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4:03:05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5 04:03:05     小编:曼珠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已经取得的成就,激发自信心和动力。写总结时要简明扼要,语言简练,避免冗余和重复。小编整理了一些培养品德的方法,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人。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一

1、尝试用线条表现不同造型的路,用拓印的方式表现小兔的跳跃,感知点线面的协调带来的美感。

2、愿意参加活动,在创作活动中体验玩色的乐趣。

黑色卡纸、排笔、音乐(1)(2)、颜料、小毛巾(或湿巾)、印章(蔬菜印章)

一、游戏导入

1、谁发现我们刚才是怎么走进来的?有没有走成什么形状?

提问:你刚才是怎么走的?

总结:我们刚才是走成了一条线、弯弯的、走圆圈。

2、出示黑色卡纸、排笔(介绍排笔)

排笔宝宝也想来走一走,你想让排笔宝宝从哪里开始走呢?准备怎么走呢?(请幼儿来尝试准备从哪儿开始走)

小结:排笔宝宝在走路时候要让它一直不停地往前走,不间断。

师:黄老师呢,也给我们宝宝每人都准备了排笔宝宝,是不是很想让你的排笔宝宝也来走一走呀。

师:那请站起来让我们学小猫一样,轻轻地走过去,选一支排笔宝宝,在你的纸上走一走吧。(音乐)

二、幼儿创作路

小结:排笔宝宝也可以走直线,也可以弯弯曲曲的走,也可以走圆圈。

师:小朋友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兔蔬菜印章)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引导幼儿学小兔蹦蹦跳跳)

师:小兔子也想来走一走,小兔会走在小路的哪里呢?猜猜看。

幼:小路上,小路的里面,小路的外面

师:嗯,有可能哦,请你陪着小兔子跟着音乐一起走一走吧。(音乐2,慢与快)

三、在路的里面或外面走一走,跳一跳

幼儿听音乐再次作画,跳一跳

师:宝宝们,小兔宝宝偷偷的和我说它累了,我们要不要请小兔休息一会呀?

幼:要

师:我们宝宝真懂事,请让小兔子休息一会吧。

四、作品点评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小兔跳的是什么颜色?像什么?跳在路的哪里?

幼:小兔子今天玩的很开心,还有谁也想来我们小路上走一走呢?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吧。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他们仔细观察了幼儿园里直的、弯的、螺旋的、蜿蜒曲折的路,并在本节活动中创设游戏环节,让幼儿学走不同造型的路,有了生活经验和游戏经验的迁移,呈现的线条极具个性化,蔬菜横切面变身小兔印章,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带着兔子印章在路的上面,下面,里面,外面跳来跳去,留下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圆的印记。点、先、面的结合,让整个画面更协调,更饱满,充满孩子独特的创意。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二

1、能用太空泥等材料创造性地装饰不同的瓶子。

2、感受彩泥等不同材料装饰瓶子所带来的美的体验。

3、幼儿能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的创意作品,产生做事的成就感。

1、各色太空泥和不同样子的透明塑料瓶。

2、装饰好的花瓶图片。

3、幼儿用书(一)第6~7页。

教师出示已装饰好的瓶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激发活动兴趣。提问:

你最喜欢哪个瓶子?为什么?

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一)第6~7页,了解并掌握装饰瓶子的方法。讨论交流:瓶子漂亮吗?说出你觉着它最漂亮的地方。

引导幼儿了解装饰的要点:可将主要花纹装饰在瓶腹、瓶颈;还可在瓶口、瓶颈上配各种有规律的花纹。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造性地装饰。

布置小展台“多彩地瓶子”,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欣赏同伴的作品。活动延伸:

还可以怎样装饰瓶子?与爸爸妈妈合作用不同材料装饰瓶子。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三

1、初步尝试用撕、贴的方式表现小刺猬身上的刺。

2、乐意动手制作,体验撕贴活动的乐趣。

材料准备:咖啡色蜡光纸若干、固体胶一支,以上材料人手一份。

纸面教具:打印身体上有一根刺的底图,人手一份。

课件准备:小刺猬实拍图,故事音频《一根刺的小刺猬》,一根刺的刺猬底图。

1,观察刺猬图片,了解刺猬的外形的不同之处。

——你们看看,刺猬的样子是怎样的?

2,播放故事《一根刺的小刺猬》。

3,给小刺猬的底图,幼儿自由进行创作。

1、介绍材料。

2、介绍制作方法。

——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紧捏纸,一撕一移,一根小刺就完成了。

3、请幼儿用纸,制作一根根的刺,贴到刺猬身上。

4、提醒幼儿多撕一些刺,并将一根根的刺撕长、贴均匀。

5、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教师用游戏的语言在一旁进行指导。

4: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并送小刺猬回家。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四

1、大胆想象,尝试用毛豆壳拼图,能手眼协调地制作豆壳拼图。

2、利用豆壳的正反凹凸特征大胆构思,能细心、耐心地创作。

3、感受利用生活中废弃材料进行创作的独特艺术效果,喜欢参与此类创作活动。

1、ppt、毛豆壳拼贴的范例数张。

2、积木、纽扣等小配件,用于局部点缀。

3、每组一筐毛豆壳和一块抹布,有条件的可为幼儿人手提供一块板。

(幼儿:我帮妈妈把它扔进垃圾桶里;幼儿:奶奶说把它晒干了可以生烧炉子的;幼儿:……)。

二、将两张范画进行对比,主要感受豆壳的正反凹凸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提问:

三、教师讲解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制作要点结合人物作品,幼儿观察并讲解:

1、制作豆壳拼画首先要设计出物体的造型。

2、拼贴时,物体的不同部位可利用豆壳的正反凹凸面来表现。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

1、能自己独立设计、拼摆出与同伴不同的造型。

2、可以用积木、纽扣等一些小配件作局部装饰。

3、可以用凹面、凸面或凹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

五、评价和分享幼儿的作品将作品展示在美工区,供幼儿间相互欣赏,并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五

了解什么是花纹,及其花纹的基本样式。

铅笔蜡笔(各种颜色蜡笔)。

1、开始部分:教师通过一个空白花瓶引发幼儿的兴趣,希望幼儿能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瓶,并说说这个花瓶可以如何进行装饰。

2、基本部分:教师通过一些图片,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类型的花纹,如何去设计花纹能让花瓶更加漂亮,告诉幼儿几种基本的花纹排列方式(“对称”“圆形排列”“层次排列”“不规则排列”),并示范这些花纹排列的画法。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瓶”和“手绢”用花纹进行装饰。

教师巡回指导,并在一些较有特色的花纹样式上,给出相应的点评。

3、结束部分:选一些有特色的设计进行点评。(最好各种排列类型的花纹都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本学期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是花纹装饰,对于孩子们来说,花纹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花纹装饰随处可见,陌生的是,该如何进行装饰才能物体更美观。考虑到多方面,我让孩子使用铅笔进行这次的美术创作,使用铅笔第一是考虑到幼儿更便于修改,同时,铅笔和白纸两种颜色上的反差,一样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活动的开始老师用花瓶引出活动,是希望幼儿看到花瓶后能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并,通过这样的一个准备,是为后面的花纹的排列方式及幼儿创作打下基础。本次活动中我把花纹排列作为一个难点,花纹的绘画会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花纹如何排列则会让幼儿比较困惑,因此我在活动中花了一些时间讲了花纹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花纹理解较为透彻,孩子们除了利用了老师提到的一些花纹,自己也设计出很多别的花纹样式比如“鱼”“蝴蝶”,并利用多种花纹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幼儿都能绘画出富有个性的花纹。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六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课件、磁带、录音机。

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听故事,观看ppt1、2、3。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

――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

(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

――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

――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

6、观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动物们找到了谁?

――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7、观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8、观看ppt17、18、19、20。

(美丽的小姑娘――那个也是故事呦)。

三、结合ppt,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四、活动延伸:配对游戏《它爱吃什么》。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七

1.初步了解广东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在观察与发现中,对广东建筑感兴趣。

西关大屋、锅耳建筑、骑楼、围屋、碉楼等多媒体建筑图片。

1.观看多媒体,引起兴趣。

你喜欢那一个建筑?看到这些建筑你有什么感觉?

3.介绍岭南建筑。

教师分别介绍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的建筑,并附图让幼儿观赏和认识。

4.探究喜欢的建筑。

(1)幼儿分组,每组一种建筑图片,观察建筑的外形、门窗、

颜色、图案等特征,并画在记录表上。

(2)每组选代表分享本组的发现,说说本组最喜欢此建筑的哪个地方?

5.请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岭南建筑。

欣赏中国各地的建筑,如上海石库门、北京四合院、安徽徽派建筑等。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八

1、引导幼儿尝试用积木、颜料以及勾线笔等材料工具探索小鸡的各种动态。

2、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操作纸每人两张(供前后两次操作)、颜料、积木、勾线笔、抹布、展板。活动过程:

*师:“我们上次用积木在颜料盘里亲了亲,在纸上变出了什么来了呀?”引导回忆出以前印过的如:泡泡、皮球等。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个新本领,用积木去亲亲颜料在纸上变出小鸡来。那小鸡长着什么样子啊?”启发幼儿说说。

*师小结:小鸡长着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头上有眼睛、尖尖的嘴巴,身上长着黄黄的毛,身体下面还有两只小脚。

*师:“你们来看,今天老师帮宝宝准备了哪些材料来变小鸡呢!”教师一一出示材料:颜料、积木、勾线笔,一块小抹布,请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变出小鸡来,手脏了用抹布擦一擦。小朋友两个人一张桌子。

教师全面观察,选取成功作品,展示出来。

师:“这个宝宝真能干,你的小鸡是怎么变出来的?请你上来变一变。”*引导幼儿观察,鼓励个别幼儿用自己探索的方法,示范小鸡的`作画过程,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帮助幼儿介绍作画的方法。

*师小结:“噢!原来小鸡是这么变出来的!用小圆印小鸡的头,用大圆印小鸡的身体。头是长在身体上的,两个圆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再用勾线笔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小脚。”

*师:这只小鸡在干什么呢?

*师:小鸡还会干什么呢?

师:“叽叽叽,这里又来了一群小鸡,看!它们在干什么?”请幼儿回答他看到的小鸡在干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醒幼儿看小鸡走路、吃虫时的头和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说完后,带领幼儿来学小鸡走路、吃虫、说悄悄话等动作。

*师:“宝宝也来变许多小鸡,变在走路、变在吃虫的小鸡……好吗?”   *师巡回指导、观察。

*师:“你喜欢哪一幅作品?最喜欢哪一只小鸡?哪里可爱?”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引导幼儿交流内心的感受,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  *师:“我们一起来和小鸡做个游戏吧!”(师幼一起在“小鸡、小鸡在哪里”音乐下,边唱边做各种动作。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

活动目标:

1.欣赏生活中盘子的美丽花纹及色彩。

2.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

3.感受中心对称装饰的均衡美,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案中心对称的盘子欣赏课件一套,一次性盘子若干,红、黄、蓝等各种水粉颜料,双头棉签,湿抹布、调色盘若干。

活动过程:

师:每天吃饭,我们桌子上都用各种盘子装菜,请问你家用的是什么样的盘子?

3.介绍中心对称的装饰方法。

教师小结:用中心对称方法装饰的盘子看上去很整齐、很有规律,有一种节奏的美。

1.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盘子。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

1.将幼儿装饰好的盘子用大头针固定在前面的kt板上展示。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艺术领域有一节《花瓶设计与装饰》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画本上设计出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花瓶,活动结束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兴趣,搜集了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花瓶还具有实用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创造美的存在。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

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1、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

(瓶口、瓶颈、瓶腹)。

2、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饰的方法。

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技能。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2、提示幼儿花瓶这么漂亮,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它装饰我们的教室呢?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二

1、感受星空的美,了解星空中常见的颜色,大胆尝试玩色,体验玩色的乐趣。

2、尝试使用牙刷,木棍喷洒方式作画,体验变化中的奇妙效果。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能自由想象,大胆表现多彩的星空。

用牙刷蘸颜料在木棍上摩擦,使颜料喷洒成画的方法。

笔、颜料、牙刷、木棍、白纸、桶,投影绘本书。

一、情景导入,利用绘本投影书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星空吗?它是什么样子(颜色),星空里有哪些东西呢?

幼:有星星、月亮、太空人…。

1、我们一起来欣赏星空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简单介绍。

2、今天我们要用水彩颜料来描绘美丽的星空,出试颜料,介绍几种星空常见的颜色(出示几种调好的颜料水)。

(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星空,为幼儿后续创作打下基础,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作画工具,引领幼儿利用工具和色彩创作星空。

1、出示范画,老师用水粉颜料给星空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

2、边看边讲解,范画中老师用到了淡蓝色,深蓝色,紫色。

3、小朋友要用颜料笔蘸取一种颜色,加一些水搅拌均匀平铺画到画纸上,衣服颜色可以一种一种的画,在换一种的时候记得把笔洗干净哟,让颜料融合。

3、星空穿好衣服,调皮的星空又跳到水面上去玩了。这时候天空下起了雪,下雪拉,下雪啦,白白的雪多漂亮呀!

4、提问:

孩子们,我来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你们看见刚才老师下的雪是什么呀?

对了,是用牙刷喷洒的白颜料。

孩子们,你们已经给星空刷上了漂亮的颜色,接下来你们也给星空上画上不同的东西。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如何用刷子蘸颜料在木棍上摩擦,使颜料喷洒成画的方法,幼儿初步体验刷画的乐趣)。

三、幼儿自主选择,大胆创作。

师:现在我们就请小朋友来创造自己心里美丽的星空哟!注意在作画的过程中刷子喷洒时要均匀,不要一整块撒在一起哟!

(设计意图:发放材料,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使用工具的方法)。

四、集体欣赏星空图,鼓励幼儿创作表现。

师:哇,漂亮的星空出来了,我们把漂亮的星空图放在旁边的画板上吧!看,这么多的星空放在一起成了很大很大星空。那我们请小朋友们来分享分享自己的作品吧!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小星星现在准备睡觉了,小朋友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与评价:

一、有效运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运用色彩表现和创造的兴趣。

星空是大自然中很美的事物,在小朋友的口中经常会谈到亮闪闪的星星,但是对星空了解较少,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却不常见到。在本次美术活动《彩绘星空》中,通过运用现在儿童喜爱的绘本书,运用光影投放,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及教师描述星空,在环境创设中让幼儿感受和欣赏到星空的美丽,并激发幼儿对星空的探索的欲望和想要去进行创作的欲望。

二、在感受、欣赏中,唤起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在平日的美术创意活动中,也会经常使用到不同的工具。孩子在生活中对刷子并不陌生,刷子怎么使用?可以做些什么?孩子们都会分享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是用刷子去画画,幼儿的尝试较少,特别是用牙刷和木棍这些熟悉的工具进行刷画创作,对幼儿来说特别新颖,特别感兴趣。新颖作画材料的提供,使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丰富了幼儿的作画的体验。

三、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激励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基于观察幼儿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美术活动教材。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运用熟悉的工具在画纸上进行作画,让孩子感受工具伴随着颜料在画纸上“飞舞”,颜色的交织后呈现出的效果。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在分享的过程中大但是的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讲述,可见对星空的憧憬和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本次活动开始前,运用了新颖的绘本投影书,直观的利用光影投放在室内天花板,孩子的兴趣激发的非常浓厚,加上幼儿对星空简单的了解,最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大胆的去创作,去感受美术色彩美。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三

1、能够在画纸上合作涂色,并通过勾边凸显不规则色块。

2、大胆借助色块的形状,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动物形象。

3、感受借形想象画的乐趣,体验同伴合作绘画的成功感。

能从不同角度积极大胆地进行想象添画,完成各种动物形象的创作。

1、幼儿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有基本的了解。

一、创设“捉迷藏”的情境,鼓励幼儿大胆涂抹不同形状的色块。

创设“捉迷藏”情景,引起幼儿兴趣,提出要求。师:今天我们要和动物们玩捉谜藏的游戏,它们来藏我们来找。游戏要求:1、5人一组合作涂色、不留白、保持画面整洁。

2、幼儿合作快速涂不规则色块。

二、观看课件,梳理幼儿对动物特征的知识经验,掌握“借形想象”的绘画方法。

2、出示色块背景板,掌握“借形想象”的绘画方法。提问:你找到的动物藏在哪个颜色里?请你把它用黑笔勾画出来。

小结:勾边可以让动物身体的轮廓更加清晰。提问:这个形状猜猜看像什么动物?为什么?怎样让它更像?小结:添画眼睛和明显特征很重要。提问:现在换个方向来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动物?小结:不同的方向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创作灵感。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师:还有许多动物藏在你们刚才涂色的画纸上等着我们去找出来呢!请你们用笔先把色块的形状勾画出来,想一想这个动物可能是谁,再为它添画眼睛、花纹以及特征。看看哪一组找的动物最多。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合适的花纹进行装饰凸显动物们明显的外形特征。

四、分享交流。

小结:明显的特征是快速找到小动物的好方法,同样形状的.色块可以是不同的小动物,不同形状的色块也可能是相同的小动物,一个色块可以分成两个动物,两个色块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动物,同一个色块变换方向看还可以变成不同的小动物。

五、课后延伸。

1、鼓励孩子们积极愉快地分享自己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2、通过风车转动产生的不同视角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观察找出更多动物形象,不断提高观察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四

“小雪花的旅行“是在主题活动“冬天不怕冷”的背景下的一个综合活动,整个活动以小雪花的旅行为主线,通过赏—做—寻三个环节让孩子在看看、说说、做做、找找中进一步感受冬天下雪的特征,并尝试用各种美术表现方式表现下雪的情景,体验下雪的情趣。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找雪人肚皮里的小秘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冬天不怕冷的方法。

1、尝试用撕、贴、印、画等方法表现下雪的情景,体验下雪的情趣。

2、初步了解冬天各种抵御寒冷的方法。

1、“下雪了”flash课件。

2、“下雪了”大背景图一张,小背景图幼儿人手一张,小雪人12个。

1、观赏下雪情景。

请幼儿欣赏“下雪了”flash课件。

“你看了什么?”,“小雪花像什么?”,“小雪花要旅行了,它会飞到哪里去呢?”,“今天,小雪花飞到哪里了?”

2、下雪了。

在下雪情景的烘托下,教师示范用撕、帖、画等方法表现下雪的情景。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操作,表现下雪的情景。

3、雪人的秘密。

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雪人(要求作品形状与小雪人的帽子形状对应)。

幼儿在雪人的小肚皮里寻找“冬天不怕冷”的小秘密。

幼儿与同伴分享冬天御寒的方法。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五

1.欣赏各种各样的棒棒糖,感知棒棒糖颜色和造型的美。

2.能用团圆、压扁、搓长、盘条等简单泥工技能制作棒棒糖。

3.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1.区域活动中,利用橡皮泥玩各种游戏。例如,玩过家家游戏,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练习,提高手的灵活性。

2.请家长带领幼儿逛超市,有目的观察感知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棒棒糖,适当品尝一下,认识颜色,知道味道和形状。

2.经验准备:同课前活动设计。

1.设置“小熊棒棒糖商店”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扮演小熊,邀请幼儿到自己的棒棒糖商店去参观。

2.出示各种棒棒糖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美。

(1)幼儿自由参观,随机交流。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棒棒糖?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你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味道的?

(2)有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棒棒糖的结构。

提问:这些为什么都叫“棒棒糖”?

小结:上面是甜甜的糖,下面有一根细细的棒棒,所以叫棒棒糖。这样小朋友吃起来会更方便,不容易被噎到。

3.创设情境,和幼儿一起探索棒棒糖制作的方法,体验动手的快乐。

(1)创设情境。

提问:“我的好朋友要过生日了,我想送给它一些棒棒糖。可是我的棒棒糖快要卖光了,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探索球型、扁圆形棒棒糖的做法。

提问:这种球形棒棒糖,你会做吗?你想一想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先来团圆做出糖,再来轻轻插小棍。(同样方法探索扁圆形棒棒糖的做法)。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讲解:双手搓得细又长,细又长,然后再来卷一卷,卷一卷,最后插上小木棍,我的棒棒糖做好了。

可带领幼儿徒手练习一下,也可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一下,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4.幼儿制作棒棒糖,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运用“小熊”的角色身份,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能力和喜好,大胆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棒棒糖。

指导幼儿将做好的棒棒糖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对小熊说:“这是我做的,xx味的棒棒糖。”

5.展示、交流与分享。

(2)教师运用“小熊”的角色身份,讲评有亮点的作品。

(3)小熊分给大家棒棒糖表示感谢,让幼儿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和棒棒糖带来的甜蜜。

(4)幼儿拿到棒棒糖后,提问:棒棒糖能多吃吗?为什么?吃完棒棒糖要做什么事情?小结:小朋友不能多吃糖,吃完要马上刷牙或者漱口。

(5)和小熊说再见后结束。

1.区域活动时,布置“糖果屋”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其它造型的棒棒糖。

2.鼓励幼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橡皮泥进行组合,创造色彩丰富的棒棒糖。

3.鼓励幼儿尝试用其它技能,创造不同花样的糖果。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六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花儿与蝴蝶》正是王老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研究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们也许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王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七

1.感受煤球精灵的外形特点,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通过想象添画的方式表现跳舞的煤球精灵。

2.大胆用印章、牙刷、颜料等工具进行创作,体验拓印制作煤球精灵的乐趣。

3.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能与同伴共享操作材料。

1.材料准备4组,黑色颜料,颜料盘4个、大小不同的印章每组4个、牙刷每组4只、黑色水笔每组5支、湿纸巾若干、画纸每组4张。

2.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千与千寻》或《龙猫》,认识煤球精灵。

一、跳舞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煤球精灵的外形特点。

1.教师播放音乐:宝贝们,今天我们幼儿园举办了一场音乐舞会,听!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一跳吧!音乐结束,请宝贝们找个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2.教师:宝贝们,刚刚舞会你们的动作真漂亮,谁来说说你刚刚跳了什么舞呢?

3.出示煤球精灵图片,看!我们还邀请了谁呀?对!是可爱的煤球精灵,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4.教师:那谁来说说,煤球精灵是什么样子的呢?眼睛呢?身体呢?手和脚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身体、黑色大眼睛、身上有毛毛、长长的、细细的手和脚)。

5.哇!原来可爱的煤球精灵有着圆圆的黑色身体,2个大大的眼睛,身上还是毛茸茸的,对了,还有细细长长的小手和小脚。

二、认识工具、借助视频,引导幼儿大胆创作煤球精灵。

2.可是怎样变出跳舞的煤球精灵呢?教师出示图片:我们需要一些工具帮忙,看看,你们都认识吗?有印章、牙刷、黑色颜料、还有小眼睛。

3.教室:仔细看,怎样用这些工具变出跳舞的煤球精灵呢?教师播放视频。

4.教室出示步骤图,提问:

a我们先要用到什么工具呢?(印章)。

圆圆印章在颜料盘里用力蘸一蘸、拿到纸上要用力印一印。

c第三步,贴上圆圆的大眼睛。

d最后黑色水笔画上煤球精灵什么样的手和脚呢?对,爱跳舞的手和脚。

三、幼儿操作。

1.教师: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去变一变呢?等一会儿请宝贝们去后面的桌上试一试,如果你的小手脏了,你可以用桌边的湿巾擦一擦。

2.幼儿创作,提醒幼儿可以找空白地方操作。

四、展示作品,共同感受幼儿作品的美。

1.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煤球精灵,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个煤球精灵呀?为什么呢?

2.这么可爱的煤球精灵,我们带到教室里和其他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师出示已用嘴巴、鼻子、眼睛等装饰好的小手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孩子的兴趣被激发,有了想做的欲望时,教师可引导孩子观察了解手的结构与手宝宝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孩子制作手宝宝。

1.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要把自己的手装饰成一个可爱的手宝宝。请两个小朋友观察两个手宝宝(模型)的眼睛是画出来的还是贴上去的,并帮助老师的手宝宝画或贴上眼睛和嘴巴。

2.教师示范画辫子,提醒孩子在画的时候要把手指分开伸直,从手指的下面一点一点地往上涂颜色,直到将辫子都涂满。

3.师:看了老师装饰的手宝宝,你们想不想来装饰一下自己的手宝宝呀?

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强弱,让幼儿为手宝宝画或贴上眼睛。教师示范画三条,画第一条时教师讲解示范,画第二条时引导孩子说老师画,画第三条时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画。

1.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装饰自己的手宝宝。小朋友们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手上为手宝宝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也可以将没有颜色的小贴片涂上颜色再贴在自己的小手宝宝上。

2.展示自己装饰的手宝宝,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不同的肯定和表扬。

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适时帮助能力差的孩子装饰手宝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709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