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帮助教师提前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教学调整和改进。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写作的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一
《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我基于对课文特点和学生状态的深刻分析,事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文特点与学生状态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
1.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2.让学生通过言语广泛交流。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口述天狗-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有趣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3.通过想象、再表达、再看录像。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然后表达,最后再看录像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学“仙桃石”等四种奇石,和略写了“天狗-”等几种奇石,我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以录像阻滞学生的想象,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智力因素。
三、基本的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形象体验、整体感知。
首先通过录像,展示出“黄山”其中的一个画面,然后根据归类识字[1],学生所获得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屏幕上的画面相互对照,感知这就是“黄山”。接着教师提问:“谁去过黄山?”“谁在电影电视里见过黄山的风光?”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完整。师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黄山游览一翻,你们高兴吗?学生非常高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放录像”黄山奇观“风光片,秀丽的风光与录音范读相结合,感染了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兴趣,进入了情境,心弛神往、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情境之中。
2.艺术开篇,解题定向,创设情境。
《黄山奇石》一课的课题,我设计在讲完第一自然段才出示完整的。在教学中,对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通过对两个词语的分析鉴赏、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就在这时板书”奇石“,此时,课题出示完整,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的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呢?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
3.电教运用,有利于感性向理性认识的飞越。
如教学《黄山奇石》第二段,通过读、品词析句,让学生感知”仙桃石“的神奇有趣之后,教学时,我提问:”这块石头像什么?“学生回答”像桃子“我又问:”这块石头非常像桃子,那就叫它桃子石不行吗?为什么叫它'仙桃石'呢?“学生展开了想象”平常的人无法把这么大的桃石搬上山,是神仙从天上把天上的仙桃扔下来,变成了仙桃石可见,学生已是“语悟悟其神”;这从学生朗读时流露出来的喜爱之情和惊叹之语也可看出来,最后教师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从而学生明白了作者怎样写。在学习完课文描写的四种奇石后,通过录像再观4种奇石的真实画面。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真实的影像进行对照,后经赏析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思维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第三、四、五段时,奇石的名字的命名,是根据石头的样子加上人们的想象最后来命名。如“金鸡叫天都”,教师问:“为什么称这几块巨石为金鸡?学生回答:”是早上太阳光照射在巨石上,就像镀了一层金一样,所以称金鸡“。教师依次再问:”叫天都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几块巨石正对着天都峰,所以人们给这几块巨石命名为金鸡叫天都“。从而学生从学会最终达到会学。此时教师放录像再观看”金鸡叫天都“的情景。
4.总结学发、指导迁移、形成能力。
《黄山奇石》一课,二、三、四、五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奇石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根据想象起名字“。教师在电脑上点击出学法规律,让学生开动脑筋,师说:”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给奇石起名字,反过来,知道奇石的名字,也可以想象奇石的样子。“学生通过讨论,最后按老师出示的写法,叙述”天狗-“这块奇石的样子。这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形成,就一定能达到质的飞跃。
5.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引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课尾,引导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的山河,我设计了让学生给黄山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学生通过看录像画面给奇石起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名字。从而感到祖国的黄山还有许多有趣、神奇的奇石,正等他们去给起名字呢!最后我问:”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最想说的是什么?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说出了他们对祖国黄山的热爱、同时要立志去建设黄山和祖国的山河,要把祖国的山河建设得更美丽!
《黄山奇石》一课,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黄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更进一步的学习到了祖国黄山的美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的运用是针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学习,就象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地记住情节那样。这种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加工与学生脑中内部的信息加工的”里应外合",使课堂教学由量的递增达于质的飞跃,最后完成教学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我在教学工作中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教学。
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及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获益不浅。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备课时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二:在课堂上,我尽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让他们主动参与,注重对学生口语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或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量的作业、练习,并且对试卷、作业等认真批改并加以讲评,做好总结,以便及时做到查、漏、补、缺。特别是五年级,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后,认真做好学生工作,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其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英语,使他们从对英语学习的畏惧转变到对英语的要学、乐学。
三:课后,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多预习,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真正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
四:爱心浇灌潜能生。
\"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他们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辅导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再创佳绩。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2、初探算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3-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口述算法后)。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14/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指生汇报完成情况。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22页练一练。
七、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四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
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痴一溜眉豆噌噌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__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__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3.(出示抽拉投影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
(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
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六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七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播放动画。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2、认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问题(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大家觉得用这种方法表示一个人的位置,简炼吗?
师: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再简化一下?
(2)创造、交流。
同学们可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一种是哪个小组创造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不错,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下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
真好!那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说得太棒了,数学规则需要统一,想不想知道数学上统一使用的方法,请看先写4,接着打上逗号,然后写3,最后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大家知道吗?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叫做——数对。
书:(2,3)。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3、游戏中概括提升。
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学得特别快,下面咱们玩个游戏好吗?
(1)师出生对。
我说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快速地站起来。看谁反应最快!
(3,1)(3,2)(3,3)(3,4)(3,5)。
奇怪,怎么就正好站起来这么一排呢?
(2)生出生对。
如果让你来出数对,你能让一排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
生:……。
师:也不错!有没有谁能说出点不一样的?
生:(1,1)(2,1)(3,1)(4,1)(5,1)(6,1)。
师:发现什么了?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
师:也就是说,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他们就都在同一行。
(3)师再出。
示(4,x)可能是哪些同学?
师:你的数对是?奇怪,我上面写(4,1)了吗?那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第一个数是4,表示第4列,第二个数是求知数,所以第4列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能不能确定,到底是谁?如果x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谁?其他同学坐下去,看来,要想确定某一个人的位置,只知道列数行不行?还得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一定要用到两个数)。
师:(_)又可能是哪些同学?(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
师:全班同学都有可能吗?x、x表示两个相同的数,你的数对是(?,?),符合吗?不符合的同学请坐下。当x=1、2、3、4、5时,看来(_)能不能表示全班同学?只能表示什么?只能表示列数、行数相同同学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八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九
1、在概念课的教学上,如果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些就更好了。
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在观察温度计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为认识数轴提前渗透。
2、可以多多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像表示收入和支出金额、什么正数和负数是同桌,0是“三八线”;正数和负数是朋友等等,学生们的想象一下子得到了升华。
3、另外,还要让同学们知道的是,0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正负数里不例外:
(1)“0”并非简单的数字,其实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2)“0”有时表示“没有”,但有时并不表示“没有”,“0”和“没有”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例如,温度表上的“0”度,不能说没有温度,而“0”度是区别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一个标志性温度。
(3)在记数中,不能没有“0”.当一个数的某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时,就要用“0”来占这个空位。如2002这个数,就要用“0”来占“十位”和“百位”这两个空位。
(4)“0”最公正无私,它既是正数和负数的“分水岭”,又是冰和水的“界碑”。“0”是整数,但它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而是的中性数。因此,我们称它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公证人”。
学生对于正负数以及0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了理性,我想他们会终身难忘。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可以多举一些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关又经常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加深他们的印象,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课后小记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二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1、出示: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省略。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三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四
(一)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区别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每位同学两张同样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
2.口答填空:(投影片)。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7和932和29。
(要求说出9比7多2个自然数单位,32比29多3个自然数单位。)。
教师: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教师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
(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
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学生口答的后教师板书归纳:
口答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5.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哪些分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作业:课本95页练习二十,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看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的分数范围扩大到同分子的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最基本的方法,基本方法必须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案设计时,不仅考虑到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更注重了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上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比”的算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直观图形、动手折叠等,使学生对算理的理性认识,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共分为三层。通过直观图形启发学生从分数单位的角度来理解比较方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巩固比较方法与算理;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方法和进行练习。
第二部分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共分两层。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从感性上增强对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的认识,从而理解“看分母”的算理;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和进行练习。
第三部分对比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找出不同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知识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朗读、书写“晴朗”等词语。
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
德育培养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
重点会写9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方法。
难点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教具。
教学过程。
告诉大家一则重要消息:棋盘山动物园里来了一种很漂亮的小动物——松鼠!因为动物园准备以前没有为他们准备家、作为沈阳市市民,我们有责任为松鼠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当然,这是要在全面了解松鼠这个小动物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件事。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这种小动物。
(一)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划分课文段落层次。
4、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a、重点字音:搽嘻藓栗。
b、多音字:塞和踏。
c、生词: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
d、近义词:敏捷---灵敏遮蔽---遮盖。
e、反义词:晴朗---阴沉遮蔽---暴露。
(二)学习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那几个方面。3、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a、出示内容,填一填: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这段话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组句成段的方法。从松鼠的眼睛、毛、和尾巴三个方面具体说明松鼠很美丽。
b、如果去掉所填的词语,会怎样?
4、诵读。
a、自读第一段,想象美丽的松鼠。
b、同桌互相读一读,互评。
c、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名代表比赛读。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七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案篇十八
(一)理解并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请说出解答上面各题的依据是什么?
3.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投影)。
45和1530和1228和42。
13和3936和2729和30。
4.指出下面哪几组数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投影片)。
3和812和18。
15和1613和23。
25和4021和42。
5.分别说一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
教师: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后,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得到一个与原来分数相等的新分数。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二)学习新课。
1.最简分数与约分的意义。
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变为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学生试算,小组讨论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选择板书:(也可以让各小组代表板书。)。
教师:请再说一说第一步,第二步是怎样做的?(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板书:最简分数。)。
教师:请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投影片)。
教师:请两人一组,各举出5个最简分数。
做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说明: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叫约分?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约分的意义。
2.约分和一般书写格式。
教师:约分时,一般要连续地做除法口算,如果像上面例题那样写,比较繁,一般采用省略除数,直接写出商的形式来写。
教师边板书边介绍:
第一步,先用什么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第二步,用6和15的公约数3再分别去除它们,分子商2,分母商。
教师:约分时,通常要把原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学生口答练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由上可见,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
(3)练习(投影片)。
把下面各分数约数:
请同学用投影片写,选出全对且书写好的作标准评价,选出几份有错误的,请全班讨论错误原因,并纠正。
教师小结:什么是约分。约分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3?哪些有公约数5?(投影片)。
2.在下列分数中找出最简分数。(投影片)。
3.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投影)。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投影)。
5.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投影)。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最简分数?
2.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
3.作业:课本112页练习二十四,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所以约分的方法让学生试算,自己去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放在试算化简之后,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即分子分母为互质数,有充分的感知基础。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也要掌握好约分一般书写格式中省略除数的写法,所以本课设计时,在复习准备和巩固反馈中,都安排了较多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2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