煌吗?也许,这些都是。可为什么年味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知道短暂的春节结束,我知道了答案。

由于科技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幼儿还是老人,都换上了智能手机。每逢佳节,许多人便成了“低头族”,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手机屏幕,比往常的注意力更集中,眼睛睁的更大。软件不断开发,微信红包的到来令我们欢呼雀跃。每个红包的发送,令我们激动万分。使我们成为了游隼,一发现目标,瞬间锁定,一触即发,眼疾手快,手到擒来。发红包的持续时间甚是长久,在除夕夜里,可从傍晚持续作战到凌晨。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精神过于集中,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什么也不知道。因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的年味就因此失落了。我们全都驻足痴望于手机,沉浸于手机的世界里。

今年,最浓郁的年味诞生在图书馆。一大早,图书馆里就已坐无虚席。前来借阅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据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假期里无论是人流量还是借阅量都比平时高出两三倍。图书馆里书韵飘香,人文昌端,成了我市最浓郁的年味。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篇新闻,上面报道说:某国在春节假期里身穿唐装,向人们演绎着唐朝风光!我觉得,这才是一场有意义的年!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由外国去传递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只为过一场有意思的年,将失落的年味拾于我们身边!

初一年味精彩篇五

小时候,我总爱去越王城山凑热闹。特别是临近春节的时候,人们一边唱一边跳,有浓浓的年味,更有浓浓的人情味儿。大树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配合着小孩放鞭炮的欢笑声,又增添了几分喜气,但是我却对一个破烂的糖人小摊产生了兴趣。

卖糖人的是一个背着布包的老人,小摊上放着冒着热气的糖与一块干净的板,一旁的小桌上有一个“十二生肖”的转盘,各种生肖的式样早已被老人插在了横放的木桩上。我的手一挑指针,它便飞快地转动起来,最终指向了“龙”。老人笑了笑,便拿起了插在糖中的勺子,勺子足有半个手掌那么大,那流下的一根根“线条”却是那样细腻流畅。我的眼神跟着那“神笔”移动着,这条龙开始有了长又卷的胡须,有了两排密密麻麻的足,又有了闪闪发光的鳞片,看似调皮但又不失威武。这种年味儿,吃在嘴里是甜甜的,这是物质中的年。

现在的城山广场上,已然不止这些小小的糖人了,更多透露的是属于家乡的文化。城山上开启了不同时代的交流:祭春典礼。来自各地的人们穿着汉服,仿佛融入了那悠悠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古代角色:有神采奕奕的侍卫,自然有威风凛凛的将军;有端庄大气的妃子,自然有英俊潇洒的亲王;有清廉正直的文武大臣,还有庄重肃穆的越王……所有游客好像梦回了越国,体验了一次古时的春节。

这种年味儿,是文化中的年,是跳跳糖般的,令人惊喜不断的。不仅让人们在“穿越”的时光中感受到了湘湖的热情,也体会到了萧山的悠久历史。这种年味,更是值得所有人一起分享的,值得我们保存的。比起热闹的气氛,现在人们仿佛更注重这些文化,属于世界的文化!

从物质中的年,渐渐转变为文化中的年,虽然,这是不一样的年味儿,但是,带给我们的都是对新一年的企盼!

初一年味精彩篇六

龙兴村是陆河县东坑镇新东村委的一个自然村,共有110多户,760多口人。

还没过年,店老板已经批发好了许多年货供村民挑选,勤劳的店主还会自己骑着摩托送货上门。

鸡档,猪肉铺挤满了人,村民们开开心心,买完年货后,大扫除起来,家里,外面一处都不放过扫得干干净净。

年三十前,各家各户总会早早包起叛、酿豆腐准备祭拜公太,到了年三十,人们贴起春联辞旧迎新,拜完公太、龙兴师队就会舞着着金师上门拜年,讨个红包,村民们也会很慷概的给他们,因为这意味着好兆头。

到了晚上,人们都会把桌子摆在电视面前,在上面摆满可口的饭菜,饮料,接着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着团圆饭看央视春晚,小孩子哪喜欢看这种东西,早早就结着群跑出去,用自己的零花钱在小店里买一大袋一大袋鞭炮,一晚上噼里啪啦,孩子们玩得也是不亦乐乎。

到了初四,也就是村民最开心的时候,上午民俗迎王爷,下午,在村里的大广场摆上120桌,一场千人宴就此开始。

到了晚上七点半,村里福首自行举办的村晚接着千人宴继续进行,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好看,让人不会感到困意,结束了,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初五拜王爷,拜完后就是民俗“王爷游春”,接着舞起龙来,一整条长队伴随着王爷,晚上晚会照常进行,节目还是依旧的精彩,结束时还放起了烟花,瞬间将人们的情绪拉向高潮。

农村年味,乡土文化,雅俗共赏,文明先行!

初一年味精彩篇七

新年,让人想念的不仅是那熟悉的鞭炮声,更是那魂牵梦绕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家都早早的起了床,出门就能看到大伯拿张小板凳坐在坪里,用柴火熏腊肉腊肠;大伯妈,二姐和弟弟围在火炉旁包饺子;姑姑和奶奶在石阶旁杀鸡刮毛一会儿用开水烫,一会儿用手拔,二伯妈和二伯在厨房里忙着蒸蒿菜粑粑,还有哥哥们正撸起袖子在村口打糍粑呢。人们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不亦乐乎地忙活着。

在叮叮当当的的碰撞声中,在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拉下了它的帷幕,却揭开了年夜的序幕。

晚上八点,当所有人汇聚一堂时,长辈们会悄悄将我们这些晚辈拉到一旁,避开父母,塞给我们一个红包,祝福我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这是我们这些晚辈在这个夜晚品尝到的第一个年味,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纸红包,这份心意总能是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送完红包,开始看春晚,看语言类的节目时,会因为节目的情节而哈哈大笑,而看表演类节目时会大家会互相讨论节目中的笑点与“梗”。在讨论与欢笑中,我们仿佛丢去了一年工作学习的劳累,丢去了之前在生活中的消极,抛开了考试成绩,工资,对象等烦杂的问题,有的只是喜悦与兴奋,只是与家人好好享受这一刻。尽情的`欢笑,家人不会嫌弃你的笑不是一笑倾城,讨论时,我们可以尽情抒发观点,家人不会因为你的直白而给你白眼。这时,我们又品尝到了那包容的年味儿。

春晚一过,饭菜一上,年夜饭开始了,老的给少的夹,少的又给老的夹,来来回回,这不是客气,这是爱意。大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嘴却还不肯停下来,嘟嘟囔囔的说着“只有自家人才懂的话”这一来,大家伙儿可都真实地品尝到了年味啦。

年味,是那样复杂,而又那样简单。可以让每个人日思夜想,却有如此容易得到。

初一年味精彩篇八

又是一年除夕,大院里挂着的灯笼,一个个都亮了起来,灯火通明。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年除夕夜少了许多嘈杂的鞭炮声。夜里,我躺在床上,心想,炮味没了,年味却丝毫不会变得。宁静的空气将我带回到几年前的记忆中。

时光倒流,有一年除夕,我身在北京,亲朋好友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摆上了瓜子花生,欢声笑语填满了客厅。窗外漫天大雪,北京的雪可不是几粒雪籽那么简单,而是雪花,甚至棉绒绒的雪球,捧一粒雪花在手心里,用放大镜观察,他们晶莹剔透,纹路结实,紧凑而匀称。跟一针一线秀出来的一样。

北京,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每到过年,大街小巷都会用板房搭起临时的“烟花鞭炮销售点”,每一间板房都很小,约莫三四平米,但里面的鞭炮却玲琅满目,成百上千,豪爽的东北人朝我吆喝:“小伙子,捡贵的买!”

最有趣的莫属北京冰车,每到过年,北京的湖面上就会结起几米厚的冰层,有人在课椅下面装上冰刀,人们坐在椅子上,拄两根雪杖就可以在冰面上畅意滑行……北京的冬季,寒冷干燥,但即使是冰面,也能孕育出这般欢声笑语。许多人常说,时代变了,年味也淡了。北京就是最好的反例,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我们用心寻找,依然不难发现这里蕴藏着中国最传统的春节,最淳朴的年味。

大年初四,父亲把奶奶接回长沙,下午四点,奶奶便开始为晚餐忙活,她要做的是药汤鸡。新鲜母鸡,剃毛,放血,去除内脏,放入党参,云耳,桂圆,黄芪等药材,再加大枣去苦,料酒去腥,放入锅中小火慢炖近两个小时。晚上,药汤鸡终于出炉,打开锅盖,香飘四溢,都市令人食欲大开,金黄的鸡汤中飘着点点油星,色香俱全。浅尝一口,又甘又醇的鸡汤直达味蕾。奶奶说,这是她做了近四十年的拿手菜,而且食材都是从老家带来的。一顿佳肴,一碗鸡汤,都盛满了浓浓的年味。

年味,既是鞭炮门画,也是微信红包,不管何时何地,年味总是处处存在的。

初一年味精彩篇九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sayno”。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马上就要进入20xx年了,在这个春节里,我希望年味儿能够走进大街小巷,重回到我们身边!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

家人团聚的喜悦,在一起欢声笑语的欢声笑语,伴着外面五彩缤纷的烟花,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到了除夕这一天的下午,一家人在家里热热闹闹地准备晚上的年夜饭。妈妈首先准备的菜是饺子,首先,妈妈把肉剁成泥,在将香菇切碎,放入一个碗里,再加上少许的味精,盐,生抽,香油,和香菇、肉拌在一块。这样饺子馅就做好了。接着我看着妈妈拿着面团用擀面杖擀平,接着又模具印出圆形的图案,做出一个后我便跟着妈妈一起做饺子皮。擀完后,我和妈妈的脸上身上都沾上了一面粉,互相取笑着对方。然后我们开始包饺子,拿出一块面皮把做好的肉馅放在中间,在拿模具一摁,一个饺子就做好了。这时,我灵机一动,想放点芥末放在其中一个饺子里,让他吃的时候出点丑。我悄悄摸摸地的挪到冰箱里旁,拿出芥末,又悄悄摸摸的来到桌前,看了看周围的人好像没被发现,便开始了我的“邪恶计划”。“妈妈好像没买饮料,你出去买一趟吧,我来帮你包饺子。”我对妈妈说。妈妈便去买饮料了,这是我开始邪恶计划的第一步:把妈妈支开。接着我拿起一块面皮,把肉馅放在中间挖了个洞,把芥末挤了进去,迅速拿模具盖好。第二步:做上一个标记,把芥末涂在了饺子底,便放入碗里。这时,妈妈回来了,我忐忑的把芥末收起来,说着:“妈妈,你回来啦!”你怎么才做一个!走开,我自己来做吧!”妈妈说道。我便拿着饮料走到了冰箱旁,在把饮料放在冰箱的时候悄悄的又把芥末放到了里面。我内心窃喜道“嘻嘻,计划一定会成功,看看是哪个倒霉蛋会上当!”

到了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饺子端到了桌上,我坐在一旁,等着饺子被那个倒霉蛋吃掉。可这时,妈妈给我夹了一个饺子放在碗里,我不得不吃下。突然,鼻腔一股冲劲,不好,我吃的这个饺子啦!我面目狰狞,留下了眼泪,大家看着我哈哈大笑,妈妈说:“我早就看穿你的计划啦!特意夹了那个饺子给你。怎么样,感觉如何?”我说:“该死我竟是那个倒霉蛋!”

大家都开心得笑了,我也跟着笑了。一瞬间,外面的烟花声响起了,五彩斑斓,一家人在一起团聚,真幸福。

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一

快过年了,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踏上了归家的征途,我也不例外。可除了走街串巷还有什么特别的呢?这年过的,可一年比一年乏味。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就被爸妈叫醒去大姑家拜年,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我还是踏上了去她家的路。一进小区,就看到家家楼下都贴上了对联,有的还挂上了大红灯笼,满眼的红色衬得整个小区喜气洋洋,似乎冬天都变得温暖了起来。刚进大姑家门,我就被满屋子的人吓得不轻。按大姑的说法是人多热闹,我却暗自腹诽:不就是走个形式吗。人到齐了,表姐立刻动员大家来包饺子,我正无聊得很,正好凑个热闹。厨房里,大姑俨然是个大厨,一丝不苟地炒着菜,姑父在旁边打下手,“唰唰”地切着菜,只见他手起刀落,转眼间,几瓣蒜就被切成了蒜末,我洗了把手,赶紧也忙活起来,擀皮儿,调馅,包饺子,下锅,装盘。在人多力量大的优越条件下,一系列步骤迅速完成;另一边,一道道美味佳肴也陆续端上了餐桌。厨房人员都撤出了“重地”,开始边唠家常边享用大餐。

饭桌上,大人们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小孩学习怎么样侃到哪个表哥表姐找对象的事啦,常常让大家捧腹大笑,仿佛这过去的一年只有欢声笑语。“哎呦,这个剁椒鱼头味道不赖啊,谁做的呀?”“怎么样,我的厨艺还不错吧?”“嗯嗯,大有长进!”……我低头默默地扒着饭,听着大家的聊天,心中升起阵阵暖意。

饭后,就是最期待的环节—发红包了!客厅热闹起来,一时间,推辞声,道谢声,欢笑声响彻了小小的客厅,让人倍感温馨。我颇不好意思的婉拒着大姑递来的红包,却被她一句话说服,“嗨,还不赶紧收下,收红包才有过年的味道嘛!”我抬起眼眸,电视上正重播着春晚,客厅里的气氛也像电视中一般红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家人之间紧紧依偎在一起,共享这难得一聚的美好时光。

原来过年并不是搞什么特别,只是守住家人在一起团聚的美好传统罢了,明明浓浓的年味洋溢在每个人心中,还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二

城市少了爆竹的喧嚣,代之而来的是年夜饭后的冷场,走进一户人家,十人中有九人拿着手机,留下的老人孤独的看着电视,就这样,四下无言,而所谓“年味”只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纷飞的红包。有的人在朋友圈中刷着新年祝福,有的默默参与在各大平台的红包活动中,换而言之就是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年夜。

这种现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十分常见,青壮年们默默拿着手机(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忘拿着手机)饭局一片尴尬,老人家欲言欲止,甚至都不知道该不该说话,在这尴尬与沉默中勉强吃完的年夜饭在每个人口中也许是索然无味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的就是部分吃着年饭却想着参与各种活动的人。

今年过年,一家人本来和和睦睦的吃着晚饭,而晚辈们一边吃一边时不时瞄一眼手机,老人屡次端起杯子示意后辈们敬酒,而他们则不为所动,继续低着头看手机。此时,老人已有几分怒气写在脸上,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发作,仍然强作欢颜地笑着,但说出的话已有几分寒意:"小朋友们能不能暂时将手机放下,好好吃饭,这样对胃不好。”而他的媳妇却阻止:"爸,孩子们一年也不容易,让他们玩会吧。‘’显然,媳妇的这种对儿子的溺爱,让老人非常不悦,随着饭局继续,气氛也逐渐凝固寒冷。在最后,老人甩下一句“你们和手机过吧”便回来房间,留下一群在惊愕中的人。

这种事情,在当下已愈发增多,青年人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老人呢?他们又怎样,你有手机,有妻子在、儿子,他们已无法随着时代前进也就是说,他们,只有你。在含辛茹苦养育你多年,他们不希望你最后陪伴的是手机。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三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五光十色的烟花在空中开着美丽的花朵,空气弥漫着喜庆的气氛。我随父母一起回到爷爷奶奶家,度过了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

最让人兴奋的便是包饺子了。爸爸一边剁肉,一边用那鬼哭狼嚎般的声音哼着自创"神曲",逗得全家哄堂大笑。厨房里的擀面声,剁肉声,欢笑声,奏出了一只欢乐而温馨的交响曲。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各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只见妈妈抱的饺子个头大,馅儿多,两手往中间一拢,便出现了一圈好看的花纹,似一条连衣裙。而饺子,却似乎与我作对,每一次包的饺子不是馅儿太少就是皮被撑破。一家人看着我这窘迫样,忍俊不禁。我们将包好的饺子下至锅里,不一会儿,芳香便传遍了厨房,我不由得咽下了口水。

晚上年夜饭准备好了,鸡鸭鱼肉蛋、青菜全都不落下。每一道菜都不辜负大厨的期望。一家人吃着,说着,笑着,其乐融融。爷爷为了调动气氛,高举酒杯说:"比我们家已进入小康,大鱼大肉我们都吃腻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为我们的未来干杯。"。

浓浓的年味,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四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小村庄。每逢年三十的晚上,大家都坐在电视的前面,看着央视的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

过了十二点,新年来到了。在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们村里的人们并没有就这么结束,而是穿好衣服,去拜庙。我曾记得,我们一家人,带上一个红色的篮子,一起去拜庙。路上,总是能够碰到几个熟人。但我们到了寺庙时,庙堂前已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寺庙的门口不断有人出入,我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才零点过五分而已。不管是进去还是出来的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表情,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今年最幸运的一位。进去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关公像,在像的下面还有一个桌子,这个桌子,是用来给我们放供品的,将酒杯,鸡肉,糕点等东西摆放在桌上后再去插香,据说这样可以获得好运气。可每当到这一步是我都会疑惑:这关二爷吃的鸡可是生鸡呀,他哪会给我们好运呢?接着敲三下钟,为这一年所积攒的坏运气送终。做完这些事情后就可以到外面来了,可这还没完。

门外有一座高炉,要向里面扔一些值钱还有鞭炮,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炉子温度高,这炮还没扔到炉子里就炸了的情况还时有,因此,这一般是由大人做的工作,我记得一次:我看着我表哥,用纸钱把炮包裹起来,一只手拿着它,一只手则拿着一根棍子,他将那一团东西往炉口一推,另一只手用棍子一戳,然后整个向后一缩,只听见炉子里发出霹雳啪啦的爆炸声,这项困难的工作就完成了。同时,新年的高潮也就此落下。

我认为,年味,是传统的习俗就能够体现出来的。同时,也只有传统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最纯朴的年味,那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永恒不变的纯朴。即便是几代人的时间,它也没有变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许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它绝对不会消亡,那些充满气息的古建、道具,无一不记录着它的存在,哪怕那已是被我们所遗忘的东西。

我所认识的年味,是一种纯朴的传统。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五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非常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非常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初一年味精彩篇十六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文化的丰盛。”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与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燃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续,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过了腊八就是年,年的脚步声越来越响,年关将近,家味越来越浓,承载了太多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

年味是腊肉的'香味。养了一年的猪,这个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猪肉有肥有瘦,老少皆宜,杀猪、熏肉,熏肉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入锅中,香味扑鼻的腊肉就好了。

年味是房屋的干净,到了腊月,女人们会在晴天来打扫房间,每样东西认认真真的清洗一遍,然后将物品摆放整齐,扫去这一年的尘埃,以洁净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到了大年三十,挂灯笼,贴对联,房屋里里外外都充满了年味。

年味是穿上新衣的神采奕奕。放了寒假,孩子们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过除夕,吃团年饭。接压岁钱。然后急急忙忙的将压岁钱在新衣服口袋里放好,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看春晚,聊家常,其乐融融,最后就是等到晚上12点放烟花。然后美美地进入梦乡,期待着新的一年。

年味是四姨结婚时的喜悦。天下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我的外公外婆也不例外,挑了个好日子将自己最小的一个女儿嫁出去了。新郎官已经到了外婆家,当四姨要去新郎官家时,外婆将新郎官抱着说:“以后他到了你家,没什么亲兄弟了,只能依靠你,我把她养这么大,我知道她的性格,她人其实挺好的,别看她平时严肃,到底是个姑娘,你要好好照顾她。”新郎官说:“妈,请您放心的交给我吧。我会好好的照顾她。”最后新娘被抱走了,只留下外婆一个人在哭泣。虽然外婆很舍不得,但是我们却为四姨感到开心。

新年是传统节日之一,保留了许多中国文化,在外工作的人过年回家。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有年味,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日子,所以我们开开心心的过年。我也将这些事情记在心里,这就是我的新年,满满的年味和开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014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