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高效的教案编写能够帮助教师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质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一
1、尝试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经验解决游戏情景中问题,体验5以内数的多种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纸底座4个)、骰子(点子)2只。
2、磁性板、录纸、红色点子。
活动过程。
一、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交代玩法:
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生数量超过4颗,必须重新播种。
――宣布规则:
根据骰子上点子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围起来表示播种成功,超过4颗花生必须重新播种。
幼儿尝试播种。
――幼儿轮流掷骰子种花生;
――教师记录幼儿种花生的不同方法。
归纳:原来种花生的办法很多。可以将花生全部种在一块地里,也可以将花生分一分播种到2块、3块地里,这样就能很快完成播种任务。(比如:5颗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队花生种得快。
幼儿分两组玩种花生的游戏;(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
幼儿分成红黄两队,一个接一个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字数量取花生种花生;
――最后看那一队先将花生地种满为胜。
――规则:同第一次。
三、活动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思考:
1、你觉得取几颗花生,能一下子种满2块地?
2、同样取这几颗花生,能不能种满3块或更多块花生地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二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三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四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五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六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七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小兔、小猫头饰各一。铅笔。
2、物体桌子、凳子、椅子。
3、画有图形的测量纸、记录纸、笔。
一、教师以“买物品”为由,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今天我们幼儿园想去买一些新的物品回来。看看要去买什么?新买的物品要和这些物品一样大小哦。
2、我们首先看(出示小桌子),桌子是这样长,这样宽。应该怎么知道桌子的边长呢?幼儿:可以用东西量一量。师:用什么量呢?我来找找(装着找东西样拿起身边的一次性筷子)。
3、我们首先应该找到测量的起始点,沿着边线测量,用笔画个记号,首尾相连,直到把它量完。数数量了多少次,为了能更好地记住桌子的边长,我们可以把结果记录下来,记录在哪呢?(出示记录纸)这是桌子的记录纸,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老师示范用数字记录,数量多的用圆点记录。
4、接着指导幼儿测量桌子的宽。
5、好的,桌子的大小知道了,看看还要买什么?(出示小床)小床的边长又是多少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其它工具测量呢?(出示吸管)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上前示范,老师在旁边指导并讲解测量方法。
6、他测得对吗?我们来看看结果是什么?
7、还要买什么呢?还要买礼盒,小朋友想来测测吗?(准备吸管和纸条等测量工具)。请小朋友自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8、鼓励幼儿换一种工具测量。看看测量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10、引导幼儿说出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测量同一种物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结果越多。
二、集体活动。
1、小朋友,班里还要添置什么物品呢?老师把这些要添置的物品都放到你桌面上去了,先看看有什么?你想测量什么?选择什么工具测量呢?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测量,老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方法并提醒幼儿用加点圆点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3、验证幼儿的测量结果,让幼儿说出“我用xx没看的xx,结果是几根xx那么长。
4、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幼儿。
三、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区角里去测量。并找找身体上的测量工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八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
2、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16×4=。
b)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探索算法。
1。摆小棒,探索算理。
2。回报摆的.结果。
3。试着算一算。
4。讨论计算方法。
a)口算:
16×4=。
先用10×4=40,再用6×4=24,最后用40+24=64。
b)竖式计算:
16×4=64(元。
16。
×24。
64。
答:需要64元。
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进上来的数可以不写。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果我们班同学去游乐场,可以玩什么游戏,需要多少元?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
2、完成试一试。
3、讨论练一练第3题。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8×2+1818×3。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感受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
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测远近。
第一场:游泳比赛。
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
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
现学现用。
第一局:乌龟获胜。
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
第二场:跑步比赛。
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
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
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
“可以用什么量?”
介绍尺子。
3.幼儿操作。
4.交流。
教师:“谁远?为什么?”
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
第二局:兔子获胜。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
第三场:跳远比赛。
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
2.幼儿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
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
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
第三局:兔子获胜。
五、结束。
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目测、工具等方法测量远近,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相对量工具不同,测得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探究测量远近的多重方法。
2、难点:理解测量的数量越多路线越远,测量的数量越少路线越近.
活动准备。
水彩笔,表格每人一份。测量工具:硬纸条、绳子。线路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感知物体的远近。
(1)每组请一名幼儿代表比赛立定跳远,下面的小朋友当裁判。
(2)胜利的幼儿跟胜利的幼儿再比一次。宣布冠军是×队的小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知道它们距离小朋友的远近是不同的。
(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远近。
(2)以客体为中心辨别远近。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物体离我们的远和近呢?(引导幼儿说出用眼睛看到的)这种用眼睛看,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远近的方法我们叫做目测法。
二、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师: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也想邀请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去观看比赛。现在请小朋友坐好,我们要准备出发了。
3、(1)师:用眼睛看比较不出来的,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都带来了什么东西?(出示纸条和绳子)。
(2)回顾测量方法:那我们用工具应该怎样测量东西呢?(幼儿讲述)先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粉笔在工具的`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空隙,量一次数一次记住量了多少次。
(3)幼儿自选测量工具。
(4)教师提出要求。
(5)幼儿自选工具测量,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要把结果记录下来。
(6)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
(7)换测量工具做好记录。
(8)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
5、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比较物体和路线的远近呢?(目测、工具测量的方法)我们生活周围还有许多离我们远近不同的东西,回去以后,小朋友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这节活动不仅要让幼儿了解远近的含义,而且还要对远近进行测量。在这两个重点如何把握平衡呢?在活动之前我一点把握都没有。刚开始时我利用班上的人和物用目测的方法进行远近的比较。幼儿非常感兴趣,而且也能很快的掌握了远近的含义。
然而在用工具测量时却出现了问题。第一,为了让幼儿不能用目测的方法来测量路的远近而引起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我把两条路画成了不同的两条曲线。可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因为幼儿从直观的远近而变成了平面的远近,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没有转换过来。而为了转变他们的概念,我花了不少时间。第二,给幼儿操作的路线图我都采用了曲线,后来才发现,用直线图更方便操作。第三,不少幼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不对,而我不应该在活动中把测量的方法再拎出来复习,要是做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就更好了。
在活动之前,应该考虑得更全面,更周到一些。那样活动会更成功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十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十一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十二
《纲要》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自然测量”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收集生活中的自然物进行测量,在活动中通过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操作测量,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究、记录中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让孩子将所学的本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学以致用,感受数学的奥妙之处。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
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篇十三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四、延伸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2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