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2:46:05
最新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精选8篇)
时间:2023-12-15 02:46:05     小编:字海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一

漫步在阳光下,享受着阳光轻柔的抚摸。任它用光芒的潮水将我掩埋。阳光下,天空如水一般的透明澄澈。内心蓦然涌出一种温暖而又安全的感觉。沐浴在阳光下,心中的黑暗与烦躁都会被冲洗得一干二净。你会放下任何不必要的担心,去体验那种身心皆愉的自由。轻松和舒畅。

阳光的温暖,会让我们感到安心,心中会不由自主的涌出一股暖流。

阳光的威力是巨大的,无论是清晨的薄雾,还是夜晚的阴霾都会被它所驱散。

一切的黑暗,悲凉和恐惧都会随着阳光的到来而荡然无存。即使是最最阴暗的角落,也无处可藏。

阳光属于每个人,无论你是否富贵,是否乐于接受,它都会把自己的热量和光明赐予你。

走进阳光,你会感谢上苍,感谢他慷慨无私的赐予。想想看,若哪天这世上没有了阳光,将来会是何等的凄惨和可怕。

走进阳光,你会感到希望与温馨的气息。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二

诵读经典,享受最美的太阳,一路有你,便风

无阻。

——题记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丝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书海,我寻一本最经典的。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经典,让我学会了坚持。翻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仿佛看见那多日无猎物的老渔夫,仍然无悔地选择踏上那渔船,又一次踏上了途。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可血腥味吸引了鲨鱼,来与他争抢猎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风暴雨中与鲨鱼战斗,终于带着大马哈鱼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说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不能被打败,无论前方的路

怎样

,我都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该来的总是会来,无法逃避时只能一战,纵使毁灭亦无悔!

经典作品,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翻开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见了善与恶。我明白,善与恶并不在于职位大小,心中有

,就已足够。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旅行,将你带到苍凉的内蒙古感受古老的狼图腾,将你带到荒芜的孤岛与鲁滨逊一起

生活

,将你带到时而愤怒时而平静的海边聆听老人的信念,将你带到安静的旧北京与英子一起体会那种淡淡的哀愁。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对话,一个其貌不扬眼神犀利的`中年人告诉你

什么

战争

什么是和平,一位留着棕色长发的微笑的男人讲述着飞鸟与鱼的爱情,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先生正襟危坐批判着封建呼吁着科学,一位蓄着胡子的老学者,缓缓地解释着中国沿袭千年的“礼之用,和为贵”。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无意间,经典名著已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它的情节,它的天真,它的惊险,无一不甘落后牵动着我的每一根心弦。它们,就是世间最美的太阳,它们散发着光辉,永远都是神圣的!

诵读经典,享受这世间最美的太阳。漫漫书海中,我要挑选几本最经典的,一路上便不会寂寞。经典,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地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百变的人生。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三

一个男人,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不知道自己爱她们哪一个多一点。有人教他:“你遇上开心的事情,首先想到要告诉哪一个?你首先想到她,就是爱她多一点。”

不,这不是验证爱情的唯一方法。

你悲伤的时候,你想跟哪一个一起?你首先想到她,才是爱她多一点。

如果你开心和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最完美。如果开心的时候和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同一个人,我劝你应该选择你想和她共度悲伤时刻的那一个。

人生本来是苦多于乐。你的开心,有太多人可以和你分享,不一定要是情人。如果日子过得快乐,自己一人也很好。悲伤,却不是很多人可以和你分担。你愿意把悲伤告诉他,他才是你最想亲近和珍惜的人。

倒过来说,开心的时候才想起你,悲伤的时候,就去找别人。这种情人,太不稳健了,他并没有把你当作可以厮守终生的人。

情人在快乐的时候,首先想到我,我当然高兴。然而,他在悲伤的时候,也愿意回来我身边,让我看到他的软弱,我才会相信,我在他心目中,是很重要的。

你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谁?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四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敖红亮

思念家乡的泪珠

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

碗里

饭里

咽进肚里

让思乡者倾醉

醉在梦里

梦在乡里

是一只芦苇笛

鸣在乡思者的心窝里

作者:北石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离乡越远

思念越长

我的乡愁

是心中珍藏的酒

离乡越久

味道越醇厚

我的乡愁

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

夜深人静时

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

我的乡愁

是一遍一遍的月圆;

我的乡愁

是一列一列的帆船;

我的乡愁

是隔不断的海水;

我的乡愁

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

故乡是胎盘

我的乡愁

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

是无以回报的忐忑

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

作者:冯至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作者: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者: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作者: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i1)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五

阳光总在冬日里暖暖洒下,那淡淡的余温给人温暖,总是情不自禁的扬起微笑,而我的微笑因你而更加灿烂,存于你仅有的温度。

轿车驰骋过你的轨迹,电动车划过你的痕迹,雨嗒嗒的下着,你的音容不曾因为这场雨而熄灭,反而更加炽热。胸膛那颗热血沸腾的心所燃点的温度,是我对你忠贞不渝的情话,只因是你!

期待到后面紧紧存在的激动,你的到来是冬日里的温度,如你所说如黄粱一梦,可我知道,这不是梦,每一处地方都有你深深的印记,每一个角落都有你的余音缭绕,房间里因你而邹然升温,空气都变得燥热而狂暴不安,怀中温存着你的温度,任雨水拍打,也依然存在,因为你在我心。

余生很短,或许很长,在这憧憬而又真实的梦里,你在我心中撰写了一笔,让我知道有你的日子,而并不孤独与乏味,那种约束是来自落花与流水,可好的时光总是荏苒匆匆撇过,让人更加懂得珍惜。

或许你很担忧,或者你的茫然,我都希望你能相信我对于你的誓言,那不是乍见之欢,而是久处不厌。那细水长流,情意绵绵,都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目的,而去做的,而是为了暖能够更加长远的博你一世的微笑。我不敢说我多好,但我却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去守护你,珍惜你,你的温度也不曾因此而失去了那一缕阳光。

那么,好好的,信我,信余生,信那如黄粱一梦的幻境,会因时光易逝,而更加香醇,信那对你忠贞不渝的爱,会越加久远。

还是一如既往的爱你,还是滔滔江水的想你,还是海角天涯的陪伴,只因是你,温存心中的温度。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六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

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

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

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

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

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

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

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

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

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

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

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

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

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

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

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

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

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

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

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

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

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

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

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

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

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

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

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

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

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

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

《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

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

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

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倍里尼(giovanni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

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

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

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

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

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七

在一阙清词上,许你……(诗词组合)

作者:蝶小妖

鹧鸪天

瘦尽今宵为了谁,茜纱窗下盼君归。筝音澹澹抚心曲,月色娟娟伴紫薇。

——摘自蝶小妖《鹧鸪天·无题》

还记得那一晚吗?一根水管

突然爆裂

镜面延伸的纹路

孤傲成一条五月河

那一刻,我多想让自己空白

一次一次

灌醉自己

你手拿一支无弓的羽箭

朝我射出锥心的故事

那一晚,我连划十一根火柴

想划亮天空

思绪紧贴心的部位

奔跑、奔跑。挣脱囚禁的尘世

玉蝴蝶

两心剥,田园唱晚,为忆选、第二家乡。驾星光,梦魂飞跃,隔地苍茫。

——摘自蝶小妖《玉蝴蝶·心曲》

一只玉蝴蝶,有话要说

却欲言又止

漂泊的人,该怎样抒写爱的童话

我站在思念的渡口

手,是迎风的帆

足,是起航的船

穿越沧海,到达你居住的地方

我探下身子

也许,我的表达

还不够明朗

结结巴巴,甚至还有语病

但那只蝴蝶,在你的花园中栩栩如生

眉妩

笔端肺腑,展雪笺、诗意如诉。看江水潺潺,流淌在、寸心处。

——摘自蝶小妖《眉妩·无题》

胡杨的枝桠,正以风的速度

丈量心的距离

念你名字的沙弥

没了木鱼,如何诉

天空亮了起来,拽起我的爱情

穿越江水

我来时,你没有察觉。我不知道

横在我胸口的痛

究竟是你的骨,还是你的柔

捣练子

君赋月,我拈棋,一阕清词吟自痴。十指相间疑似梦,楚河汉界苦沉思。

——摘自蝶小妖《捣练子·相思词十四韵》

你临风赋月,我手拈围棋

这个场景

我精心描绘了很多次

那盘棋局,你赢我赢?无关紧要

今世,我只想慵懒地

卷在你的叶心,包裹前世的寒冷

你我约定

在一阕清词上,读瘦,一段爱情

经典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篇八

我和俞大纲老师的认识是颇为戏剧性的,那是八年以前,我去听他演讲,活动是季曼瑰老师办的,地点在中国话剧欣赏委员会,地方小,到会的人也少,大家听完了也就零零落落地散去了。

但对我而言,那是个截然不同的晚上,也不管夜深了,我走上台去找他,连自我介绍都省了,就留在李老师那套破旧的椅子上继续向他请教。

俞老师是一个谈起话来就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们愈谈愈晚,后来他忽然问了一句:

"你在什么学校?"

"东吴--"

"东吴有一个人,"他很起劲地说,"你去找她谈谈,她叫张晓风。"

我一下愣住了,原来俞老师竟知道我而器重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也会留心当代文学,我当时的心情简直兴奋得要轰然一声烧起来,可惜我不是那种深藏不露的人,我立刻就忍不住告诉他我就是张晓风。

然后他告诉我他喜欢的我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认为深得中国文学中的阴柔之美,我其实对自己早期的作品很羞于启齿,由于年轻和浮浅,我把许多好东西写得糟极了,但被俞老师在这种情形下无心地盛赞一番,仍使我窃喜不己。接着又谈了一些话,他忽然说:

"白先勇你认识吗?"

"认识。"那时候他刚好约我在他的晨钟出版社出书。

"他的《游园惊梦》里有一点小错,"他很认真的说,"吹腔,不等于昆曲,下回告诉他改过来。"

我真的惊讶于他的细腻。

后来,我就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理直气壮的穿过怡太旅行社业务部而直趋他的办公室里聊起天来。

"办公室"设在馆前街,天晓得俞老师用什么时间办"正务",总之那间属于怡太旅行社的办公室,时而是戏剧研究所的教室,时而又似乎是振兴国剧委员地的兔费会议厅,有时是某个杂志的顾问室……总之,印象是满屋子全是人,有的人来晚了,到外面再搬张椅子将自己塞挤进来,有的人有事便径自先行离去,前前后后,川流不息,仿佛开着流水席,反正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做学术上的或艺术上的打尖。

也许是缘于我的自入,我自己虽也多次从这类当面的和电话聊天中得到许多好处,但我却不赞成俞老师如此无日无夜的来者不拒。我固执的认为,不留下文字,其他都是不可信赖的,即使是嫡传弟子,复述自己言论的时候也难免有失实之处,这话不好直说,我只能间接催老师。

"老师,您的平剧剧本应该抽点时间整理出来发表。"

"我也是这样想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每次一想到发表,就觉得到处都是缺点,几乎想整个重新写过--可是,心里不免又想,唉,既然要花那么多功夫,不如干脆写一本新的……"

"好啊,那就写一个新的!"

"可是,想想旧的还没有修整好,何必又弄新的?"

唉,这真是可怕的循环。我常想,世间一流的人才往往由于求全心切反而没有写下什么,大概执着笔的,多半是二流以下的角色。

老师去世后,我忍不住有几分生气,世间有些胡乱出版的人是"造孽",但惜墨如金,竟至不立文字则对晚辈而言近乎"残忍",对"造孽"的人历史还有办法,不多久,他们的油墨污染便成陈迹,但不勤事写作的人连历史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倒是一本《戏剧纵横谈》在编辑的半逼半催下以写随笔心情反而写出来了,算是不幸中的小幸。

有一天和尉素秋先生淡起,她也和我持一样的看法,她说:"唉,每天看讣闻都有一些朋友是带着满肚子学问死的--可惜了。"

可是老师已不在了,深夜里我打电话和谁争论去呢?

对于我的戏剧演出,老师的意见也甚多,不论是"灯光"、"表演"、"舞台设计"、"舞蹈"他都"有意见",事实上俞老师是个连对自己都"有意见"的人,他的可爱正在他的"有意见"。他的意见有的我同意,有的我不同意,但无论如何,我十分感动于每次演戏他必然来看的关切,而且还让怡太旅行社为我们的演出特别赞助一个广告。

老师说对说错表情都极强烈,认为正确时,他会一叠声地说:"对--对--对--对--……"

每一个对字都说得清晰、缓慢、悠长,而且几乎等节拍,认为不正确时,他会嘿嘿而笑,摇头,说:"完全不对,完全不对……"

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完全不赞同比较文学,记得我第一次试着和他谈谈一位学者所写的关于元杂剧的悲剧观,他立刻拒绝了,并且说:

"晓风,你要知道,中国和西洋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一点相同的都没有!"

"好,"我不服气,"就算比出来的结果是'一无可比',也是一种比较研究啊!"

可是老师不为所动,他仍坚持中国的戏就是中国的戏,没有比较的必要,也没有比较的可能。

"举例而言,"好多次以后我仍不死心,"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悲剧里在最严肃最正经的时候,却常常冒出一段科浑--而且,常常还是黄色的,这不是十分相似的吗?"

"那是因为观众都是新兴的小市民的缘故。"

奇怪,老师肯承认它们相似,但他仍反对比较文学。后来,我发觉俞老师和其他年轻人在各方面的看法也每有不同,到头来各人还是保持了各人的看法,而师生,也仍然是师生。

有一阵,报上猛骂一个人,简直像打落水狗,我打电话请教他的意见,其实说"请教"是太严肃了些,俞老师自己反正只是和人聊天(他真的聊一辈子天,很有深度而又很活泼的天),他绝口不提那人的"人",却盛赞那人的文章,说:

"自有白话文以来,能把旧的诗词套用得那么好,能把固有的东西用得那么高明,此人当数第一!"

"是'才子之笔'对吗?"

"对,对,对。"

他又赞美他取譬喻取得婉委贴切。放下电话,我感到什么很温暖的东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他是白话文的第一高手,但我喜欢他那种论事从宽的胸襟。

我又提到一个骂那人的人。

"我告诉你,"他忽然说,"大凡骂人的人,自己已经就受了影响了,骂人的人就是受影响最深的人。"

我几乎被这种怪论吓了一跳,一时之间也分辨不出自己同不同意这种看法,但细细推想,也不是毫无道理。俞老师凡事愿意退一步想,所以海阔天空竟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最后一次见老师是在国军文艺中心,那晚演上本《白蛇传》,休息的时候才看到老师和师母原来也来了。

师母穿一件枣红色的曳地长裙,衬着银发发亮,师母一向清丽绝俗,那晚看起来比平常更为出尘。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师脸色不好。

"救风尘写了没?"我趁机上前去催问老师。

老师曾告诉我他极喜欢元杂剧《救风尘》,很想将之改编为平剧。其实这话说了也有好几年了。"

"大家都说《救风尘》是喜剧,"他曾感叹地说,"实在是悲剧啊!"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提醒俞老师一次"救风尘"的事,我自己极喜欢那个戏。

"唉--难啊--"

俞老师的脸色真的很不好。

"从前有位赵先生给我打谱--打谱太重要了,后来赵先生死了,现在要写,难啊,平剧--"

我心里不禁悲伤起来,作词的人失去了谱曲的人固然悲痛,但作词的人自己也不是永恒的啊!

"这戏写得好,"他把话题拉回《白蛇传》,"是田汉写的。后来的《海瑞罢官》也是他写的--就是给批斗了的那一本。"

"明天我不来了!"老师又说。

"明天下半本比较好啊!"

"这戏看了太多遍了。"老师说话中透露出显然的疲倦。

我不再说什么。

后来,就在报上看到老师的死。老师患先天性心脏肥大症多年,原来也就是随时可以撒手的,前不久他甚至在计程车上突然失去记忆,不知道回家的路。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老师的心脏病突发倒是我们所可能预期的最幸福的死了。

悲伤的是留下来的,师母,和一切承受过他关切和期望的年轻人,我们有多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老师生前喜欢提及明代的一位女伶楚生,说她"孤意在眉,深情在睫","孤意"和"深情"原是矛盾的,却又很微妙地是一个艺术家必要的一种矛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601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