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7:29:12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范文(15篇)
时间:2023-12-14 07:29:12     小编:紫薇儿

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反思和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编写要有条理,注意分段和标题的设置,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导引。教案范例中的教学资源和课堂管理策略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点。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一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统计的步骤是什么?对应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练习四的1~3题。

练习四的第4题。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二

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有研究的价值。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三

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列式:7.2×[26.5×(3500÷1000)。

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四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

(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五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方法)。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5×8+8=6×8+8=。

4×8=6×8=7×8=。

8×4=8×6=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56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6×8-24×10+2。

五、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4、空间与图形1课时。

5、统计1课时。

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1课时。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七

(二)对2~6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的整理与熟记.。

难点:填写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项.。

教具和学具。

教具:1~6的乘法口诀卡片,4,6,12的数字卡片.。

学具:1~6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乘法的`含义、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谈话:前一段我们学习了乘法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1.出示图32。

(1)谁能看图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2)怎样列式?(教师板书:3×4=12(面))。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说出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口答下面各题。

(1)3个4是多少?怎样列式.。

(2)被乘数是6,乘数是4,积是多少?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乘法口诀的整理。

1.整理。

提问:谁能告诉大家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同学们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不一)。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套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数一数,有多少句?(21句)。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条有理,为了便于记住这些口诀,我们把这些口诀按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列一下,制作一个1~6的乘法口诀表.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一下这21句乘法口诀怎样排列好。

(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排列,然后统一排列方法.)。

副标题#e#。

2.找规律。

横着读:就是刚才我们制作乘法口诀的过程,第一横行,1的乘法口诀;第二横行,2的乘法口诀;……第六横行,6的乘法口诀。

竖着读:先读第一竖行,你们发现了什么?(口诀的前半部分都有“一”)。

这些口诀都可以计算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例如“一三得三”,(可以计算3×1=3,1×3=3)由此可见,1的乘法口诀不只是一句,可以是六句。

再读第二竖行,你们发现了什么?那么2的乘法口诀你认为有几句呢?(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是5句,最后统一为6句)。

由此可见,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横着读,竖着读,还可以拐弯读,拐弯读以后,每种乘法口诀都各有6句,计算乘法时就可以方便多了。

由学生拐弯读一遍.。

(三)利用乘法口诀计算。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九

教学目标: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1、出示p46主题图。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复习的切入点从学生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整理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成功表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目的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1、p47练习1。

(1)提出要求:请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3)进行集体评讲。

2、连一连。(p47练习2)。

(1)提问引导: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放的吗?请连一连。

(2)评讲。

3、做一做。(p47练习3)。

(1)提问:书上有什么要求?

4、p47练习4。

(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提出要求:该怎样做?请试试看,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各小组汇报。

5、p47练习5。

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本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些什么?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十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十一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4、空间与图形1课时。

5、统计1课时。

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1课时。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十二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

(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例文篇十五

1.经历回顾前面学习知识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的活动,培养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将所学内容整理出来吗?

同学们开始归纳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集体评价。

师:刚才同学们各自进行了归纳整理,你们归纳的是否完整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归纳整理一下。

二、回顾整理。

1.我学到了什么?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

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及读写法。

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三角形(稳定性)--按角分、按边分。

四边形(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梯形。

2.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你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进步或不足?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3.我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学习,你有哪些问题还需要解决?说出来,同学和老师共同帮你解决。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们互相汇报交流,并谈谈你的想法。

2.教材第50页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规律再填数,指名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材第50页第3题。

同学们先讨论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4.教材第50页第4题。

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如大于7且小于8的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可以是哪些数?

5.教材第52页第11题。

指导学生读题,明确游戏规则;

小组内同学可以轮流画图形做游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练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821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