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备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设计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教案,供广大教师参考学习。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一
1、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玩出了名堂》,首先,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听写词语:显微镜、随意、调节、拜访。
同学们能认真写字真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2、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想想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
3、导入:列文虎克是怎样在玩中做成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找寻答案。
二、探究感知。
(一)首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成放大镜,又怎样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语句。
2、小组内读一读相关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二)汇报交流。
1、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磨镜片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列文虎克一生一共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会觉得磨镜片的过程枯燥吗?为什么?正因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保持持久的兴趣,他才会磨了几十年镜片,多令人钦佩呀!让我们读出对他的钦佩之情吧。
同学们你们见过放大镜吗?你用放大镜观察过物体吗?想不想观察一下?下面小组合作观察,然后说说感受。
同学们并没有亲自去磨镜片,用放大镜去观察物体都会这么兴奋,那么列文虎克亲自磨放大镜,观察物体该有多兴奋呀!难怪他会对磨镜片这么感兴趣。
2、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放大镜去观察物体,玩着玩着,他有了新想法,出示句子“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找学生接着读上面的句子。他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能想到这样的问题,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善于思考)。
师生合作读句子。
有了新想法就可以了吗?还应该怎么办呢?(大胆实践)。
出示句子“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名读。他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读出兴奋,吃惊的语气。
如果你是列文虎克你还想去观察什么?想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模仿上面句子,用“啊,不得了,——————————————-。”说话。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观察多有趣呀!我们再带着兴奋、吃惊的心情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可是,他用手长时间拿着两片放大镜去观察物体多不方便啊!他又有了新玩法,玩出了什么?再读发明显微镜的句子。(第四句)。
你能用手演示显微镜吗?找一名学生读第四句话,其他学生演示。同学们演示得很好。
列文虎克终于玩出了名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列文虎克一生制成了247架简易显微镜。由于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我们来看一张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的图片。出示一张显微镜图片。
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把身边的各种物体观察个遍,玩着玩着,他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惊人的发现是什么?指名读读勾画的句子。出示句子。
说说“小生命”、“小东西”、“居民”指什么?(微生物)“小人国”又指什么?(微观世界)。
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微生物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看资料袋内容。
我们再一起去“小人国”看看吧。看微生物图片。说感受。
微生物可真有趣,谁能再来读一读有关微生物的句子呢?
你们知道吗,一滴水里大约有几百万个微生物,人的口腔里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微生物。列文虎克能发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你想对他说什么?(善于观察)。
3、列文虎克真了不起!他玩出了名堂,而且玩出了大名堂。谁愿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你从哪看出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学生汇报。
结合汇报理解“玩具”指什么?“居民”指什么?
结合汇报理解“千里迢迢”,用“千里迢迢”说一句话。
(举中外名人玩出名堂的例子)。
随意的玩就能玩出名堂吗?
列文虎克和那些科学家他们在玩中能取得成就,你觉得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看板书说)。
把一自然段补充完整,读一读。
5、同学们平时也都爱玩,你们玩出名堂了吗?为什么?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呢?
三、拓展:
1、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说一说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作业:写你在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课堂小结:
“玩”虽然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在玩中多观察、多思考,大胆实践,相信我们也会从中有发现、有创造。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我们也能玩出名堂。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二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师。
燕子闹春教学课件。
学生。
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1.你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3.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里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学生谈论,读课题。
一、初读指导,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
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三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年轮、树冠、指南针、稀疏、密集”等词语。
2.按课文的不同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有关年轮、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知识,热爱树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了解树冠、年轮的形成和作用,学习按课文不同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的方法。
挂图、多媒体课件、年轮实物。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喜欢)假如你去郊外旅游时不小心迷路了,你会怎么办(自由说)有的同学提到可以用树木辨别方向,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有关树木的文章《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以谈话形式导入,贴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姿势端正,读准字音)。
2.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如何处理?(学生边说教师及评价)。
3.找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同桌互读。
4.回答:课文写的是谁和谁说悄悄话?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使学生掌握容易错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的第一个难题,知道课文中是老槐树和小槐树在说悄悄话,为继续学文奠定基础)。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出示句式,练习说话条理性。
我用()方法来辨别方向的方法。
3.汇报学习情况,辨别方向的方法。
(1)年轮(出示实物)观察年轮是怎样辨别方向?(贴图)。
(2)树冠(出示图片)指名到板前哪部分是树冠?树冠的形成(板书:南北)。
4.自学年轮的作用。
(问绕文中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这一中心议课进行研读,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进行认真感悟,研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和整体,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引导,并结合进行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情朗读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1.(出示课件)理解老槐树是个怎样的人,采用多种形成读读老槐树说的话,(指名读、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互相评价,认为读的好为同桌画一个笑脸。
2.指导读小槐树说的话(尝试,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采用自评方式,读好的为自己画个笑脸。
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对话部分,不读叙述部分,边放课件边读,教师与学生互动,参与其中。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适时评价,进而更深刻感悟课文内容)。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我还没听够老槐树和小槐树说的悄悄话呢?你们呢?假如你是老槐树爷爷你还对小槐树说些什么?请在课下查找一下有关数目的其他知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通过扩展延伸,让学生知道树木的其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四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1、山茶花的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排列有致潇洒舒展特别劲儿)(强调致、舒是翘舌音劲儿是儿化音)。
(课件出示第二组:晶莹的水花碧绿的清潭粉红的轻纱)。
脑海里有画面,读出来味就格外足,情也就格外浓。按着这种方法,试着边读便想象画面。(生试着读)。
山茶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山茶花的美。
(课件出示句子:山茶花是一种()的花。)。
2、生自由读课。
3、指名交流。
山茶花是一种(美丽)的花。
山茶花是一种(特别)的花。
三、品读课文,体会山茶花的美。
1、的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美”字,现在,请大家再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含有“美”字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真是美极了!
山茶花的花形也美。
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
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些山茶花的美的?
(1)学生读文,勾画。
(2)师生交流:
花色美:
a、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你能将句子中的“绝”换个词吗?(那真叫美。那真叫与众不同。那真叫好。那真叫棒。)。
师小结:美呀、好呀,都不错,但“绝”字更妙,它代表的是山茶花一株树上多种颜色,这是的啊,这个“绝”用得多传神啊!
指导朗读。
这么多的花色,而且一树多色,多么与众不同啊!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种颜色的山茶花呢?
b、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山茶花与“晶莹的水花”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c、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墨茶是一种什么颜色的茶?墨绿色,绿得发黑的一种颜色。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d、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师生合作读。
美得如此叫人联想翩翩的山茶花,怎不是一种特别的花?想看看它们吗?(课件出示山茶花的图片)。
e、还有那么多颜色的山茶花,作者没有写,它等着我们来想象呢,请大家仿照书上的写法,学着说一说你喜欢的山茶花的颜色。喜欢哪一朵种颜色就说哪一种。指名说。
交流反馈。
花形美:
a、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课件出示:山茶花的花形有(),也有(),有叠成(),也有叠成(),还有()。
还有什么形状的?课文没写,你能接着说吗?
圆形的。
五角形的。
锯齿形的……。
(3)是呀,它的花形这么多,多特别。难怪作者说:“即使闭上眼……”(生接着读)。
看来山茶花的美深深映入了作者的心海里,刻入了作者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多姿多彩的山茶花吧,尽情地朗读这如诗如画的语句吧。(课件图片变换,配乐朗读)。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19、山茶花。
花色美——像仿佛是。
花形美——大小疏密排列有致。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读中赏美景、想中会美景,体会秋天美妙的声音,涵咏秋天的韵味。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拓展联系,仿写诗文。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读中赏美景、想中会美景,体会秋天美妙的声音,涵咏秋天的韵味。
拓展联系,仿写诗文。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们去听秋的声音,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我们来读词语。
2、师:同学们词语读的不错,那这节课你们想不想有更大的收获?
生:想。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去听听秋的声音。
二、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一)初读。
2、学生汇报。
3、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4、生汇报。
(二)美读。
1、自由读。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喜欢读谁的声音就读谁的声音。
2、学生汇报读。
生1:我喜欢读落叶的声音。
生2:我喜欢读昆虫的声音。
生3:我喜欢读大雁的声音。
3、学生想象。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身子说:“。”
(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唱起离别歌:“。”
(3)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师:让我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三)再读。
师:让我们再去听一听秋的声音,感受秋的美妙。
1、指名读,读出秋天的美好。
2、齐读,让我们怀着这份喜悦,为金色的秋天送上我们的祝福。
2、学生仿写诗文。
3、汇报交流。
四、作业。
1、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六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
燕子闹春教学课件。
学生。
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1.你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3.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里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学生谈论,读课题。
1、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
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7.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生字的字音学习多音字。
着学生读词语。
8.分段读文。
理解词语。
说说段意。
学生谈谈对课文的逐步印象。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读生字辨别字形,注意“捷”、“瞬”、“漾”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作业一、朗读课文。二、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朗读读词语。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句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已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读出小燕子的快乐。
2.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燕子的知识。
2.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籍或文章。学生讨论。
作业1、完成课后“自主积累”。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七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弄懂发明靠天才还是靠勤奋,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找到理由。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实验呢?
四、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1、读第3~5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在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爱迪生受到什么打击?
3、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怎样对待的?
4、从哪些地方表现他顽强做实验呢?
5、爱迪生怎样发明电灯呢?找出重点词语。
五、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读第六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2、什么是“发明”?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
六、总结课文。
1、有人说爱迪生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究竟那种说法对。
2、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
3、看课文插图的意思,说说在什么地方?桌子上摆着什么?爱迪生在干什么?根据插图的意思,说说自己的体会。
七、巩固练习。
通过重点段的分析讨论,学生了解到了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也从中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八
1.认识“全部,正确”等五个新单词。能写“都、都”等14个新单词。
2.能够正确读写“点评、评论”等21个单词。(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带着感情大声朗读。(困难)。
利用参考书和上下文来理解新单词。
在波兰,有两个特别隆重的国庆节。一个是5月3日,1791年5月3日波兰宪法通过的纪念日(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另一个是11月11日,是波兰的独立日。
第一节课。
第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我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词汇。我可以写:。
聚乐杰布之队陈武馍焗面。
()()()()()。
雅雀无声黥布紫金仙木酒蒸。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参考书的帮助,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读几遍,才能读得通顺流畅。
第二,合作探究。
1.独立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词。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创造性的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今天要写的新单词,告诉我们写这些单词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里写了什么?
4.思考:这篇课文说了关于球员的什么?观众是怎么称赞他们的?用笔画出最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中最感人的句子。
第四,课堂测试。
填空,明确课文的思路。
文中有()自然段。()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写了队员们讨论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自然段写了儿童队员参加国庆游行的情况。
第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学习儿童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博乐士的勇敢参与精神。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
一、自主学习:。
1.听写单词。
2.请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学习3-9自然段。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玩家怎么看?大家满意吗?你经历了什么?
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一起读课文。
2.你知道哪些关于伯乐当时心情的句子?用笔画。
3.讨论:为什么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阅读第12段,理解伯乐希的心情。
为什么你又说“这些家伙很棒”?
三,课堂小结。
学完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深受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也检阅了他们美丽的心灵!
四,课堂测试。
1.指导写作。
(1)看着团队中的伯乐,我想对你说:。
(2)检查结束后,伯乐对母亲说。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
五,课后反思。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九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在朗读中体会小燕子的快乐和明媚的春景。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燕子闹春”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画出本课新词。
2.组内认读生字,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教师用词语卡片抽读词语,练习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三、细读课文,感悟快乐。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句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的'。教师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1段:借助挂图或课件,抓住“小巧玲珑”、“轻悠敏捷”、“清亮圆润”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2段:引导品读“如烟如雾”、“水雾碎雨”、“绿莹莹”、“红润润”等词语,感受小燕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欢叫、起舞的快乐。
第3段: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抓住“窜”、“掠”、“跃”、“射”等词语,切实体会小燕子的轻悠敏捷、自由自在。
第4至11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去联想、想象,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鼓励学生对“剪春”、“闹春”提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四、感情朗读,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读出小燕子的快乐。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燕子的知识。
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籍或文章,进行课外阅读。
六、书写生字,自主积累。
1.指导完成生字书写,提醒注意“捷”、“瞬”、“漾”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完成课后“自主积累”。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
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
(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
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
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欣赏。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一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下一页更多“一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二
《七颗钻石》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这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
1、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为生病的妈妈找水)——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分一点水给小狗)——金水罐(妈妈让女儿喝水)——从中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给过路人喝水)。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体会到爱心可以创造奇迹。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我体会到了什么?答: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小姑娘关心弱小,尊重长辈,助人为乐的品质,懂得了要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妈妈的账单》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
1、妈妈为什么写着“0芬尼”?答:妈妈的爱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付出,从不计较报酬。
2、课文中的小彼得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地领悟到,妈妈一直无微不至地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马上修正了自己的做法。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三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荷花》。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蜜蜂俘虏蜻蜓伸缩功绩肌肉暑假。
舅舅满载而归舞蹈饱胀莲蓬翩翩起舞。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7、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8、齐背成语。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那晚的情景一直在我心中铭记。
(2)经过小华努力,使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3)我们有总共四十一个人。
(4)这是鲜艳的一面国旗。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6、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荷花》。
3、出示填空:
(2)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螃蟹,()海鱼,()贝壳……。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阅读分析。
1、齐背《荷花》第二三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说说“挨挨挤挤”、“饱胀”的意思。
3、说说刚开的、全开的、未开的花的姿态。
4、默写这些句子。
5、“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画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6、画家是谁?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指名交流。
7、齐背。
七、复习作业(见试卷)。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四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巩固古诗中单字的理解,会用“犹如”“仿佛”“宛如”“像”造比喻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第五课和第七课以及第六课部分内容、练习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巩固古诗中单字的理解。
1、出示古诗句。
2、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意思。
3、写一写。
4、教师检查评价。
三、会用“犹如”“仿佛”“宛如”“像”造比喻句。
1.读读书上的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模仿造句。
3.师生共同评议。
4.书写。教师检查。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们从小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2)爸爸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
(3)看了《宝莲灯》这部电影,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五
知识目标:会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有观察了解大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一、激趣导入。
二、释疑探究。
1.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初中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篇十六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年轮、树冠、指南针、稀疏、密集”等词语。
2、按课文的不同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有关年轮、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知识,热爱树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了解树冠、年轮的形成和作用,学习按课文不同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的方法。
挂图、多媒体课件、年轮实物。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喜欢)假如你去郊外旅游时不小心迷路了,你会怎么办(自由说)有的同学提到可以用树木辨别方向,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有关树木的文章《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以谈话形式导入,贴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姿势端正,读准字音)。
2、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如何处理?(学生边说教师及评价)。
3、找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同桌互读。
4、回答:课文写的是谁和谁说悄悄话?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使学生掌握容易错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的第一个难题,知道课文中是老槐树和小槐树在说悄悄话,为继续学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出示句式,练习说话条理性。
我用()方法来辨别方向的方法。
3、汇报学习情况,辨别方向的方法。
(1)年轮(出示实物)观察年轮是怎样辨别方向?(贴图)。
(2)树冠(出示图片)指名到板前哪部分是树冠?树冠的形成(板书:南北)。
4、自学年轮的作用。
(问绕文中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这一中心议课进行研读,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进行认真感悟,研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和整体,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引导,并结合进行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情朗读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出示课件)理解老槐树是个怎样的人,采用多种形成读读老槐树说的话,(指名读、范读、自由读、同桌互读)互相评价,认为读的好为同桌画一个笑脸。
2、指导读小槐树说的话(尝试,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采用自评方式,读好的为自己画个笑脸。
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对话部分,不读叙述部分,边放课件边读,教师与学生互动,参与其中。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适时评价,进而更深刻感悟课文内容)。
五、课外延伸,扩展知识。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我还没听够老槐树和小槐树说的悄悄话呢?你们呢?假如你是老槐树爷爷你还对小槐树说些什么?请在课下查找一下有关数目的其他知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通过扩展延伸,让学生知道树木的其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4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