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注重创新,使教学更有趣味性。在编写教案之前,应该对教材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这些教案,你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编写思路和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含“0”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先告诉老师你读数的步骤(分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那你是怎么分级的呢?(从右往左,每4位分为一级)。
师:为什么这里这么多零你都没读出来?(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数变一下70000060现在这个数怎么读呢?生1.。。。
大家同意他的读法吗?大家一起把这个数读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个0变成6,读的时候就出现了零呢?刚刚这几个零都没有读啊?(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其他数位上的零,不管连续出现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所以那几个0读了?那几个0没读呢?
现在数能说说亿以内的数要怎么读?读的步骤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的数学习的很扎实。
二、新课教学。
看来有的同学已经会读了,有些同学还有些犹豫,没关系,学完今天的课,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这个数。大家看看,这个数跟刚才老师给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数位上有什么变化吗?那他还是亿以内的数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板书)出示ppt,这个数还是我们20xx年全球的人口总数,看我们的地球都快背不动。大家觉得我们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将要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刚给有同学已经吧这个数读出来了,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对照顺序表看看。
1、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读出7000000000。
那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亿位)这是我们学习亿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表,现在我们要学亿以上的数,够吗?这张表不够了,那怎么办呢?10个一亿该是多少呢?(十亿)10个十亿该是多少呢?(百亿)那往后呢?(亿,十亿,百亿,千亿)接着相应的数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现在用数位顺序表大家在读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这个数读一下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说说你读这个数的步骤是什么样的(读亿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分别请两位学生来读这两个数,在全班一起读。400305000000。
4、读法练习:学生读出四条信息。
(1)做一做。
请2位同学进行板演(1.读法不能写阿拉伯数字2.零的读法)。
(2)今天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自己来出数,其他同学快速的读出数。
三、课堂小结。
请你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学会了读亿以上的数,还了解了不少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
板书设计:
数位顺序表。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二
含“0”数的读法。
先告诉老师你读数的步骤(分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那你是怎么分级的呢?(从右往左,每4位分为一级)。
师:为什么这里这么多零你都没读出来?(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数变一下70000060现在这个数怎么读呢?
大家同意他的读法吗?大家一起把这个数读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个0变成6,读的时候就出现了零呢?刚刚这几个零都没有读啊?(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其他数位上的零,不管连续出现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所以那几个0读了?那几个0没读呢?
现在数能说说亿以内的数要怎么读?读的步骤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的数学习的很扎实。
看来有的同学已经会读了,有些同学还有些犹豫,没关系,学完今天的课,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这个数。大家看看,这个数跟刚才老师给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数位上有什么变化吗?那他还是亿以内的数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板书)出示ppt,这个数还是我们20xx年全球的人口总数,看我们的地球都快背不动。大家觉得我们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将要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刚给有同学已经吧这个数读出来了,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对照顺序表看看。
1、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读出7000000000。
那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亿位)这是我们学习亿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表,现在我们要学亿以上的数,够吗?这张表不够了,那怎么办呢?10个一亿该是多少呢?(十亿)10个十亿该是多少呢?(百亿)那往后呢?(亿,十亿,百亿,千亿)接着相应的数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现在用数位顺序表大家在读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这个数读一下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说说你读这个数的步骤是什么样的(读亿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分别请两位学生来读这两个数,在全班一起读。400305000000。
4、读法练习:学生读出四条信息。
(1)做一做。
请2位同学进行板演(1、读法不能写阿拉伯数字2、零的读法)。
(2)今天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自己来出数,其他同学快速的读出数。
请你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学会了读亿以上的数,还了解了不少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
板书设计:
数位顺序表。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数一数”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大数的数法,并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数的数法,并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以下几幅图片:故宫占地720xx0平方米;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我国森林覆盖面积158000000公顷。
教师提问: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数字都比较大)引出本课主题: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复习万以内的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个,板书。
思考:个位和十位、十位和百位、百位和千位、千位和万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满十进一)。
3、认识“十万”
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尝试接着往下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个一万时,提问:数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满十进一,进到万位的下一位,也就是十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大家知道十万有多大吗?展示多媒体图片:十万名学生大约能组成20xx个班级;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三层楼高;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4、认识“百万、千万、亿”
再看一个实际问题,展示多媒体图片:1辆轿车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3辆呢?……10辆呢?用计数器来算一算。10个十万是多少?(板书:百万)。
1辆客车卖一百万,10辆呢?10个百万是多少?(板书:千万)。
1艘轮船卖一千万,10艘呢?10个千万是多少?(板书:亿)。
提问:以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不相邻的单位又是什么关系?完成教材第4页的“填一填”。(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课本第5页的第2题。
2、同桌之间比赛,练习课本第3题和第4题,看谁数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引导,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2、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说一说这个数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下节课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计数单位。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四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你们去过鸟巢吗?你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板书课题:公顷。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4页例1。
(1)了解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块这么大是1公顷。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5页例2。
(1)了解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了解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3、尝试训练:“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填空。
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2、教科书36页练习六第3题。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五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
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习重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10个千是()。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是()。
三、达标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位上,表示8个();3在()位上,表示()。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万位、()、()、()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六
我们之前拨数,从3到30,到300,3000,30000,结束了吗?还有300000,3000000,30000000,现在结束了吗?相应的数位表呢?在千万位的左边,还有什么数位?这都留给我们以后再去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七
1、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过学习,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说一说。
1、师板书:线。
2、谈话:这是什么字?说说你平时见过的线。
3、导入:刚才大家谈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线,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三种线,这三种线分别叫做直线、线段、射线,同时板书课题:线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4、引发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活动二:看一看。
1、课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图。
2、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线表示一条斑马线。
(2)学生试着用线表示:斑马线、射灯发出来的光线、铁轨。(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及时展示,并相机对比用上直尺和没有用上直尺的同学的作品,适时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课件演示抽象出来的三种线。
活动三:想一想认一认。
1、思考:你们觉得这三种线都可以叫做什么?为什么?
2、认一认(课件演示三种线的名称,并认识端点)。
3、闭眼想象,动手描描。
活动四: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认可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汇报时没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师可以出示:
名称。
共同点。
不同点。
直线。
都是直的。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活动五读一读。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线,请个别学生辨认。
2、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画出三种线,同桌相互辨认。
3、提出问题:其实这些图形都有自己的名字,书上16页告诉大家怎样读。(学生自学课本)。
4、同桌相互读一读。
5、提出问题:射线ab和射线ba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活动六闯一闯。
1、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无终。
2、找一找。你能从中找到线段、射线、直线吗?总结反思。
1、说说收获。
以生活中的线引出数学中的线,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开门见山引出三种线的名称,直接切入课的主题。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整理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直线、线段、射线的过程,为进一步体验、对比三种线的特征做基础。
在起名和说原因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三种线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三种线的表象。
这个环节重点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汇报整理,进一步理解三种线的特征、联系、区别。重点引导学生从线的形状、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线的认识。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
教师在总结时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画、辨认加强对每种线的特征的认识。
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拓展练习设计,通过几个成语的出现猜线的名称,沟通学生对语文文字理解和数学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
此练习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种线之间联系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九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米,面积是600o。宽是()。
3、大货车每次运货n吨,运了6次,共运货()吨。
4、50减去5,再加4,得61。()。
5、16盒牛奶共花了y元,平均每盒牛奶()元。
6、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人。()。
7、x的6倍减去2x等于64。()。
8、长方形的周长c=;正方形的`周长c=。
9、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10、比b多2。5的数是:把x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11、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x元和b元,妈妈买了6千克苹果和5千克香蕉。
6x表示:5x表示:
6x+5x表示: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十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1、自学交流:
(1)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想要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师:谁能给大伙儿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1/2。
(1)出示课件一块月饼。
教师演示课件平均分。
师:每一块月饼该怎么表示呢?
师:1/2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用手势演示1/2的意思)同座互相说一遍。
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9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