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是人生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不断成长。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整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热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一
今天,我聆听了陈xx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觉得陈老师将这节课发挥的淋漓尽致。
1、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陈老师主要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时又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段时,适时补充了雨果的文字资料,学生读后对英法联军的暴行恨之入骨,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强盛地愿望。陈老师讲解“众星拱月”一词,在课件中以图示词的手法展示,不仅理解了词语,还对圆明园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由部分到整体,由抽象到形象。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先抓住重点语句和词语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再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痛恨侵略者的暴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化难为易,实现教学目标。
3、读中感悟,以写促读。陈老师在教学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个读,引读,齐读,默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写促读。
不足之处:学生由于没有亲眼所见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如果陈老师能够运用火烧圆明园的电影视频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能更好的渲染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看法,非常感谢陈明波老师的这节课,希望能给以后的我多一些提示。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二
城关五小五年级杨阳。
圆明园落在北京西北郊海淀区东部,与颐和园比邻,它始建于17,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倾尽财力和智慧,精心创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10月18日,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毁罪证,便放火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阴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座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都葬身火海,成为历史世界史上罕见的暴行。
哪一个中国人不想看看万园之园――圆明园,欣赏那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罕见的.奇珍异宝......然而这一切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这石柱上刻满了当时中国所受到的耻辱,这散落的石柱就是一块块警示牌,不停地警告着人们勿忘历史。
侵略者为什么敢在圆明园内肆意妄为呢?都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侵略者才敢如此嚣张,当时圆明园被毁时,慈禧太后带着咸丰皇帝却逃跑了,他们的懦弱才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他们内心贪婪,行为野蛮,不但掠夺珍贵文物,还竟放火烧毁圆明园,致使璀璨的文明毁于一旦,令人无比气愤!
每个中华人民都要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一个贫穷、弱小、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凌辱、被侵略的地位。只有万众一心,使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三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内心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悲伤。我愤怒那无耻的英法联军;我悲伤那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和懦弱的军民。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面的文物应有尽有,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品,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我们要牢记过去的耻辱,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让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让我们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四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那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亭台楼阁,那价值连城的宝库......如今什么都不存在了,留下的只是几根残缺的石柱,诉说了中国人民百年的耻辱。我的'心灵被触动了,被愤怒的火焰燃烧了。一个拥有着长江黄河波涛滚滚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头,泪汪汪的看着,看着......几十年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胡为,抢走了圆明园里的文物荷财宝,为了掩饰罪行,把圆明园烧了,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变成了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正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使我们国家受到八国联军的欺压。我们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增强民族的使命感荷责任感。现在我们国家虽然是和平的,但是许多国家都还在打算着中国这块美肉,我们国家依旧还是那样的落后。所以,我们小学生现在应该努力的学习。以后使我们国家更加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五
听了吴xx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吴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
一、吴老师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她告诉学生我们要来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课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来。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上课要用心,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吴老师出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做对比,更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切入点很准,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书本,还通过图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组学习要求明确,人文性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学习三、四段,画出体现圆明园价值的句子。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四、课件制作精美,出示时机巧妙。尤其是教师边讲解课件一边变化这段,特别吸引人。课件中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的文章的出示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更让我们对圆明园着迷,同时为下文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更加憎恨。
五、教师幽默感很强。整节课延长了一段时间,吴老师说是因为大家表现的不够积极,让我们的穿越之旅进行了这么久。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反思,特别巧妙。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六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五)、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拟认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拟认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因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故引入课题开门见山。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苏赫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就质疑问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问题,请抽出来。”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选择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看看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段里体会到了什么?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交流,协作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绘画、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情景和协作对学习成功至关重要。”。今天,教科书不应该,而且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实践延伸,培养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民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七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作者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作者最后我们要永远努力向前,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样子才不会被别人欺凌。
今天我在学校里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不禁满腔愤怒与仇恨,也知道了“落后就会挨打”这句话的含义。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比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周围。园中面积350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150余景,清王朝倾尽全国的物力及无数的'能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卉。集国内外风景名胜,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品和国书文物。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财宝及文物被抢掠,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通通拿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运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掉。他们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北京城。
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对圆明园采取植物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这是历史的证明,这是耻辱的证据,让中国同胞永远不能忘却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一个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外国所欺凌。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现在我们的科技逐渐发达,但是我们不应该骄傲,骄傲就会使人落后,落后就被别人欺凌,我们要永远努力向前,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八
大家一定都听过北京的圆明园吧!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座皇家林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
可是,你知道吗?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拿不动的东西,就用大车和牲口来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圆明园防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我觉得英法联军很可恶,很令人讨厌。为了得到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把许多本属于我们国家的东西拿走,还放火销毁罪证,却不知道羞愧。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香港的拍卖。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裹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些都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中的三个。我们国家出高价买回这些东西,本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让我们高价买回来,这都是可恶的英法联军的罪恶。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壮则国壮,我们要吧祖国变得更强大,不让别人欺负我们。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九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2)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
(3)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2、建筑风格炯异。
a:“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说体会。(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2)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3)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4)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b:“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1)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3)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4、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1)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2)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3)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5、小结: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说体会。
2、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3、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4、读、评、议“1860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5、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政府)。
6、小结: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说说感受。
3、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那找得怎么样呢?请几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来谈一谈。
板书:
圆明园------布局、景观、文物
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前去游览圆明园,你便会知道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读后的体会。
2、你读懂了什么?
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星”指什么?“月”又指什么?“
4、齐读体会。
(二)我们刚才大致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那园中的景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哪些句子写景观?哪些句子写感受来分层?
2、提问分层
3、同学们先仔细自读第一层,划出文中介绍的景观
4、(出示幻灯片)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5、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景观的美?
c自由读句子,体会景观的美
d齐读体会体会
6、园中的景观在建筑上有哪些特点呢?
a快速自渎第2—5句
b(出示幻灯片)提问:有哪些特点?(用曲线划出)
c哪几个景观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d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哪些呢?
e前两类的景观是属于民族建筑,还有一类是属于什么的?
7、圆明园中的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美不胜收)
8、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领略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吧。
(放映录象)
9、有感情的读第二层,仔细回味美丽的景观。
(三)我们在园中游览了一圈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看黑板,自己试带者感情读句子。
2、指名读
3、解释“饱览、流连”问:作者为什么舍不得离去?
4、同桌互读体会带点的词
5、齐读体会作者舍不得离去的心情
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美了,看了总舍不得离去。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再次回味美丽的景观。
(四)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想象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配音范读)
(出示幻灯)练习背诵(会的站起来,不会的可以看书)
1、带着问题自由读第4自然段
2、提问:为什么?(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3、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文物的珍贵?
4、齐读体会作者对文物的喜爱之情。
1、请看录象
2、看了录象之后,你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3、从哪些句子看出侵略者的贪婪、凶残?四人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4、提问:(出示幻灯,前面提的问题)
5、同学们,请看黑板,齐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带点的词
6、从带点的词体会出什么?
7、再读句子,代作者表达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
8、侵略者贪婪、凶残的本性又能从那几个动词体现出来。(板书:掠、搬、烧)
9、齐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
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出示幻灯)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就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你解决。
1、请家长当老师,检查你第三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吧。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一
自从读啦《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连绵起伏。我被课文中的圆明园给吸引住,它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圆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圆明园有许多建筑都仿照各地的名声,古人诗人的诗情画意,即许多象征着风景的各种建筑建造的。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啦圆明园的辉煌和壮大;我仿佛看见啦一座座建筑昂首挺胸地屹立在祖国的土地上;我仿佛看见啦多少人民在不断地修筑它;我仿佛看见这座东方的世界之窗——圆明园!
当我看到圆明园收藏着上至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时,我被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给震撼啦。在拍卖场上,某些名人书画和珍奇异宝可以拍卖到几千亿元。如此多无价之宝,它们该花啦无数银子买的吧!
然而,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侵入。园内很多东西被它们毁灭、破坏,甚至一把大火还把整个圆明园给烧毁。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在呐喊:“指导员,给我一支枪,让我把这群野兽给杀啦吧!”
圆明园被破坏得明目全非,想到这里,我十分气愤和难过。从现在在起,我要为振奋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达而努力!!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二
没错,作者说的对,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甚至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有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圆明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着它。圆明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所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也有一写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所建造,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这些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也有许多奇珍异宝。
1860年10月里的一天英法联军的铁蹄踏进了北京城的西北郊。他们这些猪狗不如的禽兽闯进园内,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为了销毁罪证,还放火烧掉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圆明园便化为灰烬。
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的罪恶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就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三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四
最近,在学校借阅的一本历史书上,了解到了中国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本文讲述了圆明园本是一个昔日辉煌的.天堂,可是受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掠夺。更可恶的是,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把圆明园烧成灰烬。圆明园这座艺术的精华,就化作了灰烬。
随后,在南京、天津签下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者们,我们不会再受到你们的欺辱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振兴起来了。我们过去所受到的国耻,会永远铭记在心!
上个星期四,老师让我们预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在预习时,我就愤怒不已。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五
圆明园——一座本世纪文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艺术馆;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他已在英法联军手中毁于一旦。
读了这篇课文,我内心复杂,既赞圆明园,又恨英法联军。人们两个世纪的劳动,两个世纪的心血,两个世纪的智慧结晶——圆明园诞生了。圆明园有300多公顷,面积内有许多奇观异宝,只惜后人无法看到他昔日的光彩。只靠想象,就知道,壁用宝玉,琉璃,景设八方名胜、宝物更是数不胜数。漫游一卷圆明园,就如漫游天南海北,饱览全世界的景观。我赞圆明园景观之美,叹圆明园建筑之妙,惊圆明园宝物之多。我更要叹皇帝皇妃们的奢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是,罪恶的侵略者却用一把无情冷酷的火把圆明园烧掉了。
如今的圆明园也失去昔日的光辉。一想到这里,我就有无限地愤恨和无限的惋惜……。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六
《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3、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多媒体条件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多媒体设计与创设:
多媒体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在多媒体辅助下学习拓展了学与教的空间,使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必然。本课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个《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课件。
在界面上,我将课文内容安排在主界面,通过对关键词、句设置各种超级链接,将信息多样化呈现,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获取各种与课文内容吻合的图文声像信息,或读、或听……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这样的环境真正体现出多媒体化。
在多媒体的结构上,我们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名园概貌: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
名园风光:通过圆明园四十景,西洋建筑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
名园浩劫: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丑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以上设计使学生能较快的把握课文结构与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境。通过圆明园毁灭的界面的欣赏,在沉重的音乐的刺激下,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二、紧扣中心,升华主旨。
多媒体点击出示中心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多媒体显示“不可估量”)。
学生讨论回答,引出重点句,相应点击出示重点句。
通过多媒体依次出示中心句、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让文本与朗读和视频展示同步。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充分感知。(三个重点句的出示交互较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不分先后出示)。
三、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自主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多媒体显示重点词)。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篇十七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让人流连忘返的中外风景名胜、田园风光——圆明园昔日的风采不复存在!
这都“归功于”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这帮强盗掠走圆明园中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为了毁灭罪证,一把火把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圆明园化为灰烬!
这帮可恶的强盗!
愤怒惋惜之余,不尽追问: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大发淫威、肆意掠夺呢?为什么中国人没能制止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太无能软弱,弱到任人宰割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摧毁。
后来的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日本侵占中国,都是因为中国太弱、太弱!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要化愤怒惋惜为前进的力量,发奋读书,学好本领,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我们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同学们,加油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9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