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7:50:16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4 17:50:16     小编:温柔雨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案例,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针对性。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思维和观点。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一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想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说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可不管从教学水平还是自身水平,我都感觉进步不大。首先,我读书少,上班以来,读过的专业书屈指可数;其次我钻研的少,对教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始终浮在很浅的层次,深不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人,因为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核心素养。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崔峦老师的核心素养讲座,他深入浅出、融理论于实践,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自身体会,我深深地感受到核心素养对于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性。

首先,崔峦老师讲解的核心素养首先包括学科素养、创新素养、学习素养、信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五个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学科素养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它要求我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中。而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创新素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创新能力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它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信息素养则要求我们具备快速获取、筛选、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最后,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一种文化修养,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交往、自身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解读,我意识到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过程,通过培养这些素养,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崔峦老师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他谈到了系统学习的重要性。相比于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知识的整合能力。此外,他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才能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他倡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尽量多地与实际结合,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际项目,以提升核心素养。此外,他还提到了思考的重要性。高质量的思考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他鼓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思考的习惯,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通过崔峦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不仅包括系统学习和实践,还必须包括良好的思考。

此外,崔峦老师以多个真实案例来阐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他提到了一位学科素养高却无法独立创新的大学生,他在找工作时遇到了难题,因为他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完整体系。我们不仅需要具备学科素养,还需要发展其他素养以提升个人竞争力。另外,崔峦老师还提到了一位拥有多个证书的学生,虽然他的学科素养很高,但他缺乏实际运用证书知识的能力。崔峦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提醒我们不仅仅追求知识点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最后,崔峦老师鼓励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要保持持续性和逐步提高。他提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而要耐心地积累和提升。他建议我们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付诸行动和实践。同时,他也给我们指明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如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通过听完崔峦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规划,但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就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

总之,崔峦解读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让我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掌握学科素养、创新素养、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五个方面,并通过系统学习、实践和思考等方法进行培养。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三

8月18、19日,我们中心学区的语文教师在中心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中心学区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等方面的水平。通过倾听孙双金专家的“传统文化与语文童子功”的讲座、优秀教学能手吴静教师的精彩课堂《盘古开天地》和“整本书的阅读”专题讲座,朱萍老师的“统编习作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讲座,我受益匪浅。孙教授的讲座从让大家先看一个关于李尚荣事迹的小视频开始,视频中的小尚荣刚六岁,但她渊博的古诗词知识和不俗的言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就此开始,孙教授就是想让大家明白,语文功底应该从小培养,从阅读大量的优秀传统读物开始。聆听孙教授的讲座,对语文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培训期间,我们听了一节吴静老师的课,我们从中学到了如何上新教材课,吴老师不仅把文本重点突出来了,又扩展了学生相关的.知识面,从中我们得知,语文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课本,要突出文本知识,又要能跳出来,与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聆听朱萍老师的写作讲座,明白了新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不要局限于成人的思想,这与语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今后的写作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展现孩子们的个性,这是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向,为今后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语文新教材教学了一个新的认识,参与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让我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更加认真,更要积极地参与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与讨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四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帮助个体在不同领域中脱颖而出。而崔峦在解读核心素养方面,以其深入浅出的解说和富有洞察力的见解,给人以极大的启发。通过崔峦的讲解,我深刻体会到核心素养对我们的意义,同时也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以下将分述崔峦解读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核心素养的概念及重要性。

崔峦在演讲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包括了创造力、批判思维、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崔峦还强调了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他说:“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只有具备核心素养,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这一观点让我深感核心素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具备核心素养,个体才能够有效应对社会的变化。

第二段: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听完崔峦的讲解,我意识到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我们付出努力,而非一蹴而就。崔峦谈到了一些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例如阅读、思考、学习等。他特别强调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增加我们的见识。同时,崔峦提到了思考的重要性,强调我们应该多问为什么,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这些途径的努力,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第三段:核心素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在听完崔峦的演讲后,我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首先,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核心素养,才能够以理性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核心素养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创造力。在不断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脱颖而出。最后,核心素养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沟通能力。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建议,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促进各种方面的合作。

第四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核心素养。

崔峦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核心素养。首先,他建议我们要有“持续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其次,崔峦提醒我们要多思考,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并且要有不断提问的勇气。再次,他强调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可以通过阅读来增加见识和拓宽思维。最后,崔峦还鼓励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崔峦解读核心素养,我深刻体会到核心素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思考、阅读和实践,让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自信。未来,我希望能够以崔峦解读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五

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教育》中说过:“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就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奉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以往的教育,人们只关注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而忽视了课程教学之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识,这些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并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剩下的”东西的价值,即教学的价值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立体的“人”。

身为语文老师,对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有较深的感受。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他们贯穿于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刚入学接触到汉字,到现在进入高中进行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语文素养都伴随着他们所有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隐性的存在。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就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情与理同步发展。

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为语文老师,文化底蕴显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语文老师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需要文学名著的底蕴。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添上亮丽的底色。语文老师需要文哲史的底蕴。古人讲,文哲史不分家。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形象图说。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

语文本就不是一门功利性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当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语文的核心素养也显的越发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入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200字)。

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在不同领域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涵盖了知识、思维、情感、人际关系和生活技能等多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核心素养在人们的教育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最近,崔峦教授在一场座谈会上分享了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心得体会,其深刻的洞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第二段:强调智力和情感的平衡(200字)。

崔峦教授在座谈会上强调,在追求高智商和知识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情感的培养。只有人们的情感素养得到提高,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而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情感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第三段: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200字)。

崔峦教授还提到,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的挑战和解释的能力,它可以使人们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创造力则是指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新的能力,这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因此,崔峦教授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第四段: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200字)。

在崔峦教授看来,单纯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学生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崔峦教授强调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200字)。

崔峦教授的核心素养的解读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更是涉及到智力、情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养渠道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繁荣和进步。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七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

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雨、阝”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吹”“落”等动词和一对相反的词:“出”和“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感受不同季节的景色,能主动积累有关景色的词语,从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两个小朋友想去对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爷爷告诉我,沿着,就会走出郑州。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写一写。以“我多想。”写下自己的愿望。再与同学交流。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听力部分,除了考察听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听就知道怎么选择,还有我们教科书上的和大人一起读,起到推动亲子阅读的作用,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等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交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养的精神的。

以后我们的教学也是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要站得远一点,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组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八

11月5日——11月9日,我有幸随彭州市教育局学习考察团参加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xx年中国教育明德论坛第十五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活动,先后聆听了谢维和、彭凯平、熊丙奇、朱永新、张志勇、张卓玉、窦桂梅、雷夫、俞敏洪、易中天等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名校校长精彩报告,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中学,感受颇深,很有收获。结合个人理解,与大家交流两点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今年三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引发强烈反响。九月十三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该成果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这次论坛会上,专家们百家争鸣,畅谈了各自论述,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积极心理”,论述了“积极教育的启迪与意义”。张志勇副厅长结合“什么是深度学习”具体分析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张卓玉副厅长把核心素养的核心提炼为“融通、应用、内化”,并详细地进行了阐述: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学科内的纵向融通,学科间的横向融通;在用中催生素养需求,在用中获得素养,在用中体现和评价素养;内化为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为举止修养,内化为胜任力。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结合百年附小的教育理念“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提出学校应把孩子放在中央,她倡导的“成志教育”和清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在“1+x课程”创新实践中具体体现,落地生根。北京中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经验介绍,也充分让核心素养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的得以实践。

通过学习,我对“全面发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内涵更加丰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一句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转向,无论教育体质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要紧紧围绕“人”而为。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对学生发展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新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学会改变。社会在改变,时代在改变,国家也在改变,改变即创新,创新引领改变,改变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学会改变,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并且促进社会的进步,说到底,学会改变就是要改变自己。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十多年了,而事实上,有些学校,有些教学,仍沿袭传统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绩”,忽略人、忽略学生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到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学校,重课程重教材,轻素质轻学生,口头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实际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行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作为教育部门或教育者,首先要学会改变,就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进行实践落实。正如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在《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中提到的:教育变革的趋势: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变革要人性化——不能让大部分人陪着少部分学习,大部分人成为失败者,不能把所有人都绑架在学术性标准上,应该更注重生存、做人等发展的基本要求。未来的学校要变成“学习中心”,并与大家交流了未来的教师是否还存在,教师应该怎样做的话题。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在《以用促学,融学于做——探寻核心素养的落实渠道》报告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做到教学改革、培训改革、试题改革和督导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立足高考发展与核心素养论述了“变与不变”的话题,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综合专家所述,教育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我清醒地认识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素养,又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探究方式的建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核心素养引领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认识与把握核心素养,不认识和把握“学会改变”这一实质要义是不行的。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九

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在这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作为教师的我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路上走得更远。2018年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聚焦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中,我聆听了贲友林、任敏龙、朱向阳、房昔梅、沈勇五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精彩绝伦的“真”数学示范课和直击数学核心素养的讲座。让老师们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教学名师的风采与魅力,感受他们对教材解读的深度与厚度,感受他们精湛的教学造诣和深厚浓郁的数学文化底蕴。

一、在贲友林老师的《年月日》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张自主学习卡:

1.关于“年月日”,我知道了什么?

2.关于“年月日”,我的疑问:

3.我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数学故事:三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

他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写下自己的对于“年月日”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想要知道的知识。但对于第三个问题,我当时有点担心,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能知道什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特别是数学故事,老实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但后面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对“年月日”了解一二。

贲老师大胆地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卡,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让其他同学来帮他解疑解惑。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风采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台下老师们阵阵的掌声。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展示关于大月七个,小月四个,二月只有二十八天的由来的故事时,台下的掌声变成了惊叹。

二、多看看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集许多优秀思想才写进来的,书上的每幅插图、小精灵说的话,每道习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由于老师的钻研程度、领悟能力、教龄等影响,有时未看懂,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看不懂,相信只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慢慢地你就会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因为懂得编者意图,教学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一、两朵,依旧还是花骨朵儿,园丁要做到的只是给它不断施肥、浇水,给它营造一个适宜开放的环境。老师其实有时候就像园丁一样,上课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每个人都向前看的氛围,你的课堂不一定每个学生都学懂了,学通了,但只要每个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只要学生都愿意学数学,哪怕他学得不是很好也行。所以老师有时候真应该多花点时间来思考:我到底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要做到这些,都应该建立在读懂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任敏龙老师的示范课《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突出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凸显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建立模型,把长方体认识的多重视角融为一炉,通过相互比较、验证,深化学生对图形的本质理解。讲座《小学数学中的大道理》,以生活中的多种数学实际问题为例,基于关键特征的推理、运动的推理,领悟数学中的大道理:多样视角、运动变化的学习价值与联系的观点、数学来源的多样性与多元表征、数学联系的紧密性与核心概念。朱向阳老师的示范课《植树问题》,在孩子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归纳,渗透变与不变,建模等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让老师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如此精彩,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点与线的一一对应。讲座《变式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例谈》,朱老师从一个笑话、一个影片引发教师的思考,再从一个教学实践出发,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五节相同的课却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视角与方法,让老师们茅塞顿开。

房昔梅老师的示范课《猜猜誰會赢》,利用绘本创造故事情节,掌握准确计算和估算,课堂中充满学趣,简约而不简单,同时她的异地教学方式,让大家了解了台湾与内地教学上的差异,带给老师和学生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沈勇老师的示范课《大魔术师之反序数2》,让学生在数学魔术中,发现一些规律并归纳为数学问题: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神奇。专题讲座《适合儿童真实成长的数学好课》,他认为数学课应更有点意思,应适合儿童的真实成长,应让孩子更生动的成长、更快乐的回忆,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过程不可逾越。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不仅为我们一线教师们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还提供了一些支撑教学的理论,促使我们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世界,让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外出听课机会又少,更本不知道什么课是好课,上课时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知道对与错。今天经过他们的指导,真是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心里亮了很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以前不知道什么课是好课,今天才明白好课有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在一堂课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学生是接受者、参与者,课堂上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起来;课堂上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渗透能力。如果这三点做好,这就是一堂好课。

语文的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四种能力上:听、说、读、写。

1、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目标的体现,重点要突出。

2、要重视有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换,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3、在课堂评价上要多表扬,少批评。

写作的“根”是阅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

首先,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好习惯。希望学校能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能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书籍。

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内化,做到厚积而薄发。在课外阅读中,对于自己喜欢的语言,可以摘抄下来,鼓励他们将喜欢的语段记录下来,在班内定期交流、评比。

最后,多组织一些作文活动或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并且对优秀学生要进行适当的物资奖励,近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1、勤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阅读会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理解教育,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学。只有通过阅读,我们的教育理念才会得以提升。

2、积极参与语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面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教育理论,又要研究学生。作为年轻教师,我们的经验尚浅,所以积极参与各级教育教研活动是我们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

3、及时反思,加快自己专业成长,作为年轻教师应积极的汲取教学经验,掌握反思的方法,懂得怎样反思,深刻领会教学反思的内涵,掌握其内在本质和实施策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好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青年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学习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自己的主体式的发展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我对思政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在学习生涯中,我们常常听到思政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但对于它的具体内涵和意义,我们又是否真正理解透彻呢?经过我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认为,思政核心素养是指在思想道德、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具备的一种高尚内涵,是体现个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思政核心素养的解读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思想道德素养的理解。

思想道德素养是思政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个人对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定位,以及对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和遵守。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将“诚实守信、执着追求、勤学乐教、实践创新”等思想落到实处。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够塑造一个真正有思想有灵魂的青年。

第三段:政治素养的意义。

政治素养是思政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体现个人对政治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我们要保持对母国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始终坚持“四个意识”,严守宪法法律,忠实履行公民职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防止不良思想的侵蚀,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四段: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文化素养是思政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是指个人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文化修养的提升。大学不仅是求知之地,也是人文情怀的熏陶之地。我们应该扩展知识面,推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人文素养,融入社会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心,成为有温度的集体。

第五段:总结。

思政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思想道德、政治和文化三大方面。学生在大学期间要通过积极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完善自我的综合发展。仅有对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重对自我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觉悟和态度以及对基本道德价值的坚持。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为中国的人民利益和社会正义负责,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三

身为语文老师,对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有较深的感受。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他们贯穿于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刚入学接触到汉字,到现在进入高中进行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语文素养都伴随着他们所有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隐性的存在。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就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情与理同步发展。

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为语文老师,文化底蕴显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语文老师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需要文学名著的底蕴。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添上亮丽的底色。语文老师需要文哲史的底蕴。古人讲,文哲史不分家。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形象图说。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

语文本就不是一门功利性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当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语文的核心素养也显的越发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四

20xx年的全国理综物理试题选择题没有延续之前的模式,没有考物理学史、交流电、变压器和万有引力,以及运动学图像,取而代之的是动量、原子物理部分。电磁感应作为很大的一个章节,以往的计算几乎是必考,今年只是体现在一个选择题上(很多高三老师直呼“电磁感应白复习了”)。

1、20xx版新课标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物理观念: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科学思维: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结果和变化趋势。

科学态度与责任: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意识、道德规范、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

2、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绝对难度下降,相对难度提高;对熟练程度的要求降低,对灵活程度的要求提高—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均衡,抑制题海战术负面影响。

总体要求:增加备课的智力投入,提高教学的技术含量,凸显管理的文化底蕴——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积累和长时间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1、处理好稳与变的关系:倡导“两条腿走路”,坚持强化“基础性、综合性”,重视研究“应用性、创新性”,把握不变的主线—基础性、综合性,利用好变化的力量—应用性、创新性——不能无视,不要夸大。

2、处理好“筋骨皮”与“一口气”的关系:重视对高考试题及20xx年学科考试说明的分析研究,让“能力附体”,促“素养均衡”—习题训练要有坚实的支撑、明确的指向、必要的指导和恰当的强度。

3、处理好细节落实与深度思考之间的关系:战略上缺乏深度思考将导致阶段性目标不明确,容易引起教学要求的混乱、教学资源的混乱和教学内容的混乱,是造成学生死记硬套,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最终不得不用战术上的忙乱弥补战略上的懒惰。离开细节落实,所有的计划和思考只是空中楼阁。深度思考+细节落实,让汗水滴落成金!

4、高三复习中,老师一定要明确以下问题:课堂上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学生和学生一起做什么?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思考”“说”“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的权利和时间,给学生一充分的时间去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通过高考阅卷情况分析,建议高三老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该写的必须写,该做的运算必须做,不要嫌麻烦。

1、试题的总体难度20xx年较20xx年稍有增加,20xx年高考仍会延续。

2、3-5的考察,第一年平稳落地,整体难度稳定。

3、20xx年没有考动量实验,18年有可能会考。

4、为了提高区分度,仍会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运算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

5、20xx年的实验有可能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为背景出新材料的实验题。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一直都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近年来,“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热门的教育概念,更是备受各界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每个学生的成长,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和思考了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培养方法,在实践中也有所体会,现将我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分享。

核心素养,即是指在现代社会生存和职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其包括信息素养、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方面。信息素养是指处理信息的能力,涵盖了信息检索、评价、利用、创造等多方面的内容。思维品质则是指借助思维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完成任务的能力。创新能力则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应对挑战和变化的能力,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能力则是指具备知识、技能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适应能力则是指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规则、价值观和社交环境,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行为。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采用一系列合适的方法。首先,需要注重实践方法和应用性培训,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应该注重学科内外的多元化素质教育,让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同时,班级和个人的自我教育和反思能力也十分重要,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再者,教师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角色,应该注重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是具有很高价值的,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培养核心素养,提高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其次,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并获得成功的经验。第三,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社会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合格的公民和人类。

五、总结和展望。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核心素养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和具体教育实践。面临疫情防控和社会变革的挑战,学校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任务。我们需要加强思考、改进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准发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打造坚实的基础。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六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课程课程目标中的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如:物质观——经典: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电子组成的,而且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可以确定;现代:原子和电子可以进行再分割,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比如电子等,不可以准确确定。

2、科学思维——(物理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具体体现)。

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和责任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从四大类,14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

1、学科教育包含着学科与教育双重因素,因此必须牢牢地“踏”在学科和教育两点上。

2、重心不同,将导致两种取向的学科教育:

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教育取向的学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重心?

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考成为最主要出发点落脚点。

需要建立学科与教育的平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

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积极向上。

大学及以上学科教育的重心在“学科”——深研、前沿。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七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x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x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x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

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学习核心素养解读心得体会篇十八

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1/2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想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说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可不管从教学水平还是自身水平,我都感觉进步不大。首先,我读书少,上班以来,读过的专业书屈指可数;其次我钻研的少,对教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始终浮在很浅的层次,深不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人,因为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充满爱与责任。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做到爱学生,爱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2/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478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