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指导教学的书面材料。教案应该具备启发性和引导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这些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所学的8个声母,能正确读写。
2、正确区分形近的声母。
3、通过正确拼读音节,让学生正确连线。
4、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分形近的声母,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区分形近的声母,正确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引: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的声母朋友吗?今天它们来和我们捉迷藏了,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吗?(分别把卡片放在8个小朋友的桌子上,)。
1、游戏:找朋友。
师:bbb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生举卡片:bbb你的朋友在这里!
众生合:bbb我的朋友就是你!
随机找朋友贴出卡片bpmfdtnl。
2、读一读。
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让我们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叫叫它们的名字,每个三遍,注意声母要读得?(有轻又短)开始。
二、比一比,读一读。
1、打铃了,字母娃娃该做操了,p是小队长带领字母娃娃排好队,两个娃娃手拉手。
(师移动卡片pm没有伙伴n来帮忙站一站)。
b————————d。
t—————————f。
n—————————l。
n—————————m。
排好队,现在点名了,谁来帮老师给他们点名,点对了同学们也跟着念一念,(指名学生领读一遍)。
2、字母娃娃一对一对的,样子还不好记,谁能想想办法区分记一记。
(引导学生回忆以及创编儿歌记字母如:正6正6,bbb;反6反6,ddd……)。
鼓励孩子多说多编,及时表扬,帮助记忆。
3、男孩子读前一个,女孩子读后一个,比一比,谁读得好。
4、同桌的孩子也拉拉手比一比,一个读前面一个,一个读后面一个。
三、写一写。
(写字姿势,占格,笔顺难的笔画等)。
2、学生在自己书上写,请生板演(师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放平;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略一寸。
3、师生评(评出优点,提出建议,注意说话说完整,评价别人有礼貌)。
4、用刚才的方法评评自己或同桌的字。
四、读一读,连一连。
1、字母娃娃给我们带来了三幅漂亮的图画,看,都画了什么?(小黑板)。
指名说,表扬说话完整的,意思清楚的,会用词语的'。
2、字母娃娃呢?他们藏在中间的音节里了,你会拼吗,自己试试吧,然后把音节和相应的图画连起来。
3、指名板演,评定时先指名拼,在检查画小花,检查自己的对了也画一朵。
4、看着图,一起拼读相应的音节。相机夸夸扶婆婆的小女孩,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记住了可爱的声母娃娃,还认识了一位爱帮助别人的小女孩,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帮吴老师领者大家一起读一读。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清平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
3、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练习把观察到的春天景色写下来,激发学生感受美,热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3、练习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写好写作,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
2、布置学生“找春天”活动。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清平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读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诵过不少古诗词了,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背诵跟大家听?
我们祖国的诗词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今天,我们要背的是一首宋词《清平乐》。
二、指导读背《清平乐》。
1、复习,让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读背古诗词的。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查阅工具书,读通;反复阅读,读顺;了解大意,读出韵味。)。
2、学生按照上述方法或自己的方式自学这首词。
3、自由组合,交流自学所得。
(交流内容:自己解决的生字读音;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问题;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等。)。
4、汇报,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首词,并相机点拨“吴音”“翁”“亡赖”的意思,帮助学生了解该词大意。
5、指导朗读。
低矮的茅屋,青青的野草,一对白日对应的老夫妻,几个各有所乐的孩子,构成了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你认为该怎样读这首词呢?(从语气、停顿、重音几方面指导)。
6、快速背诵。
三、阅读短文。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借助工具书扫清障碍。
(2)有自己的话说说“毛遂自荐”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按照要求自读短文。
2、汇报自学所得。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4、小组合作,简说“毛遂自荐”的故事。
5、讨论:你赞成“毛遂自荐”吗?为什么?
(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指导、点拨)。
教师小结:
古代的毛遂干预自荐,并脱颖而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佳话。作为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自信,用于展示自我,体现我们新一代少年儿童的风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同学们,新一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学期里,你都有哪些打算呢?交流中导入主题。
二、畅谈观点,展开辩论。
1、你认为选自己好不好?
2、汇报,表明自己的观点。
3、将学生按观点的不同划分为两大组,赞成自己选自己的为正方,反对自己选自己的为反方。每组各推出四名主辨人,其余同学为支持者,可以随时对主辨人的发言进行补充。
4、各组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观点,从各方面寻找理由。如成功的经验、做法、根据观点做出的推论,有关名言警句等。每个主辨人要认真作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的意见,做证明观点的材料。
6、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评议发言,总结、点评。
四、尝试自我推荐。
进行新一轮的班位成员的改选,自己推荐自己。课后准备,交推荐书。
五、教师总结。
第三、四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练习把观察到的春天景色写下来,激发学生感受美,热爱美的情趣。
教学准备:
1、观察春天美好景色。
2、课前布置学生“找春天”活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的环境在发生着那些变化呢?(生自由发言)春天的脚步已经向我们走来了,虽然变化还不是很明显,但我们这的春天都有哪些变化呢?谁能来回忆一下?(生发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兴趣来感受春天吧!
指导写法:
1、课前,我让你们开展了一项活动--找春天。同学们,你找到春天了吗?在哪找到的?(指名说)。
小结过渡:春天在解冻的小溪边,春天在绿色的田野里,春天在摇曳的野花上,春天在绿油油的草丛中……同学们,你们真的找到春天了吗?那么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物?请你讲给同学们听。
1、要求在小组内较为细致的描绘春天的景物。
2、指名口述,大家评议。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3、指导写法。
描写春天的景色,我们可以选择几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比如有的同学就准备以“找春天”为线索,把几种景物串起来写;还可以选一样你喜欢的景物描写,比如有的同学准备写春雨,还有的同学准备写春天的花坛……只要能抓住特点即可。
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2--3篇,师生共同评议。从观察是否细致,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顺序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口头修改,然后各自修改。
教后记: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
【课题】:积累运用一2。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展示资料。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二、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三、介绍风景,抓组特点。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展示资料。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二、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三、介绍风景,抓组特点。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背诵格言,积累语汇,培养良好的品格意志,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学习写半命题作文。
4、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搜集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格言,积累语汇,培养良好的品格意志。阅读短文。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格言。
积累语汇,培养良好的品格意志。
二、朗读《燕子专列》,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些什么?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写半命题作文。
教学要求: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指读题目要求,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交流谈话。
1、你有哪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
2、选择一件事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反馈:(总结评比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搜集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二、鼓励合作:
·同学们可以结对子,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请家长给予帮助、支持,也可以查阅图书资料,还可以采访退休的老人。
四、合作整理、选择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文字、图表、照片等。
五、成果交流、展示。
六、把选出的资料分类办成小报展览。
反馈: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课型】:习作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夜书所见》,并在读背中有所感悟。
2、阅读短文,明白其解释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重难点关键】:
【教具准备】:学生收集健康小常识,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习作提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谢罪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屑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先自己想一想,你最想写什么?
2、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教师鼓励学生向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三、试写出稿。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组评议,修改习作。
1、四人为一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内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2、根据同学的评议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选读习作,共同评议。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每组推荐一篇写地较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3、教师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三、修改誊抄。
1、自己再次修改习作。
2、将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词,丰富语言的积累。
2、弄清短文内容,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几个步骤。并能动手制作一张叶脉书签。
3、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叶脉书签一枚。
【教学内容】: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引入。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已经储存了许多古诗词,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读过的故事,比一比谁背得多。教师对背得多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提出希望;今后能背诵更多的古诗词。
1、自读古诗。
(1)轻声读几遍,注意把自己读准。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气度。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练习背诵。
(5)自由背诵。
(6)指名背诵。
(7)齐背。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
想一想这个古诗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要点:
a准备过程。
b制作过程,共五步。
c制作过程中的启示。
4、讲述故事。
自己练习--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背熟古诗。
2、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准备展示评比。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七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要求。
1.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
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语海拾贝(10)。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10)。
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
4.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
2.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
3.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0)。
1.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
2.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0)。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
2.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
3.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0)。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10)。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教后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
4.感受春天的魅力。
教具准备。
1.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选票、构思。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10)。
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1.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
2.小组合作解决疑惑。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票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
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10)。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
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
2.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中选择习作材料。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20)。
1.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
3.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
教后感。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八
【本单元第课时】。
【课题】:积累运用三。
【课型】:积累课。
【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4、小组开火车接读、接背。
5、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记住的词语多。
6、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课后查字典、词典。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通过查字典或商量的方式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的思考题,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先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5、体会作者的感情,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
7、拓展延伸:
课下自找一篇描写人间“亲情”的感人之作,阅读交流。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九
1、熟读和背诵五个有关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了解、收集其他同一内容的名言警句。
2、阅读短文《陈门立雪》,吧课文读通,边读边想,懂得文章的主要意思,学习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一、讨论交流
你知道哪些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二、自读"积累。运用"里的名言警句,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打上记号
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些名言警句的认识
四、学生应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这五个名言警句背下来
五、检查背诵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六、置阅读《陈门立雪》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初读短文,边读边想: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要求:首先读通全文。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将短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七、通过轮读检查学生是否已把短文读顺
八、精读短文
按照文后思考题阅读思考,将不明白得问题记下来。
九、讨论交流
1、学生质疑,教师组织全班讨论交流,释疑,并相机点拨。
2、你认为杨时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们该怎样向他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1、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实践,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客人,怎样接待客人?
2、学习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得体;能评价别人得表现。
学习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得体。
1、芊芊和玲玲哪个做得好,好在哪里?
2、讨论:如果友客人到家中做客,该注意什么?如果到别人家做客,该怎么做?
1、自由组成小组,各小组创设情景,选定自己的角色,进行练习。
2、各小组表演。
3、交流、评议。
4、谈自己的体会。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政府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存在问题;
b、说明产生的原因;
c、危害性;
d、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d、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影响和危害;
(4)分条提出建议。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一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习,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1.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习。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习,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习任务。
1.完成第一题。
(1)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拓展练习: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完成第三题。
(1)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交流学习,丰富词语。
(3)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1.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习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1.鼓励自主学习更多的字。
2.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1.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练习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1.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二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习,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一、教师谈话,明确学习任务。
1.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习。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习,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习任务。
二、练读词语,辨析汉字,正确发音,运用语言。
1.完成第一题。
(1)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拓展练习: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完成第三题。
(1)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交流学习,丰富词语。
(3)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三、巩固生字,练读词串。
1.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习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四、自主识字,学习评价。
1.鼓励自主学习更多的字。
2.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五、回忆课文,读背古诗。
1.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练习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六、看实物,练说话,发展思维。
1.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七、评一评,夸一夸。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三
1、读读背背善于珍惜时间的谚语,进行语言积累,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2、阅读《参观中华世纪坛》,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抒发自己对祖国悠久文明历史的自豪之情。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
2、交流理解,加深印象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4、鼓励学生惧更多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谚语,以不同的形式和同学交流。
1、自由读书,读通读顺。利用工具理解字词。
2、抓住问题,多读多想
3、说说体会,加深理解
:交流纸的知识
1、了解有关纸的知识。
2、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剪成喜欢的图形,布置教室,主题为“纸的世界”。
一、组织参观布置好的教室,激发表现欲
二、小组内讲有关纸的知识,尝试评价
1、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练习,老师从语言、态度方面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演讲。
2、引导学生从笑话的内容、语言、讲演者的语气、神态等方面去评价
三、举行演讲竞赛,全班交流,评出最佳选手
四,创设答问情境,介绍取胜经验。
五、家长评价
请学生把课堂上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讲给家长或者邻居听,让他们评一评,讲得好不好
:写一次自己印象最深的参观
:把参观的过程写清楚,重点部分内容写具体。
发动学生参观新建的大型公共设施等。
一、审题,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习作要求。
2、讨论:要求写什么?怎么写这个内容?
二、引导回忆,选定内容
1、回忆:自己曾经参观过哪些地方?哪些展览?哪一次的印象最深?
3、交流:个人想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三、复习学过的课文,借鉴写作方法
四、学生动笔写作,要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保持一定的行文速度。
一、确定讲评目标
回顾习作的要求,讨论评价的目标。
二、形式多样的讲评
讲评要紧扣参观过程是否写清楚、重点部分内容是否具体等要求,采取老师讲评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当小老师组织讲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多鼓励、少批评。
三、个性习作,抄正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二、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三、练习快速作文。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三课时。
一、话题引入。
1、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2、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二、出示话题:爱心。讨论:
1、什么是爱心?
2、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三、学生构思。5分钟。
四、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情况,教师点拨。
五、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后写草稿(40分钟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继续草稿,同桌修改。
学生宣读作文,教师点评。重点是:情感的真实,内容的详尽,语言的优美。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重难点关键】:重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开启思路。
关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胶片。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同学们,你们。
二、小组交流。
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巡视鼓励,激发学生畅谈的兴趣,使学生扬起想象的翅膀。
三、集体交流。
1、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发言,畅谈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教师斟酌点拨,适时鼓励。
2、学生互相评议,借鉴优点。
3、教师小结: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如果你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一定会是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科幻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着未来的来进行习作。
4、自拟提纲:同学们在习作之前可根据刚才的交流,写出各自的习作思路。(可整理一些学生的习作提纲供全班参考)。
四、明确写作要求(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就准备动笔习作。习作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1、把握好题目中的未来二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大胆想象。
3、想象要富有创造性,力争新奇、有趣、超前。
4、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五、试写初稿。
1、学生依纲习作。
2、教师巡视学生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3、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好典型,准备引导学评议,指导修改。
【教学反思】: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六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1、课外注意读书,准备写读后感;
2、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为改进、发明做准备。
一篇适合学生多角度思维,易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5课时。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确。
2、小组接读、接背。
3、比赛:看看谁记住的词语多。
1、自由读短文,了解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怀念,是因为大桥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恼恨,是、因为石阶造得多而陡,让外婆因背我过桥而“遭罪”,其实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爱。
(2)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3)朗读比赛:评选小小朗诵家。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七
1、读读背背,积累名言警句。
2、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小仲马列不以父亲盛名为自己铺路的求实精神。
3、口语交际,通过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写人或记事,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思想内容。
5课时。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或学习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同学背得多。
2、自主读诗句,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读出诗句应有的停顿和韵味。
4、背诵诗句。
(1)同桌合作背诵。
(2)师生共同背诵。师背第一句,生背第二句。
5、课外拓展。
二、阅读《真实的高度》。
1、自己读短文一至两遍,不认识的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画一画写小仲马语言、行动的句子,有什么体会在旁边写一写。
3、汇报交流阅读的感受,重点讨论理解“我只想用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
4、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了什么?与同桌说一说,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下来。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主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是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个人准备。
个人先想一想,再列个简单的提纲,为当众演讲作准备。
三、小组演讲。
个人按自己列的提纲在小组内演讲,同学互相评议,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演讲。
四、班级演讲赛。
各组代表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评议,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老师总结。
勉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第三、四课时(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激趣导入。
在前不久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活动中,大家收集了许多材料,也有许多感受,有许多想要说的话,今天就请大家用调查中获得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主要明确两点:
一是围绕一个意思,运用获得的有关材料写;
二是形式不拘,记事、写人、表扬稿、建议书、调查报告,都可以。
三、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第五课时(习作讲评)。
一、广泛交流。
请围绕不同的意思写,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老师相机点评,表扬学生思路开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二、重点评议。选择一篇有代表的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三、修改习作。
1、运用学过的修改方法,结合老师的批发意见,自己认真修改。
2、同桌交换检查。
四、佳作展览。
举办本次习作的佳作展览,学生可以互相推荐,本人也可能自我推荐。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的习作。有价值的还可以向少儿报刊投稿。
积累运用五的教案教学设计篇十八
1、简单介绍有关《三字经》的知识。
(1)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知识。
(2)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三字经》,作于宋代,作者王应麟。它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蒙学教材(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课本),与《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明代理学家吕昆说:“凡儿童,8岁以下者,皆习《三字经》。
2、指名读《三字经》选段。
要求:读准字音,流畅。
3、讨论《三字经》选段的意思。
4、朗读,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
1、自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
(2)为什么“只有把生死置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同学们都爱读书,读书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读书收获交流会,把你读书的快乐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吧!
1、要求:先说自己读了哪些文章,介绍文章内容,然后谈自己读后的体会和感想。
2、分组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倾听并指导。
3、各小组民主选出最佳人选准备参加全班汇报。
1、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自己的收获,老师给每位代表录音,并做适当点评。
2、师生共同投票,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
3、颁发“最佳口语交际奖”。
第三课时(习作训练)。
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语病,并鼓励学生的闪光之处,引导准确用词。
1、外貌描写抓特点,不可面面俱到。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突出细节描,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89295.html】