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专业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6:35:07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专业12篇)
时间:2023-12-14 16:35:07     小编:琉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勇敢面对。写总结时要注重文字的精炼和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新颖的观点和见解,让我们的总结更有新意。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一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周末,小明、小亮、小玲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

预设:(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玲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提问:小朋友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6,24+5,24+6,24+9。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看。(投影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台上小朋友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课件红色突出表示出2和3)。

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同桌两人快速的互相说说24+6的计算方法。指名说一说。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教师有选择性的挑选出代表性的作业纸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9=3324+9=33。

20463。

1330。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5、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而24+5的得数还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却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我会填。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我会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3.我会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盒子里原来有37张画片,又放进3张,现在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列式,交流:为什么用加法?37+3你是怎样算的?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二

1、猜口形游戏(教师或请几名学生作单韵母的口形,学生猜)。

二、学习复韵母aieiui。

1、学习复韵母ai。

(1)、指导看图,根据学生的口语实践抽取“挨”字。

(2)、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学生试读,同桌互观察口形。

(3)、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4)、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ei”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在语言环境中学习“ei”的四声,“丁丁的滑板车带上“ei”,你会读吗?自己边做手势边读一读。”“你知道有哪些字是读过ei的音?”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2)、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同学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3)、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巩固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相应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呢,字宝宝会奖大家一个苹果。(出示音节)。

(指名拼读,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4、游戏:“捉小鱼”。师:小河里有许多漂亮可爱的鱼儿,同学们想不想捉到呀!鱼儿可调皮了,你们要能够拼出它背上的音节,才能捉到它!各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捉小鱼,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是捉鱼能手。(让会读的学生带大家读一读)。

四、观察四线格中复韵母的位置及书写。

1、师:“aieiui”三位小朋友已经和小朋友玩了很久了,同学们能不能把它送回家呀?(出示四线格,学生观察复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说一说。)。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回归,谈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玩得多快乐!能说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三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熟练。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总是解决数学。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总是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总是的大至过程和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开幕式中的数学问题。

1、宣布运动会开幕(课件演示)。

2、欣赏大型空中表演(课件演示)。

让学生找出图中有哪些图形。

二、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选几道自己喜欢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代表汇报,反馈交流。

三、送运动员回家中的数学问题。

1、(课件演示)学生讨论。

送运动员回家,要租几辆车?

哪些运动员坐一辆车比较合理?

2、汇报交流。

五、总结。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五

教学目标:

2、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1、第一题:是通过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能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过程。让生交流第一小题后,再让生做第二小题。或让生独立完成。

2、游戏。(小组说加法算式)。

游戏规则: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如9+2、8+3等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如9+2、9+3等全找出来。学生除了说得数是11的算式,还可以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找朋友连线。

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再独立的进行找朋友连线。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觉得更有趣。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再订正结果时,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5、拔萝卜。

(1)引导学生看图(两只小兔正在用力的拔萝卜,一只小兔身边放着7只萝卜,另一只小兔身边放着4只萝卜。)。

(2)根据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列算式,集体订正。

6、游乐场。

(1)来到游乐场,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同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七

教科书第78页例3。

【教学目标】。

1比鲜洞笤技甘保会整时、几时30分、大约几时描述一天的时间。

2碧寤崾奔湓谏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2时、7时、1时30分、8时、12时30分的数字钟面。

学生认屏幕上的钟面,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整时,什么是几时半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与1之间,就是12时30分。

教师:也就是说,小朋友在认整时和几时半时,都要看它的时针和分针才能作出判断。我们这节课在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3。

出示一个钟面,钟面上的指针指着7时。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钟面显示的是多少时间?

教师:小红这个时间起床,然后吃早饭,(。

估计学生会说不认识。

教师:我们看看这时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指导学生看着屏幕说出这时时针刚过8。分针指着1。

教师:现在是多少时间呢?我们让分针倒回来一点。

课件上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

教师:现在呢?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

教师:过得多不多呢?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

教师:这时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手中的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针拨过12,不要离12太远。好!老师看一看你们拨的指针。

上展示学生拨的指针,学生可能拨成8时1分,也可能拨成8时2分、3分、4分或5分,反正过8时不远。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过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一拨,拨刚过5时,刚过9时,刚过12时。

学生操作,每拨一次,就集体订正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刚过几时的计时方法。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了,现在看看这个钟面。

课件显示例3的第二个情景图。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为是多少时间?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没有到10时。

教师:要到10时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导学生说出要到10时了,因为从时针看,时针快要指正钟面上的10了,从分针看,分针已经走到11,快到12了。

学生拨后,抽学生拨的钟面在。

上展出,让学生观察所拨的钟面上的时针快要指正10,而分针有的在11,有的在11到12中间,这些钟面上显示的时间都是快10时了。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快3时了,快8时了,快12时了。

学生拨后,集体订正。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可以作如下的提示:

教师:小朋友们这样想,几时和几时半准确吗?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是非常准确的时间吗?

让学生意识到几时和几时半都是非常准确的时间,而刚过几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过一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过几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只要分针过了12且离12不远,都可以刚过几时来表示,所以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都是对一段时间的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大约几时。

教师在课题下板书:大约几时。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大约吗?

让学生对照课题说一说这里的大约就是对时间的大概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地方。不论是刚过8时也好,还是快8时了也好,都是对时间的一个大概估计,说明这个时间离8时不远。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3,4,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五、课外作业。

自己学习的知识调查一下,商店早上什么时间营业,什么时间下班。早上第一班客车什么时间发车,晚上最后一班车是什么时间。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八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2和()4和1合成()。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出示例一图前半部分)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板书:2)。

2、引出课题:

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数。

(2):用合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这里就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出是5,就可以用“=”表示。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读作:3加2等于5。(领读)。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3+2=5”表示什么?

(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再来说一说)。

3、掌握方法出示例2图。

下课了,小朋友去荡船的地方去玩了。你们看,一个小女孩在玩荡船呢,接下来又来了几个小女孩?(2个)那么现在有几个小朋友?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船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算,所以列式:1+2=?,得数是几呢?把书翻到49页试一试,填完整。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那3+1等于多少?

你能说出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生答)。

(2)除了鸡妈妈一家,还有谁来了?(生答)对了,小鸭一家也来了。小朋友看图,先自己说图意,列出算式。

(3)看看还有谁来了?(小青蛙来了)独立列式。你是这样列算式的吗?2+2=4。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画圆圈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

3、我们来看第3题,你能独立计算出来吗?注意好了,做的时候要写的又快又对。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出示三幅图。

瞧,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谁会算?(4+1=5)最后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4+1=5)。

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些什么?(每一次都是加1)。

2、小小邮递员。

小白兔采完了蘑菇呀,想请小朋友帮忙去送信!哇,这么多的信,怎么送呢?这里有些邮筒,上面都有数字,1、2、3、4、5,怎么寄信呢?看2+2投进了4号邮筒,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2的得数是4,就投进了4号邮筒。小朋友,你们会投信了吗?41页5,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小白兔交给我们的任务。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邮递员!

信送完了吗?我们来看看你送的对不对?

3、小结: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第6题请小朋友独立完成。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九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

岑溪市诚谏中心小学徐梦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

2()()423()3()21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3+2=5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1+2=3。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一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1+6=7(看见6+1=7就想到1+6=7)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5+1=61+6=76+1=7。

2+4=64+2=62+5=75+2=7。

3+3=63+4=74+3=7。

0+6=66+0=60+7=77+0=7。

一年级教学设计加几的进位加法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或小棒)5个。

教学过程:

一、闯关导入、复习旧知。

第一关:分与合,对口令。

师:小朋友们,在大海深处有一座小岛,小岛上有很多很多的宝藏,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乘船去寻宝,你们想去吗?我们需要勇敢闯过七关才能拿到宝藏,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出发。(第一关。)。

师:我们的孩子真棒,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第一关已经顺利过关。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第二关: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师:第二关。小丑手里拿的什么呀?气球。

师:谁能说一说左面这幅图小丑手里的气球各是几个?说一说。

生:左手1个,右手3个。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左手1个,右手3个。

师:你说得很完整。

师:咱们接着看右面这幅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左面这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气球合在了一起。

师:有什么不一样,谁还会说?

生:气球合在了一起。

师:气球合在一起是几个?(4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4个。(生一起数)。

师:谁能把这2副图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小丑左手1个,右手3个,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还可以用圆片摆出来这幅气球图,谁上来摆一摆。

师:我们用一个大圆来表示合起来。你会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吗?(生做动作)。

(2)认识加法。

师:我们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合起来。(板书:3+1=4。)。

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加法。)跟老师读。

师: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生书空2遍),加号表示合起来。

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读作:3加1等于4(学生读、齐读)。

(3)理解算法。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红气球。)。

1表示什么?(1个蓝气球)。

4表示?(一共有4个气球)。

那谁来说说3+1=4表示什么意思?就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谁来说一说?反复请学生说,同桌说3+1=4表示的含义。

第三关: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自己小声说一说,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第四关:小兔子图。

生:草地上原来有3只兔,又来了2只兔,合起来一共是5只兔。

师: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兔?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你会算吗?

师:得数是5,你是怎样想的?(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提问:那3+2=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第5关:小猫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图意?你会算吗?

第5关:梨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图意?你会算吗?

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哪里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呢?

生2: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加交换的手势)。

师: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都是3。)。

2.第6关:摆小棒。

老师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

(学生摆)。

3.第7关:摘星星。

直接报得数。

师: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组成)。

四、收获。

孩子们真棒,我们用智慧连闯7关,我们已经顺利到达了宝藏,高兴吗?老师也高兴,看看你们的笑脸。我们认识了加号,知道合起来用加法。

会读会说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闯关学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289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