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3:47:27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专业15篇)
时间:2023-12-14 03:47:27     小编:文轩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案范文的优点在于能够从整体上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设计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参考。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一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二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人民币》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功能。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节课的开始时。我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认识人民币”同时也渗透一种德育思想在其中,合理利用零花钱,教育幼儿养成节约的品质。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区分硬币和纸币。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为了完成这一环节,我课前让幼儿准备了假币,所以我就让幼儿拿出样币逐一进行辨认,并让有疑问的幼儿请教同桌。反馈提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人民币的面值?”通过幼儿的回答总结出方法。再让幼儿对手中的样币进行分类。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在这次活动,课上的很好,完成得还很顺利。我思考了许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在这次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于1元的人民币比较熟悉。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每人都有一份,所有的幼儿都看的很仔细。

2、在《纸币找朋友》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是多少人民币,幼儿怎样拿这么多钱。

3、《看谁拿得对》这个游戏,大部分幼儿都能拿正确。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三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1、自制ppt课件;小麦头饰;饼干面包图片(打印);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中班社会课件《小麦的一生》ppt课件。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草绳、草包等。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饼干面包的图片贴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

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出示ppt图片:早稻、玉米、高粱、红薯……)。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幼儿园可适当组织幼儿到麦田参观或参加拾麦穗的公益劳动,以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加深节约粮食的认识。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四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引导幼儿认识蔬菜,让幼儿知道常见蔬菜的名称并能说出他们的作用。

5、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1、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

2、幼儿自己准备会使用的通讯工具。

3、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现代通讯工具》

一、幼儿交流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教师创设情景,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小红在家有急事要告诉外婆怎么办?用什么通讯工具?

2、爸爸和小红到公园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诉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现代通讯工具。

2、仔细观察电话机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数字号码?并说说键盘上符号的意思。

3、启发幼儿说说其他的现代通讯工具的特点及优点。

四、小结:现代通讯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五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一起来灭火。

2、ppt课件:认识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了解火的发展。

讨论:火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2、了解火的特点。

(1)点燃蜡烛。

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2)让幼儿用手靠近蜡烛的火焰,感受火能发热。

(3)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

观察结果:

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

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4)了解火怕水的特点。

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3、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

(1)火有哪些用途?

(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2)火有哪些危害?

(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4、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

教师: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1)平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2)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并立即离开。

(3)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

(4)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

(5)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着鼻子,冲向门外。

(6)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5、游戏:着火了。

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六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电话,了解电话的发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电话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鼓励幼儿发明创造,积极寻求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1、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

2、教具:自制电话两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磁卡、ic卡、一元硬币、磁卡电话图片、ic卡电话图片、可视电话图片、自制小电话(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两种)若干、磁铁。

3、学具:酸奶盒30个、1米长细管(或毛线)15根、曲别针、大牙膏盒20个、细棍20根、水彩笔10盒、大泡沫板、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看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引出电话。

提问: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帮小红,让她尽快和妈妈通上话。

(二)基本部分:

1、围绕情境表演,拓展谈话:电话有什么功用?

2、配合实物及图片,讲解电话发展历史、发明者及电话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简要介绍通讯手段的发展及电话的.出现。

(2)结合实物及图片,讲电话的发展、种类、构造和使用方法。

a、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单色电话到多色电话,从大电话到小电话,总之,电话变得更美观、更方便、覆盖范围也更大。

b、请幼儿参与操作,共同探讨电话的构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绍几种应急电话: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

(三)结束部分。

游戏:《传电话》。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向两组小朋友的第一个人悄悄地讲一句同样的话,喊:“一、二――开始!”再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各组最后一人报传话内容,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则为胜。

(四)延伸:

1、从“小博士的电话”引出短小故事《蜗牛城的故事》。

2、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发明出更先进的电话,更快更准的通讯设备,送给蜗牛城的市民。

3、幼儿自制通讯设备。

活动反思: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七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合作发现两种以上排序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有规律排序》ppt,大卡纸4张,一段舒缓的音乐。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图片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图片一,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www_dakao8_com)后面还可以怎么排? (引导幼儿用ababab分组。)

(2)出示图片二,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

(3)同样,出示图示三,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幼儿自创排序规律。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

4.游戏: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线、项链、毛衣花纹、花坛、昼夜交替、四季轮换等。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结束部分

上个星期,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按规律排序》的公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张老师的公开课,发现张老师这个活动上得特别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许多,比如课前准备等都非常的充分。一开始,她用情境的导入法进行,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花环的出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寻找花环的排序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张老师很会处理活动的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回答的同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接着在老师出示半成品腰带,请孩子先读出腰带的规律,在老师操作,请孩子检验,这样孩子很容易发现老师操作上存在错误-----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张老师请孩子先读腰带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检验,把难点分解的比较好,这样边读边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错。

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八

活动重难点:

理解元旦的意义,了解庆祝元旦的方式。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出示各种节日的日历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节日名称:春节、元宵节、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等等)今天呀,我们主要来学习元旦。

2.教师提问:有谁知道元旦是几月几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二、向幼儿介绍迎接新年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庆祝元旦。

1.引导幼儿交流以往是怎样过新年的?(放烟花、吃饺子等)。

2.了解全国各地人们是过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人们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放烟花、等。

3.引导幼儿交流以往过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导幼儿说出今年想怎样迎接元旦的到来?提示:教师向幼儿表达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贴在小朋友们家的窗户上,送一张我自己制作的贺卡给我的爸爸妈妈。

4.让幼儿发现我们庆祝元旦要跟别人说祝福语,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庆祝元旦要说哪些祝福语,体验集体庆祝元旦的喜悦。

三、引导幼儿谈谈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师出示班级幼儿的相片,讨论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比以前长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过了这个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收集全国上下庆祝元旦或有关元旦的资料,制作成元旦专题,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元旦。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九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1、能够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花

2、能够说出指定花的特征及颜色

1、分别准备与春夏秋冬各自相关的图片

(一)导入部分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在操场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花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二)展开部分

1、指导幼儿观察第一页ppt中的各种各样的花,探索,发现花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可以说出这张图片里花的名字""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来一个一个认识它们"

2、指导幼儿分别观察四季各种花的形状和主要颜色

(1)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朵花是什么颜色""它有几朵花瓣""像什么?"(让小朋友带着问题依次观察这四种花并进行小组讨论,幼儿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2)小组讨论结束,请幼儿坐好,围绕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己探索

3、请自己探索完的小朋友回答老师留下的问题然后告诉小朋友们这种花叫什么,是那个季节盛开的。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们依次说出这几种花的名字,颜色,及盛开的季节四、活动延伸引导小朋友唱"春天到了,桃花开了。夏天到了,茉莉花开了。秋天到了,桂花开了。冬天到了梅花开了。"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十

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温度表,温度表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能帮助幼儿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探索温度表的特性及作用,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温度表中刻度的变化,体验温度变化与幼儿身体感觉的关系,进而理解温度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幼儿探究温度表的科学奥秘的兴趣。

2、认识温度表,知道温度表是测量气温高低的仪器。

3、初步了解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不一样。

温度表、空调、冰水和热水。

1、探究活动:观察温度表遇到冷空气与热空气时的变化。

(1)幼儿分别将手放在装有冰水的杯口和装有热水的杯口。

(2)幼儿观察温度表寻找红线的顶端,教师向幼儿解释红线的意义。

(3)将温度表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让幼儿发现温度表的变化,红线遇到热气会上升,遇到冷气会下降。

2、引导幼儿认识温度表。

(1)幼儿观察温度表的外形:温度表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刻度、水银、数字、编号、c特殊符号。)。

(2)游戏:认度数。

(3)幼儿将温度表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根据温度表的刻度学习如何记录温度。

3、讨论:哪些情况需要用温度表?

4、操作活动:测量气温,幼儿到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进行气温测量。

将温度表放在科学角内。让幼儿通过测量和记录,发现一天气温的规律。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是现代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十一

1、尝试用三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车牌号码,学习排列与组合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2、了解车牌上汉字、英文字母、数字、颜色等蕴涵的秘密,体验活动乐趣。

3、积极参与操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1、"违章停车和肇事车辆"的录像、各种汽车的ppt、图片。

2、各种黄色、蓝色、黑色、白色的车牌若干。

3、数字卡片若干及车牌的展示版。

1、教师播放"违章停车和肇事车辆"录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录像中的人和事。

2、分享交流:这是一段什么录像?警察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些汽车是谁的呢?(根据车牌号码)。

3、出示车牌,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车牌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数字、汉字、英文字母)每个车牌号码最少都有几个数字?(……)。

4、教师小结:

一辆汽车就只有一个车牌号码,车牌是车子的身份见证,所以警察叔叔可以根据车牌号码来找到车主,给予处罚和拘留。

1、师生合作排列数字,发现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三个数字1、2、3,请个别幼儿说说它们的组合;

(4)教师小结:三个数字轮流排第一,后面两个数字交换一下位置;排列成6个的车牌号码,大家一起来试试。

2、交待操作要求:

师:江西汽车制造厂有一批新车出厂了,请小朋友帮忙用规定的数字排列,给新车编上车牌号码。(每一组用三个数字来排列)我们请电脑来抽号。(教师现场展示让电脑抽号)第1组用”2””5””8”三个数字;第2组用”3””6””4”三个数字;第3组用”5””9””1”三个数字;第4组用”6””7””0”三个数字。

请幼儿试试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号码。

3、幼儿分组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看每一组组合的号码有没有重复?

4、展示交流,集体验证。

(1)教师请先完成小组的组长把操作板拿到黑板来,贴在大kt板上。

(2)教师小结:0—9,10个数字任意的三个不同数字就能组成6组不一样的号码,那四个,五个不同的数字就能够组成更多的车牌号了。

1、引导幼儿发现车牌的秘密。(教师揭开事先遮盖的车牌的汉字和英文字母等)。

(1)幼儿观看车牌并交流:这些车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汉字不同)(幼儿先发现车牌上第一个字有的是"赣",有的是"京",有的是"云",还有的是"川","使""领"等,也就是说汉字不一样。)。

(2)讨论交流:车牌上的汉字不一样,那代表什么意思?

(3)教师小结:"赣"是代表江西省,"京"是代表北京市,"云"是云南省,"川"是代表四川省……,车牌上的第一个汉字,都是代表不同省份的汽车。"使"是代表大使馆的车。"领"是代表领事馆的车。

大班幼儿的能力不仅在于认知上的`发展,而且对于合作交流时的交往能力也很重要。活动中,我设计2次让孩子进行合作,商量。第一次尝试用数字排列组合时,大部份孩子能互相合作,共同负责把任务完成。在老师总结寻找规律时,我请幼儿充分互讨论后,给出答案,体现了生生互动的原则。可能在第一个目标与第二个目标的链接上有点牵强。第二次的操作由于觉得时间长了,另外对于我们班现有基础的小朋友来说,还有点难于是进行调整,师生共同总结寻找4个数字的多种排列组合。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觉得这次活动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完成目标2上,让小朋友通过操作实践来探索3、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为了使内容变得丰富一些,我就在开始部分把科常和语言也整合进去了,开始说说汽车特别的部份,可能占用时间过于长了,整节活动的时间有点拖沓。继而活动的重点有点分散。

另外我对幼儿的生活经验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以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车牌,因此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从这次活动的情况看,其实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极少的。因此,这个活动前,其实可以丰富小朋友的这些经验,把开始部分的内容变成一个活动来开展,接着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车牌,有了前期的准备以后,小朋友对车牌数字变化的兴趣就会很高,能掌握车牌号码的数字排列变化。

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里也开展了评课活动,通过活动,我知道了自己在活动设计和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有时忘记对小朋友的回答加以总结,对车的品牌和车牌号由于没有明确概括,使小朋友对这两个概念有些混淆。总的来说,通过这一活动,小朋友对车牌的组合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学习了3、4个数的多种排列组合方法,使自己原有的经验得到了提升。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十二

1、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通过让幼儿看书、图片、收集虫虫的资料及有关的小知识。

2、幼儿回答,教师简笔画记录。

浩楠:我认识菜青虫,它全身是绿色的,爱吃青菜的叶子,是个坏虫子。我认识螳螂,它前面有两把大刀,身体是绿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还长着翅膀,他吃害虫是好的虫。我还认识七星瓢虫,它也是好虫子,身体像半个球,是红色的,上面有七个黑点。

张一佳:我认识蝴蝶,它有4个翅膀,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他喜欢在花里飞来飞去,采花粉。我见过蚂蚱,由两种,一种胖的,一种瘦的,他们都有须子,都有翅膀,有6条腿,有时候他会飞着走,又时候他蹦来蹦去。

豆豆:我认识西瓜虫,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团在一起,变成个小球球。这是它在保护自己。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幼儿不太认识的虫虫。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认识的虫虫。(延伸活动)

秋天的草丛里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小虫,活动时,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虫虫,如:蚂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虫、毛毛虫、蝴蝶、蜻蜓等。通过捕捉和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们描述很仔细。特别是对秋天特有的几种虫子,幼儿更加喜爱。因此,我们以探索秋天常见的几种虫子为重点。进一步延伸,让幼儿在会描述的基础上,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我们的下一个活动:制做图书《我认识的虫虫》打好了基础。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十三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十四

1、通过科学小实验,发现盐可以帮助毛线将冰块吊起来的秘密。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及探究精神。

3、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1、冰块(数量充足,呈方形,大小均匀)、毛线若干(剪成30厘米长)、盐。

2、放冰块的托盘,小勺、小毛巾若干。

1、请小朋友摸摸冰块,回忆冰能融化成水,水能结成冰的特性。

2、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冰块吊起来?

部分幼儿:用毛线将冰块绑起来,然后就吊起来了。

3、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毛线把冰块绑起来,就能把它吊起来呢?

1、引题:老师给小朋友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2、师演示:将毛线放在冰块上,然后洒上盐,用手压一会儿,就把冰块吊起来了。

3、老师是怎么把冰块吊起来的',是谁帮的忙呢?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对了,是盐在帮忙,因为盐可以降低冰的温度,使融化了的冰还能再结成冰,所以我们用毛线把冰块吊起来了。

1、提醒幼儿毛线放在冰块上后再洒盐,可以用手压一下。

2、对于失败的幼儿,帮助他们寻找原因,然后再尝试实验。

3、对成功的幼儿提出更高要求,尝试用一根毛线吊起尽可能多的冰块。

4、简单小结。

幼儿操作后,将各种方法用图示法记录在大图表里。如:

(1)用一根毛线两头各吊一块冰。

(2)从冰块的正面、侧面来吊。

(3)用盐将冰块与冰块先粘在一起,再把它吊起来。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糖、面粉等和盐放在一起,贴上标签,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小麦篇十五

在我们的生活中,温度计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工作中。比如:测量体温、测量气温等,幼儿虽然见过温度计,但对它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具体的观察、测量温度计的技能。此活动就是让幼儿来了解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并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对测量活动有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是现代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导入活动--观察模型,认读记录温度--幼儿操作,理解"热胀冷缩"--游戏"热胀冷缩"--认识其他温度计--延伸活动。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1、第二次操作。

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本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为载体,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亲手操作,在和温度计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其用途并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机记录的正确方法。老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重难点明确,活动中环节也是一目了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253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